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迹:谷城黃石公祠

谷城黃石公祠 來源:作者:楊書傑 發布日期:2011-08-01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漢高祖劉邦嘉其謀士張良之語。張良原為韓相,秦滅韓後,拜師黃石公,得《太公兵法》,輔佐劉邦建立大漢功業。唐人李卓在《黃石公祠記》中載:「秦滅六國,遂並區宇。張良哀韓之亡,怒秦之暴,義感天地,降神於圯。神授良之書,良為帝師。滅秦報韓,成功遂志,祠黃石於濟北谷城山下。」《史記》也有「良從高帝過濟北,果見黃石,取而葆祠之」的記載。故谷城黃石公祠世代享有盛名。 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為秦代胸懷治政韜略,熟知兵法的埋名隱士,後人借其「谷城山下黃石即我」之語,也稱其為黃石公。相傳共有《素書》、《三略》、《三奇》、《五壘》、《秘經》、《內奇》、《敵法》等著作,多已失傳。僅有兵書《黃石公三略》三卷流傳於世。據《史記留侯傳》載:張良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刺秦始皇未遂,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縣)。一日迂一老人於圯(橋)上,老人故墜其履於橋下,讓張良取而跽履之。良從其言,老人喜曰:「孺子可教也」!五日後,授《太公兵法》於良,曰:「讀此可為王者師」、「後十三年見我於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張良得黃石公之密,籌之帷幄,佐劉邦亡暴秦,滅強楚,興漢室。真乃「漢其昌,惟公之力也」。後良從高祖過濟北,果在谷城山見黃石,遂為之立廟祀之,即黃石公祠。 黃石公祠,舊址在谷城(現東阿鎮)北一里許,處於谷城山下(原廟頭村)。祠始建於漢,歷隋唐、逾宋元,經明清,歷代多經整理修茸,香火不息。直到六十年代初,仍是廟門偉嚴,殿堂肅穆,松柏杈丫,碑碣林立,乃歷代文物遺存的寶庫。現在,除有數塊明清時重修、拜竭的碑刻處,尚存一漢代碑碣,唐代李卓撰寫的《黃石公祠記》碑一塊,宋宣和年間詩刻碑一塊,宋代題款石香爐一個。正殿內有黃石公、張良石質雕像。黃石公氣宇軒昂,扶膝坐正中,一足赤;張良跪其前,雙手舉履過頂,欲為其履之狀。祀黃石公授書於良之源。此件雕刻相傳出自唐人之手,造型生動,做工精細,為世人稱頌膜拜。 據當地人相傳,古歷三月十八日是黃石公誕辰。此時正是歷時半月之餘的黃石公祠廟會。四方的善男信女,商賈行旅,文人騷客,官宦貴人,雲集祠前,打醮立壇,焚香謁拜,祭祀黃石公。並有文人名士,賦詩作記,撰文刻銘,以表對黃石公的膜拜之情。有六朝庚信的《張良謁黃石公贊》、宋代姚鉉的《黃石公廟碑銘》、元代元好問的《過黃石公廟》、明代侯鉞《登黃石山》、清代王世禎《留侯祠》等留於後世。 谷城山上的黃石,是黃石公的偶像。後人於谷城山上也建有黃石公祠。谷城山在城北2.5公里。山上石色頗黃,又稱之黃山。《水經注》載:「谷有黃石台,黃石與子房(張良)期處也。」《山海經》山經東釋卷五有:「縞羝之首,曰平逄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的記載。谷城山雖不高峻,因黃石公之名而載入史冊。 谷城山頂突兀拔起一巨石,此即谷城黃石。《東阿縣誌》載:「山巔大石,方數丈,如印,其色頗黃。」明正德進士,兵部給事中周祚在《黃石公贊》中曰:「城東北有山,上列巨石,危若高屋,世祀黃石公。」今谷城山黃石依然如故,高達20米,周圍70餘米。四壁陡峭如削,形若天柱,矗立山巔。晉陽人武全文《谷城山黃石》詩云:「山高砌石首珊珊,看石山頭石拔山。草色青青松子赤,白雲飛去鳥飛還。」南充人張鑒也有「黃石空山無四鄰,歸台寂寞起城闉。長疑圯上傳書日,猶是當年相國身」的詩句述懷黃石。在黃石南面有數塊依崖摩刻的碑文。因年代久遠,雨淋風蝕嚴重,字跡多數模糊不辨。在黃石西北方高6米處的懸崖上,人工開鑿一石窟,深3.5米,高2.8米,內徑寬3.6米,名曰「黃石公洞。」洞內依壁立黃石公雕像一尊。像高1.5米,雙手扶膝,肅穆端坐,發挽頂髻,圓面長須。據其雕琢技法,當是明代的作品。在黃石之南,原有黃石公祠一處,一楹三間,內祀黃石公石質坐像,形同「黃石公洞」內雕像、二者當為同期建造。 「青山遠近分齊魯,黃石美靈閱漢唐」。黃石公祠所處的東阿鎮,自春秋以來,先後曾為谷城、東阿治所,並有歷代名士治轄和遊歷於此,故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名城。《史記》有「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及齊侯迂於谷,文公十七年,公及齊侯盟於谷」的記載。《晏子、雜下》載:「先君有管仲,身老嘗以三歸。」城內有管仲井,管仲「三歸台」。齊桓公九合諸侯,嘉管子之功,以谷城為其采邑。「齊景公使晏子為東阿宰。」並有漢高祖葬項羽於谷,嚴子陵隱居於谷,曹植封東阿王並葬於城西四公里的魚山,明代禮部尚書於行地生葬於此。谷城——東阿,名人輩出,古迹遍布。馳名中外的阿膠,原產於此。谷城將以古迹名勝、名貴特產,吸引中外遊人慕名而至。
推薦閱讀:

中國名勝古迹列表
高平縣陽城縣名勝古迹簡介
益都縣名勝古迹簡介
外國名勝古迹【20P】
上個禮拜寫好的/天津名勝古迹:上

TAG:名勝古迹 | 黃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