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類寶寶口瘡的護理
盤點各類寶寶口瘡的護理
口瘡是兒童常見的病症,寶寶會因口腔潰瘍疼痛而拒食、流涎、喝不了水、哭鬧不眠等,重者可以引起脫水,媽媽們也陪著煎熬。現在讓我們來認識認識兒童口瘡的真面目。
一、兒童常見的口瘡主要有以下幾種:
1、皰疹性齦口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有傳染性,一開始往往發熱,同時在口腔、咽部的疼痛性水皰疹,進而破潰。在水泡形成前一天可能出現嘴唇有痛感,灼燒感,以及刺癢感,有咽部及口腔明顯的疼痛感影響進食,流口水,哭鬧煩躁,以及頦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一般持續8~10天左右,但有的小兒可再次感染,但癥狀會比較輕而且持續時間也短。治療在發病的72~96小時內,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可以縮短生病程,但有一些副作用,多數人不主張用抗病毒藥治療,其它處理見下。
2、手足口病:這種病也有與皰疹性口炎相類似的癥狀,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具有流行性。患病後口腔損害遍佈於唇,頰、舌、齶等處,為很多小水皰,極易破裂,破後形成多個小潰瘍,有痛感、流口水諺,口腔外,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膚上亦可出現分散的小水皰,所以稱之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早期可出現高熱,可用退熱以及口腔潰瘍的局部對症治療,如出現任何神經系統表現(如精神差,肢體抖動等),或者心率呼吸快,持續高熱不退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阿弗他潰瘍:這是5歲以上孩子常見的一種原因不明的潰瘍類型,可能跟免疫系統,家族遺傳,精神壓力,外傷以及一些食物和藥物的過敏有關,在兒童中,部分患者也可能與維生素B12和缺鐵有關係。分布於口腔內側壁、唇內側、咽部或者舌頭上,淺表小潰瘍,疼痛明顯,圓或橢圓形,直徑2~10mm不等,底呈白色或灰色,邊緣為紅色邊界嗎,潰瘍面會有灼燒感及刺痛,同時寶寶因為疼痛,出現拒絕進食和害怕吞咽,口腔流口水等情況。輕型小潰瘍一般會在7~10天自行恢復,一般不伴有其他癥狀如發熱或淋巴結腫大等。重型阿弗他潰瘍常為單個潰瘍,潰瘍深而大,紫紅色或暗紅色,邊緣隆起但不規則,直徑可達1~2cm,全是癥狀較重如發熱、淋巴結腫大,潰瘍癒合慢,長達幾個月,癒合後留下瘢痕。
治療原則是消除致病誘因,增進機體健康,臨床上治療方法雖然較多,但還沒有特效藥物。輕型口瘡偏重於局部治療,全身治療一般採取支持治療、調整免疫治療。中成藥昆明山海棠片口服,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每片0.5mg,每天3次,每次2片。
4、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常見於周歲內的嬰幼兒或新生兒,此外營養不良、慢性腹瀉、長期用抗生素的侵襲,主要是在頰黏膜、舌、齒齦、上齶處有點狀和小片狀白屑,並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鵝口瘡外表容易和奶塊混淆,家長可以用棉簽拭輕輕擦拭一下白色塊狀物,如很易消除,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重者可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
鵝口瘡治療可用百分之二重碳酸鈉溶液擦洗口腔,每日3到5次,然後塗紫藥水,或用棉花棒蘸制黴菌素或硼砂甘油塗口腔潰瘍,同時口服維生素b和vc,如寶寶口腔白色奶瓣樣物很多很厚,甚至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應當及時看醫生。
5、外傷:凡是燙傷、刺傷、誤食有腐蝕性的東西等,都會引起口腔黏膜受傷,繼而引發潰瘍。
二、口腔潰瘍治療原則:
1、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2、飲食上,不要給患兒吃過熱、過硬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注意營養。
3、緩解潰瘍疼痛常用局部治療藥包括苯佐卡因糊劑,或利多卡因軟膏(適用於2歲以上患兒)等局部麻醉在進食前塗抹一下就可止痛,較大兒童能很好配合漱口如氯已定含漱液,或用青黛散塗患處,腐臭可用錫類散塗患處。
4、重症口瘡高熱的患兒,要及時給予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溫水擦浴或服解熱止痛藥等,不好應看醫生。
三、哪些情況應該去醫院就診?
1、精神很差,不愛玩鬧,不好動,高熱有脫水癥狀(口唇乾燥,哭而無淚,無尿超過8小時);
2、懷疑化學物品引起的潰瘍;
3、潰瘍越來越嚴重,或潰瘍超過2周仍未愈者;
4、牙齦紅腫,牙齦上的潰瘍,靠近牙齒,同時又牙疼;
5、麵包腫脹、頜下巨大淋巴結明顯者;
知名兒科醫生桑孝誠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一歲以內寶寶睡覺,有6件事不該做,看看你做了幾件
※寶寶只能抱著睡,一放下就醒,怎麼辦?
※600個吉祥如意的好名字 2018年最新的寶寶起名字大全
※做好這9點,才不會讓寶寶輸在起跑線
※超萌的小寶寶外加超萌的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