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鋼談自己: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014年07月12日 21:14來源:澎湃新聞網
「可悲的是,我們從中學開始就按照很功利的方式在生活,沒有釋放天性,找到自我。」到了外交學院,那裡狀元很多,但「並不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氛圍,部委的氛圍很濃,有些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學期課以後就去當參贊了。很不一樣的大學。」芮成鋼說,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他可能更願意選擇一所綜合性大學,因為他相信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博雅教育)。原標題:芮成鋼談芮成鋼: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012年9月16日,山東濟南,芮成鋼在其新書籤售會上與讀者互動。 IC 圖
央視財經頻道知名主持人芮成鋼曾是一位年輕、帥氣、國際化的成功人士。
在7月11日被檢方帶走前,他曾廣受追捧,接受過無數專訪。他的成功經歷被廣為傳頌,他的許多觀點被津津樂道。
作為一個外語人才,他曾說:「你要用語言來達成你的夢想,而不是僅僅用來通過考試。」
作為一個媒體人,他認為:「沒有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真相,真相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只是事實加角度。」
作為一個央視主持人,他表示:「就好比你選擇人生伴侶,你看中了他/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學會接受他/她不好不可愛的地方。」
芮成鋼談成長:做一個國際化的年輕人
2012年5月26日下午,芮成鋼在安徽大學交流、簽售新書,其主題是「如何做一個國際化的年輕人」。面對4500名學生,他說的第一條經驗是,現在就業環境不太好,大家一定要把英文學好,「這個世界80%以上最鮮活準確的訊息是英文的……」
芮成鋼向《南方人物周刊》回顧其學英語的經歷時稱,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初一即和家庭教師學習原版教材,中學時就在課堂上偷偷閱讀原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父親給他買過很多世界名著的簡讀本,等他長大些,就開始閱讀英文簡讀本,接著是英文原版。
2009年,芮成鋼在接受《21世紀英語報》採訪時表示,他學習英語的技巧有兩點:首先,只將英語看作是獲取信息與樂趣的一個渠道;其次,除了學習語法與規則,還要學習西方文化與觀點。
他說:「你要用語言來達成你的夢想,而不是僅僅用來通過考試。」
芮成鋼在自己的書里寫道,莎士比亞、培根、羅素的文章,很多他都可以大段背誦。比如,莎士比亞曾說過,世界是個大舞台,我們都是演員(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在面向外國做即興演講時,常常可以作為裝模作樣若有所思的結尾。」
當被問及現在對莎士比亞那句話是怎麼理解時,他想了一會兒說,這句話其實有點像是《紅樓夢》里說的——「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芮成鋼的父母都從事文藝工作。高考時,父母希望他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被他一口拒絕——在一個報道版本里,他是這麼說的:「生活已經很虛偽了,讓我再虛構故事欺騙觀眾?不去!我要做外交官。」
「可悲的是,我們從中學開始就按照很功利的方式在生活,沒有釋放天性,找到自我。」到了外交學院,那裡狀元很多,但「並不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氛圍,部委的氛圍很濃,有些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學期課以後就去當參贊了。很不一樣的大學。」芮成鋼說,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他可能更願意選擇一所綜合性大學,因為他相信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博雅教育)。
從外交學院畢業,他選擇了央視。
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芮成鋼大學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曾應邀到外交學院做一場演講,芮成鋼向他提問:「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將設立第6個常任理事國,您認為誰最有資格當選?」加利的回答出人意料:「恐怕是CNN。」
芮成鋼說,加利的回答使他真正認識到傳媒的力量。
進入央視以後,他參與創辦了當時英語頻道惟一一檔財經節目:財經報道(Financial Report)。後來,財經報道加入了人物訪談,更名為財經中國(Biz China),這是芮成鋼採訪國際政商領袖的起步點。
「我很幸運,我很年輕的時候就被放在這樣一個(向國外解釋中國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表示,「節目在海外播出,讓我比一些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在一些國際化的『人才探尋雷達』上,獲得一些所謂的『榮譽』,原因不外乎此。」
《財經中國》深深地影響了芮成鋼的工作習慣。
他曾向《新安晚報》表示,《財經中國》「以『新聞+訪談』、『事實+觀點』為主體架構,也成為我後來做節目的一貫脈絡。」
2007年,芮成鋼因為寫了博文《請星巴克從故宮裡出去》而第一次被媒體包圍。
《新民周刊》記者告訴他有網友認為他是在自我炒作,芮成鋼反問道:「這就是一個人凌晨4點寫的一個博客,引起這麼大的反響我沒想到。幾句話被媒體拿來說就成了自我炒作了嗎?」
不過,芮成鋼仍然承認這篇博文使自己名氣大增,「在此事之前你聽說過我嗎?很多人在我寫這個博客之前也許沒有聽說過我。我做過一年的中文節目、五年的英文節目,很多國內的人對我不是很了解,我不是李詠,也不是王小丫,更不是黃健翔……我不是一個名氣很大的主持人,你要說個人影響力和號召力,我遠遠趕不上李詠、王小丫。」
2012年,《新安晚報》讓其與央視其他名嘴相比。
芮成鋼的答案是「我的很多前輩,二十年前做主持人,壓力很小,那時候可選擇的台也很少,央視只要是個主持人,在黃金時段不停在大家面前出現,就會是一個萬眾矚目的主持人。我記得白岩松老師說過這句話,如果是一條狗,老在央視出現,也會是中國很有名的一條狗。在今天的時代,不完全是這樣了。想成為一條出名的狗,不一定是央視,還有很多其他的途徑。如果這隻狗不是特別的可愛,不是真的卡哇伊,未必會特別出名,大家可以選擇把電視關掉,看互聯網。」
芮成鋼曾分別於2009年和2012年出過兩本書:《三十而勵》和《虛實之間》。
從32歲到35歲,當被問及這3年間的變化時,他認為這是自己加速成長的時間,他更回顧了自己10年的成長:「就我自己而言,十年之間讀書、行路、閱人無數,英語和財經成了謀生吃飯的本領,也算小有了些體會。」
芮成鋼談新聞: 真相是一個很虛的概念
芮成鋼喜歡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過的一句名言,「遣詞造句與個人風格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內容讓別人能記住你,我不是最偉大的交流者,但我交流最偉大的內容。」
2010年,在接受《華西都市報》採訪時,他表示,作為專業主持人,傳遞真相是最重要的目標。
不過,據《南方人物周刊》,在2008年的一次採訪中,芮成鋼表示:「我個人覺得在新聞領域中是沒有所謂真相的,這裡面只有事實和角度。事實是什麼?哪些是事實?這是很客觀的東西,然後,我是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答案是不一樣的。沒有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真相,真相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只是事實加角度。」
2012年,他向記者表示,累積在他身上的非議和刻板印象都不重要,他覺得,有人只是想借他說事,還有人,「你不論怎麼說他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不過,他並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當記者偶然提到自己之前做了一些外圍採訪時,他追問了好幾次,「你採訪了誰?你還採訪了誰?」
作為一個媒體人,他很在乎採訪對象的感覺。
他曾告訴《華夏時報》,作為一個媒體人,你要讓被採訪者覺得你不是一個斷章取義的人,不是一個隨波逐流、跟著外面小道消息走的人,「應該讓他感覺你是真正的、嚴肅的、負責任的、專業的、全面的媒體人,他才會有進一步跟你交流的慾望。」
此外,芮成鋼批評碎片化的信息環境。
他曾借用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的開篇:「這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是因為信息透明,最壞是因為人的受教育程度、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這些東西的缺失會導致很多謠言,誰隨便編個謠言居然也能讓我們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去推送這些東西。」
2012年,他曾向《新安晚報》談及自己對微博輿論環境的認識:「微博使大家在甄別、判斷信息的時候,注意力只集中在140個字之內,急於轉發、不加判斷,只為獲得更多的關注、粉絲,大家整體的輿論環境。現在能寫一個超過140字以上的文章,都是有挑戰的。這樣背景下,容易對公眾人物的任何一句話,斷章取義,做一些挑逗,煽動一些情緒,這種現象很普遍。」
芮成鋼談中國走出去:搞關係,必須的!
關於國家,芮成鋼不願意多談。
2007,他用了「我們要有耐心」這樣漂亮的字眼。
2012年,他告訴《南方人物周刊》,我們傳播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給外國人看中國光鮮的一面,然後他靈巧地轉換了話題的內核——「這樣他們就覺得中國是發達國家了,一出什麼問題就放得很大。」
當記者指出,和白岩松那一代央視人相比,他的公共發言似乎很少糾結,很少沉重時,他反問:他們是那樣嗎?停頓了一下,開始解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沒有人逼著我給央視工作,「就好比你選擇人生伴侶,你看中了他/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學會接受他/她不好不可愛的地方。」
芮成鋼的早期經歷是中國外宣媒體從業者典型的成長路徑:畢業於外語專業,從業之初「下鄉」一年,認識自己的國家(有關部門的本意是「放眼世界,胸懷祖國」),然後回到單位工作,新聞理念的熏陶和訓練來自單位(而非大學)。
不過,在畢業以前,芮成鋼就已經有過「代表中國」的經歷。
大三的時候,作為1998年「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亞軍,芮成鋼與冠軍、來自北外的梁勵敏代表中國參加了倫敦國際演講比賽。那可能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國」。
在其自述里,第一次面對國際化競爭令他受到極大震撼。第一天的辯論賽,規則剛剛宣講完畢,從小就習慣自由表達觀點的各國年輕人紛紛舉手,「我和梁勵敏別說舉手了,壓根兒沒想好該怎麼說呢。」
當晚,芮成鋼看到梁在路燈下準備第二天的演講,「今天白天,我覺得我們就像兩個傻瓜。」芮成鋼說他完全同意,整個白天都令人尷尬,有種被排斥在外、「不帶你玩兒」的感覺。
2005年,他以「耶魯世界學者(Yale World Fellow)」的身份,與17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在耶魯訪學一年,「剛到耶魯時,我似乎也有些『憤青』,懷揣向世界傳播中國的神聖使命,每聽到對中國『不友好』的聲音便拍案而起……」
他是怎麼走出「應激反應」的?他告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因為效果不好。後來他總結出一個好的技巧:首先客觀反省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然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2007年,在博文《請星巴克從故宮裡出去》里,他評價星巴克是「在美國不登大雅之堂的飲食文化的載體和象徵」,因此一度被認為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其實,早在2006年,他就寫過一篇《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的關於日本的文章》,反對抵制日貨,提醒國人不必過於敏感,在外國人面前要不卑不亢。而在星巴克事件里,他也仍然講述著自己與星巴克CEO的故事和電郵往來,好像對方是自己的朋友。
芮成鋼究竟怎樣面對世界?
他曾在自己的書里調侃:搞關係,必須的!「當我與某大國首相初次見面,如果我能一口氣說出一串我認識的與他同一黨派的議員,他就會覺得很親切。工作多年,我的採訪對象之間其實有很大的重複性和關聯性,轉來轉去,都是那個小圈子,在我大腦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脈關係圖。」
當然,他也有「搞關係」之外的另一面。他曾回憶在達沃斯與石原慎太郎的交鋒,石原聲稱日本的各種傳染病毒主要是中國非法移民帶進去的,他反駁說,在中國東北,老百姓的健康依然受到二戰時期日本遺留的化學武器的威脅。「我們彼此瞪了一眼,各自散去。」
2005年,他在安徽大學告誡學生們,「你在西方人眼中的價值有多大,取決於你對自己國家的了解有多少、你在這個國家的資源等等。」
對於現在的留學熱,芮成鋼表示曾幫很多朋友的孩子寫過推薦信,辦過簽證。但是,他個人
覺得,孩子過早出國未必是好事,「高中沒畢業的孩子去國外讀書,他們對中國的了解有多少?到美國讀書了,美國孩子小時候看美國的鐵臂阿童木,跟他們也沒得說,你也是個局外人,可能也融不進去,很可能就是一幫中國留學生一塊兒玩。」
芮成鋼曾向《華西都市報》總結與外國人打交道的經驗:「與外國人打交道,要用他們的語言,他們的邏輯方式去說服他們。如果你的言談舉止、思維思想都跟他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他們覺得在語言上思想上和你交流都沒有障礙,那麼做起節目來就會舒服得多。」
(本文參考了《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製造芮成鋼》、《新民周刊》2007年《專訪芮成鋼:我不是鑽牛角尖的人》、《21世紀英文報》2009年《專訪芮成鋼:拒絕乏味人生》、《華夏時報》2012年《芮成鋼:我們對奢侈品的追求與自信有關》、《華西都市報》2010年《芮成鋼成功秘訣:採訪前給名人寫親筆信》、安徽《新安晚報》2012年《芮成鋼接受本報專訪:現在想出名不那麼容易》)
相關專題:內地反腐風暴
推薦閱讀:
※命理縱橫談(41)命理與人生的選擇
※選擇胰島素泵治療
※放棄也是一種治療選擇
※佛珠手串的選擇與使用
※人生的選擇與被選擇文 / 清風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