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皆解脫,當下心即道
雪峰義存在人生觀上主張「隨處皆解脫,當下心即道」的生活態度。這種思想依然是建立在佛性和般若中觀思想基礎上的,但這兩種思想的巧妙合一,運用在禪者的生活中,卻顯得洒脫大方,輕鬆自然。從而形成了他隨緣任運、自由自在的人生風格。
我們知道義存的解脫論是「佛性解脫」,這種「佛性解脫」反映在生活中,就形成了他的生活態度。「佛性解脫」是義存解脫論的理論依據,而「隨處解脫」又是他的人生風格。人生是每個人都要走的生命路程,而義存所要走的人生路程,並不是苦不堪言,反而活潑自然,樂觀超絕。因為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每一個時處都能明明了了,無掛無牽。義存經常斥責他的弟子們說: 向汝道,盡乾坤是個解脫門,總不肯入,但知在里許亂走,逢著人便問: 「阿哪個是我?我還著么?」只是自受委屈。所以道:臨河渴水,死人無數,飯籮里受飢餓人如恆沙。
就是說,我們人人都有個自性本真佛,自性足具一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雪峰語錄》中說: 「此一念本采識性,亘古亘今,本源真性,自遍周法界,為妄想故,受千般苦,身有輪迴也。」可是眾生不識自家珍寶,所以從古至今在這三界里亂撞亂走,向外求覓:我在何處?佛在何處?背道而馳,生死長劫。恰如渴死河邊,餓死鍋里一樣,就是不認得與我們時刻相隨的自性本真佛。若能轉身識取自性,另具一隻眼,那麼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每一時處都能剎那明了,如日當空,隨處受用,隨處解脫,任運自然。正如義存所說: 盡乾坤大地是爾,將為別更有在?所以《楞嚴經》云: 「眾生迷己逐物,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自性真佛遍滿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向哪裡再另外覓佛覓祖,尋求解脫呢?擬佛擬祖,向外馳求,即為外物所轉,自己失去了主宰生命的能力,為妄想所誤,只能隨業生死。如果迴轉身來直下擔當,用自己主觀能動的覺性來看待事物,當下即能轉物,當下心即是如來。無心於萬物,又何妨置身於萬物之中呢?不為物轉,則能隨緣自在,隨處解脫,任運自然。至此,山河大地,皆是法王身。如《雪峰語錄》中云: 盡乾坤若凡若聖,若男若女,若僧若俗,山河大地,都總在這一握里。
因為自性遍周法界,所以無論凡聖、男女、僧俗、 (正報)山河、大地(依報),他們的本性和我這「一握」拳的當下心性沒有什麼不同。一切凡聖、男女、僧俗,山河大地,乃至行住坐卧,揚眉瞬目,運水搬柴,吃飯穿衣,無不在我一念心性當中。一切稱、譏、苦、樂,利、衰、毀、譽,患得患失也在我一念心性當中,所以禪者的人生,就在於對待這一切外在事物上,轉個身來看待,直下心承當,則乾坤大地無不入我自性海中,隨緣任運,隨處解脫,隨遇而安。禪者的人生就在於揮灑自如,不拘物我,隨緣自在,而這種自由自在,來源於直下承當的當下心。
師云: 「汝得與么自由自在,要用便用,要收便收。」沙云: 「未是分外,只是自家的。」 義存問弟子玄沙,為什麼能自由自在,一切隨緣呢?義存這麼肯定他,說明他已明心見性。在他看來,回歸自性只是本份事,就象遊子歸家一樣,極平常極自然,隨緣萬法也是極平常極自然的,就象屈伸臂膀一樣,要用就用,要收就收,直下承當,明明了了,自在自如。行住坐臣卜是道,揚眉瞬目也是道,運水搬柴是解脫,吃飯穿衣也是解脫,平常日用的每一個當下即是禪,當下心即道。
推薦閱讀:
※《當下的圓滿》之見解(二)
※了凡因語|善待自己 修行就在當下
※朗誦丨活在當下,讓生命起舞
※佛道圓通與自在當下
※當下新詩為何總是鬧笑話?
TAG: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