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大家手筆)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千百年時間積澱下來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尊嚴,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記。要將世界上各民族長期形成的、千差萬別的文化變成單一文化,是不可想像的;世界文化失去多姿多彩而變成單一文化,也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本質上是一種和平的文化,這樣一種文化對於未來世界穩定發展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我們應以中華文化豐富世界文化,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以中華文化豐富世界文化,中華文化應更主動地走向世界。牛津大學教授雷蒙·道森在1967年出版的名著《中國變色龍——對於歐洲中國文明觀的分析》一書中,詳盡介紹了西方對中國的種種看法,並總結說: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的形象似乎在兩個極端間變化:或者是理想的王國,或者是停滯與落後的象徵。中國時而被描繪為富裕的、先進的、聰明的、美好的、強大的和誠實的,時而被描繪為貧窮的、落後的、愚蠢的、醜陋的、脆弱的和狡詐的。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西方對中國的認識與中國的實際有很大距離。西方對待東方的態度,常常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只有西方才擁有解釋東方的權威。在這裡,我們並不想討論西方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的種種偏見,只是從中深切地感到,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中華文化應更主動地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真實面貌。隨著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特別是中國經濟日益繁榮,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國,中華文化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和途徑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總體上看,經濟全球化對中華文化發展來說機遇大於挑戰。我們應清醒認識這種形勢,把握這個歷史機遇。
以中華文化豐富世界文化,應堅持中華文化的自主性。伴隨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是更加廣泛和深刻的文化交往,對此我們持歡迎態度,積極汲取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近代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為了救亡圖存,積極向西方學習。這種學習經歷了從科學技術層面到政治、人文層面的深化過程。在與外來文化的接觸中,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發展自己,逐漸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這一過程也使我們對文化的自主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堅持中華文化的自主性,就要深刻認識到無論汲取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還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都是我們自主的意識和行為。在我國歷史上,漢唐人對外來文化的開放胸襟與拿來為自己所用的宏大氣魄,即魯迅稱之為「閎放」的那種態度,就是自主性的很好體現。西方近代文化從明朝中葉起逐漸傳入中國,鴉片戰爭之後大量湧入,影響了中國百餘年來的歷史進程,但中華文化並沒有失去自主的能力。到了今天,我們更有條件堅持文化的自主性,自己決定自己文化的命運。
孤立的民族文化是難以存在的,單一的全球文化是不可思議的。不同文化只能以開明開放的態度互相包容,只能和平和諧地相處,以期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目的。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我們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保持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也要看到民族特色是因比較而存在的,越是有比較就越能顯示自己;還要看到文化的民族特色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與其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有些因素會凸顯出來,有些因素則會逐漸淡化乃至消失。總之,與經濟全球化同時到來的,既不是單一的世界文化,也不是文化的衝突,而是文化的自主、饋贈以及多元文化的繁榮。這種新的文化生態的出現和確立,是人類發展到更高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在這一進程中,中華文化可以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院院長)
推薦閱讀:
※李光耀臨終前對國際形勢的預判,大都應驗了
※為了編一個架空世界,需要儲備一定的地理知識,都需要哪些?盡量詳細深入一些。
※彭城之戰 一場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zt)
※世界上最貴的手錶 世界上最貴手錶排行(組圖)
※南無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餘尊同號阿彌陀佛」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