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設計會自然地流露出禪意?
禪宗對日本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於五個方面:
「無常觀」——「物哀美學」
「不立觀」——「極簡美學」
「頓悟觀」——「無念為宗」
「不二觀」——「動靜不二」
「空無觀」——「無中生有」
禪宗本為中國佛教本土化的產物,對日本設計的影響是伴隨著漢文化對日本浸潤的過程,而深植於日本民族的審美思維之中的。
一、「無常觀」——「物哀美學」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佛教三法印。「無常」是三法印中的根基,是佛教面對大千世界的基本態度。如《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如《雜阿含》第 11 經所謂:「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因此,可以說「無常觀」是佛教的基本旨歸之一。
「無常」使人產生一種關涉生命體驗的緊張感。使人從對自然萬象的慨嘆中,對世界一切生命的短促與命運的起伏產生同情心理,進而對造物與自然之物的美感產生並獲得心理上的彼此「同命相依」的同構情愫。即川端康成所說的:」「在人、物融為一體的這一瞬間是美好的,萬籟俱寂,只有心和心的交流美,人是有心的人,物為無心的實體,人、物是平等互持的一體,又是彼此獨立自持的自然相處的個體」。
物哀美學的基本含義是指:"在日常生活及藝術創造、藝術欣賞中,外在物象和主體內在情感意緒相融合,而生成的『情趣的世界』,也就是自然和人生的各種情態觸發、 引生的優美、纖細、哀愁的情感表現。將這種『感物興嘆』的情況作一個觀念化的表述,也就是將其『理念化』,即名之曰『物哀』。「因此,日本藝術大多以無常為基調,沉醉於因無常而起的淡淡哀愁,這種淡淡的哀愁恰好是因為生命的無常感與同構感所觸發的,因為「美」的短暫性與瞬間性,所以剎那即永恆,這一刻的物我一體的情緒,投射於即將凋零的美的事物,則構成了藝術美的極致。
日本的設計與中國的設計不同,經常通過不完整去追求感受的豐滿,就是「物哀美學」的影響使然,如《徒然草》中第 82段所說的那樣:「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義」、「無論任何事物,圓滿、完美都是不好的,保留著殘缺的狀態反而更有情趣」。是一種超越了「完美」的「不完美」。鈴木大拙在《禪與日本文化》中亦指出:禪認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實,更能表達精神。因為太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將注意力轉向形式本身而忽視內在的真實性。」
"物哀美學"在造物與設計中的體現
日本工藝美術中的「物哀美學」
日本的茶碗設計在造型上面追求不規則與不對稱,在燒制過程中,採用二次燒製法,在基礎陶器製成後,再上釉料,在第二次燒制過程中,通過溫度的控制,產生大量的氣泡,進而營造出一種「精緻中的粗糲感」與「匠心中的隨意性」。
儘管造型與裝飾都並非極端華麗,但給人一種樸實無華,洗卻鉛塵的脫俗之美。使用這樣的器物同樣是一種修行行為(即「茶道」),是透過「無念、無相、無住」進行修行的禪的觀照,可以抵達真如的本性。
日本文化認為只有殘缺的不規整的茶碗設計,才能在「茶道」中的「無常美」與「殘缺美」,這也是禪宗『一即多』哲思在造物思想中的『不全之全』,以「一角體現全部」等觀念的體現。只有,以『不全』表現『全』,才能創造更大的想像空間,從而實現「物哀之美」。
日本建築設計中「物哀美學」
「無常觀」除了衍生出「物哀美學」之外,也含有很強烈的對萬事萬物「非確定」的眼光與視角。因為世事無常,所以一切都是過程中的,也都是未完成的。人與自然都是不確定,因此造物與設計同樣延續著「物哀意識」中的思路,也應該具有同步性與同構性。
妹島和世的建築設計與西方的建築設計方法迥然不同。如她自己所說:「我所經歷的是設計過程本身和在尋找過程中無數的可能性。對我來說,設計就是一個不斷接受的過程。」與西方設計執著於C-R-P-P的程序化不同,妹島和世的設計呈現出強烈的不確定性,通常一開始沒有明確的主題,而是隨著對各種可能性的深入,主題才會慢慢明晰起來,在手法上,則採用不規則的支柱,密集排列,當光線從不規則的半透明玻璃向室內映射時,隨機性的氛圍經常帶來感受的新奇性。
關於建築的非確定性,伊東豐雄曾說:「建築,事實上,應該不斷變化,它應是瞬間的現象。一棟建築在地球上存留數百年,向人們展示它一成不變的外表,這點我很難接受。建築的形式應該是未完成的、可延續的,與自然和都市空間保持同步。」這種觀點與禪宗的「無常觀」無疑淵源密切。
日本服裝設計中「物哀美學」
剛才談到了「無常觀」——「物哀美學」——「非確定性」這樣一種從哲學思想、審美觀念再到設計理念的衍義路徑,這樣的路徑同樣可以在服裝設計中管窺到。
山本耀司以和服為基礎,藉以層疊、懸垂、包纏等手段形成一種非固定結構的著裝概念,以兩維的直線出發,形成一種非對稱的外觀造型,這種別緻的意念是日本傳統服飾文化中的精髓,因為這些不規則的形式同樣體現出對「常規」的叛逆,是對「無常」的一種執意之姿。
他在《我投下一枚炸彈》中說:「創作不需要刻意為之。當人們嘗試去創作,最重要的部分應該開始於全神貫注的觀察與凝視。創造力並不來自於對知識的掌握,而是不知從何處撿來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不過只是一場小小的遊戲而已。」——哦,好鮮明的「無常觀」。
三宅一生的設計同樣以解放人體的束縛為目標之一。在色彩上雖用色豐富,但多用冷色調,對黑、灰等晦澀色彩的偏愛,作品較為消極陰鬱,充滿神秘氣息。而這種」孤寂「、」幽玄「、」靜謐「正是」物哀美學「的特徵之一。在其後的分析中,我還會詳細解讀三宅一生關於」一塊布「的設計理念。
關於日系「極簡美學」所體現的「不立觀」,敬請期待下次漢藝國際官微推送。
每天限量10名同學將獲得免費的藝術留學評估
▼
推薦閱讀:
※人生不能強求, 應當順其自然
※自然古樹·奇妙的神枝和舍利桿
※野豬的戰鬥力在自然界什麼水平?野外遇到這麼辦,如何反殺?肉好吃不?
※道法自然——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