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原來如此簡單3
中醫原來如此簡單3
把物質分類是人類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方法。
任何所謂科學的分類都必定是簡化和不完備的,否則就不叫發展中的科學了。
上述的分類只是一種「拋磚引玉」,當然是需要不斷完善的。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五分法的分類原則已經足夠使用。基本可以保持二進位樹型結構的平衡擴展性,因此是最近似的全局替代型分類了。
三、面向對象的思維方法
面向對象是最近幾十年流行在計算機行業的新名詞。大概的意思是編程時,把一個整體分解成許多研究對象,對象和對象通過特定的介面進行交互。一般情況下一個對象不能直接操作另一對象的內部運作。一個對象可以包含許多子對象,子子孫孫一直可以接下去。子對象繼承父對象的非私有屬性。現在計算機普及,大部分人會用JAVA或VB編個小程序。這裡的JAVA或VB就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語言。編程很簡單,比如要一個按鈕,從菜單上拉一個按鈕到需要的地方,然後修改屬性(介面)就完成了。但是計算機要完成這個按鈕的功能,可能要執行幾千步,甚至上萬步。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如此簡單地完成這樣的程序呢?因為使用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語言,而「按鈕」這個特定的對象別人已經做好了,編程者僅僅是為按鈕生了個「孩子」。再看看中醫理論是怎樣面向對象。
①、把自然看成最基本的父對象,這個對象有「陰陽五行」的屬性,有許多子女,人類是其中之一。
②、把人類看成第一代的子對象,他繼承了父輩的「陰陽五行」屬性,也有許多子女,五臟「心、肝、脾、肺、腎」 是其中五個。
③、把五臟看成第二代的子對象,他繼承了父輩的「陰陽五行」屬性,也有許多子女,最主要的是心器官、肝器官、脾器官、肺器官、腎器官。
④、把五臟器官看成第三代的子對象,他繼承了父輩的「陰陽五行」屬性,也有許多子女,……。
最好還是不要再生了,從父本的10個狀態,到第一代的子對象發展成50個狀態,再到第二代的子對象已經有250個狀態。這裡「陰陽五行」屬性作為非私有屬性被後代繼承。每個子女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些個性又被自己的子女繼承,因此狀態越來越多,辨病也變得複雜。當然人各有志,有人喜歡窮追也不是不可以,那樣就成了現在的西醫。
一個中醫首先要熟練掌握父對象的屬性(自然),其次是第一代子對象(人)的屬性;
一個好中醫還要掌握第二代子對象(五臟)的屬性;
一個傑出中醫再要掌握第三代子對象(五臟器官)的屬性;
一個中西醫再要掌握第四代子對象(五臟器官細胞)的屬性。
一個西醫要掌握第四代子對象(五臟器官細胞)的屬性;
一個好西醫再要掌握第三代子對象(五臟器官)的屬性。
如果用上面六個評判醫師的標準評判,現在的醫師是兩頭多,中間沒有。就如同下圍棋,一個只會取勢的是中醫,一個只會纏打的是西醫,只有又會取勢又會纏打的才是真正的高手。再加一條:一個說中醫是文化的人是因為他只掌握了父對象(自然)的屬性。
可以看到中醫是先大後小,西醫是先小後大。就如第一節說的中醫是先有雞後有蛋,西醫是先有蛋後有雞。由於中醫的研究對象是人,不管對象內部怎樣複雜,只要介面不變總能醫治。如同管理城市,市長並不需要做具體工作,他只要調整政策就夠了。城市會在好政策中發展,在壞政策中死亡。人也一樣,當發生偏性(生病)時,醫生要及時調整「政策」,至於人具體是怎麼好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這就是中醫,一種面向人類的醫學,是面向對象思維方法在醫學上的具體體現。當然能搞懂人具體是怎麼好的更好,那就是真正的中西醫結合。
有人說中醫理論幾千年不變,沒有發展,那是因為中醫理論永遠正確。
為什麼說中醫理論是永遠正確的呢?因為中醫是先大後小,從上而下。說的是一些自然界的永恆真理,例如,太陽是溫暖明亮的,水遇熱成水汽,這種在現代人看來很簡單的公理。如果哪天中醫理論不再正確,那麼太陽不再溫暖明亮,水遇熱不成水汽,人頭立地腳朝天,那時一定海枯石爛,我們都不在了……。
四、如何看病
前面介紹了中醫基本理論,這一節要說說怎樣把理論用於實踐。中醫治病講究標本兼治,緩時治本,急時治標。俗話說站的高看得遠,中醫至上而下,以人體為對象,所以很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而西醫則以器官、以局部為對象,很難看到問題的本質。不是西醫不想治本,實在是太難了,如同井底的蛤蟆要知道世界比井口大,必須爬到井口。
中醫講「天人合一」因此中醫治病的過程往往可以用自然界的過程比喻。舉乙型肝炎為例,西醫把治療對象鎖定在肝器官上,但中醫不這麼認為。在城市的下水道有濾網(帶孔的陰井蓋),於是有濾網處經常會堵死,那麼你是說濾網有問題呢?還是污水中污物太多呢?血液中許多毒素需要經肝臟器官的分解,然後經腎臟器官排出體外。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製造了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需要經肝臟器官的分解,加重了肝臟器官的負擔,引起肝臟器官的老化、硬化,這時西醫會切除肝臟器官(或部分),於是這些毒素無法分解後排出體外,很快就會導致死亡。中醫則相反,越是肝臟器官受損,說明人體更需要,越要補肝臟器官,於是人體內毒素降低,生命得到延長。這裡用城市下水道類比了人體內毒素的排泄。下面會經常用一些自然現象進行類比,類比時就不再作特別說明。
「望問聞切」是中醫辨病的基本手段。望五色,問五事,聞五聲,切五脈。
五色是五行的基本色,「金木水火土」對應白青黑紅黃。例如某人面色黑而無光,則腎有問題。為什麼呢?因為腎是水臟,管排泄和滋潤,廢物排不出留在細胞內於是發黑,凈水進不了細胞於是無光。前面第二節還有肺白,心紅的例子。
五事是「吃喝拉撒睡」(自編的),也就是聊家常。在聊家常的過程中,醫生可以獲取許多有用的信息,如喜歡吃什麼,喝熱的還是冷的,晚上舒服還是白天舒服,哪個季節要犯病等等。大家都知道懷孕的女人特別喜歡吃酸的,這是因為酸是五味中的「木味」,木是能源,喜歡吃酸意味著體內缺能源,或者說營養跟不上。還有痛風病總是在秋冬季發病,那個季節往往乾燥,寒冷。如同一些大江大河在冬天斷流一樣,人體在那時也會缺水,人體的代謝廢物(尿酸)無法排出導致痛風。中醫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腎為水臟,陽為出,排泄不出就是腎陽不足,腎陽不足導致水系不通,不通則痛;還有些人比天氣預報還準確,能知道是否要下雨,那是因為他們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疾病得勢不饒人,空氣中濕度增加時,患處就痛。所以時間、季節在中醫中很重要,並不是極端科學主義者說的算命。
五聲「笑呼呻哭歌」,五志「喜怒恐憂思」能很好地反映一個人的特點。一個人說話時會把自己的「情感」無意間流露出。一個人說話「大呼小叫」,說明他能源(木)太多,空氣(金)不夠,燃燒不充分。這樣的人是肝陽上亢。這裡的「大呼小叫」就是「怒」。所以中醫說肝陽上亢的人善怒。如果空氣充足,燃燒充分,能量(心)足,這人就會笑聲歡語,滔滔不絕說個沒完,所以心火旺的人善喜。如果水壓制了火,那麼這人就少氣懶言(呻),膽小怕事(恐)。如果能源(木)不夠,空氣(金)太多,燃燒後熱量不夠,空氣多餘,這些帶有多餘空(氧)氣的血液迴流到肺器官時,為了保證血液的新鮮同樣要換氣,這種換氣同正常的換氣不同,人們可以聽到嘆息聲,重一點就是抽泣,再重一點就是哭。這種現象在嬰兒中特別明顯,孩子餓了(能源不夠)就會哭,哭又增加了換氣量,結果哭得更厲害。所以肺金過多就會憂愁嘆息。脾聲「歌」古時的意思同「詠」《說文》,說話時音拖得較長,每句話都會考慮一下,我們現在有一句很好的俗語「打官腔」很好地描述了脾土過多的情況,這是因為這些人吃得過多過好導致的。
五脈指心脈、肝脈、肺脈、腎脈和脾脈,有關具體切脈將在下節展開。這裡我們只要知道切脈的目的也是為了鑒別五行的過多和不足。
中醫除了「望聞問切」還有許多其他手段判別五行的平衡。其中「五臭」常用,這裡「臭」讀嗅,意思也是嗅。我們現在用鼻稱為「聞」,用耳稱為「聽」;古時用鼻稱為「臭」,用耳稱為「聞」。有些人口臭;大部分老人有腐臭,有些地方稱為老人味。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體味判斷病人的五行平衡狀態。這同西醫用化驗的方法有些類同,例如有「老人味」的人其血液化驗的腎功能一定不好。這些人的代謝廢物排不出,所以就有「五行」中的腎氣味——「腐」味。還有肝臊,心焦,脾香,肺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例如我們常說「血腥味」其實就是「肺腥」。
推薦閱讀:
※面相部位詳解(一)
※【中醫筆記】《傷寒論偷偷教》第一梯·第一講 (20110822)
※2月4日播出:經典里的中醫智慧(24)
※老中醫一般人不說,常吃這6種「換血食物」,越吃越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