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 簡單3招按摩降血壓很容易

  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多人都出現了高血壓的現象,這是因為飲食不健康和生活習慣不健康所造成的。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減低血壓呢?別擔心,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簡單3招中醫按摩幫你輕鬆降血壓,一起去看看吧!

  中醫按摩

  推摩橋弓法

  橋弓穴的部位位於人體頸部翳風至缺盆的連線,而且正好是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頸動脈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身體表現和內臟反射點,它具有一定的調節血壓的作用。

  按摩這個穴位,可使心率減慢,血管擴張,以至血壓下降。另據報道,按摩推揉此穴還有降脂和防治咽喉、頸部、面部、頭部等疾病的作用。

  操作者取坐位,用大拇指的指腹或指尖或外側部,自上而下用推法推位於耳後翳風到缺盆即鎖骨上窩處成一條線的橋弓穴,先推左側,後推右側,時間大約1~2分鐘;然後再分別揉、拿左右側,操作時間大約4~6分鐘。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按摩橋弓穴的時候千萬不能兩側同時進行,只能單側交替進行,這樣可以防止因為血壓降的太快而發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如果雙手同時進行操作的話,極有可能會引起條件反射性的血壓降低,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暈厥。

  而低血壓患者不宜使用。其次,要排除頸內動脈疾患,如血管瘤、動脈炎、動脈斑塊等。另外,此法最好不要在晚上使用,以免發生中風。

  摩胸調氣法

  此保健按摩法可起到寬胸調肺、和胃寧心、健腦安神等作用。可防治高血壓、頸椎病等引起的頭昏、頭暈、心慌、胸悶、心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

  左手四指微併攏,以掌根放於胸中上端,左拇指放於右鎖骨上,自左橫線來回擦動,直擦至乳頭上水平線。往返數次後,換右手仿效上法擦左胸,堅持揉按膻中、鳩尾、巨闕三穴。用多指揉、擦胸脅部。拇指點按內關、鳩尾、巨闕三穴各1~2分鐘。右手五指併攏,略屈,用虛掌拍擊左胸,重複20~30次;換左手拍右胸,使兩側肺部都拍到。以右手拇指緊貼左胸外側,其餘四指緊貼腋下,作相對用力提拿;配合呼吸,吸氣時用力提拿,呼氣時慢慢放鬆。重複5~10次。換左手拿右側胸肌,以酸脹為宜。

  腹部按摩法

  眾所周知,腹部在人體的中間位置,是連結著人體上下的重要的樞紐,而臍部則被人們稱為人體保健的重要「要塞」。

  現代醫學認為,揉腹能使胃腸及腹部的肌肉強健,能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使吃進的食物能充分消化吸收,有益健康長壽。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按揉前最好排空小便,取仰卧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正對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摩腹部100~200次,腹部移動也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關鍵是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如果按揉摩腹部能顧及到這些穴位如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闋、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闋、鳩尾等穴,效果將更佳。另外,腹部以透熱為度。至於走路或在辦公室里均可以如此按摩腹部,時間大約8~10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時,或腹部有急性炎症時,不宜按揉;腹部有癌症時,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擴散和出血。另外,女性月經期和孕期應慎用或不用。過飽或過飢或極度疲勞時慎用。

  「倒捏脊」法降壓

  捏脊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學起來不困難,也容易掌握。捏脊的部位不多,手法也比較簡單,只要經過幾天練習,一般就可以掌握使用。

  後背正中的脊柱是人體督脈的所經之地,脊柱兩旁的太陽膀胱經絡與五臟六腑聯繫甚為密切,經常予以激發疏通,有益於氣息運動,血脈流通,滋養全身器官。現代醫學發現,人體背部皮下還蘊藏著大量免疫細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後,「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細胞的好辦法。另外,推背或捏背(倒捏脊法)可以舒通督脈,降低血壓。

  家屬或助手把兩隻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彎成半握拳的姿式,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在上,食指在下,這樣用拇指和食指從頸部的大椎穴向腰骶尾部方向捏脊,稱為「倒捏脊法」,而小兒捏脊一般是從脊椎骨下頭的尾巴骨部位開始向上捏起。

  此時,操作者把皮膚捏起來,右手食指緊緊頂住左手食指甲上,沿著脊椎骨從上往下隨捏、隨拿、隨推、隨放,一直到尾巴骨部為止,這算是捏完一遍。這樣捏3~5遍算作一次,捏完一次以後,兩手拇指還要在背後對著肚臍的兩旁按揉摩擦3~5次。

  中醫按摩手法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

  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鐘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鬆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1)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2)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3)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4)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中醫按摩和中醫按摩手法等有關知識的具體介紹,大家對於降血壓的中醫按摩方法應該都有了詳細的了解。如果你也在為將血壓為苦惱,不妨試試中醫按摩的方法吧,只需要簡單按幾下就可以降血壓哦。


推薦閱讀:

氣血是生命之本,這樣做讓你氣足而命長
[備份]桂枝湯證,有汗,為何還要取汗?
中醫基礎理論 第65講 六腑病機
小議《周易》與中醫(2)      貴州 周易玄
牛皮癬初期能治癒嗎?中醫治療牛皮癬的方法

TAG:中醫 | 按摩 | 簡單 | 血壓 | 降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