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探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探析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小學幼兒園 李曉萍

[提要]:教師要積極創設適宜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氛圍,提供適宜幼兒科學探索的材料,選擇生活化的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大膽猜想,主動探究,把科學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機,隨機教育,挖掘家長資源,家園互動,讓幼兒園科學教育回歸生活,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教育 生活化

[正文]: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進行。」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科學就藏在孩子對自己周圍具體的物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如何進行呢?我認為,應立足於幼兒的生活,把握幼兒學習科學的各個環節,運用積極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驗,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一、創設適宜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氛圍

幼兒年齡雖小,但求知慾強,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對那些和生活經驗有關的,周圍經常看到的事物,幼兒可以說是百看不厭,百問不倦。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並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合適的環境,適度的,新鮮的刺激物潛移默化的結果。幼兒喜歡在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大膽猜測、大膽想像、自由表達。幼兒的這些認知特點,為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前提條件。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1.創設適宜幼兒進行探索的物質環境

適宜的物質環境刺激,能激發幼兒積極的探索慾望。教師根據班級和園內的實際情況,布置活動室、植物角、動物角、科學發現室等可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環境。在活動室內布置科學牆,牆飾內容根據主題不同及時更換,增減。如以《我愛我的小動物》為主題時,張貼各種各樣的動物,使幼兒對周圍環境給予更多關注。在動物角內飼養一些小動物如金魚、泥鰍、蝌蚪等,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及生活特徵,如泥鰍在雨之前會特別煩躁,在水裡鑽個不停;在植物角內種植一些盆景、花卉,知道它們的名稱,觀察花開花謝的過程,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養料;在科學區域布置「晴雨花」、「溫度表」。並根據科學教育內容進行各類遊戲;科學發現室內劃分動、靜兩塊區域:靜即:「展覽區」、動即:「試驗區」,展覽區主要由圖片和實物組成。如「五十六個民族娃娃」、「海底寶貝」、「動物樂園」、「宇宙星系」、「各種各樣的種子」、「有趣的葉子」等,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鞏固已學知識。「實驗區」是幼兒動手操作的試驗材料:「小燈泡亮了」、「摩擦生電嚓嚓嚓」、「奇妙的鏡子」「萬花筒」等,供幼兒在活動中自由選擇、自主觀察、自由表達。

2. 營造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

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是兒童大膽自由表達的基礎,教師是營造這種互動氛圍的主角。教師在兒童交流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兒童傳遞溫暖、支持、教育的信息,運用語言和非語言引導兒童自由表達。如教師在與幼兒交流中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包括摸摸孩子的頭、背,更容易吸引和維護兒童的注意力;用輕柔的語氣和語調;用鼓勵的眼神注視孩子;對於孩子的觀點給予積極的肯定,淡化他們在交流中的錯誤;允許發表不同的想法,肯定他們的求異思維,這些策略的積極運用,會讓幼兒感到教師和他們站的一樣高,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猜測,大膽嘗試,自由、充分的表達。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空間

教師應盡量利用園內的一切空間為幼兒營造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可在大操場上種有松樹、柳樹等,走廊上種植迎春花、紫藤等;在草坪與戶外活動場地周圍種植灌樹當綠籬;這些植物既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又具有遮蔭隔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為幼兒提供了認識自然植物的教材。除此之外,還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為中、大班的幼兒開闢小菜窪,並根據季節特點選擇果實大、生長期短,適合幼兒種植的蔬菜,瓜果進行種植。在課間或餐後經常組織幼兒給農作物澆水,引導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在這個小空間里,幼兒不再是消極的旁觀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由於幼兒親自參加了種植,管理和收穫工作,因而開闊了眼界,也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和對科學的興趣。另外,還可設置飼養角,養兔子、小雞、鴿子等小動物,這些小動物能引起幼兒觀察和飼養的興趣,對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水和沙是自然的材料,也是幼兒理想的遊戲材料,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造型優美的動物形狀沙地,供幼兒在沙坑裡進行遊戲,這樣既了解沙的特性,又學習了堆疊搭建等技能。同時,還可充分利用活動室的水槽,在區域活動時為幼兒準備鐵片、乒乓球、海綿、紙船等材料,讓幼兒在玩水遊戲中,發現各種有趣的現象,獲得各種與水有關的知識經驗。

二、選擇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有自然現象、人類、動植物、物質世界的現象、現代科技等,內容涉及的面廣而且量大,作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對大千世界,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1.科學教育的內容應更多地為幼兒的生活服務

「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為了完滿的生活」由此可見,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應以幫助人們適應現實及將來的社會生活為主要目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恰恰遺忘了這一點,往往懷著一種「任務」意識去傳遞知識,教授技能。至於「到底幼兒學習這些知識有什麼用處」「他們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運用到這些知識」等問題卻極少思考。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的認知與言行脫節,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如果教育沒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知識就難以被幼兒掌握、內化。

科學啟蒙教育應以幼兒的生活及其周圍環境為基礎,使教育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感性經驗相結合,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最終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中班科學活動「電動玩具」,電動玩具是幼兒生活中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為了讓幼兒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在活動中可以把電動玩具里的電池都取出來,讓幼兒想辦法讓玩具動起來、轉起來、飛起來。當幼兒提出要放電池,但如何放呢?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操作,有的幼兒把電池裝反了,有的電池太小,型號不對,也不會動。這時教師不急於告訴幼兒答案,而應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經過多次反覆操作,有的幼兒成功了,玩具動起來了,有的幼兒發現了電池兩端的秘密,有的幼兒失敗了重來,每個孩子都去動一動,做一做,每個幼兒都積極地投入這一活動中。當每個幼兒的玩具都能動起來的時候,幼兒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以後他能用學到的本領為自己服務,為其他小朋友服務,解決了幼兒的一些實際問題。由此可見,科學教育的內容應為幼兒的生活服務才能實現其價值。

2.科學教育的內容應結合家鄉的本土資源

讓科學回歸幼兒的生活,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就要讓幼兒學會用粗淺知識解釋周圍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大自然充滿了千奇百怪可供人們探求的問題,如高低不同的山巒、形狀各異的山石、曲折迂迴的溪流、各種各樣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科學教育資源。如開展科學活動「家鄉的石頭」,可讓幼兒搜集各種不同的石頭,觀察、比較石頭的形狀、顏色、硬度。孩子們對此會很感興趣,教師可引導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如石頭有什麼用途,有什麼危害,家鄉的石頭有多少種,人們是如何利用石頭的,等等。接著,可帶領幼兒參觀石料廠、石雕廠、花崗岩廠,孩子們知道了原來我們生活中每天見到的石頭還有這麼多的奧秘呀!

三、提供適宜的材料

幼兒認識事物的方式大多來自於他們的直接經驗。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更是如此,它是幼兒不斷地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主動探索、反覆嘗試操作而獲得的,這也是幼兒獲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識。要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成為主動的探索者,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驗,教師應精心地為幼兒選擇操作材料。

1.材料應具有科學性、趣味性

科學活動有時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對幼兒學習最好的刺激,教師在提供材料時一定要考慮材料是否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學因素,兒童不易進入其中,那就沒有實際意義;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學發現的真正作用。如:在活動《充氣玩具》的材料準備時,應選擇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玩具作為主要的探索材料,引起幼兒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材料應具有層次性

我們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科學活動,幼兒不可能同時達到同一個目標,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傾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整合經驗的方式,我們所能做的是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在不同層次上的發展。幼兒的科學經驗主要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的,我們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如;在讓幼兒探索廚房小工具時,教師可以提供操作難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勵幼兒自選,在此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操作技能選擇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這樣更容易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提供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關注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經驗,在把握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盡量讓幼兒「跳一跳」才能獲得成功,促進幼兒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

3.材料應具有挑戰性

在材料提供時,我們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為他們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材料的難度既要高於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又能保持他們的探究興趣,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材料有興趣,才能產生探究的問題。如在運沙的活動中,幼兒一開始用大片的玉蘭樹葉來運沙,接著教師提供了兩頭空的可樂瓶支撐的漏斗,塑料軟管,有網眼的塑料小筐讓他們來運,這些材料與玉蘭樹葉相比,難度加大了,對孩子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就會去思考,怎樣才能讓這些材料來幫助我運沙呢?幼兒是在發現中生成問題的,因此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兒有時就是通過觀察半成品材料而發現問題的。如要讓幼兒探索怎樣讓電動玩具動起來,教師可將玩具和電池分開來放,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然會想到,這個玩具會動嗎?我有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於是幼兒的問題產生了,他們的探究活動也就開始了。

四、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當幼兒有了探究的動機後,就將進入探究的過程。幼兒是科學探索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應隨時調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參與幼兒的活動,探討問題,有效地引導科學探索活動。

1.提出探究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幼兒的科學活動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問題來展開的,有效的問題可以把幼兒引到問題的情境中,啟發他們去觀察、探索、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最好能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問題要符合幼兒已有經驗,使幼兒有能力進行探索;問題是幼兒未知的,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有衝突的,對幼兒的思維要具有挑戰性,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解決途徑不是唯一的,它可以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教師有效的提問是引導幼兒積極猜想的動力。例如:針對「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這個問題,當幼兒談論到需要水時,教師進一步引導「種子是否有水就一定能發芽」給予幼兒充分的猜想空間,引發幼兒更為積極、大膽的猜想和更加渴望驗證的心情。

2.關注活動進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反覆驗證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指導要點提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是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會發現的樂趣」。讓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活動是幼兒學科學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神情、行為表現、討論的問題等,注意幼兒有哪些困難和認知衝突,以便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給予必要的引導。如,在玩水遊戲中,幼兒自發的組織紙船競賽活動。看到紙船被水浸濕慢慢沉沒,他們想了各種方法,但還是製作不出不會沉沒的紙船。這時教師可用蠟筆畫過的紙折一隻小船放在水中,並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老師折的紙船不會沉沒?由此引發幼兒觀察、討論、再操作,幼兒從中了解了紙的吸水、防水和沉浮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用心觀察幼兒的活動,認真聆聽幼兒的議論,在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教師適度幫助之間找到了介入點,較好的把握了引導的時機,使幼兒的探究活動得以深化。

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通過看、聽、摸、聞、嘗等途徑與事物親密接觸,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特徵及事物之間的關係,從中發現、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對於物體下落的現象,與幼兒的原有認知發生了衝突,於是他們產生了疑問,進行了多種猜測,並找來各種材料進行驗證。雖然幼兒不可能完全理解物體下落與地心引力、物體重量、空氣浮力之間的關係,但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學習了主動探究的方法。

教師應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只有在嘗試過程中才能獲得主動學習和發展。例如:幼兒認為只要將被摘下來的小花再種到土裡,它一定還會生長。教師一定要給予他嘗試的機會,並隨時提醒他關注小花的變化。當小花真正枯萎時,幼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幼兒的嘗試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嘗試錯誤的機會,讓幼兒反覆操作,驗證探索結果,學會把握自己的行為,獲得更多積極的經驗。

3. 及時記錄獲得的信息

記錄獲得的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過程和事物的變化,把抽象的信息變成具體的圖表;儘管幼兒的記錄結果極為幼稚,他們只會用一些簡圖或符號,但是這些都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有助於幼兒原有認識與當前操作結果想比較,調整原有認識,主動建構新經驗。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選擇適當的記錄方式,保證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繪畫水平都處於初級階段,所以教師可在傾聽幼兒的觀察描述的基礎上,配合圖畫協助幼兒進行記錄;可為幼兒提供已畫好背景的記錄卡,引導幼兒自主觀察,並用簡單的符號隨時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自我表現慾望和與他人討論自我經驗的意識,所以教師可採用給幼兒提供記錄卡和記錄需要的一些圖示,引導幼兒對照圖示自主進行記錄;還可給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投放在區角當中,讓幼兒隨時隨地使用這些材料記錄自己的猜想與觀察到的現象。

大班幼兒已經明顯表現出主動學習的願望,並且能夠運用多種手段較為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給幼兒準備一本記錄本,引導幼兒隨時觀察隨時記錄,並將已記錄完的記錄本投放在圖書區中給更多的幼兒觀看;還可給幼兒提供多種輔助性材料,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

4. 結論與交流

在讓幼兒充分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應盡量讓幼兒充分表達、交流和討論。在引導幼兒表達時,教師應注意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要善於啟發幼兒講出自己操作思考後找出的答案,鼓勵他們講得與別人不一樣,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會喝水的紙」活動中,幼兒分組活動後紛紛介紹自己的發現:「睡蓮花一放到水裡就開了」、「紙船沉得比較慢!」……教師進一步啟發:「為什麼呢?」「我知道,因為它們的紙是不一樣的」、「因為圖畫紙比較厚!」……幼兒爭先恐後地發言,由過去「要我說」的被動狀態發展為「我要說」的積極狀態。

五、延伸活動

延伸活動可以使科學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幼兒真切地感受、體驗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進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關心周圍事物、關心生活。如:在「認識電話」活動後,教師可帶領幼兒參觀電話機商店和電信局,了解投幣電話、IC卡電話、行動電話等不同類型的電話,感受電話的更新、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讓幼兒了解110、119、120這三個急救電話具有特殊用途,並能運用電話來保護自已或為他人服務;還可讓幼兒設計「未來的電話」,製作電話,講述電話發明家的故事,允許幼兒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現對電話的認識。

在現代家庭中,科技產品的應用十分廣泛,這對開展科學延伸活動非常有利。如在「認識水」的延伸活動中,孩子不僅可以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盡情地玩耍,還可以隨父母到游泳池去戲水,親身感受沉浮現象。此外,家庭還能為孩子收集豐富的學習材料提供方便,如在「身上的繫結物」延伸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尋找,發現家中有橡皮筋、絲線、髮夾、絲巾扣、鈕扣、鞋帶等許多繫結物,從而擴大了認知範圍,獲得了比較全面的印象。

六、隨機教育

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更多的應是隨機教育,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小朋友要喝止咳藥水,蓋子怎麼也旋不開;魚缸里的小螃蟹怎麼會在水裡死掉了;馬路上的紅綠燈總是會自動變化等等。我們應抓住這些幼兒碰到的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嘗試解決。在一次遊戲課前,我拿出原來的橡皮泥準備和孩子們一起玩橡皮泥。拿出來才發現以前的橡皮泥都幹了,捏也捏不軟,於是拿起子制止了我。「老師,我要那塊橡皮泥。」「太干,捏不軟了,不好玩了!」「放點水泡一泡不就好了嗎?」孩子一副不想放棄的表情。我就裝作一副不相信的樣子說:「哦?你確定你能把橡皮泥變軟嗎?如果你能把它變軟我就送給你。」周圍的孩子也都說「我也試試。」孩子們都已經躍躍欲試了,於是我就把硬的橡皮泥給了孩子,讓他們想辦法變軟,我給他們提供材料,孩子們很興奮地做起了實驗,有的用水泡,有的放到洗手間里……過了兩天,一個孩子拿著自己泡的橡皮泥高興的告訴我,他的橡皮泥軟了!接著很多孩子都去拿了自己的橡皮泥,發現用的方法不一樣變化就不一樣。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驗和結果,找到了能讓硬的橡皮泥變軟的最好的辦法!同樣我也沒有食言,把他們變軟的橡皮泥送給了他們,以作為肯動腦筋的獎勵!這以後,我再也沒有扔過橡皮泥,因為只要橡皮泥幹了,我班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把它泡一泡,繼續用,對玩橡皮泥的興趣也增加了很多,也省了玩具經費,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實現了孩子對科學主動探索的願望。

七、挖掘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合作

家庭是孩子們受到決定性影響的地方,它往往要大於孩子在幼兒園裡所受的教育,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將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成長。教師應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多渠道溝通,讓家園配合起來,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支持並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

首先,教師應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如在「小小理髮師」主題開展時,教師可邀請班內當理髮師的家長親自來園進行真實的理髮演示講解,讓家長也來參與教學,真正做到了家園的互動合作。

其次,要充分發揮家長的興趣優勢和才能智慧,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與家庭互動的合作夥伴。同時可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家長直接來園參與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親子製作活動。如在「好聽的聲音」主題活動開展時,進行製作風鈴的親子活動。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這些材料是平時被我們廢棄的廢舊材料:棒冰棍、糖果盒、蛤蜊殼、絨線、各種瓶瓶罐罐等等。在製作的過程中家長們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與孩子們一起挑選做風鈴的材料,然後別出心裁地選擇適合的操作方法。在家長與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不一會兒,一串串美麗的風鈴便躍然而出。這樣一種「變廢為寶」的親子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同時又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來就要扔,可是孩能力,讓他們真正在做中學、在玩中做。相信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定能讓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走出幼兒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不斷發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幼兒園教師既要注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又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支持並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為此,我們應不懈努力,使科學教育活動與幼兒的生活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推薦閱讀:

大寶貝們就要上幼兒園了,家長是不是很擔心?速看園長的「入園指南」!
幼兒園孩童上課不聽話 兩教師摁脖子用書本暴打
讓課堂活躍的幼兒園手指遊戲20首!
男孩進幼兒園的最合適年齡不是3歲?有男寶的來看看
鶴琴幼兒園園長張俊致教師和家長的公開信

TAG:教育 | 科學 | 幼兒園 | 活動 | 幼兒 | 科學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