標籤:

源異集  11.異論反物質

異論反物質

 

     

射線(「兮」) 

筆者異論中的射線定義:能量依附其的一切無靜止質量的以光速運動的物質。(「射線」只不過是筆者敘事感到意思貼近而取用,可能的話挺想造一個字,像「兮」讀音「射線」,上面一撇正元,一捺反元,意像太極樣光速旋進;下面像彈簧樣可以收,放,旋推進,過程中可吸能吐能變頻而不變速。)

進一步定義射線:是個粒子,由正元、反元合成,攜有能量,能以各種不同頻率、波長的形式出現在宇宙中,表演各種物理事件。在真空中30萬千米/秒的光速運動而且是常量,無靜止態,並有科技界所說的沒有靜止質量。

攜有高能量的,處在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運動射線在猛烈對撞後,把正元、反元撞分開了。撞出的一種物質是正物質,質量是正的,定為正元。另一種物質是反物質,質量是負的,定為反元。也即是正、反夸克;電子、正電子;正、反中微子等。且都攜有一定能量,處在某一個頻率範圍內的運動射線粒子,在對撞中被請了出來的。

進一步筆者異論:攜有高能量的,處在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運動射線在猛烈對撞後,才能把正元、反元撞分開了,如果不是對撞,而是其它側碰,那將是請不出正元、反元來的,只會進一步提高射線束的能量或只會傳遞能量。撞出來的正元、反元各自裹上了等量的能量,稍外在直徑約10-21~10-18米處(根據正元、反元粒子的大小決定),又馬上被邊上其它的一群吸去了些能量的射線束們用光速織成的球型網狀殼層波包雲團包裹住,無法衝出去。

現世的反物質具有:一、反力:非長程作用力,只與正元的正力起作用;二、電荷力:帶負電荷(反誇殼),正電荷(正電子),不帶電荷(反中微子),帶電荷的滿足科技界的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是點電荷間的電場力(N),k是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是兩點電荷的電量(C),r是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三、萬有斥力:萬有斥力公式與萬有引力公式形式上是一樣的,只要引進一個負號就行了,公式為F=-Gm1m2/r2,並且它的萬有斥力只對反物質有作用,而對正物質和射線、能量無效。

反元變成的反物質粒子,只可以以小單位微粒子組合,符合漸進自由說,組合後各自為政,無法成群地聚集到一起,太空中只准由反元變成的反物質微粒子們孤獨的亂竄亂撞,而不容許反物質微粒子們相互勾結到一起,組成一團緊密的反物質組合體團塊,那怕是小小的氦粒子都不成,斥力場的近距斥力將會無情的告知你違規了,快快分開。

筆者異論遨遊在浩瀚宇宙中的反物質微粒子們均衡地布滿了整個宇宙,一直充當著暗物質中的一個大角色,直到碰到正元組成的正物質時才會急不可待的與正物質緊緊擁抱在一起,結合生成攜帶極大能量的射線,終止自己在太空中孤獨的遨遊。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在射線里也正好拉鉤抵消了。

筆者異論是正、反物質相撞變成射線放出能量是一回事,而且僅僅靠其發出的能量還是很有限的。更有一個事件是:正、反物質相撞後,用光速織成的球型網狀殼層波包雲團的射線束們,沒有了對象可被其包裹,於是用光速織成的球型網狀殼層波包雲團射線束們也只好自動宣布解散,一蓬高頻率,高能量的射線束緊隨著正元、反元相碰後所變成的射線,可以套用科技界的質能轉換公式E=mc計算,一起顯現為射線能量,一下子聲勢壯大了許許多多。

而由正物質粒子、反物質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而結合生成的射線(回歸本源)可以竄進太空繼續遨遊,也可以住進由正元、反元變成的正物質中,反物質微粒子中。

從現今科技界窮盡一切智力,想盡一切辦法,還無法找到反氦粒子。從太空可觀察範圍之內絕對沒有反物質天體,都充分說明了筆者對反粒子的異論論述的有理性。反物質粒子一般在大型星系團外圍暗暈中有較多出現機會,較多碰撞機會,大型星系團內部的螺旋星系,橢圓星系等天體因為大量反物質粒子已經被大型星系團外圍星系們擋掉了許多,所以很少有反物質粒子撞進來。大型星系團內部的星系中的中部恆星、行星要接受到反物質粒子的概率就更低了,所以地球表面很少能接受到反物質粒子。

天帝創造了空,獻出了射線,然後撒手一切不管了。放心讓射線在宇宙中變生兩物——正元、反元,放心讓射線裹協兩物去霸佔宇宙,創造宇宙萬象。筆者異論宇宙中的正、反物質應是平衡的,一樣多的,從射線里一起出來,又一起躲進射線里。射線裹協著正、反物質表演著各種物理事件,又能夠單獨的遨遊在浩瀚宇宙中,為無垠的宇宙熬制了一鍋濃濃的射線粒子湯。

筆者異論彌散在浩瀚宇宙空曠的黑暗空間中的反物質粒子密度,要大大高於正物質粒子,每立方米應有幾十粒到近百粒,比只有幾粒的正物質粒子要多得多了。原因是正物質粒子受相互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影響,能聚團成行星、恆星、星系、星系團、星雲等等天體。而反物質粒子在萬有斥力作用下聚不成團,又不會受到萬有引力影響,所以只好以孤獨的形式游移,漂浮在空曠的太空里,均衡地分布在浩瀚宇宙空曠的黑暗空間中。默默地義務傳遞著行星、恆星、星系、星系團、星雲等等天體們發出的各類信息。

科技界說:反質子反中子反電子如果像質子中子電子那樣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了反原子,反分子,反物質團塊。即:一切由反原子構成的物質就是反物質。當你照鏡子時,鏡中的那個你,如果真的存在,並出現在你面前,會怎麼樣呢?科學家們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把鏡中那個你叫做「反你」。科學家想像很遠的地方有個和我們的世界很像的世界,它將是一個由反恆星、反房子、反食物等所有的反物質構成的反世界。反物質正是一般物質的對立面,而一般物質就是構成我們宇宙的主要部分。反物質就是構成「反你」宇宙的主要部分。

又現今科學界通過無數實驗得到一個共同觀點: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應的反粒子存在。

電子和反電子有許多相同性質,但電荷相反。質子與反質子也有許多相同性質,但電荷相反。中子與反中子也有許多性質相同,都沒有電荷。粒子實驗一次又一次證實:粒子與反粒子不僅電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質也都相反。這裡涉及到一個重子數的概念。

科技界說:現在人們把重子數B當作描述粒子性質的一種。正、反重子不僅有相反的電荷,而且也有相反的重子數B。令任一個重子都具有重子數B=+1,則任一個反重子都具有B=-1。介子、輕子和規範子等非重子不具有重子數,即它們有B=0。重子數的守恆規律可表述為:任何粒子反應都不會改變系統的總重子數B。這表述,既反映了不涉及反粒子時的重子個數不變,也容許了反粒子與粒子的成對產生和湮滅。這樣就容易理解中子和反中子的區別了,它們具有相反的重子數B,因此反中子能與核子相碰導致湮滅,而中子與中子則不能。

質子與中子被統稱為核子。科技界從「核子」現象的研究發現,質子得到電子能轉化為中子,中子失去電子也能轉化為質子,但在轉化前後,系統的總核子數是不變的。50年代起的粒子實驗就表明了,還有很多種比核子重的粒子,它們與核子也屬同一類。這類粒子於是就被改稱為了重子,質子僅是其最輕的代表。一般的規律是:當粒子通過相互作用而發生轉化,系統中的重子個數是不會改變的。

由於重子數B的守恆性,兩個質子相碰是不會產生一個包含三個重子系統的,那麼反核子應當怎麼產生呢?科技界用實驗表明,反核子總是在碰撞中與核子成對地產生的。

例如:物質粒子(P)碰撞p+p=N+N+N+N"+若干π介子

其中N代表質子或中子,N"代表反質子或反中子。反核子一旦產生,它常常很快與周圍的某個核子再相碰而成對地湮滅。

例如::N+N" → 若干 π介子→射線、光子,成為無靜止質量的物質。

反粒子在眾多的正物質環境中總是與正粒子相結合而湮沒為光子,而不是組成反物質原子、分子。科技界只能在實驗條件下短暫地製得稀少的反粒子,而沒獲得過反物質原子、分子及其它物體。

此外,科技界還類似地發現了輕子數的守恆性。中微子雖不帶電,也不具有重子數,但它與反中微子具有相反的輕子數。按輕子數的守恆性,中微子與反中微子的物理行為也是很不一樣的。實驗還表明,介子數和規範粒子數是不具有守恆性的。電荷只是粒子的一種屬性,另外還有用重子數和輕子數等物理量來刻畫的其他屬性。正、反粒子在這些屬性上也都是相反的。現今科技界得出所有的微觀粒子都有其各自的反粒子。

一系列科學成果使人們日漸接近反物質世界。然而問題並不那麼簡單。首先,在地球上很難發現反物質。因為粒子與反粒子碰到一起,馬上湮滅,變成射線。所以在地球上,反物質一旦碰上其它物質就會被兼并掉。其次,製造反物質相當困難,而且耗費巨大,需要如SSC(超導超級對撞機)或LHC(大型強子對撞機)之類的高科技儀器。並且即使製造出反物質粒子,也難以保存,因為地球上的萬物都是由正物質構成,沒有盛放反物質粒子的容器。

我們周圍的宏觀物質主要由重子數為正的質子和中子所組成,被稱為正物質。於是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也應相應地叫反物質。從粒子物理的角度講,正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質幾乎完全對稱,那麼為什麼自然界有大量的正物質,而幾乎沒有反物質呢?這正是一個艱難的問題回答。

科技界說:按照有反物質理論去推論,在宇宙的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反物質世界。如果反物質世界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它只有不與正物質世界會合才能存在。可正物質與反物質究竟是怎樣回事?反物質世界在宇宙的何方?有反物質宇宙存在嗎?這都是難解之迷。

科技界用釙產生的α粒子轟擊鋁片,激發射出了中子和正電子,生成放射性磷(約里奧居里夫婦實驗)。該實驗從正物質里打出了反粒子——正電子。

該實驗似乎證明了正、反粒子,兩種類性的粒子是可以共存的。好像正物質里同時有能承容正、反粒子的介場,能使正、反粒子同時存在同一個小小的空間里。進一步更多的科學實驗也都反覆用正物質粒子打出了反物質粒子,反覆出現了兩種類性的粒子是可以共存的,至少可以共存於正物質中,因為正物質中打出了反粒子。

而筆者異論認為,這些實驗中,其實不是正物質中打出了反粒子,而是包裹正物質粒子的無靜止質量的高能量射線束在對心撞擊中激發出了正、反粒子。應該是無靜止質量的射線攜有正、反二種性質的物質,並有把正、反二種性質的物質團捏在一起,使其成為中性粒子。對撞的兩個無靜止質量的射線加起來還是個無靜止質量。

射線可以作為能量一起儲藏進正物質里,並且不改變正物質的性能,只提高正物質的能量,運動質量;射線也可以作為能量一起儲藏進反物質里而不改變反物質的性能,只提高反物質的能量,運動質量

筆者異論上面實驗表觀上是具有聚集了一定高能量的正物質,在對心撞擊中出了正、反不同性質的物質,實質上是高能量射線束在對心撞擊中被拆開來,轉變為正、反不同性質的物質,成對出現。說白了是具有高能量射線束在上面所說的正物質裡面搗鬼。

正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碰到一起,馬上湮滅,變成射線。在地球上,反物質粒子可以碰上的所有物質都是正物質,於是馬上就被兼并掉了。其次,又製造反物質相當困難,而且耗費巨大,需要如SSC(超導超級對撞機)或LHC(大型強子對撞機)之類的高科技儀器。並且即使製造出反物質來,也難以保存,如上已說到地球上萬物都由正物質構成,無盛放反物質之容器。

對上面所說,筆者異論有幾點想法,第一,正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肯定有一個到一定的距離時,會快速相互吸拉過來結合為一體的一個科技界還不能解釋的短程作用力理論,還不清楚這個距離是多少。筆者暫定在這個短程作用力中,正物質粒子發出的是正力,反物質粒子發出的是反力,估計距離應在原子,分子尺寸的數量級上。超過了這個距離,筆者認為正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是可以和平相處的,各管各的。第二,對正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都可以想辦法使其接受電磁場作用,只不過方向反了一反。

根據以上二點,筆者異論科技界可以想一個動態保存反物質粒子的辦法,造一個環型空芯管,抽成真空,外加可控磁場,將要導入的反物質粒子電離,使其處於離子態,然後將離子態反物質粒子導入環型空芯管里,使正電子或反物質粒子離子始終懸浮於電磁場中,處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中被保存起來,需要使用時再導引出來。當然在這之前還得先造一個粒子減速器,正好與粒子加速器原理相反的設備,能把高速運動的正、負微粒子離子速度減慢下來。當然一旦反物質粒子離子可以很容易被保存的話,也是一件極危險的超級彈,非今天的氫彈,中子彈可比的。

一千克的反物質超級彈爆炸足可以叫人類毀掉一方文明,根據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2,計算二公斤物質將產生:E=mc2=2×(3×108)2=1.8×1017焦耳的能量。而丟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約是13000梯恩梯 (TNT )烈性炸藥的當量,即大概為5.46 x 1013 焦耳的能量

一千克的反物質與一千克的正物質反應生成射線,產生的能量是丟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的1.8×1017焦耳/5.46×1013焦耳=3296.7倍,即是約3300個丟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威力,威力實在太大了。那時人類面臨的考驗必將需要更進一個層次。

梯恩梯 (TNT)當量,科學計算有:

一千噸TNT當量=4.2×1012焦耳

=56235U的全部能量

=55239Pu的全部能量

=192H的全部能量

=0.023克反物質的全部能量

裝一千噸TNT當量的反物質,如用超導,磁控,真空,環型空芯管裝,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手飾鐲頭大小,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手裡,實在可怕。


推薦閱讀:

馮馮居士天眼系列之---反物質
反物質之暢想
反物質與暗物質——阿爾法磁譜儀實驗的新結果
中國永磁體再次「出征」大宇宙 尋找反物質(圖)
反物質

TAG:物質 | 反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