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區劃大動作,內藏玄機

中國行政區劃大動作,內藏玄機 對於新世紀中國的新班子來說,面臨著許多重大的戰略決策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的行政區劃的改革需要大動作。想當年,秦始皇一統河山,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如今中國人口已經增加了幾十倍,國土面積也比秦始皇時大了許多,但是仍然只劃分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顯然是不合理的。 事實上,中國至少有14個省,人口都在4000萬至1億人之間,這種人口規模在世界上足夠稱得上是人口大國了。與此同時,中國還有一些省或自治區,人口雖然不算多,但是土地面積卻相當的大,其中新疆166萬平方公里、西藏121萬平方公里、內蒙古118萬平方公里、青海72萬平方公里、四川49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5萬平方公里、雲南和甘肅各39萬平方公里。 對比之下,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人口5600萬;義大利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5800萬,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美國的陸地國土面積與中國大體相當,美國的人口則不到中國13億人口的一個零頭,僅2?5億人。但是,美國卻劃分為50個州,而且各州的面積和人口也相對比較均衡。從國家管理的角度來說,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配置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省級政府管轄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應當有一個適當的規模,其規模是否科學合理涉及到許多自然和社會因素,例如地形、地貌、物產、資源、交通、民族、宗教、歷史沿革等等。從地區經濟發展來說,也需要適時設置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行政區劃。 對於中國來說,現有的34個省級地方行政區劃,明顯是太少了。以美國為參照,中國至少應當劃分有50個省級行政區(由於中國人口比美國多許多,理應劃分更多的省級區),而且應當利用這次省級行政區劃大改革的機會,突出省級行政區在世界的知名度,整合相應地區的資源配置和經濟分工。 多設省的直接好處和間接好處非常多:一、有利於發展大城市,省級區劃越多,省會城市也就越多,有可能發展成大城市的機會也越多。二、有利於各地區均衡發展,特別是在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設置新的省級行政區,更有利於該地區的迅速發展,因為省級行政區在中央政府的發言權更多一些,從中央政府獲得的支持也更直接一些。三、有利於遏制地方霸權和地方割據。四、有利於社會多樣化,因為省級行政對本地區事務有相對的自主管轄權,因此省級行政區越多,不同省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也就越豐富多樣。五、有利於民主監督體制的形成,因為省級區域人口和面積相對越小,民眾與官員的距離也就越近,不同省級行政區劃民主程度之間的差異也就越容易進行比較。六、有利於整合併協調新設行政區劃內的經濟發展,全面拉動國民經濟,新出現的省會城市,必然會促成新的交通網路的構建,新設的省級行政區劃,必然會有新的經濟發展規劃。 有必要指出的是,行政區劃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礎結構,結構對應著功能,結構的好壞影響著功能的高低。因此,一個國家如果有一種好的行政區劃,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有著高效率的功能。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超級大國來說,設置省級行政區劃的數量,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限定省級行政區人口以不超過5000萬為宜。這是因為,省級行政區劃在人口上相差過於懸殊,容易導致某些人口大省的勢力過重。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劃管轄範圍,在人口規模上或者土地規模上、經濟規模上幾乎都相當於世界上的中上等國家,因此有必要減少其規模,以避免負面影響。例如,國際上發布疫情並對人畜疫區採取限制措施(包括人和畜)的單位是國家,以及大國的省級行政區;從這個角度來說,省級行政區越多,受疫情連帶影響(人員流動、商品出境或出口)的範圍也就越小。此外,在發生特殊緊急情況,需要宣布某地進入緊急狀態時,如果省級行政區越多,受影響的範圍也就可能更小。 與此同時,如果中國一旦新增設十幾個省級區劃,勢必需要增加相當數量的政府官員和公務員。這種管理人才的崗位需求,既可以從現有的政府官員和公務員中調配,也可以從社會上招聘。在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一是如何避免封官許願,二是如何限制行政管理成本。為此,新設的省級行政區劃,官員和公務員的數量及其行為應當有著更嚴格的規範;而且,新設的省級行政區劃,其辦公樓和辦公設施的建設和配備,也有必要進行徹底的改革,以便把行政管理費用真正壓縮下來。 那麼,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會新增加哪些新的省級行政區劃呢?它們可能是廣州直轄市(包括珠江口地區)、大連直轄市(包括遼東半島)、青島直轄市(包括山東半島)、廈門直轄市(包括漳州等市縣)、包頭直轄市(包括鄂爾多斯高原)、桂林直轄市(包括周邊市縣),北疆省(以齊齊哈爾為省會)、崑崙省(以格爾木為省會)、三江省(以大理為省會,包括攀枝花等市縣)、六陽省(以南陽為省會,包括南陽、舞陽、泌陽、信陽、襄陽、棗陽等)、海洋省(取代原國家海洋局,負責管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東蒙自治區(以赤峰為省會)。接下來還會有溫州直轄市、徐州直轄市、安陽直轄市、玉門直轄市、高雄直轄市等。 這裡需要特別推討論珠江口城市圈的整合與協調發展問題。珠江口城市圈的大中城市有廣州、香港、澳門、深圳、珠海、佛山、東莞、順德、江門、惠州等,彼此的距離均在兩個小時車程之內,水路、空路、公路、鐵路等交通非常便捷,這就要求它們必須協調發展的步伐,建立高效的資源配置,以及合理的經濟分工。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珠江口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但是,目前這一地區的行政區劃格局卻嚴重製約著珠江口城市圈的持續高速度發展。首先,香港、澳門屬於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第二,廣州市屬於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它對周邊城市沒有管轄權;第三,由於廣州市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廣東省政府實際上難以行使其對廣州市的管轄權;第四,由於深圳、珠海屬於國家的經濟特區,廣東省政府也難以對它們進行相應的協調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珠江口城市圈的發展,不可避免呈現著各自為政、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嚴重、而又無能為力的種種弊端。對比之下,長江口城市圈由於有上海直轄市強有力的帶動,其共同協調發展的步伐明顯要順暢得多。 有鑒於此,中央政府有必要設置廣州直轄市(或珠江口大行政區),撤消深圳和珠海特區,同時將廣東省的省會遷至肇慶市(中央政府和廣州直轄市應當為這種行政區變更,對廣東省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這樣,珠江口城市圈將被整合為廣州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個行政區劃,珠江口城市圈的發展協調工作,在行政管理層面將變得清晰、簡潔和高效率、低成本,這樣的行政區劃將能夠更好地適應珠江口地區的經濟發展。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珠江口城市圈內,廣州直轄市將承擔著龍頭作用。這是因為,廣州直轄市整合了原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若干市縣的經濟資源,其實力和活力足以與長江口經濟圈相媲美。香港由於是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因此難以成為內地城市的統率者;而且香港的中介經濟優勢,正在由於中國內地的全面開放而逐漸減弱和消失。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必須重新定位其城市功能;顯然,謀求與廣州直轄市的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 事實上,其它新設直轄市,同樣存在著類似廣州直轄市的情況,它們的出現,實際上是該地區經濟資源的重新組合,並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城市化的進程。
推薦閱讀:

泰國行之:占士邦島
北歐五國行5 --- 劉京靈
香港一日—探親訪友南國行(四)
馬千里 | 少帥三篇③:東北易幟,是張學良的愛國行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TAG:中國 | 行政 | 行政區劃 | 動作 | 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