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竟是一部絕佳家教片!臉好看沒有這個啥也白搭

王敘虹《越說不行孩子越鬧,這才是拒絕的正確方式》

前幾天上映的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一度在媽媽圈引起了不小的波動。這部童話作品,無論是媽媽,還是小朋友都不會陌生。

貝兒是一個聰明、美麗、獨立的年輕女孩,為了解救父親莫里斯,她不得不與一位野獸一起住在他的城堡中。儘管貝兒感到十分害怕,但她漸漸和城堡里各種被施了魔法的傢具成了朋友,也學會了透過野獸的醜陋外表去發現這位人類王子的真心,最終二人相愛,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公主和王子的故事並不稀奇啊,是不是?

可是,貝兒才不是傳統的迪士尼公主——溫柔、嬌弱、惹人憐愛,等待著王子來拯救。她勇敢、愛冒險、酷愛讀書、思想獨立、敢于堅持己見。只有她,能夠在乏味的鄉村生活中活出自由自在的真我色彩。她甚至發明了一種洗衣機,這樣就可以把洗衣服的時間空出來,看更多的書,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人家活生生地演出了現代女性或者男性最推崇的特質——人格的獨立!

就連因出演《哈利波特》而大熱的主演艾瑪在接受採訪時也說:

我此前推掉《灰姑娘》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要拍《美女與野獸》的真人版。當他們把貝兒這個角色給我時,我就是覺得它比灰姑娘更能引起我的共鳴。她(貝兒)一直都對事物充滿好奇、富有同情心並且思想開明。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這正是我想要代表的那種女性。

生活在鄉村又怎樣?照樣能夠活得自由自在,內心富足。

你是野獸又怎樣?你在昏暗城堡里的宴會我照樣敢去。

你們說我怎麼能夠跟野獸相愛?呵,讓那些世俗見鬼去吧,追求真愛的勇敢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一個人為什麼能想別人不敢想的事?為什麼能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又為什麼能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後果?

不庸附世俗的觀念,不屈服於他人的執念,不淪為生活的傀儡,永遠對鮮活的生活充滿好奇,對人生的幸福滿懷期望,這就是人格獨立的魅力。

但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意味著家裡總是被翻得亂七八糟;孩子的愛冒險等同於貪玩;孩子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時父母總認為是瞎想。孩子的這些不聽話、調皮的行為經常會被父母壓制。

想把孩子培養成聽話的孩子,無疑是在他們通往幸福的路上扔滿石頭。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調皮的孩子比聽話的更有出息。

一個人將來是否會有出息,其中關係到的決定和影響因素有很多。但從目前的社會環境看來,敢闖敢拼的人才擁有更多的機會!而敢闖敢拼的這一類人,多數從小開始就不是個安靜的孩子。

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天性好動、好奇、喜歡探索,被家長定性為調皮;為了吸引關注,故意做一些令家長頭痛的事;心裡彷彿有用不完的洪荒之力,需要做更多喜好的事來釋放能量……無論哪種情形,調皮跟聰明確實有一定的關聯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調皮的孩子聰明有出息是有道理的。

而聽話的孩子,習慣了「聽話」,不敢衝出自己的安全範圍,很多時候,機會都會從他們眼前直接溜走。

所以,爸爸媽媽們,當你總想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不能」的時候,總認為讓孩子幹什麼他就幹什麼才是聽話的時候,千萬要想一想,這樣的「聽話」的孩子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太聽話的孩子,不會太牛掰

1. 孩子太聽話,容易被欺負

在家裡習慣了「聽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會一直保持這樣的模式。其他小朋友讓他做什麼,他就回去做什麼,很少反抗。站在大家面前,也總是唯唯諾諾,俯首帖耳的樣子。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幼兒園最受歡迎的欺負對象。

2. 孩子太聽話,容易缺乏創造力

孩子的很多奇思妙想、發明創造恰恰是因為不聽話,不信邪,非要試一試自己的方法才產生的。對於過於聽話的孩子會認為只有順從父母的意願的話,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時間久了,就會使得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能力受到抑制。

3. 孩子太聽話,會影響智力

一個人能思考才能成長。太過聽話的孩子幾乎都不會自己去想問題,或者是自己去解決問題的,凡事都是按照父母的指令去辦,自己根本不動腦子。時間一長,就導致孩子養成了不愛思考的習慣,智力自然跟不上那些能獨立思考的孩子。我們俗話說「腦子不用會生鏽」就是這個道理。

4. 孩子太聽話,社交能力低下

太過聽話的孩子所受到的束縛會很多,會害怕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也不會敢於主動的結交朋友,做起事情來,也會變的畏畏縮縮。因此,這就對於他們的交際能力的養成造成很大的阻礙。

5. 孩子太聽話,長大可能會成為「媽寶男」

女生戀愛中最討厭的媽寶男是怎樣存在的?「我們分手吧,我媽媽不喜歡你」這可不是媽寶男的台詞嘛。

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變成媽寶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孩子缺乏主觀意識的表現,什麼都聽父母的,從而失去了自己做判斷的習慣,養成了依賴父母的可怕慣性。

調皮的孩子更有出息,就該由著他嗎?

當然不是。

我們要從不聽話孩子的背後看到積極的因素和性格中積極的特點, 但他們的調皮、搗蛋往往又攪得家裡「雞飛狗跳」,一團糟。如何讓孩子既能快樂玩耍,又能在玩中有所收穫?父母首先要換一個角度去和孩子溝通。

試想一下,作為大人如果經常聽到「不行」「不可以」「不能」這些拒絕性詞語,心裡自然也不會好受。對孩子脆弱的小心靈更是如此。那麼,如何才能對孩子優雅的說「不」呢?

第一,我們可以說的是,「可以,但是我們需要換一個時間」。

例如說,孩子今天特別想讓你帶他去公園,但是你真的覺得非常的累,當孩子提出請求的時候你可以說:沒問題,我們周末就去。

這樣既安撫了孩子,同時還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和孩子一起做遊玩計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第二個方法,我們可以說的是,「可以,但是我們要換一個地點」。

非常多的孩子都喜歡玩水,如果這一天孩子跟你提出請求說,媽媽我想玩水槍。在屋子裡玩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媽媽不妨跟孩子這樣說:沒問題,水槍特別好玩,但是家裡太小了,玩起來不痛快,不如我們裝好水去外面玩,好嗎?

然後準備好水槍,裝滿水,到屋外去跟孩子進行一場酣暢的水槍大戰,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孩子,痛快玩一場!

第三個方法,給孩子加入一些想像的成分。

有的要求,父母確實無法達到,孩子又不依不饒地纏著你要,「媽媽,我特別想買一輛消防車。」怎麼辦?

這時不要一口拒絕孩子:「不行。你已經有那麼多車了,救護車都有兩倆了。」

不妨試著與孩子一起暢想一下,「你很想買輛消防車是嗎?我也想有好多好多的車。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玩車隊遊戲了,你來開救護車,我來開挖掘車……」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一定非要某個東西,而是想要你更多地看到他,陪伴他。

第四個方法,讓孩子參與到你的活動中來。

當你在做飯的時候孩子向你提出請求,「媽媽,你陪我看一會書吧?」但是你確實放不下手中的活,你可以跟孩子說:

「好的,不過你可以等我5分鐘嗎?我把飯做好。或者你先陪媽媽一起做飯好嗎?我需要你幫我洗一下西紅柿。可以嗎?」

比如,當孩子給你提出要求說,「媽媽我特別想吃巧克力。」你無法滿足她,不妨先與孩子談一談她的感受:

「你特別想吃巧克力是嗎?我特別了解你的感受,那種特別特別想吃巧克力,特別特別特別想吃巧克力的感覺。要是家裡有就好了。不過,我們現在先吃一點餅乾代替吧。」

以上所有方式,表面看來,我們是在跟孩子談他們的要求,甚至在拒絕他們,但實際上,這樣我們才能和孩子友好相處,幫助孩子更有可能的成為未來同學聚會上那個牛逼閃閃的人。

專家介紹

王敘虹

兒童教育專家、親子教育專家

清華大學傳播學碩士及新聞學學士

牛津大學教育學碩士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育學博士

曾作為教育領域專家出訪英國及澳大利亞著名高校研討交流

王敘虹《怎麼對付家裡的小磨蹭》

王敘虹《每個粘人的孩子都能學會獨立玩耍》

推薦閱讀:

這個英國富豪瘋了,賣掉公司、車、房來到中國給流浪漢發了15萬個包子
【薦讀】離婚了要孩子還是要房子?這個男人的回答刷爆了好友圈
世道輪迴!這個可憐的帝國,到了歷史上最落魄的時候
警察換肝十年:只知道這個肝很年輕,從北京送來
這個罵周杰倫是垃圾的失敗者說,凡客還活著,還要活下去!

TAG:美女 | 沒有 | 野獸 | 這個 | 美女與野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