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傳》:我已經將我的一生獻給了南非人民的鬥爭

《曼德拉傳》:我已經將我的一生獻給了南非人民的鬥爭

2013年12月11日 10:36 來源:鳳凰網讀書 作者:鳳凰網讀書

分享到:

1人參與 0條評論

《曼德拉傳》

[美]查倫·史密斯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年1月

早年歲月

我們還沒有自由,我們才剛剛獲得了去爭取自由的自由,獲得了不再遭受壓迫的權利。我們還沒有邁出我們征程上的最後一步,而是剛剛邁出漫長的、困難重重的征程中的第一步。因為,獲得自由不僅僅是為掙斷身上的枷鎖,更是為尊敬和促進他人的自由而活著。

——納爾遜·曼德拉《漫漫自由路》,1994年

「往昔一直跟我們在一起,而非遠離我們而去。哺育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每一天都在我們的話語中。」非洲哲學家姆丁貝這樣寫道。所以,要想了解曼德拉,最適宜的做法是,不僅了解他的早年歲月,而且要了解他生活的社會所面臨的重重挑戰。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東開普省特蘭斯凱的姆維佐村,特蘭斯凱是南非最美麗但也是最閉塞的地區之一。他有著滕布王朝的血統,由叔父喬津塔巴養大。即使是在今天,他長大的地方——滕布大莊園看上去依舊很普通:陡峭的群山環抱下的幾棟普通房舍和一棟新式樓房而已。冬天的時候,山嶺如同火炬,生動熾熱;夏天的時候,山谷蒼翠繁茂。道路兩旁粉紅色和紫色的大波斯菊競相開放。滕布大莊園要比曼德拉被囚27年出獄之後在附近的庫努所建造的房子普通得多。庫努附近的房子是一座複製品,複製了他在維克多·維爾斯特監獄度過最後牢獄生活的牢房。

幾十年前的曼德拉年輕氣盛,是個有天分的拳擊手和律師。20世紀40年代初,在非國大青年聯盟里聲名鵲起的他,在反對南非白人政權種族隔離制度的鬥爭中沖在最前面。20年之後,他成了為自己所組建和領導的非國大武裝組織「民族之矛」製造有巨大威力炸彈的人之一。

作為受人欽佩的領導人,曼德拉僅僅是許許多多優秀的黑人之一。他們在那時候挺身而出,毅然開始為掙斷身上的枷鎖而英勇鬥爭。20世紀四五十年代甚至包括60年代,還沒有什麼跡象可以表明曼德拉會成為像今天這樣的巨人。的確,曼德拉是五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但是正如任何一位經歷過抵抗鬥爭的南非人可以告訴你的那樣,當時有許多人因具有領導才華、勇敢品質或富有同情心而聞名天下。他們當中有的死於種族隔離政權之手;有的被歷史進程湮沒,變得默默無聞;甚至有的人孤獨地死於貧困。

一位年輕實習教師目睹了1951年在約翰內斯堡進行的一場辯論賽。辯論賽在簡·霍夫邁爾社工作學校和班圖自然大學之間進行,由曼德拉做評判。這位實習生後來評論道:「曼德拉當時確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只不過評判公正,評語精準、認真而已,說話盡量留有餘地。」十年以後,這位名叫德斯蒙德·圖圖的教師成了一名基督教聖公會的牧師,並且在後來的歲月里成為南非最受人愛戴的人之一。1984年,圖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另外有三位南非人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其中兩位曾是非國大的領導人,非國大主席艾伯特·盧圖利在1961年榮獲此獎,曼德拉和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共同分享了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德斯蒙德·圖圖,生於1931年10月7日。198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該獎表彰其用非暴力方式反對南非當局種族歧視政策的鬥爭。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堅決反對種族隔離而贏得世界的讚譽。1985年2月在約翰內斯堡宣誓就任南非第一位黑人大主教。他還獲得過紐約神學院神學博士、倫敦大學皇家學院院士、英國坎特布雷大學教會法規博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等榮譽學位和稱號。

「民族之矛」的一位早期成員回憶道,當曼德拉1961年訪問倫敦時,「曾在一個很深的地下室給我們開會。他簡要地給我們介紹了一下國內的形勢。曼德拉充滿信心,而我們卻懷疑他的話是否真實可靠。我們對此爭論不休」。

前非國大成員本·圖洛克,20世紀40年代起就積極從事黑人民權的鬥爭,也曾在海外流亡多年,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

從20世紀80年代起,曼德拉就成為一種象徵,但並不是因為他有卓越的領導才能。這場運動使他應運而生。這場運動決定了「有這麼一個人,讓我們聚集在他的周圍」。當時我們同他沒有什麼聯繫。長期以來是非國大主席奧利弗·坦博跟我們聯繫。這場運動決定了它需要一個象徵。曼德拉當時就是這麼一個理想的解放鬥爭的英雄。這決定了:把他置於鬥爭的焦點,在全世界展開一場運動,爭取他獲得釋放。當曼德拉證明自己是世界歷史上最卓越的人之一的時候,一個民族的祈禱最終得到的不僅僅是響應。南非祖魯語的烏班圖之概念(因為別人,一個人才是一個人)充分地體現在一位稱職政治家的領導才能方面,而且體現在了曼德拉巨大的仁慈之心方面。他的事迹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迹;如若不是這些卑微的人以非凡的勇氣冒著生危險去鬥爭,並且不顧無數的禁令和迫害而堅持為自由和正義而鬥爭,就不會湧現這樣的領袖來領導鬥爭的事業。

20世紀中能像曼德拉那樣受到人民群眾愛戴的領導人寥寥無幾,或許也包括印度的聖雄甘地。曼德拉和甘地正是通過樹立起仁慈的榜樣和付出努力使被偏執和恐懼撕裂的民族和解而與兇惡的敵人聯合了起來。曼德拉和甘地都將和解與談判看作彌合民族裂痕的途徑,但兩人誰也沒有打算屈服。甘地寫道,satya(愛)和agraha(堅定)「……產生並作為一種力量的代名詞……satyagraha(非暴力不合作主義)不是消極抵抗」。

甘地堅持認為,「在壓迫者面前下跪是一種怯懦」。這些思想對曼德拉和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非國大產生了強烈的影響。然而,將非暴力不合作主義用於反對一個會屈服於國內壓力和國際壓力(像英國那樣)的政府或許是行之有效的,但對實行殘酷種族隔離政策的當權者就不起作用,所以曼德拉和他的同道者們於1961年開始轉向武裝鬥爭。

南非人民的鬥爭促使聖雄甘地(中)形成了他的反種族歧視和反殖民主義的思想

因二戰戰敗而被摧毀的德國依靠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來進行重建,而曼德拉以自己的謙卑和慈悲給南非樹立了典範。幸好沒有外來干涉決定其未來的南非,必須自己鑄造自己的未來。其成敗將完全取決於它的領導人能否成功,取決於它的公民有無齊心協力地建設國家的決心。曼德拉的遺產是將一種民族意識賦予了一個被人刻意深深分裂的國家。當他作為首位黑人總統開始領導南非的時候,南非1961年成為一個共和國1910年5月31日,《南非聯邦憲法》正式生效,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四個殖民地合併為「南非聯邦」,並成為英國的一個自治領。1960年,南非退出英聯邦。1961年5月21日,南非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南非共和國憲法》,仍然維持白人種族主義的統治。1961年5月31日,南非共和國正式成立。——譯者注的時候的座右銘——團結就是力量——此時才終於體現出來。

儘管曼德拉的偉大之處是他的包容性,但是他表現其仁慈的細微方式卻使迷失道德方向的世界深受觸動。自實行民主以來在歷屆政府供職、在曼德拉政府里擔任國土管理和農業部部長的德里克·哈尼昆說:

曼德拉在私下裡並不總是那麼謙卑,但在公眾場合他待人接物的方式非常獨特,讓人別有感受。我手下有一個職員想要見見他。她同曼德拉握手的時候,告訴他她有一個表親是個體育名人。曼德拉對她說:「那我就不再洗手了,同您握手我榮幸之至。」這樣的回答對她意義非凡。

還有一例。當年美國駐南非大使詹姆斯·約瑟夫抵達南非但尚未正式遞交國書的時候,偕妻子出席一個社交活動。他們想和同樣出席這個活動的曼德拉合個影,但又不願太過唐突。曼德拉用餘光注意到了這一點,便走到他們跟前。「曼德拉伸出手來說,『如承蒙二位允許我同你們合個影,我將不勝榮幸』。」約瑟夫對此記憶猶新。

德國前駐南非大使烏維·凱斯特納博士回憶起曼德拉1996年5月對德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曼德拉在德國聯邦議院發表了講話。講話結束之後,議員們起立給予了長時間的鼓掌。曼德拉此時並沒有走回自己的座位,而是徑直走到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因遇刺受傷而坐在輪椅上的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博士面前,向他問候並同他擁抱。這種姿態完全不是一般的外交禮節。

曼德拉最偉大的標誌之一,就是他非常善解人意。

侮辱一個民族中任何一個無辜的人就等於是侮辱整個民族。因此,草率魯莽、急躁不安、生氣發怒是無濟於事的。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想出並適時採取抵抗措施,組成聯合陣線並且忍受因抵抗帶來的困難的話,上帝是會來幫助我們的。

——莫罕達斯·甘地《南非的不合作主義》,1928年

南非憲法指出,南非為多樣化的統一體。但是,在一點上許多南非人是非常一致的:他們都愛戴曼德拉。本書所講的故事是一個國家追求自由的故事和曼德拉追求自由的故事。曼德拉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因為他人而獨特的人,一個最偉大的南非人。

鎮壓與反抗

在布隆方丹建立了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即後來的非國大)組織的那些人,都是有著深刻思想的人。有許多人本身就是小農場主和商人,他們有著挫敗感,感到自己的勞動所得不像白人那麼多。

他們在報館、商店的桌前坐下來,議論非洲黑人的困境,討論諸如托馬斯·傑斐遜、笛卡兒、盧梭那樣的偉大革命家和民主先驅們該怎樣對待這一困境。

托馬斯·傑斐遜(1743—1826年),美國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國總統,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776年,作為一個包括約翰·亞當斯和本傑明·富蘭克林在內的起草委員會的成員,起草了美國著名的《獨立宣言》。此後,他先後擔任了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第二任副總統和第三任總統。他在任期間保護農業,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從法國手中購買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國領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總統之一,同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齊名。本書中加暗底的幾個人物的簡介為譯者所加,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譯者注

勒內·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兒,因笛卡兒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堪稱17世紀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盧梭(1712—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有《懺悔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曼德拉的朋友、同志之一的戈文·姆貝基曾經寫道,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時候,他們是怎樣蝸居在翠綠的山谷里,坐在捲成捲兒的大衣上,用毯子裹住肩膀,輪流抽上幾口裝了有刺鼻味道煙葉的煙斗,思考著19世紀長達100年的反佔領鬥爭該怎樣進入新的世紀。

他們坐在冰冷的水泥抹成的床上,鐵皮火盆里的火光照亮了冰冷的流動工人的宿舍,談論著他們被迫離開的土地及他們做苦力的煤礦;他們思考著什麼才是黑人重新奪回他們自己的國家的最佳途徑,怎樣才能獲得尊嚴以及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

所以,南非聯邦建立兩年之後的1912年,他們分別乘火車、騎自行車、坐牛車,乃至步行來到布隆方丹組建南非土著人國民大會,而一年之後南非政府開啟了用激烈手段剝奪非洲黑人土地權的進程。白人殖民主義者對黑人擁有土地權非常不高興,先是通過戰爭,後又通過有關驅逐黑人的法律,將黑人驅趕至越來越小的農村地區,並且以立法的形式迫使他們來到日益膨脹的城市地區以及煤礦找工作。

這些問題令非國大的知識分子們深感不安,他們試圖同政府和反對党進行對話並同時想獲得組織起來的工人們的支持。然而,象徵社會主義的紅旗開始在罷工集會上飄揚,1922年的煤礦工人罷工發生之後,南非國民黨政府總理詹姆士·巴里·姆尼克·赫佐格進行干預以有利於白人工人。其分而治之的政策此後成了國民黨政策的基石。生機勃勃的多種族工會運動開始瓦解,黑人的工會運動開始崛起。在連續幾屆政府鎮壓黑人工會並且給予未加入工會的白人工人特權的時候,白人工人拒絕幫助組織起來的勞工。這些特權包括將某些工種專門留給白人,也包括對黑人工人進行限制。

後來與曼德拉同陷牢獄的戈文·姆貝基曾經寫道:「1936—1946年的十年,標誌著我們的解放鬥爭由消極對抗而進入一個新階段。全非大會組織(AAC)在此之前已經建立,目的是將開普敦各行各業的全體南非黑人組織起來,同剝奪黑人公民選舉權的不合理制度作鬥爭。但是隨著1936年《黑人代表權法案》的通過,全非大會沒有了奮鬥目標。」該法案將開普敦的黑人選民放在不同的選民區里,而開普敦是過去80年中唯一允許黑人投票的地方。

曼德拉拍案而起。這種憤怒是他在安東·列姆貝德領導下組建非國大青年聯盟的動機之一。曼德拉和他的朋友奧利弗·坦博、沃爾特·西蘇魯迅速成長為高級幹部。當時他們已經注意到政府當局與黑人群眾之間形成的一種新的模式,這種模式後來深深植入南非的政治生活中:鎮壓—反抗—再嚴厲鎮壓—再激烈反抗。而且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的反抗種族隔離制度的人被迫轉入地下進行武裝鬥爭。

我已經將我的一生獻給了南非人民的鬥爭。我反對白人統治,也反對黑人統治。我的理想是建立一個所有人都能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有著平等機會的民主自由社會。我希望我能為這個理想而生,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奮鬥。如果有必要,我願意為實現這個理想而犧牲生命。

——納爾遜·曼德拉《法庭上的辯詞》,1963年

1 2 3 ... 6 7

推薦閱讀:

揮盡一生筆墨,挽你半世柔情
人一生最幸福的莫過於心靈的自如
什麼樣的人,容易婚姻不順,一生坎坷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問題是如何從零到一的呢?
伴隨女人一生的隱私

TAG:人民 | 南非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