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六字大明咒~禪密圓修法|六字大明咒共修專欄 - 觀世音勝妙羅網 - powered...
06-21
【轉帖】六字大明咒~禪密圓修法一、 四皈依:南無咕嚕唄,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爾瑪雅,南無僧嘎雅。(三稱)二、 祈請: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三、 觀照:心境空寂中,光顯妙觀音。不二了智悲,方便具自在。知念念無念,明空體即真,一性圓萬法,全體照無盡。四、 印持咒:手結蓮花印或法界定印,持六字大明咒:嗡,瑪尼唄咪吽(每座一小時)五、 要訣:正念咒時,即念離念,照知念源,湛然不動,咒語如流,任其自然,不取捨於境界,不分別於覺受,不落時空相,不生能所見,當下直持,即持而明,空無依倚,絕相而覺,脫落無痕,虛明自照,瞭然明白,安住無為,全體現成。六、 迴向:法界同一性,平等遍迴向,妙觀無量悲,眾生皆成就。(如持文殊心咒等,於祈請文中改稱即可)凈明山人作於香風谷我們剛才講了永嘉禪修法,有的人覺得修這個永嘉禪,它的正觀好像他抓不住一個下手的地方,或者說沒有領悟到這裡,或者說覺得自己的力量不夠,他說我再加一些方便,更容易的,或更能把握的方法來修,那我們告訴他修這個禪密圓修法。它是一個台階,是一個方便。也包括一切法的修證的內容的。這個禪密圓修法,分為六個部分。一、四皈依上座合掌,念「南無古魯貝,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爾瑪雅,南無僧嘎雅」。念三次。南無古魯貝,這是象徵,內含是法界的光明。智慧之流。也就是說上師或成就者在法界的光明裡面,流露的無量的智慧之光。我們要和這個相應。不是說和他身體相應,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人。就叫南無古魯,真正的意義是這樣的。南無不達雅,就是皈依佛,皈依佛就是皈依覺性的光明,是真正的佛,覺性的光明是報身佛。南無達瑪雅,就是皈依法,皈依法,當然包括經書,但是經書內在的智慧。修行的規律。皈依法就不再文字里,這個法就在我們的心裡。包括它的口訣,它的過程,它的因果上的圓滿的趨向。都在法果面。南無僧伽雅。就是歸依真正的清凈。也包括一切聖賢的僧人,但是聖賢的僧人內在也就是清凈。就是和合,就是一種道上的體現。體現在他生活當中,那麼我們生活的清凈的體現,平常的體現,這是歸依僧。二、祈請合掌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如果是修六字大明咒,大悲觀世音菩薩是本尊。如果是修文殊心咒,那麼就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如果你修的是阿彌陀佛的心咒,就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等等可類推。是一個模式,祈請的對象,決定了你所修的法門的實際的內容。三觀照心境空寂中,光顯妙觀音,不二了智悲,方便具自在。知念念無念,明空體即真。一性圓萬法,全體照無盡。在祈請後,在正式修法之前,先要起一個觀照,這是方便導入正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然的話你會非常盲目去用功。怎麼觀照呢,心境空寂中,心是空的,境也是空的,在寂當中,也就是要放下一切,歇下一切,不要再去比量思維。把你的心真正相應於空寂當中,開始的時候可能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是你要放下,在放下當中再起顯現,觀照觀世音菩薩,如果是修六字大明咒,就要觀想四臂觀音,這個光也是象徵的,有的人可能已經體悟到這個光,一般人沒有到這個程度,那麼這個光就是你的明顯,心光明顯在你的虛空當中,顯現為四臂觀音。同時要了知觀世音菩薩的真正的悲願。感召在你的內心世界。產生了一種相應。然後你要體現出來不二智悲,顯現的四臂觀音是我的心的顯現,和法界當中的觀音菩薩的無量的功德是不二的,沒有區別。而了達觀音菩薩的根本的道,根本的功德就是大智慧,大慈悲,而這個大慈悲也就是我自心所本有的。而且智和悲也是不二的。不是分離的。智即是悲,悲即是智,悲智不二圓融,觀音菩薩的妙德當中,也就是相應於我現在觀照的心當中。因為有我的心才能現觀音,有我的智慧才能了達他的功德。方便具自在,我們所觀照的觀音菩薩,及在觀照當中體現出的觀音菩薩的功德,都是用我們的心顯現的。我們是不著相的。這個顯現是我們心的一種自在的作用,我們要放大也好,我們要收到近一點也好,或者觀音菩薩安住在我們頭頂也好,或者觀音菩薩的光當中,顯現咒輪也好,或者把觀音菩薩觀想在我們中脈裡面,化在我們的心輪當中,甚至我們有一些障礙,有一些願望,在光當中顯現的時候,我們祈請他,或者我們很愚笨,心很散亂,觀照的力量不夠,這個時候你可以祈請,這樣的做法這樣的體現,就叫方便具自在。不是未來觀音菩薩的方便具自在,是我們現在要用種種的方便而具有自在轉化的觀照的能力。你的道才能圓滿。所以知念念無念,明空體即知。這個時候,你知道這個知就是觀照。念,我們當下的念想,念觀音,念就是無念,本來沒有分別,沒有取捨,沒有執著,沒有留痕迹,明空。到了真正體悟到無念的時候,明空體即知。明即是空,空即是明,明即是智慧觀照,空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分別的智慧觀照,在智慧觀照當中,了無分別,這個體性就是真的。就是我們的真性,一性圓萬法,當你體悟到真性的時候,這一個唯一的性,是圓照萬法。圓含萬法的。在圓含萬法的一性當中,我們知道它也就叫全體。所以說全體照無盡,全體是照耀無盡的,遍照大千的。遍照法界的無窮盡的大智慧光明,你能夠這樣去觀照的話。這就是觀照的真義。這個不是馬上能做到的,先首先做到前段,心境空寂中,光顯妙觀音,不二了智悲,方便具自在。到後來慢慢的觀照才能深入,到後段。這裡分二個段,觀照以後,無論你做到哪一步,那麼接下來就要修法了。第四結印持咒,手結蓮花印,結六字大明咒,念「嗡(ong),瑪尼唄咪吽」,修一個小時,沒有時間半個小時也可以,不熟的人,可以輕輕的出聲念,他的心很亂。但是念的熟的人,金剛持,嘴唇口舌微動,等他能夠入定了,能夠念到心咒不二了,他就沒有能念所念。不用去金剛持、出聲念、默念也好,不管它,他沒有這些東西了。就是念,但是不是我在念,自然在念,心和咒不二,這個是修法。坐當中的修法,一直這樣念,即念離念。下面有口訣的。如果你修文殊菩薩法,那你就不結印,就念「嗡 阿啦巴雜那的」這個都是可以改變的,改一下就是。第五,這樣的修法一個小時以後,在中間你還要明白要訣,下面介紹。正念咒時,即念離念,不要在咒上執著分別,即念要離念。這是第一步,第二步,照知念源,念得很熟了,很自然了,你還要照知這個咒是那裡念出來的,就是念的源頭,這是第二步。你照知的時候,體悟到了湛然不動的這個源頭,它是不動的,但是不動的時候,咒語如流,還在念,但是就是不動,那麼就任其自然,這樣念,念到後來自然會體悟到真實。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境界,深受什麼的,不取捨於境界,不要取不要舍,有的出現觀音菩薩有的出現光明等等,你不要取它,也不要舍它,讓它自然,不分別覺受。這個時候可能覺受的很快樂,很輕安,很寧靜,很舒服很光明等等,不要落這個覺受。不分別這個覺受,不要破壞它。讓它自然。不落時間相,就是說我修了多長時間啦,我坐在哪裡啊,家裡還是什麼地方,不要落時空相,不生能所見,不要升起能念所念,能見所見,我見到什麼,要當下直持,直就是平直,沒有歪曲,沒有概念,沒有觀念,沒有去分別,直接而持,即持而明,直持的時候,越來越明朗,空無依依,沒有依靠什麼,就是這樣念,就是這樣平直的持下去,覺相而覺,沒有空相,沒有有相,沒有相貌。沒有內相,沒有外相,沒有光相沒有樂相,一切相都要超越,覺就是超越,而覺脫落根塵。覺相都沒有了,虛明自照。這個時候是虛明自照,虛明就是見性的明體的境界,自然會照,很明白,就是摩尼寶珠它的光照自體,很透徹很明朗。瞭然明白,這個時候就瞭然了,噢就是它。明白之後安住無為,你不要動,不要想,不要開心,就這樣安住無為。這個時候就叫全體現成。知道就是這樣,全體現成。這個要訣用在你念咒的打坐當中。也可以用在你任何時候。六、迴向合掌,「法界同一性」知道整個宇宙法界是同一種真性,沒有兩個真性,既然是同一個真性,我念就是法界念,我修就昨法界修,而我的證悟就是法界的證悟,所以我的所有的功德是平等的普遍的迴向一切的。這裡面沒有自我沒有私心的,不會說功德留給我自己。它是遍施法界一切眾生。「妙觀無量悲」觀音菩薩也就是我們自性所現的一切無量的慈悲。眾生皆成就,這個無量的慈悲,照耀眾生,使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下座之後要去體悟,打坐當中的自已所修的那一種清凈的現量,時時刻刻保護它,不要丟掉。綿密保護時時用功,一天可修一坐,也可修兩坐,三坐,每天睡覺之前要用功,醒來之後要用功,時時刻刻使功夫成片,不離開功夫,念念在覺照當中,這樣的話呢,自已會進入一個狀態,一個功夫的狀態,在這個狀態裡面,你會覺得和世界分開了,和煩惱沒有關係,甚至和自己的身體也沒有關係了,你在一個定的狀態當中用功,離也離不開,也不願意搭理這個世界的事情,那麼這個時候最好有機會就專修一段,在專修當中覺照,在成片當中用功,在沒有思維沒有概念的狀態下,起現量的作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時候,突然就脫落了,根塵脫落了,空也銷亡了,這個時候就是叫明心見性。就開悟了,一定要走到這個盡頭,當然這個脫落不一定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覺受,有的人已經過去生開悟過的,他有時候一聽法都明白,就脫落了。有的人煩惱非常的輕微,稍微用用功,脫落了,明體現前,有的人他用功很執著,集聚了用功上的能量,要脫落呢,要一種相當的加持力,而他脫落的時候就非常的覺得明顯,哈一聲,爆炸,或者突然脫落。非常的不一樣,這種人就是有功特別執著的,或者能量特別大的人的一種脫落。所以脫落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走路都能脫落,有時一天脫落很多次,有時聽到一個聲音,就脫落了,就是覺性明白,就是這樣,這是過去生已經修到開悟的人,或者差不多開悟的人的情形。這裡是不一致的,所以不要看別人的經驗。看了別人的經驗介紹,反而對自己是一個障礙,是一個比較。噢他開悟是這樣的,我怎麼不是呢。就障礙了自己開悟的機緣。這裡是不同的,而且是不作意當中,自然當中打開的,自然當中開悟的。所以說修行我們要掌握整個原理,悟這個原理,然後要掌握它的方法,在方法的過程當中,無論發生什麼樣的境界,用智慧去觀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義和團,大清帝國打的一手好爛牌丨端木賜香專欄
※【專欄】張文江:《史記·太史公自序》講記(連載2/6)
※中華國學專欄
※【陳兵教授專欄】真實論(一)
※廖信忠專欄:「第四台」衝擊台灣社會
TAG: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