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的原因與內幕

中越戰爭的原因與內幕(2010-03-05 13:31:25)

中越戰爭又稱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廣義上是指79年到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衝突),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在短暫佔領越南北部幾個重要城市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繼續逃亡。

然而,雖然這場戰爭進行的時間非常短暫,它所爆發的原因與內幕卻是錯中複雜,在這裡將作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國際環境: 第一,「冷戰時期」的蘇美爭霸:當時處於冷戰狀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陣義營,兩陣大營對抗,而且此時正是處於「蘇攻美守」的時候。 第二,蘇聯為打擊中國,支持越南的擴張: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搞地區擴張,11月3日蘇越簽訂友好條約之後,越於1978年12月25日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柬埔寨,且在泰國邊境襲擾泰國,又在泰國邊境集結大軍,準備入侵泰國。

第三,美國借中越戰爭來援助泰國和牽制蘇聯,彌補東南亞的真空狀態:泰國是美國在亞洲堅定的盟友,泰國開始向美國求援,美國因為恐怖的越戰泥潭留下了深厚的陰影,不願意把美國人派到泰國送死,但又要在盟友面前維護大哥的地位,不能失掉其它盟友的信心,這時很快就想到了早已被孤立了很久的中國,美國清晰的看到現在能夠遏制蘇聯越南擴張的只有中國。

第四,東南亞地區的本身不穩定:從各大國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東南亞是一個不穩定的,充滿紛爭的地區。過去,這個地區就是連綿的戰亂,未來也並非就是太平盛世。過去百年里,東南亞的戰爭分為兩大類,一是地區外大國作怪,二是本地區各國戰略優勢(領土大小、種族紛爭和經濟利益)的調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也不例外。

第五,西方國家投資第三世界和地區,拉攏第三世界國家,中國為重要的第三世界國家和代表: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各主要工業國在二戰後享有的相當長的繁榮期開始衰退。平均增長率從60年代的5.7降到了3.2,而通脹率則由4.2增至9.3,而且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通脹率為10以上,失業率為6-8%,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制陷入困境。為此,他們必須加大與第三世界的合作來促進其經濟的發展。

其次,越南的因素:

第一,日內瓦會議的關於越南問題決議的後遺症。(其實從長遠來看「越南問題」的外交使失敗的)越南在與中國協調立場時為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在當時的情況下自覺地處於一個從屬和服從的地位。後來,兩國爭執白熾化後,越南非常難受地回顧了這一段歷史,他們承認得到中國極大的恩惠,但是強調越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為中國而戰,一部分犧牲是為中國做出的。而且,越南人把南北越以17度線分治歸結於中國本身的打算,即分治越南和寮國,適當時納入中國的軌道。這也促使越南:首先,國家的分裂使得越共中央對中共中央十分的不滿;

其次,越南的將領對中共中央也不滿,他們通過戰爭方式取得的土地卻因為中共的幾個條文而失去。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傳達越南代表領袖胡志明同意妥協的聖旨,北越代表只好遵從,接受「兩個越南」,提出以北緯十三度為界,法國則建議以北緯十八度為界,最後雙方同意以北緯十七度為界,但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共游擊隊必須撤回十七度線以北。這一下,周恩來與許多北越的軍事將領結下了深仇大恨,認他是出賣越南人利益的罪魁禍首。

最後,越共領袖——胡志明打心底也是不服的,而且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就逝世了,他本來可以看到祖國的統一的。周恩來回到中國與正在療養的胡志明討論了三天,勸說他暫時忍耐國家分裂的局面,越南的統一「時機與條件均不成熟」。胡志明聽到自己最信得過的中國也如此說,十分痛苦和勉強的表態:「我可以再等幾年,才收回我的另一半國土,但統一是絕對不能改變的」。

第二,得到蘇聯的大力支持:僅從武器上說,越軍士兵當時普遍裝備AK衝鋒槍,米格21和米格23殲擊機等都為蘇聯的援助,而且還有大量的貨款和軍事顧問等。

第三,八年抗法和抗美戰爭的勝利使得其軍事力量和戰鬥力很強大,而且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第四,蘇聯援越的條款被中國拒絕,傷害到越南的利益:繼任的蘇聯領導人決定增加對越南的援助,但1965年11月的條款中除第一項外,中國正式拒絕了其餘的四項。原因當然是當時中蘇交惡,拒絕是針對蘇聯的。但是打在蘇聯身上,卻是痛在越南心上。據說,為此,胡志明專程前往北京向毛主席求情未果,北京毫不讓步無疑讓越南想不通和氣憤。

第五,加大自己的影響:此時,越南進行了一場賭博,在非常困難的形勢下,越南看到了千年難遇的機會,即在幾個大國的爭鬥中打一個中越關係歷史翻身仗,改被支配地位為至少成為能與中國平起平坐的對手,實現越南所謂的夢想。在不為外界所知的中越談判桌上,越南人的要價越來越高,毫不讓步,嚴重挫傷了中國領導層,特別是新領導層的自尊。

第六,歷史情結: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十世紀,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越南是中國的一個省,後來取得獨立,但1406年明朝時,大軍壓境,居然把越南收回使之重新成為中國的一個省,後來雖然取得獨立,但是在清朝和民國時期都由中國佔領過。且在國民黨軍佔領期間,越南國內爆發了聲勢不小的抗議活動。在越南人的眼裡,中國的威脅是十分現實的。

再次,中國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蘇關係的惡化,中美關係的轉機:當時處於冷戰狀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對抗。當時的中國被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蘇聯孤立,而且甚至爆發了中蘇之間的武裝衝突;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也沒多久,更是因為台灣等問題而動蕩不堪。

第二,新一代領導人穩定國內的矛盾:

首先,加強民族的凝聚力。由於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共產黨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領導人認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其次,增加新一代領導人的威信,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使得新一代的領導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領導人。自林彪、文革以來,鄧小平對中國軍隊的作風就表現出強烈不滿。鄧小平在明知文革後中國軍隊戰鬥力減弱的情況下,還決心與越南一戰,其目的也在於剎一下軍隊的傲氣,給軍隊一些教訓。最後,鄧小平為了從人員、戰爭理論、武器裝備上整頓軍隊,加快軍隊的現代化,以加強國家的國防力量。我們從西方媒體在關於中越戰爭的報道可以看到,中國解放軍仍然依賴隊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戰術」衝擊敵人的陣地,這種戰術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軍隊曾嘗試發動聯合兵種進攻,但均未成功。高級參謀人員年齡老化,不願放棄傳統的防禦戰,雖然個人驍勇善戰,但對進行一場現代戰爭毫無準備。中國軍隊從未真正建立起進攻的理論,雖然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但在重武器裝備和用兵理論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為遜色。由此可以看出此戰給我們的教訓的價值。

第三,尋求自己的生存空間。首先,這時候蘇聯從各個方面壓制我國,並且對中國形成了一種包圍的態勢,而且我國與美國的關係起步後不久。其次,為了打開國門增加籌碼,中國要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有一定的發言權就的展現出他有這個實力,戰爭當然是展現實力的一個好的方法。再次,中越的領土紛爭,中越領土爭端分為三大類:1300公里的陸地邊界線,越南統一之後,領土爭端頓起,但是全部爭議地區加起來,不會超過100平方公里;北部灣劃分;中越最激烈的領土爭執是關係西沙和南沙群島的歸屬的爭執,1974年1月,中國從南越政權手中奪回西沙群島,在西沙之戰後,南越政府立即派兵佔了南沙6個島,並宣布另外11個島也是越南領土,屬於越南的福綏省。在西貢陷落後,北越軍隊立即接管了上述各島。最後,中國為打開合圍,融入西方的經濟體制中,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通過此戰我們可以贏得國際空間換回了改革開放的好機會,也就是越戰爆發以後中國的物品可以進出口,外資可以在中國投資建設,換回來的就是新中國現在的經濟。

其它的因素:

第一為援助友國(柬埔寨和泰國):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後,柬埔寨向中國求援,1978年1月12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一份聲明,要求停火,越南撤軍和談判解決問題。同時中國保證進一步支持柬埔寨。6月底,中國援柬物資增多。但是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還是使得紅色高棉政權下台,建立起他的傀儡政權,並且威脅到了泰國。在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後,並應美國的請求,中國只有使用「圍魏救趙」這一策略。

第二越南的對華僑政策:越南認為在越南的華僑很多,而且華僑一般都在重要的經濟領域裡有著重要的地位,華僑也十分的愛國,再加上中共支持各國的華僑,這樣對他們的政權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因此越南大量迫害中國華僑。1978年3月前,中國政府已三次秘密照會越南政府,抗議越南迫害華人。但是無濟於事。越南武裝人員肆無忌憚地進入華人住宅,沒收所有財產。1978年3月23日,越南正式宣布廢除私有。一夜之間,所有華人華僑的財產被洗劫一空。然後,他們被新政權驅趕到新經濟區當農民。不少人選擇了自殺。4月23日,越南宣布合併南北貨幣。這項舉措實際上相當於進一步沒收華僑和華人所有財產。如果中國處理不好這一問題,對其他的華僑自然就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而且越南通過華僑問題,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干涉到了中國的內政。

第三,地理因素: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中國的地勢明顯的高於東南亞地區,因而東南亞的河流基本都是發源於中國,如果中國切斷了這些河流,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中國以陸地和海洋,還有自己的「盟國」從三面包圍了越南,越南與中國的衝突在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好的情況下加在所難免了。

第四,柬越戰爭:正如上面所說,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親中國的政權,中國自然就不會袖手旁觀。雖然紅色高棉政權對中國的華僑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是在國家的利益面前,中國自然要幫助柬埔寨。

第五,對馬列思想,社會主義的不同理解產生的誤會:從越南方面的觀點來看,以鄧小平上台為標誌的中國國內局勢變化說明中國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進一步背叛,中國走的不再是社會主義道路,而是融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他自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自然不會原諒中國這一舉動。

第六,鄧小平對美國的承諾(打擊越南的囂張氣焰,藉此打擊蘇聯):鄧小平在訪美期間,答應了幫助美國緩解其在東南亞的弱勢和對蘇聯的對抗。

第七,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當中,中國有一定的機會。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越戰爭是不可以避免的。到現在為止,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了,通過原因得分析,對於我們由有何啟示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戰爭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了自己國家的發展與生存空間的鬥爭;其次,可以看出,戰爭發生原因的多樣化、交織化和複雜化,戰爭是孕育於一定的國際環境之中的,它是政治方針的延伸與表現;再次弱國只會成為他國的棋子,我們要努力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再次,各國領導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高層的領導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國家之間的關係;還有,當我們為他國調停等,幫助他國說話時一定要考慮到以後的影響(要慎重充當他國利益的「代言人」),同一種的信仰不一定就有共同的語言。

這裡,在國際關係之中我只想接前人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推薦閱讀:

79年對越作戰149師446團2營4號橋遭敵伏擊的關鍵原因
79年的兩個「坦克騎兵」戰例
79年的通信兵戰鬥英雄陳日升
1979中越戰爭最真實的前因後果(一)
一腔熱血灑南疆、三臨墓前祭英靈

TAG:戰爭 | 原因 | 內幕 | 中越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