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手機媒體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手機媒體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閱讀0次duzhanggui刪除 修改加入精華髮表於:07年04月21日 19:22 〖直接回復〗〖引用回復〗2005年,我國媒介市場繼續前幾年良好的發展勢頭,傳統媒體在整合創新中不斷前行,雖然報紙等印刷媒介面臨著廣告增量銳減、利潤空間下降、傳統受眾分流等困境,進入歷史發展的「拐點」,但善於困局求變的媒介從業者積極應對,設法突圍;而新型媒體的發展更展現出異彩紛呈的媒介景觀,新生者形象鮮活,既有媒體的新形式活力四射,吸引著眾多新媒體擁躉參與媒介新市場的建構。其中,網路媒體中的博客、播客、維基(Wiki)、聚合新聞(RSS)等新技術的登台,詮釋著Web2.0時代的獨特意義;手機媒體家族「人丁興旺」——手機報紙、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文學、手機(無線)搜索、手機音樂,各種媒體類型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演繹著手機作為獨立媒體的孕育過程;以數字電視、網路電視、移動電視等為代表的電視媒體新形式,繼續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風險投資商的青睞,均獲得程度各異的發展,而由於技術、市場、業務等層面的不成熟所導致的發展瓶頸亟待產、學、研各方共同破解。業界實務探索,學界理論切磋。「2005新新論壇」(「新新」即新媒體、新思維的簡稱),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主辦,11月26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媒體的個人化趨勢及其社會影響」。這類研討會對一年來數字新傳媒領域中的新發展、新變化、新情況從學術層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有專家將媒體新生態的五大推動力概括為:「1、技術創新——因此才會有互聯網的再進一步、無線技術的自由自在及互動的可行性;2、新媒體的湧現——基本的經濟原則是供求問題一一消費者需要選擇,有投資方供應,汰弱留強;3、受眾高度分散——受眾沒有忠誠度,他們奔向吸引他們的內容,媒體要爭奪他們的注意力;4、不斷增加的個人化要求——無論是新舊媒體,滿足個別受眾的需求是最理想的目標;5、更嚴謹的投資回報要求——廣告主對廣告公司的要求直接轉向媒體。」[1]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新媒體的誕生、發展及其市場化、產業化之路,其中某些因素的「缺席」會直接制約眾多新媒體儘快走向廣大受眾,贏得市場首肯和行業地位。本文將對2005年我國手機媒體的發展狀況作一回顧,並初步預測其2006年發展前景。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手機用戶人數達到了3.34億人,比2003年增長了6500萬人。據預測,到2005年我國手機用戶有望達到4.02億,普及率達到30%以上。這意味著每三位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擁有一部手機,如此龐大的用戶群儼然已經構成大眾傳播所必需的大量分散的受眾。手機成為「第五媒體」似乎大勢所趨。[2]究竟什麼是「第五媒體」,業界和學界尚無定論,它只是傳播學者對繼報刊、廣播、電視、網路只後,一種可能出現的理想的新媒體的稱謂,而媒介研究者一致認同的一點是,手機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將成為「第五媒體」的一個重要成員。手機媒體功能的發揮,與3G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密不可分。第一代移動通訊只能「邊走邊打電話」,第二代移動通訊增加了傳真和短消息的功能,而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網路技術)能夠提供數百k到數兆位元組每秒的移動通信速度,提供用戶收看流暢的、接近電視質量的視頻節目,高速下載音樂。媒介技術的突飛猛進,為豐富多樣的媒介形式的出現搭建起堅實的平台。2005年,手機在信息傳播、娛樂互動、催生新的產業經濟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在與傳統媒體、互聯網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斷創新中,逐步顯現著作為一個媒體應有的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以手機報紙、手機電視、手機電影等全新的媒體形式吸引著千百萬受眾的眼球。一、媒體形式1、手機報紙:繼2004年7月18日,全國第一家手機報紙《中國婦女報?彩信版》開通後,有不少媒體網站嘗試探索這一新業務,在2005年更掀起一個小高潮。5月,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移動通信和浙江在線網站聯合創辦《浙江手機報》;8月,廣東移動與新華社廣東分社以及《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三大報業集團聯合推出《南方手機報》;10月,中國移動推出《中國手機報》。另外,《遼寧手機報》、《江西手機報》、《「深圳晚報彩e版」手機報》、《魯中手機報》,《華西手機報》聲訊版、《青島手機報》、《泉州手機報》等各地的手機報紛紛面世,形成2005年一道亮麗的媒介景觀。[3]可以說,地方各大報業集團大躍進般地推出手機報紙,試圖搶佔市場先機,成為今年手機報紙發展的新特點。2、手機電視:2005年1月1日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和上海移動合作的手機電視「夢視界」試播,該服務提供6套直播電視節目及VOD點播。3月,國家廣電總局給上海文廣頒發全國首張IPTV執照,准許其開辦以電視機、手持設備(手機)為接收終端的視聽節目傳播業務。截至目前,這是中國唯一張手機電視運營牌照。9月,中國移動開通全網手機電視業務,截止11月底,其用戶已經突破15萬戶,其中上海的實際用戶數突破2萬戶。11月,山東移動與山東廣電推出「廣視無限」。[4]3、手機電影:200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界各路人士趕集手機電影。6月,謝飛、田壯壯、李少紅、顧長衛、賈樟柯、王小帥、黃磊、徐靜蕾等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宣布將拍攝10部長度3到5分鐘的手機電影。7月,王小帥、賈樟柯、孟京輝等八位導演推出手機電影《這一刻》。該片由8部獨立的影片組成,每部3分鐘。10月,由手機拍攝,通過手機播放的《蘋果》誕生,製作者北京電影學院陳廖宇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手機電影。12月,馮小剛推出手機電影《手機,打死也不說》。[5]4、手機小說:2005年11月,小說家千夫長繼去年將4200字的手機小說《城外》18萬元賣給SP之後,又以同樣的價格,出售了第二部手機小說《城內》。《城外》不到兩個月時間為運營商帶來200多萬元的收益。去年才出現的手機小說如今已風靡全國,從簡訊段子到手機小說,手機文學逐漸形成聲勢,開始走向繁榮。8月,中國第一家民間虛擬手機文聯——「e拇指手機文學藝術虛擬聯合會」在海南成立,會員是全國各地手機文學創作的發燒友。12月,何立偉、劉齊、周曉楓等6位作家和寫手與相關公司簽約,成為國內首批手機文學簽約作家。先鋒派女作家棉棉和春樹也在年末與摩登天空簽下合約,投身手機文學大潮。有人甚至聲稱2006年將是「手機閱讀年」。[6]5、手機搜索:2004年,百度推出手機搜索,同時帶有貼吧功能,Yahoo也同期推出手機搜索。2005年1月,CGOO無線搜索上線,提供各類商城搜索服務;此後新浪愛問推出有圖片、鈴聲、本地搜索功能的手機搜索引擎;UUCUN則提供網頁、圖片、鈴聲、遊戲、小說、影音、地圖搜索。搜索大鱷Google也在國內推出帶有本地搜索功能的手機搜索。[7]如果說2004年是無線搜索技術的開端的話,那麼2005年此項技術則更趨於成熟和完善,在內容上更趨向於多媒體展現,手機端信息自動適配技術和搜索信息的精確度都有所提高。二、發展特點手機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媒體,在2005年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以下一些特點:1、手機參與新聞報道,豐富了傳統報道手段,並將成長為全新的新聞報道形式和輿論陣地。2005年第5期《南方新聞研究》所刊南方新聞網陳谷川的文章認為,「作為用戶大部分時間都會隨身攜帶的通訊終端,手機無疑是當今和未來的新聞傳播一個不可忽視的載體」。[8]新聞媒體的圖文內容進入手機終端,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新聞簡訊、手機報紙、WAP網站。7月7日倫敦系列爆炸襲擊發生後,最早一批新聞照片來自於手持照相手機的普通民眾,「包括CCTV在內的不少電視台都以最快速度播放了由現場群眾提供的手機拍攝的圖片或錄像畫面」,「2005年,媒體有關深圳校園兩起暴力事件的報道,其原始素材都是現場學生用手機拍攝的錄像」。[9]新華社攝影部丁玫認為「這對新聞攝影來說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標誌性事件,是新的新聞工作不斷發展延伸的又一個里程碑」。「……在沒有專業攝影記者的地方,我們將越來越多地看到手機的閃光燈掠過」。[10]2005年,手機簡訊平台在一些大規模的群體事件以及區域性的公眾危機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信息傳播作用。3月,天津市發生一起惡意牛奶投毒事件,政府緊急部署移動運營商發送手機簡訊傳遞信息,及時避免了事態的擴大。4月30日前後,全國各地發生的涉日遊行中,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通過手機媒體平台應用簡訊及時、準確傳遞政府的聲音,有效化解了此前謠傳的五一期間北京將有反日遊行的謠言。福建省利用手機簡訊平台發布颱風信息。2005年,上海、北京、遼寧等地也都建立了相應的災害天氣手機簡訊預警機制。[11]此外,中國手機娛樂第一門戶——空中網對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進行了全程的「手機直播」。這也是國內第一次用手機進行大型傳播活動的實時報道。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陳光裕介紹新華社手機簡訊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是「我們不是當成一個項目來做,而是作為一個新的報道形式和手段來做。目前手機簡訊是一個新聞輿論陣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必須佔領這個輿論陣地引導輿論」。2、手機與其他媒體相互融合,差異互補,迅速向獨立的新興媒體邁進。流媒體已經成為今年傳媒業的關鍵詞之一,它在手機上的應用更加豐富了手機作為媒體的功能。所謂手機流媒體,簡言之就是通過移動通信網路,手機終端可以接收和使用的音頻和視頻流。2005年1月1日,上海移動與文廣傳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手啟動手機電視業務,手機影視、手機廣播紛紛登上舞台,正在為我們演繹著流媒體的手機開局。手機的無線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無疑是手機媒體最具成長性的一大領域。2005年2月24日,人民網與中國人大新聞網、中國政協新聞網共同開辦的以手機為終端的「兩會」無線新聞網站開通。5月25日,上海東方網的無線新聞網站開通。為落實我國政府關於「國家主流媒體要佔領網路、手機等新的輿論宣傳陣地」的指示,12月16日,在中宣部、國新辦、信產部指導和支持下,由人民網、新華網、千龍網共同主辦的「掌上天下」手機網站開通,登陸無線互聯網是我國信息技術與新聞媒體全面結合的首次嘗試。另外,《中國日報》(China Daily)網站打造的中英文手機信息服務平台,以圖文直播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為特色,取名為「直播中國」。作為另一種重要的手機媒體形式,手機報紙不只是一張平面媒體的延伸,而是一個立體的多種表現方式的傳媒總匯。有研究者認為,「有人稱手機為『第五媒體』,原因就在於手機早已成為傳統媒體和互聯網路信息的接收者。」在一些突發事件的發布過程中,「手機第一次進入了主動採集、發布信息的序列,使得『新媒體』的發布鏈條有別於傳統媒體的發布鏈條。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整個發布鏈打破了時空的障礙,其可以隨時隨地,幾近於隨意地發布消息;其二是多媒體技術,使得其能夠以各種不同文本形態發布消息。」[13]這正為手機媒體發揮自身優勢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業界忙於媒體的市場探索,而學界也從理論層面關注著手機媒體的成長路徑。12月7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移動通信與新聞媒體研討會」 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認為手機媒體、新媒體和其他媒體之間的關係是「並存、互補、融合、創新」。 [14]會議特別邀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做了「移動通訊與社會發展」的主旨演講。3、手機媒體發展中面臨諸多問題。(1)手機媒體的發展方興未艾,但面臨著許多發展瓶頸,有待進一步的技術創新與支持,完善政策制度環境,合理構建業務平台,形成市場規模,並最終獲得目標受眾的廣泛認可。就技術層面而言,一是終端限制。信息存儲量有限、終端屏幕小、傳輸速度慢、受限於彩信技術等缺陷,這些都大大限制了手機媒體的新聞信息發布與接收;二是費用相對較高。手機報每條簡訊的價格為0.5-1元,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每小時高達上百元,這樣的高收費令人望而生畏;三是受眾問題。目前手機媒體的受眾群是知識水平高、經濟基礎好、對新聞信息比較敏感的中青年,這樣的窄眾使用者也限制了手機媒體規模的擴大。[15]就市場層面而言,終端服務商、運營商、用戶等與手機媒體相關聯的產業鏈並不完善,如何開發更多應用,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手機終端廠商如何統一標準?利潤如何分成?如何形成市場規模以達到贏利目的?這些都沒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參考,還需要一段謹慎摸索的過程。就業務層面而言,目前手機還定位於通訊行業,缺乏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媒體應該有的原創內容、健全的采編體系和運作管理體系、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等,目前包括新聞來源在內的所以業務運作,都是依附於傳統媒體或者互聯網,比如說現有的手機報紙大多是把報紙內容直接翻版到用戶的手機上,因而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獨立的媒介產業。此外,國內對於這一新興媒體的監管一直沒有細則。未來SP的內容究竟是由信息產業部還是由廣電總局抑或由文化部門來管理,尚無定論。(2)手機媒體彰顯有別於傳統媒體的獨特魅力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其中尤以非法簡訊息泛濫為代表。2005年5月,簡訊詐騙信用卡犯罪活動在上海、廈門等東南沿海城市出現,十一黃金周期間在全國各地全面爆發。11月,公安部、信息產業部、銀監會三部委聯合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聲勢浩大的手機違法簡訊息治理工作,以打擊簡訊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年末,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在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表示,為整治手機犯罪及不良簡訊問題,2006年我國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手機實名制。我國首部簡訊法規《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將在近期出台,制定者是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和國務院新聞辦。[16]新媒介的出現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引發出新的問題。如何趨利除害,需要我們根據新情況及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規制。同時,參與到新媒介中的各方運營者也要積极參与維護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在增值業務市場相對滯後的監管和巨大的利潤誘惑下,不良信息、定購陷阱、價格欺詐、垃圾簡訊等違法、違規現象層出不窮,損害了ISP、ICP行業的整體形象。迅速治理各種亂象,有利於整個手機媒體的長遠健康發展。三、趨勢前瞻和預測2006年,新媒體將由幾個重要舉措構成發展的主旋律:「一是3G手機的上市,二是網路電視的推廣,三是數字電視的開播,四是更多的博客、播客湧現。」「這將是中國網路傳播技術更成熟、傳播手段更豐富、傳播設備更普及的一年。特別是,3G手機的投放代表著網路終端設備的更趨大眾化,接收和傳輸信息更加便捷化,這對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具有顛覆性。」[17]2006年,我們應當進一步高度重視手機媒體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其作為公共管理系統的有效工具。政府應儘快建立公共信息手機媒體發布機制,制定手機媒體信息發布規則。哪些信息要通過簡訊媒體平台發布,在何種情況下發布,如何來發布,發送的頻率以及範圍等具體問題需要得到切實解決。同時,手機媒體發展所面臨的技術、市場、業務等一系列難題,通過業界、科技界、學界的共同努力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手機真正成長為「第五媒體」掃清道路。隨著眾多新媒體的「粉墨登場」,對於日益細分、更加專業化的受眾群體而言,也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不斷增強使用新媒體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為新媒體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互動環境。(譚澤鋒)注釋:[1]鄭香霖:《新媒體衝擊波》,《中國經營報》2005-09-12(B02)[2]馮志新:《簡訊本身就是財富 手機成為第五媒體引來熱錢投資》,《青年時訊》2005-12-20[3]閔大洪:《2005年的中國網路媒體》,人民網2005-12-20http://media.people.com.cn/GB/3958527.html[4][5][6][7][11][16]參閱張建軍:《2005年中國手機媒體十大主體事件》,人民網/傳媒/動態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000543.html[8][12][14]轉引自孫正一,柳婷婷:《2005:中國新聞業回望之第4季度》,人民網/傳媒http: //media.people.com.cn/GB/3993457. html[9]齊潔爽:《娛樂化的新技術影響新聞行業——倫敦遭襲手機照片顯神通》,《中國攝影報》2005-07-15[10]轉引自孫正一,柳婷婷:《2005:中國新聞業回望之第3季度》,人民網/傳媒http://media.people.com.cn/GB/3993456.html[13]張毓強:《新媒體:威脅還是機遇》,《中國記者》2005年第8期(32-33)[15]楊春蘭:《2005,手機與他媒體 誰是待嫁的新娘》,《傳媒》2005年第12期(17-18)[17]劉振生:《吳海民:報業危機與新媒體崛起》,《新聞與寫作》2005年第11期來源:人民網
推薦閱讀:

孔子思想概述及歷史發展
淺論中國對外開放理論的漸進發展及其意義
如何看待「意識流」文學的發展沿革?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
4399是怎麼慢慢發展起來的?

TAG:手機 | 媒體 | 發展 | 現狀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