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翡翠場口分布,愛翡翠你必懂!

「場口」顧名思義就是開採翡翠原石的地域或礦場名。各場口的翡翠毛料(原石)外觀各有不同,質量也高下有別。翡翠業內都知道不懂場口就賭不開賭石(翡翠毛料),只能買明料和成品。

緬甸翡翠產區按翠石種類和開採時間來排序分別為:老場區、大馬坎場區、小場區、後江場區、打雷場區和新場區等場區。

老場區位於霧露河中游兩岸,有27個較大的場口。這些場口出產的翡翠原石產量多、質量好,挖掘最深的礦坑已經開採到地下20米深。大體分為三層:第一層為黃沙皮,第二層為黃紅沙皮,第三層為黑沙皮。

大馬坎場區

大馬坎場區位於霧露河下游兩岸,有11個較大的場口。又稱刀木砍場口,在帕敢場口的南偏西,以水石出名,這一場區出產的原石品質參差不齊,有好有差。

大馬砍場口風光時候,是九十年代,很多高質量的玉石,那時就產在那,就像今天人們追碰木拿場口一樣。該場口開採時間,晚於帕敢場口。

大馬砍場口的玉石,皮殼常有琥泊色的紅皮,而且種還能過得去。底常見藍底色,但是不會吃掉綠色,起貨效果不錯。大馬砍場口也出少量高色的料。

小場區

小場區位於恩多湖南側的老鐵路兩側,有場口8個。又名南溪場口。在大馬坎場口西南。大馬坎場口在帕場口西南。這個場區的玉石多為水皮石和半山水皮石。

南溪場口開採於70年代,在70,80年代很風光。雖然產的翡翠原石,絕大多數普通,但是有個別大漲,常有點石成金的例子,讓他家驚嘆的故事。出過上百萬一個的戒面。70,80年代,大家月收入幾十,一百多,幾百萬是什麼概念。現在這個場口很少再有人談起,逐漸被大家遺忘。

後江場區

後江場區位於康底江畔,有場口11個。後江場口在大馬砍的西北側,分新後江,老後江。這長3000米、寬150米的區域出產的玉料品質相當好,產量也很高但由於過度開採資源也幾近枯竭。

後江的特徵是皮殼有蠟狀光澤,像大蒜的皮一樣。老後江靠南邊,個頭小,最小的有蠶豆大,但是出的貨高,起貨效果好,特別是高檔戒面料多和老帕敢的料並齊。 新後江的石頭質量差很多,在老後江靠西北點.現在還有開採.

打雷場區打雷場區位於後江上游,有2個較大的場口。出產的翠料質量偏下、硬度也較差。

我們看原石時候,常見有的原石不大,渾身都是綠豆大的綠點。這是什麼石頭?這就是雷打場區的石頭。

這種石頭,沒有很大的潛力,但是也很少切垮。一般外面和裡面表象一樣。多取點狀的小戒面,或者開廣片。十多年前在瑞麗買這個很便宜,記得最便宜的成包拿,五毛一粒。不過顏色很好,也有一定的種。那時候還很少群鑲的工藝,大家都看價很低。

新場區

新場區位於霧露河上游的兩個支流間,有10個較大的場口。多生產雕刻大型擺件的中低檔翠料。

1983年,在新場區附近,開出來一個新的場口。顏色很好,有皮,但是和其他老場區的皮有區別。切石大家都不看好,覺得從表現來說種不夠。但是很多新手上來,大刀闊斧地干,干出來的種還可以,加上色陽,賣出好價錢。很多新手賺大錢,老師傅們看走眼。一下這個新場口就出名,大家便以開採年份給取名83場口。在緬甸華僑中,場口和敞口是相同的。

木拿場口

木拿場口開採時間大約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成規模開採在九十年代初,出來初期,大家對它的估價還不是很高,後來切石種發現,木拿石頭裡面的正色,好種東西機率很高,便開始受到追捧。

木拿場口出正色玻璃種,好種的東西很多,概率高於其他石頭。但是,木拿也很多偏藍,並不美麗的東西,可能變成成品後,大家不會覺得它是木那的東西了。

木拿由於是共生礦,變化很大。很多東西在石頭上是艷綠,切下來就成藍,木拿一般是取有色的帶子,帶子上有種有色。帶子一般種很好,但是帶子以外部分,底都很糟,一般不能取料做東西。木拿雖然美麗,但是高色的料很少,雖然種好色陽,但是特別陽,能達到黃陽玻璃水的東西很難切得。

會卡場口

會卡場口開採時間較長,應該從80年代開始,到現在都在開採。名稱很多,大都根據音譯。會卡場口在石頭上變現一般的種色,往往開出來,種水色各方面都很好。就是說,起貨很高,有會卡不負人之說。所以賭石人喜歡賭它。

會卡場口有種好的,也有種一般的,色有高有低。但是由於一般含雜質的機會較低,裂較少,做戒面的機率比較大。如果花件料開出戒面,不漲都不行,而且這情況,都還不是小漲,都是大漲。近幾年,會卡黑皮的料,大漲的很多。


推薦閱讀: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流落緬甸 慘遭吳三桂殺害的永曆帝
緬甸蟒(亞洲岩蟒)
赴越國際遊客銳減 越總理:「看看人家緬甸」
那些再也沒有回來的兄弟
130年前中國是如何「失去」緬甸的?

TAG:緬甸 | 分布 | 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