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為什麼要養陰呢?關鍵是怎麼養?
《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普通人會認為:秋冬陰冷,手腳冰涼,寒邪易傷陽,秋冬當養陽,怎麼還要養陰呢?
《皇帝內經》強調:秋冬,人們知養陽而不知養陰。故秋冬之時,有因求養陽而傷及陰者。《內經》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養生之聖人能識之,故言「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四時陰陽之變,是謂「以從其根」。
冬主藏,為陽氣收斂之時,人體內陽囤積;加上此時秋冬季節天氣逐漸寒冷,人體體表汗毛孔便會自動閉合,體內熱邪便無法散發而出,人體內囤積的內熱,若沒有足夠的陰來制約,便容易生熱出現熱症;所以此時需要養陰來調節內熱,令人不會因內熱而出現上火問題。
陰虛之人的特徵:
中醫艾灸專家認為:陰虛體質特徵陰血不足,有熱象表現;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
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怎麼養陰才是核心:
陰虛體質養生原則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陰虛體質者關鍵在補陰;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
陰虛體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適當到鄉村靜養,遠離城市喧囂。
陰虛體質的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但是在冬季還是要早睡晚起、多喝溫開水,在保證暖和的情況下,盡量少穿衣服。
陰虛體質的人應保陰潛陽,宜清淡,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清淡食物,對於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則應少吃。
西洋參滋陰效果不錯,泡水喝很好;六味地黃丸滋陰也不錯。
艾 灸 調 養:
中脘穴、肚臍、三陰交、湧泉穴、太溪穴、太沖穴
艾灸湧泉可以滋陰降火、寧心安神,有引火歸元的效果,還可以補腎精;灸三陰交,可以健脾和胃化濕,舒肝益腎,調經血。《內經》:「三陰交、太溪補全身之元陰,水旺則鍋不開,所以經云:壯水之主,以治陽光。」
堅持艾灸以上穴位一段時間後,嘴裡滋滋生津!
「湧泉穴、太溪穴、太沖穴」3穴,最好晚上用艾草泡腳後再艾灸,每個穴位15分鐘左右,這樣對滋陰補腎、促進睡眠非常有幫助。
推薦閱讀:
※[春夏上衣] 白色披肩
※實穿更時髦 打造春夏休閑風潮
※新款投票:春夏裝再來一波
※這可能會是今年最棒的北疆之旅 | 2018環行北疆之春夏行程。
※春夏高級成衣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