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漂父母:融不進的北上廣,回不去的故鄉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Oneday
漂泊是首歌,但不能悲涼。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01
福嬸29歲那年,丈夫發生車禍去世時,大兒子才2歲,她肚子里還懷著老二。
聽到噩耗,福嬸眼前一黑。
第二天醒來,床邊就又多了個小子。
丈夫走後,福嬸硬是靠著幾畝田,一身力氣,把兩個兒子拉扯大。
兩個兒子也很爭氣,先後考上了北京和上海的重點大學。
隨後,工作定居,還都娶了城裡的姑娘。
兩個兒子很孝順,爭著接福嬸去和自己住。福嬸也樂呵呵的收拾好包裹去了。
她先跟著大兒子去了北京,結果一個月沒到,就從北京「逃」回來了。
大家問她咋就回來了,福嬸說:「那風颳得,我這把老骨頭都吹散了,住不了住不了。」
北京去不了,同在南方的上海總可以吧。這回時間呆的久了一點,但也沒過三個月。
大家問她咋又回來了,福嬸樂呵呵的說:「上海的菜都是甜的,太甜了,我這牙不行。」
兩個兒子沒辦法,只能提著東西拜訪了我們這些鄰居,拜託多幫忙多照顧。
大家都說,福嬸沒福氣,辛苦把兒子拉扯大,該去大城市享福了,卻享不了。
每次聽到這些話,福嬸都點頭附和。
可我卻知道,她私下和我母親聊天時說的最多的是:
「那哪是享福哦,那就是坐牢啊。那日子過一天,比我種一天田都累。」
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會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田間勞作還辛苦?
如果無法想像,建議你去看一看,由淘票票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則視頻《23:25的鬧鐘》。
02
視頻主角張燕,今年63歲,是北漂三年的老人。
張奶奶雖然漂在北京,但是她的生活里看不見北京的繁華,摸不著北京的文化。
她的北京叫「兒子的家」,她的三點一線是菜場、幼兒園和家,她每天的生活忙碌如課程表:
早上6:30,出門買菜
上午9:00,幹家務活
下午16:30,接孫子放學
晚上22:30,給兒子做宵夜
除了忙碌,張奶奶生活的另一個主題是等待:
等孫子放學,等孩子下班,等夜深人靜打一個思念的電話。
甚至連她想要的未來,也只有等待才能實現。
而這個未來,從來和這座城市無關。
無論是忙碌,還是等待,張奶奶的生活都是別人的。
一天24小時,只有23:25分的那個電話屬於張奶奶自己。
電話的那頭是相扶相持走過一生的愛人,少來夫妻老來伴,白頭卻要隔天涯。
視頻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鏡頭:
張奶奶給朋友打電話聊天,說著:「我很好,我在這兒什麼都挺好的,什麼都好。」
轉頭掛了電話,幹完家務的她,無聊了卻只能一個人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這裡什麼都好,有天倫之樂,但是卻連一個親朋好友都沒有,想說心裡話的人都找不到。
03
視頻剛由淘票票的微博發出,就引起了極大關注。
關注的背後,是中國1800萬和張奶奶有同樣經歷的老人們。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老漂族,約佔總流動人口的7%。
其中,有43%的人是為了照顧晚輩而漂泊。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二孩政策的放開,老漂族這個群體還在不斷擴大。
而大部分的老漂們,都沒有辦法擁有視頻中張奶奶子孝媳賢的幸福。
一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收穫更多的是心酸和無奈。
2017年夏天,我在從上海開往昆明的飛機上遇見了一個姓郭的阿姨。
她從坐定的那刻起就開始哭,我勸慰許久,她才停止,然後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家庭故事。
郭阿姨退休前是昆明某小學的老師,老伴是公務員,唯一的兒子定居在上海。
6年前兒媳懷孕生子,原本說好是娘家照顧,郭阿姨兩口子給錢,結果還沒出月子親家母就在浴室摔成了腰椎間盤突出。
老兩口只能從昆明趕來上海帶孩子,從吃飯洗澡到講故事睡覺,全是老兩口的事兒。小兩口呢?逗孩子玩玩就算完成任務了。
上海房價高,念著年輕人掙錢辛苦壓力大,老兩口每個月的退休金全補貼了家用。
就連老伴高血壓的葯都是託人從昆明開好寄來的,因為在上海沒醫保,不能報銷。
即使如此,他們也被各種嫌棄:智能手機不會用、坐地鐵容易迷路,都是錯。
而在孫女的教育問題上,更是衝突不斷,就連教孩子背首唐詩都被兒媳指責為過早開發兒童智力。
郭阿姨忍不住跟小區里其他老人們吐槽,結果傳到了兒媳耳朵里,又是一場家庭戰爭,把老伴氣回了昆明。
郭阿姨放心不下老伴,想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結果兒媳說:「你要走就一個人走,就當樂樂(孫女)沒有爺爺奶奶,她也不會再叫你。從此兩清,老了也別來找我們,不會給你們養老的。」
看著兒子為難,孫女可憐,郭阿姨不僅含淚留了下來,還把老伴勸了回來。
他們怕和兒媳處不好,就在附近小區租了套一居室。
白天在兒子家幹家務帶孩子,晚上一直伺候到小兩口吃完收拾好完,才帶著孩子回出租房睡覺。
即便如此,也難相安無事。
開春的時候,郭阿姨感冒,怕傳染給孫女,就讓兒媳帶幾天孩子。
結果小兩口大半夜帶著孩子上了門,兒媳把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孩子往床上一丟說:「她不跟我,太磨人了,我明天還上班。」
第二天,孩子果然感冒,高燒39度。
兒媳覺得是郭阿姨生活習慣差,才傳染了孩子。
一句話,讓郭阿姨徹底寒了心,樂樂病一好,老兩口就收拾包袱回去了。
可是,剛到家一天,孫女就打來電話。
孫女在那邊哭,郭阿姨在這邊哭,可老伴說什麼也不肯離開昆明,郭阿姨又一個人回了上海。
這次急著回昆明,是因為老伴發火,覺得兒子兒媳太不知感恩,她還天天護著,老伴說她再不回去就要離婚。
對於老漂們而言,身體的辛苦不算辛苦,心靈的孤寂也可以忍耐,子女的不知感恩才是真正傷人的利器。
郭阿姨說:「我從沒想過,自己的晚年會活成這個樣子,太憋屈了。如果不是捨不得孫女,我早就跳了黃浦江了。」
04
主持人汪涵在談及未來的老年生活時曾說:
幸福的晚年就是有老伴、老友、老窩和老底。
老伴,就是在老的時候,有一個相濡以沫的伴侶,可以一起偕老白頭。
生活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也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老友,有一群鐵哥們,或者閨中密友可以傾訴心聲,這是人間樂事!
老窩,有自己的老窩,就算摸也能摸到廚房在哪裡的老窩,有安定的居所,是心靈棲息地。
老底,有自己的一點點的積蓄,就運算元女不拿錢來,照樣也能活的很好!
但對於老漂們而言,這四樣統統失去,卻依然選擇漂,不過是因為愛。
正如淘票票微博下的粉絲@楓雲天所言:
「年輕人在大城市奮鬥打拚,到了一定年紀,事業到一定程度回不去,又到了生兒育女的年紀帶著父母繼續漂,老人負責三餐,年輕一代負責賺錢,用老人的努力護著年輕人的未來。」
所以,不想「坐牢」的福嬸,在大兒媳懷孕之後還是去了北京,而如今在上海陪護小兒媳的二胎月子;
而郭阿姨,當我問她以後怎麼辦時,她說等安撫好老伴以後,還是得綁著他去上海。
這是最好的時代,風雲聚匯,潮水涌動,四方鏈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闖出了和祖輩完全不一樣的天地。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需求和現實碰撞,很多事情成為無可奈何的必然選擇,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感恩,多陪他們說說話,多體諒他們的不易,讓他們心生溫暖,雖苦猶甜。
人生的路終究是要自己走的,當年邁的父母願意拼盡最後的力氣給予我們最後的溫暖時,千萬別讓他們心寒。
你漂,我就漂;你在全力以赴,我就義無反顧;這就是中國父母給子女最後的愛。
漂泊是首歌,但不能悲涼。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推薦閱讀:
※老家是如何把年輕人又逼回北上廣的?
※千萬富豪人數過百萬 「北上廣」富豪最密集
※迪拜的謊言
※逃離北上廣,下一站杭州
※萬家燈火卻沒有一盞為我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