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見證: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第47課 在異端困擾中成長

第47課 在異端困擾中成長
 前 言  萬事起頭難。教會的開始也一樣。在嚴酷的逼迫之外,早期教會也受到異端信仰的困擾。逼迫雖說是來自外在的因素,然而這些異端卻多源自教會的內部。因此,異端所帶來的影響,可說是更為直接,也更為嚴重。不過,我們的神乃是大能的主宰。他保守了教會,使教會在經歷了異端的困擾之後,變得更為堅固,基督教的信仰到頭來也因而變得更為清晰。今天,我們之所以對諸多信仰問題能有相當透徹的理解,個中原委之一,乃因為這些問題,已經通過了早期教會徹底的消化。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這方面,我們真得感激早期教會的先賢(我們往往稱這些人為「教父」)所花下的許多工夫,鑒定了這些說法的真偽,為今日的教會打下了美好的根基。 異端的開始  教會在開始的時候,由於出自猶太教的背景,因此一些涉及猶太教的課題,很早就被提出來加以斟酌了。舊約律法在信仰中的地位如何,便是其中之一。跟隨基督的人,要像猶太人一樣遵從這些書卷嗎?其實猶太基督徒無論如何,都會繼續承接舊約的教導,因那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可是非猶太人的信徒又如何呢?隨之而來的,就是關乎律法的地位問題了。福音既是憑信心就可得救的好消息,那麼信徒就完全無須遵守律法嗎?若仍然需要持守其中的一部分,那條界線又該劃在什麼地方呢?《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有關割禮及遵守律法的方案,竟要勞動教會召開大會予以討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雖然使徒作出了決定,顯然部分的猶太信徒並不完全接納,且繼續宣揚一種攙雜了的福音——認為除了信心為得救的條件之外,也需要恪守律法的要求。此可謂最早期的異端性信仰。  當外族人在教會中的比例逐漸增加後,另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就是:猶太人在教會中是否享有特殊地位?猶太人一向認定自己乃是神的選民,在神恩惠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如今,福音卻是德澤世人的一份恩惠,那麼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待遇果真完全一樣嗎?《以弗所書》第三章堅定地指出:外族人與猶太人,乃是同作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的人。這樣的理解,對一些猶太人來說,可謂極其革命性。那些無法認同的人,也因此竭力宣揚一個與《以弗所書》第三章不同的「福音」,故異端也由此而生。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異端在使徒的時代即已出現,況且當時又尚未有完整的新約面世。再者,來勢洶洶的逼迫浪潮,令教會的處境更加艱難。然而,上主就在這般兇險的時刻中,興起了使徒以及他們的同伴,寫下了寶貴的新約書卷,幫助當時的信徒釐清了信仰當有的取向。這些後來被收納為新約的書卷,不單幫助了他們,也幫助了今天的你我。教會也因此得以繼續成長。 嚴峻的挑戰  雖說異端源於教會內部的錯誤理解,其實也與教會以外流行的思潮有關。早期教會的時代中,最為流行的思潮之一就是諾斯底主義。這種思想又稱為「真智」主義。它的表達形式,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中其實也有很多變化。大體而言,諾斯底主義認為:世界乃是由善惡兩個獨立單元所組成,且各由一位神明掌控;人類就是在這兩位善神與惡神的交互操控之下而生活。這種善惡二元的思想與基督教「一神」的信仰,必有所抵觸。諾斯底主義同時又認為,只有具備真智慧的某些人士,才可以與靈界至高的、良善的力量相通。而所謂救恩,其意義在於個人生命的提升——從屬地、屬乎物質的地位,提升至屬靈的地位。如此就可以與善的力量相通,勝過邪惡的勢力,以至得救。而所謂的基督,不過是這提升階段之中的一環而已。這種學說當然又與聖經真理不相符合。只是,真智主義的表達方式與福音信息倒有些頗為相似之處,譬如:屬世、屬靈、得救、智慧等的概念。因此,當這種學說闖入教會的圈子之後,一些信仰根基不甚穩固的人,很自然地被這套講求自我修鍊的教導所吸引,於是教會內就出現了異端信仰。  具體而言,因著內在的猶太教色彩,以及外在的諾斯底主義,教會信仰受到影響最大、掙扎最深的課題,莫過於耶穌基督的身分與其救贖工作的問題。到了第三、第四世紀之間,「地上的耶穌與天上父神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的問題便浮現出來了。這問題其實也很明顯:倘若耶穌是神,那麼天上又另有一位父神,基督教豈不成了一種多神信仰?退一步來說:倘若只有一位神,而只有天上的父神才是神,那耶穌就不可能是神了。果真如是,那麼耶穌所成就的十架救恩,不就是一種人為的努力,是人在企圖拯救另一個人?不是由神來拯救人,這樣的教導,又明顯與基督教的福音不吻合!  與此相關的,就是耶穌基督本身的問題了。他究竟是神還是人呢?在他尚未來到世間之前,他乃是神。然而,他卻為了救贖世人而成了人類的一分子。問題是這位來到地上的耶穌基督,到底仍然是神嗎?若不是的話,救恩豈不又成了人救人的活動?若耶穌仍然是神,那麼那位生活在加利利、死在十字架上的就不是一位十足的人了嗎?如果成就救贖的那位是神而不是人,那麼代替我們受死的那位,果真能夠以無罪之人的身分,替代我們承受罪的所有懲罰嗎?如果說耶穌基督兩樣都是(既是神,同時又是人),那這兩種完全不相同的性質,又如何能夠彙集在同一個人身上呢?  以上兩個問題可說是觸及了基督教信仰的最基本課題。明顯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其關係實在太重大了。當日流行的異端當然不止這些,然而我們也不難想像教會形勢之嚴峻了! 釐清異端的基礎:新約的正典  在面對信仰的課題時,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會採取某些片面的觀點,且會以諸般的理由,來抹殺其他角度的觀點,以致出現偏差,甚至引來嚴重的異端信仰。其實,古往今來,異端的出現,往往就是因為單單抓住一些雖然正確,卻只是片面的真理來講說,結果未能全面掌握信仰的整體內涵。幸虧神讓使徒時代所撰寫的教導留存下來。這些重要的文字,加上教會領袖(即早期教會的教父)深入的闡釋,結果為信仰的根基立下了美好的基礎。  在面對逼迫的歲月中(從第一世紀至第四世紀),教會無法召集大型的會議來商討異端性的信仰偏差問題。但是在個別的處境中,卻已經開始逐步釐定信仰的準繩。這過程就是新約正典的確立。當信仰內容出現疑問時,教會領袖自然就會思想:耶穌基督在世之時,他本人會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作為教會根基性人物的使徒又如何回應這些問題呢?新約的書卷(包括了福音書及書信)自此日漸受到重視並逐步跟原有的舊約並列,構成了聖經的正典。當逼迫終於在第四世紀初葉停止之後,新約正典的收集,就更為方便了。因此,到了第四世紀的末年,整個羅馬帝國裡面的教會,都廣泛地接納了新約的正典,就是如今我們手上所擁有的二十七卷新約書卷。教會從此可憑藉這些正典書卷的教導明白神的「道」,並能藉著「道」來指斥、抗拒異端。  這當中有一件事值得我們注意:新約正典的成立,不是由少數人投票表決而定讞。這些確立正典的人士,其實不過是在一些會議上,承認這些書卷當時已經擁有的權威而已。因此,我們可以說,新約正典的確立,乃是神的奇妙作為,讓教會可以把持信仰的準繩,在異端風行的年代中,確認信仰的正確內涵,並且藉著新約正典,讓今天的教會得以確認,凡所相信的,都是肯定的真理。 指斥異端的過程:大公會議  使得新約正典發揮功用,並讓異端之真面目無從遮掩的,就是早期教會所召開的幾次大公會議。所謂大公會議,就是廣集各處的教會代表共聚一堂的場合,以共同探討一些影響教會方向的事務。召開這些會議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討論、處理異端性的信仰偏差。最早的大公會議,就是主後三二五年召開的尼西亞會議。當時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聖子耶穌不是十足的神,而只是一位擁有神性的受造物(後世稱之為亞流主義)。這種說法,明顯動搖福音的根基,因而被大會判為異端。之後,這課題經歷了五十多年的反覆討論,在教父深入的闡釋下,於三八一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上再度確立。從此,大家乃明白:聖子、聖靈與聖父都是同樣擁有十足神性的主宰,而同時天地之間只有一位神,而不是三位神。這就是三位一體教義的來歷。  類似的深入討論也促成在四五一年召開的迦克墩會議。迦克墩會議所制定的「信經」,成了關乎基督信仰的最高準則,闡明基督同時具備十足的神性和十足的人性。此一結論不單對當時的教會有幫助,對今天的教會亦然。事實上,至今仍然沒有第兩個信條能取代它的地位。  藉著對聖經的解說、藉著召開這些大公會議,早期教會對所有信仰的基礎性課題,都逐一作了充分的討論;耶穌基督的福音信仰更因而得以延續。早期教會的日子雖然充滿挑戰,但信徒對耶穌基督的委身、對信仰的執著,使教會能夠堅持下去。不論是逼迫或是異端,神保守的大能還是讓教會克服了這些困難。   問題研討  一、異端往往是因為持守片面的真理而產生的。這對今日的信徒,有什麼重要的啟迪?  二、面對昔日的異端,聖經發揮了重要而又關鍵的作用。要面對今日流行的異端邪說,信徒又當有怎樣的學習與裝備呢?  三、今日,我們當怎樣處理教會中可能出現的異端性教導呢?

【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推薦閱讀:

原來,這就是「成長」
一萬次刻意練習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確認過眼神,我牽起你的手
《戰馬》---一部成長的寓言
成長的反思

TAG:成長 | 裝備 | 基督 | 世紀 | 困擾 | 21世紀 | 異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