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全球遍地開花 難掩國內傳統文化教育缺失

  孔子學院的迅速擴張從側面說明中國發展勢頭強勁,「漢語熱」已成不爭事實;但另一方面,「漢語熱」和中國文化傳播之間的距離仍然巨大  孔子學院5周年 第四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閉幕  孔子學院正在全球遍地開花。但對於孔子學院而言,數字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對中國語言與文化的有效推廣。  「由於翻譯人才、出版和營銷等方面的資源不足,非英語語種漢語教材的發展步伐遠遠沒有跟上漢語推廣的步伐。孔子學院至今沒有推出一本可與《少年維特之煩惱》、《堂吉訶德》等相當的代表教材。孔子的著名論著《論語》至今還未找到一本由中國人自己翻譯並獲得外國人認可的譯本。」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幹事許琳坦言孔子學院面臨的問題。  但對於更多的一些學者而言,許琳所說的問題並非孔子學院面臨的主要問題,「現在的孔子學院可能有一個問題,主要就是教語言,教文化的比較少。」知名學者、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湯一介在談到孔子學院直言說。更多的學者認為,孔子學院不能僅僅滿足於鋪攤子,而應重視其對中國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孔子學院,而不僅僅是教漢語和練太極拳之類。更讓人痛心的是,當我們在大力向西方推廣中國文化的同時,而國內的教育卻越來越西方化。  東方早報記者 江村  

  背景:中國崛起下的漢語熱  5年之後,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已建有280餘所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ConfuciusInstitute)亦稱孔子學堂,儘管冠之以孔子之名,但孔子學院最大的功能並非宣揚孔子的儒家學說或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推廣對外漢語教學。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為推廣漢語和中國文化,中國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簡稱為「漢辦」,孔子學院就是由「漢辦」承辦的。  2004年11月21日,世界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漢城(今稱首爾)揭牌。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說,事實上,最早達成協議共建孔子學院,是在當年6月的美國。5年之後的今天,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已建有280餘所孔子學院。平均不到7天,即增加一所。  首爾孔子學院漢語教師李充陽此前表示,全球首家孔子學院落戶韓國並非偶然。作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朝鮮半島歷史上相當多時間使用的書寫與閱讀文字就是漢字。古時韓國舉賢納官,也普遍借鑒和採用中國的科舉制度,儒家經典亦是當時通行的教材。儒家思想在韓國備受推崇,至今韓國每年都要舉行兩次祭孔儀式。  但真正的漢語熱,則興起於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之後。隨著兩國在各領域交流發展迅猛,韓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漢語教學大國。據李充陽介紹,上世紀60年代以前,韓國只有首爾大學等3所大學開設中文課程,每年才招收幾十名學生。兩國建交後,韓國開設中文專業的大學迅速增加到118所,每年選修漢語的在校大學生人數達2.3萬人。到首爾孔子學院建立的2004年,只有4700萬人口的韓國,全國就有14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另有100多所私立漢語教學機構,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了30多萬人。  第一所落戶北美的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劉全生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上世紀70年代前,學中文還僅限於唐人街和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現如今,大大小小的中文學校遍布美國各大州,在許多公立學校也開始普及中文班。從美國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以來,五年之後這個數字已翻了60多倍。舊金山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就是其中一個優秀的典範。除了一年一度的「中國文化日」以外,該孔子學院還經常舉辦各類中文教師培訓及教學講座,為海外中文教師們答疑解惑。在美國,漢語已成為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外語。  「現在全世界有4000萬人學中文。」許琳介紹,中國發展勢頭強勁,「漢語熱」已成不爭事實。深層次意義上則是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今年上半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此外,韓國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國集團(G20)國家中,中國的綜合國力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雖然中國的人均GDP依然未能進入前100位,但是世界已開始認真聆聽中國聲音。  

太極拳也成為中國熱的一部分  

  對外:授「術」更應授「道」  很多孔子學院還處在教漢語的階段,這些僅僅是「術」,還不是「道」  中國並不是最早推廣自己母語和文化的國家。據介紹,世界範圍內,英國有文化協會,法國有法語文學院且其總統親自抓對外法語教學,德國有歌德學院,西班牙有塞萬提斯學院,俄羅斯有俄語中心等等,這些機構都由英、法、德等國政府自己單獨在海外設立。基於這種文化推廣模式,孔子學院採用合作方式,一般由一所中國高校和一所外國高校共同向漢辦申請,雙方各出一名院長,由漢辦派中文教師、提供教材,資金則由漢辦和國外「合資」,國外提供場地和建築。  孔子學院總幹事許琳認為,孔子學院是個文化超市,必須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用更好的教材適應海外漢語學習者不斷增長的需求,「與德國的歌德學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學院等國外推廣機構相比,孔子學院至今沒有推出一本可與《少年維特之煩惱》、《堂吉訶德》等相當的代表教材。孔子的著名論著《論語》至今還未找到一本由中國人自己翻譯並獲得外國人認可的譯本。」  據悉,由於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孔子學院一直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教授的課程幾乎全憑教師自己安排,其課程無法得到校方學術委員會的認可,更沒有學分,這意味著選這門課程要完全依靠學生的興趣,這是孔子學院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頸。此外就是教師的問題,國家漢辦本身並沒有自己的師資隊伍,派向海外孔子學院的教師大多是從國內各大學抽調的,師資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從國內抽調的教師質量也很不整齊,許多教師並不具備對外漢語教學的能力。  許琳說,語言老師只能教語言,對於中國文化卻了解不多。孔子學院的重要「產品」——講座,中國的歷史、當代文化、經濟、法律、政治等方面,則需要專門人才來講。  缺少師資、缺少完整的課程設置,造成選修中文的學生無法攻讀整個學位,只能作為一種興趣來學習——這成了目前全球孔子學院的院長們在此次北京會議上共同的話題。  「學習中文的需求增加也意味著對中文輸出的挑戰增大。我們現在正面臨著教師瓶頸,至少在英國,就嚴重缺乏有經驗的教師力量。」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院長威伯利在孔子學院大會上說。俄羅斯國立人文學院孔子學院院長易福成更是直言:「以中文為母語的教師多數沒有受過教師培訓,對語言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沒有經驗。而俄羅斯本土的教師雖然可能是畢業於漢語專業的,但是自身的漢語水平又很有限,說、寫都不夠流利,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可想而知。」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明此前接受北京媒體採訪時說:「和我一個專業的很多朋友,因為興趣的問題,出國的時候常常會去看看當地的孔子學院,結果看了以後都不太樂觀,孔子學院應該是一個傳播文化、價值觀的地方,比如說《論語》里的"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都是很好的價值觀,但是很多孔子學院僅僅還處在教漢語、太極拳的階段,這些當然也是中國文化,但僅僅是"術",還不是"道"。西方文化進入中國,首先就傳播他們的價值理念,我們當然也應該傳播我們的理念。」  一些學者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孔子學院」無論是在開發目的、合作平台和運行機制上都仍然處於一種「高成本低產出」的弱勢競爭狀態,而西方社會向世界推銷的文化教育產品卻處於強勢競爭狀態。  

  隨著孔子學院的擴張,外國大學裡的孔子像也多了起來  國內:假象「國學熱」,教育更西化  在大力向西方推廣中國文化的同時,國內的教育卻越來越西方化  對於孔子學院的全球開花,一些觀點認為這背後也有是千年孔學的千年智慧的原因。今年10月28日美國眾議院高票通過「美國紀念孔子2560周年誕辰」的決議也正說明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今天的人類具備無限的魅力。美國眾議院當時在決議中這樣描述他們眼中的孔子——孔子倡導自省、自修、真誠和社會關係中的相互尊重,以在個人和公共生活中實現公正和道義,體現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質。孔子倡導政府應建立在忠誠、尊老和承認家庭重要性基礎上,而政界人士必須成為誠實和道德的模範……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反觀國內,雖然穿漢服、行古禮、背儒經等形式越來越多地上演,雖然《百家講壇》不斷有所謂的講史,但深層次意義上,國學熱在國內仍然只是一種假象。「現在所謂的國學熱或儒學熱,其實只是表面現象,並沒有真正熱起來,這是由於體制內的教育是西化的。由於社會巨變所發生的諸多新問題,特別是強勢的西化趨向的影響,百多年來文化觀念與國民教育的某些失當,國人對於傳統文化其實還是相當陌生、隔膜——儒學在當下實際上仍處在邊緣。」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哲學史」首席專家、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主任郭齊勇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說。  他認為,近年來所暴露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如為官者官風不正,貪污腐化;民間的唯利是圖,缺少信仰……這些問題的解決的確需要中華人文,特別是儒家核心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和大本大源的重建。傳統中國社會是儒家型社會,而在當下的中國,民間社會其實日漸萎縮,儒家、儒學、儒教生長、復興的機緣,只能在大的社會空間之中,「受到西式教育的很多知識分子或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或以先入之見,對傳統文化橫加肢解,以為西方的從古到今都有理性,完美得很;中國的從古到今都無理性,糟糕得很,這也是國學不能真正"熱"起來的原因。」  一些觀點認為,當我們在大力向西方推廣中國文化的同時,國內的教育卻越來越西方化。「在國內學生越來越重視外語的學習,英語的教育時間越來越提早(無數的幼兒園以雙語教學作為賣點)的同時,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孩子讀到古人的聲音,而不希望在學習了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到中國來,和我們討論起先秦的百家,討論起中醫的奧妙,討論起泡茶的心得時,我們或者我們的孩子,會啞口無言,無言以對。」  

◎ 對比  
  法語聯盟(法國)  有1100多個機構分布於130個國家和地區,多達4萬名學員。  法國法語聯盟創建於1883年,是一個非盈利性的組織,旨在傳播法語及法國文化。法語聯盟具有悠久歷史,所有的法國總統都自動成為法語聯盟的名譽主席。  所有的法語中心都堅持採用不同的形式介紹法國文化,並致力於與所在國的文化交流。他們制定的辦學章程須得到法國法語聯盟的認可。法國法語聯盟則監督法語中心執行,如理事會的工作不取報酬,不介入當地的政治、宗教和種族爭議等條款。課程通常由法國派遣的校長安排設置,校長的工資由法國外交部支付。  塞萬提斯學院(西班牙)  塞萬提斯學院是西班牙於1991年創辦的非盈利性官方機構,其宗旨是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二十幾個國家合作,共同推動全世界的西班牙語教學和西班牙其他官方語言的教學,傳播西班牙語文化。塞萬提斯學院在30多個非西語國家設有機構,分院遍及世界4大洲。  塞萬提斯中心開設以下四個等級的西班牙語課程。此外,還開設專業課程和自學教室。  塞萬提斯中心組織有關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活動,包括展覽、講座、圓桌會議、文學交流會、音樂表演、戲劇表演和研討會。為隨時更新知識及教學方法,塞萬提斯中心每年都組織8000餘名來自公立或私立教學機構的老師參加培訓班和研討會。  歌德學院(德國)  歌德學院是德國在世界範圍內積極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學院。它的工作是促進國外的德語語言教學並從事國際文化合作。除此之外,通過介紹有關德國文化,社會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德國。  建立於1951年的歌德學院發展迅速,目前已遍布78個國家和地區,共有分支機構144個。歌德學院的工作是獨立負責的,是不附有政治義務的。歌德學院支配的總預算高達2.8億歐元,其中大部分是每年由外交部和聯邦新聞局撥款的。撥款比例由一個框架協議調整。  

  ◎ 外國院長談孔院  「孔子學院的目標與中文系不同,它主要吸引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展覽活動,比如最近針對大家關注的上海世博會舉辦的展覽受到了熱情追捧,因為法國人越來越感覺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正在一天天加深。」  ——法國拉羅謝爾大學孔子學院院長 海博  「學習中文的需求增加也意味著對中文輸出的挑戰增大。我們現在正面臨著教師瓶頸,至少在英國,就嚴重缺乏有經驗的教師力量。」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院長威伯利  「以中文為母語的教師多數沒有受過教師培訓,對語言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沒有經驗。而俄羅斯本土的教師雖然可能是畢業於漢語專業的,但是自身的漢語水平又很有限,說、寫都不夠流利,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  ——俄羅斯國立人文學院孔子學院院長易福成
推薦閱讀:

新文化運動興起後傳統詩詞所處的地位
傳統婚嫁帖式
168㎡新中式,當傳統遇上現代!【設計館新作】
追尋悠久的中秘傳統友誼
傳統玉雕題材的寓意:五靈類題材篇

TAG:教育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