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5萬元!2017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賣會 —「中國白」與「雪拉同」—玫茵堂及東瀛所藏龍泉窯、...

6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7春拍「中國白」與「雪拉同」| 玫茵堂及東瀛所藏龍泉窯、冬青、甜白、德化名品選粹專場在北京四季酒店收槌,共29件拍品,成交28件,一套元龍泉窯玉壺春、匜、盞與盞托酒具遺憾流拍,整場總成交額31,958,500元,成交率97%,一件直徑16.5厘米的明成化冬青釉暗刻寶相花卉紋碗以517.5萬元成交,拔得頭籌。

  「中國白」(BLANC DE CHINE)出自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德化縣而得名。明時期,為迎合永樂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鍾愛白玉及白瓷,御窯因此致力發展甜白釉。在歐洲,龍泉青瓷有「雪拉同」(Celadon)之美名。16世紀龍泉青瓷傳到歐洲,身價竟和黃金一樣貴重,一般人不敢問津,王公貴族都以擺設和供用龍泉青瓷作為炫耀華貴之物。歐洲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不惜重金購買龍泉青瓷,還特地建造一座宮殿,專門珍藏中國青瓷。龍泉窯始燒於北宋早期,但南宋龍泉窯的瓷質、工藝最好,南宋龍泉窯極品,也代表了宋代龍泉青瓷發展的最高水平。

  保利2017春拍「玫茵堂及東瀛所藏龍泉窯、冬青、甜白、德化名品選粹」成交價TOP 3

  No.1 明成化冬青釉暗刻寶相花卉紋碗,成交價:517.5萬元

  No.2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平安頌﹂纏枝蓮花紋僧帽壺,成交價:460萬元

  No.3明永樂 白釉暗刻纏枝花卉紋菱口盤,成交價:264.5萬元


  • Lot 5051 明末清初 德化窯鶴鹿同春角形杯

  • 估價:60,000-8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8.8cm;寬12.2cm

  • 成交價:18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988。 本品杯呈仿犀角杯造型,撇口,收腹,尖足,整釉呈象牙白色,微閃黃,白如凝脂。胎質叩聲如磬。覆杯倒燒,故杯口露胎。胎釉渾然一體,杯身一面堆貼鶴鹿同春,另一面則為犀牛望月,工藝精絕,為德化窯仿犀角杯之雅品。德化窯除燒白瓷外,還燒青花和彩繪瓷器。白瓷燒造種類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杯類多件圈足造型,仿犀角杯之類極罕。「中國白」與「雪拉同」「中國白」(BLANC DE CHINE)出自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讚譽。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白瓷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其美妙的胎釉質感直逼玉器之「五德」。明清的許多陶藝著述往往將德化白瓷與定窯白瓷、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明時期,為迎合永樂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鍾愛白玉及白瓷,御窯因此致力發展甜白釉。永樂甜白釉由純釉石提煉,不含釉灰,比其它白釉含氧化鈣量較低,含氧化鉀量較高;至於胎體則含氧化鋁較高,燒成溫度亦較高。因此無論胎體或釉色均較其它白瓷潔白,釉面亦與別不同,表現柔滑潤瑩,沒有青白釉的玻璃質感。甜白釉面有無數小氣泡,平均分布於釉中,當光線穿越時,散發出玉質般的晶瑩。學者劉新園指出明十五世紀時永樂白釉還未稱為「甜白釉」(見《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71-72頁);而至萬曆十九年(1591)黃一正著《事物紺珠》,才首次出現「騌眼甜白」一詞。其中「騌眼」應指釉面氣泡爆裂形成的針孔。劉新園提出嘉靖朝發明白糖製法,可能與「甜白」一詞相關,清代丁國鈞編撰《荷香館瑣言》亦記載白糖的發明,因為白糖與原來的黑糖相反,成為晚明當時得令之物,推測黃一正因此引用「甜白」描述珍貴的永樂白釉。 劉新園並論述宣德初年延燒御制白瓷(見同書,70頁),相信明時白瓷當為主流。據載《李朝實錄》記錄了1428及1429年明朝出使朝鮮帶去的貢品,首批有數目相等的白瓷與青花瓷,第二61批為白瓷十五桌。宣德初年朝廷封贈重臣的禮物亦包括了白瓷,明臣楊榮在著作《楊文敏公集》中敘述自己於1426年獲賜御用的筆墨及不同的白瓷。四年後他再獲御賜:「白金、珍珠、鈔幣、白磁器……」這些記錄均引證永樂窯發展的甜白瓷延至宣德朝仍大行其道。在歐洲,龍泉青瓷有「雪拉同」(Celadon)之美名。16世紀龍泉青瓷傳到歐洲,身價竟和黃金一樣貴重,一般人不敢問津,王公貴族都以擺設和供用龍泉青瓷作為炫耀華貴之物。歐洲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不惜重金購買龍泉青瓷,還特地建造一座宮殿,專門珍藏中國青瓷。歐洲各國文獻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將龍泉青瓷的色澤風韻與歐洲名劇《牧羊女亞司泰來》男主角雪拉同的美麗服飾媲美。世界各地博物館和陶瓷收藏家都將龍泉青瓷視為珍品,以擁有龍泉青瓷為榮,東瀛世家最喜此類雅器,更視之為茶道之中花器的最上品。龍泉窯始燒於北宋早期,但南宋龍泉窯的瓷質、工藝最好。南宋中期以後,完全形成自身的特點,以份青和梅子青釉著稱於世,這兩種釉是在龍泉青瓷中最名貴的品種。其中粉青釉更少。釉面會使光線發生強烈的散射,呈現出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隨時代積累,飾有粉青、梅子青釉的龍泉雅器存世極少,為屬不可多得的南宋龍泉窯極品,也代表了宋代龍泉青瓷發展的最高水平,亦可遐想品味宋代文人那份特有的風姿綽約芬芳清逸的儒雅。

  • Lot 5052 明末清初 德化窯七孔簫

  • 估價: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長61cm

  • 成交價:32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997。 簫作竹節式,造型秀麗精巧,通體施白釉,呈象牙白。上端有V形吹口,簫身共有七孔,音孔有六,五個音孔朝上,一個音孔朝下,根部有兩個出音孔,古稱「鳳眼」,底部作鏤空。仿竹節處竹須亦歷歷可見。瓷簫的製作工藝採用「吊燒」的方式。由於陶瓷在燒造過程中會縮水變形,因此保持其外觀的完整性十分不易,而對內在的音域控制更是難以把握,所以成品率極低。據清代陸廷燦《南村隨筆》記載,德化瓷簫「百枝中無一二合調者,合則其聲凄朗,遠出竹上」。由此可見一支上好的德化瓷簫,不僅要求形同竹簫,而且要求音質純正,屬於名貴的樂器。這是德化窯的特殊產品,時代多為明末清初。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之中,亦有同例德化瓷簫可為做比。

  • Lot 5053 明代 何朝宗制德化窯文昌帝君像

  • 估價: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39.7cm

  • 成交價:100萬

  • 「何朝宗」款 本品文昌帝坐像,其雙腳下垂,正襟危坐。頭戴官帽冠,蓄短髯,面向方正;眉高挑,身著長袍,腰間打結,漢地裝束,衣紋厚重,裙擺絲帶流暢,手持如意,高坐于山石之上。背後落署「何朝宗」葫蘆型印款。展覽《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羅,1996年,編號213。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1004。明清兩代隨著科舉制度的興盛,對主司科舉功名和官祿仕進的文昌帝君崇拜一時,並最後演變為清代福祿壽三星中的祿星一職。文昌帝,是道教奉祀的文章科舉之神,又稱文曲星、文星,本為司命神,職司科舉功名,掌理人間祿賞仕進。元仁宗時加封號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明清時在學宮建文昌祠,有祭神儀規。德化窯之文昌帝造像像,形由何朝宗始創,往往造型較大,細節之處巧奪天工。佛羅里達州約翰與梅波潤格林藝術博物館藏一例文昌帝坐像,落葫蘆形「何朝宗」印,著錄於Rose Kerr 及 John Ayers,《Blanc de Chine. Porcelain from Dehua》,芝加哥,2002年,頁32,圖 21。紐約蘇富比於1974年10月18日,編號217,也曾售出類似、體型較小的之文昌帝坐像,可資比對。

  • Lot 5054 明永樂 白釉暗刻纏枝花卉紋菱口盤

  • 估價:1,200,000-2,2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19.5cm

  • 成交價:230萬

  • 「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 朱棣?明成祖本品盤折沿,菱口,淺腹,圈足。盤內外壁通施甜白釉,釉色閃青,足際及盤心折角積釉處呈蝦青色,為永樂甜白瓷典型特徵。盤沿菱口內暗刻纏枝靈芝,盤心內壁暗刻折枝牡丹花卉紋樣,內心亦刻菱口開光內,暗刻纏枝牡丹花卉紋,外壁則亦暗刻纏枝花卉紋為飾,整器紋飾刻劃刀法極為纖細,個別細節還需迎光而視,才可一睹其真容,不由得使人讚歎匠師之妙手。備註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編號559。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1628。《A DEALERS HAND -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08,圖版327。此件白釉盤處處體現了永樂脫胎甜白瓷器的獨特特點,薄釉施於脫胎圓器上,釉面平整晶瑩,器口邊沿微顯胎骨,以手拭之有鋒利感,這種器口特點為永樂器所獨有,而後仿製器口多圓潤,不見稜角。足邊沿的釉面截削整齊,施釉不淌。線條流暢的暗刻花紋,須仔細審視或借光線透視,方可看出紋飾來。迎光透視,胎釉呈現肉紅或粉紅色,這是永樂白釉器的顯著特徵。明永樂時,景德鎮窯工嘗試使用較多高嶺土,並在瓷釉中改用鉀長石做助熔劑,使胎更見潔白細緻,同時避免瓷釉白中泛青,極似白糖之色。永樂青花、顏色釉盤大致可分為圓口及菱口兩類,其中菱口更為名貴。且青花器或白釉器,均常見以一把蓮紋為飾,本盤則暗刻折枝牡丹,外壁亦有還點綴,極為罕見。同類永樂甜白釉盤,可見倫敦蘇富比,1992年12月8日售出一例,編號236,為英國大維德爵士舊藏。另一例菱口者,暗刻葡萄紋盤,為美國洛克菲勒家族(John D. Rockfreller 3nd)舊藏,並著錄於《Treasures of Asian Art》,紐約,1994年,頁168。此種盤於清代康熙晚期,曾受命在其上加飾畫琺琅,可見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足見康熙皇帝對於此類永樂雅品之愛。

  • Lot 5055 明永樂 白釉暗刻蓮瓣花卉紋碗

  •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20.6cm

  • 成交價:130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49。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外壁暗刻折枝花卉紋,外壁口沿處暗刻回紋一周,若隱若現;內壁為模因蓮瓣紋,配口沿飾海浪紋一周,與同類青花器布局一致,通體施甜白釉,素具「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本品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類白釉劃花花卉蓮子大碗,著錄於《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錄》,圖58。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明永樂甜白釉暗花菊瓣紋碗,著錄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頁74,圖32,器型、紋飾與本品相類,可資比較。大英博物館館藏一例同類,載於《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5,東京,1981年,圖版150。另一例同本品極似,且無款者,著錄於《東方陶瓷學會會刊》,1948-1949年,頁25,編號108。

  • Lot 5056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平安頌﹂纏枝蓮花紋僧帽壺

  • 估價:2,300,000-3,3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0.2cm

  • 成交價:400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50。 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僧帽壺寬頸,口沿呈台階狀,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漸尖。另一側附曲柄,兩端作如意雲頭,柄頂與內壁之小圓系相對,客結繩相連以防壺蓋滑落。通體施甜白釉,凝潤乳白。器頸劃纏枝蓮紋,口沿里外、流及柄則綴纏枝靈芝紋。腹部張處書藏文一周,意為「日平安,夜平安,陽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遠平安泰,三寶護佑永平安」,上下飾如意雲頭與蓮瓣紋,皆雙勾框線,其內分別以折枝蓮花及靈芝作飾。細觀,如白玉般釉上,隱可見之暗刻花蓮,花紋若隱若現,且見平安頌詞穿花而過,在純凈白釉襯托下,生出一番「雲破月來花弄影」之趣。備註倫敦佳士得,1989年6月12日,編號170。展覽《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僧帽壺造型源於藏傳佛教使用的金屬器皿,瓷質製品始見於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之永樂、宣德時期,漢藏文化交流頻繁,朝廷曾命景德鎮御器廠燒造各類色釉的僧帽壺賞賜藏地高僧,其中以白釉和紅釉製品最為名貴,備受推崇。檢視當今公私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無紋飾之永樂甜白釉僧帽壺,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 2000年,頁109,圖100。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永樂甜白釉僧帽壺例,圈足飾蓮瓣紋、主紋飾為纏枝蓮托八吉祥紋之品,錄於《Imperial Taste-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頁65,圖35。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有一例「永樂年制」款之明永樂白磁暗花唐草紋僧帽壺,亦與本品相近。

  • Lot 5057 明成化-弘治 甜白釉暗刻梵文盞托

  • 估價:350,000-55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19.6cm

  • 成交價:50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89。 此件盞托為折沿,中央托口微凸,唇沿侈腹,圈足,通體施白釉,托口正中暗刻梵文,整器暗雅脫俗。此種白釉半脫胎瓷器始於永樂,明代中期水平達到頂峰。其作品往往胎壁極薄,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為傑出。永樂以後,宣德、成化、弘治亦有類似精品。從現有傳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出,明代中期製品更兼釉質細潤,緊密貼合於胎骨之上,渾然一體,且造型古拙、凝重而質樸,至明代中晚期胎體逐漸變厚。可見,明代中期對這類薄胎瓷器的仿製品也達到了永樂時的精美程度,或往往更勝於前朝。此盞托即為個中精品,傳世罕有。流通個例中,可參一例成化時期白釉盞托,為堆白梅花紋樣,售於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編號563。

  • Lot 5058 明15世紀 甜白釉爵杯

  • 估價:400,000-6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16.5cm;長18cm

  • 成交價:48萬

  • 本品造型仿自商周青銅「爵」之造型,口沿前後兩側為弧形長流,左右兩側各有立柱耳,腹部環形把手,杯身一圈凸起弦紋,下承三足,通體施甜白釉,釉色瑩潤肥腴。永樂一朝傳世爵杯鮮有,青花瓷品種也不多見,甜白釉作品則更加少之又少。永樂御瓷,除青花之外,另有甜白一款亦為後世所推崇。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永樂、宣德窯」條中記載:「二窯皆內府燒造,以棕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明成祖朱棣對此特別鍾愛,據《明太宗實錄》所載,他婉拒西域回回國王進貢一件玉碗時說:「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潔素瑩然,來自永樂皇帝心目中最佳妙之讚譽,是甜白釉瓷器永恆的美學定位。檢閱相關資料,目前可知1982年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遺址出土一件永樂甜白釉爵杯,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與本品相似,惟三足略長,可資參考。著錄於《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官窯瓷器》,首都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2007年,頁48,圖18;後錄於《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80,圖3-114。備註瑞士玫茵堂收藏。

  • Lot 5059 明成化 冬青釉暗刻寶相花卉紋碗

  • 估價:2,000,000-3,0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16.5cm

  • 成交價:450萬

  • 出版《明清一色釉瓷》,敏求精舍/譚志成,香港,1977年,編號56。《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1670。 本品碗口略撇,深腹,圈足,通體施冬青釉,施釉均勻,釉色潔素瑩然。碗外壁口沿暗刻弦紋兩道,腹部主題暗刻纏枝西番蓮紋,所運刀鋒犀利,紋樣自如,花卉枝蔓飽滿碩大,碗內光素無紋,底亦施冬青釉,無落款識。 冬青釉為明永樂時所創,色澤較重,有宋元龍泉釉的效果,故又稱「仿龍泉釉」。 於成化時期再賞為御作,為此時期單色釉中最罕見之品,除本器外,施此釉之暗刻碗,暫據無它例。

  • Lot 5060 明嘉靖 白釉仰鍾式碗

  • 估價: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17.8cm

  • 成交價:150萬

  • 出版倫敦蘇富比,1975年12月9日,編號123。香港蘇富比,1989年5月16日,編號3。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97。 「大明嘉靖年制」款 碗為敞口,弧壁下斂,底承圈足,通體施白釉,色澤純美無瑕,別有意趣。胎體輕重適度,造型秀美優雅清秀、圓潤靈巧。碗底心雙圈內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顏色釉歷來被視為瓷器賞玩的最高境界。因摒棄圖案與雜色的吸引,鑒賞者方能屏息凝神地欣賞釉色和泥土融合在一起創造的純凈之美,尤似清人詩中形容「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之感。嘉靖一朝顏色釉作品極罕,本品其原型應為明初時期甜白品,可鑒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一例宣德白釉杯,後於倫敦蘇富比1976年6月6日售出,編號126。E.T.Hall Family舊藏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502。香港蘇富比1974年10月31日售出一例嘉靖白釉碗,編號118,其形制雖與本品極似。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

  • Lot 5061 明宣德 仿龍泉青釉花口盤

  • 估價:300,000-4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8.5cm

  • 成交價:40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1,編號581。 「大明宣德年制」款 敞口,折沿,淺弧壁,圈足略高,微內斂。口作花形,內外壁淺劃蓮瓣紋,足上亦劃卷草紋一周。胎骨厚重,全器施青釉,釉色勻厚青翠,圈足露胎處呈橘色並帶鐵質斑點。器心以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明代仿古盛行,為追宋風,常見仿燒。至永、宣時期景德鎮官窯創燒冬青釉,色淡者,青翠靜雅,頗有新鮮青豆之色,備受推崇。此類小盤,傳世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例,為萬曆仿宣德燒制,為青花但飾以暗刻,口沿鑲銅邊,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大系.顏色釉》,1999年,頁138,圖126。據《清檔》記載,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員外郎四德、庫掌五德筆貼式福慶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宣窯冬青釉菱花式小碟一件養心殿庫貯……」,由此可知此類品種之珍貴。台北故宮博物院亦藏一例同品,錄於《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故宮博物院,1998年,頁192-193,圖69。上海博物館收藏一例,錄於《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陸明華著,2007年,頁127,圖3-48。

  • Lot 5062 元代 龍泉窯露胎模印嬰戲紋大碗及底座

  • 估價:600,000-8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15.3cm

  • 成交價:78萬

  •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1606。 碗呈八角形,作喇叭式大撇口,弧壁漸瘦,折腰,圈足內斂。里心模印雙魚,伴以蓮花荷葉。內壁八海棠式開光,其內模印荷塘鷺鷥,姿態各異;近口處添飾如意雲頭紋。外壁有露胎開光八面,同屬海棠式,內印嬰戲圖,共十六子,三兩成群,耍樂於庭園。折腰下環飾花瓣一周,圈足外另劃回紋。除露胎開光及足內,表面滿施青釉,釉層厚潤。托呈六方,作二層階式,同施青釉。寬口內圓,隨形出唇。束腰飾露胎開光,皆為鏤空折技菊花。下接十二如意雲頭,底承托泥。

  • Lot 5063 明洪武 龍泉窯露胎仙人卧榻香插

  • 估價:80,000-12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長15.2cm

  • 成交價:38萬

  • 「大明洪武年制」款,「肇元許」款 香插形制獨特,造型可謂別具匠心,塑一仙人側卧於榻上,頭髮左右各結圓形髮髻,面部露胎,呈陶紅色,笑容可掬,神態悠閑,刻劃雖不甚精細,但寥寥數筆將眉目表現得十分傳神。仙人身著交領式長袍,右臂枕耳下,左臂搭在腿邊,衣紋自然下垂,具有質感。榻三面圍板,背板較高,造型寫實,於明代早期傢具研究亦有一定的參照作用。背板上模印雙鹿及花卉紋飾,工藝細緻,圍板的左右交角處設計柱狀香孔,使用時插線香於孔中,置之於書桌案頭,青煙繚繞,甚是清雅,於激發文思亦大有裨益。此器的獨特之處在於背面有劃刻在釉下的「大明洪武年制」行書款識,從右至左書寫,雖不甚規整,但筆劃清晰有力。洪武紀年款瓷器所見極罕,北京故宮「洪武元年」款龍泉青瓷獸鈕印,款亦為釉下刻劃,行書體分列獸鈕兩側,亦不規整,與本件風格相似。故此件香插作為有明確紀年款的洪武時期斷代標準器,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值得珍視。此器作為香具也為古代線香的應用和研究提供了十分可貴的實物資料。線香興起於元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過記載,使用白芷、甘松、獨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黃、黃芩、柏木等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劑,可以做香「成條如線」。線香燃燒方便,保存簡易,煙氣雲涌變化,香味容易擴散,又有養神靜心之效,因而頗受追捧。文人雅士品香制香,多設香齋,以香會友。焚香與掛畫、插花、鬥茶並稱為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奪翠千峰沈岳明龍泉窯青瓷歷史悠久,數百年窯火不熄,以翠綠肥潤的雅緻釉色受到世人的喜愛,宋至元明時期更是興盛一時,特別是在明朝初年,龍泉窯深得宮廷的賞識,成為與景德鎮御器廠並立的貢御窯場,刻花、貼塑、露胎等裝飾技法與富有玉質感的豐腴釉層相結合,形成魅力獨具的藝術風格,此件香插便綜合運用各種裝飾手法製作而成。龍泉窯主要由龍泉南區和龍泉東區兩大區域組成,東區產品主要流向普通民眾和外銷,而南區產品則主要供應宮廷和貴族。自北宋晚期時,龍泉的瓷業即與宮廷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們常因為宋人葉置《坦齋筆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的記載,而認為龍泉窯在北宋末年時燒造質量較差,實則不然。通盤觀察,在北宋末年能與龍泉窯做比較的幾個窯口都是非同一般的窯廠。無論是「不堪用」的定窯,還是「命造青器」的汝窯,或者是直接為宮廷服務的官窯,都與宮廷有著密切的聯繫,即這幾個窯廠在北宋末年時期都為宮廷燒造瓷器,也就是說至少在北宋末年時期,龍泉窯與定窯,汝窯,官窯等窯口是一樣的,也已進入皇家的視野,在為宮廷燒造瓷器了。還有一段文獻也常常被引用,即宋人庄綽的《雞肋篇》記載:「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多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廷制樣須索,益加工巧。」,人們往往因為有「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這樣的記載而懷疑此書的真實性,而「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卻是實實在在的,「錢氏所貢」也用了一個「蓋」字,說明其可信度是高的。如果把這一段記載與《坦齋筆衡》結合起來考察,時間符合,內容也一致,而且文獻還明確指出了這種供貨的性質是「制樣須索」。北宋覆滅後,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北方的汝窯,定窯等名窯又受戰火 影響,其制瓷技術傳入南方。這時的龍泉窯結合南北技藝,迅速走向成熟,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進而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瓷窯體系。不僅胎釉配方,造型設計,裝飾藝術,上釉方法及裝窯燒成等,都有了重大的改變和提高,器型種類更是大大豐富。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釉色純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這時期的龍泉窯品種除日用瓷外,新增陳設瓷,如瓶,爐,尊,塑像等,式樣也豐富多彩。根據胎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南宋龍泉窯分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兩路產品,白胎青瓷中又可區分為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兩類。白胎青瓷中的薄釉產品胎壁普遍要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色灰白,胎質更加緻密堅實。釉層薄,透明,一般無裂紋,釉色青綠,亦有泛灰,泛黃的產品。在薄胎厚釉的產品的基礎上,龍泉窯吸收了北方汝窯等燒制工藝,改進了胎土配方,在瓷中摻入了適量的紫金土,使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彎強度,使器物在高溫下不易變形,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特點使胚體變薄,器物造型輕盈秀美。並且改進了釉料的配方,由原來的石灰釉變成石灰鹼釉,胎薄如紙,多層施釉,使釉色出現了粉青,梅子青等顏色。厚釉青瓷除日用,陳設,文房等需要外,尚有祭器及冥器,並且仿造青銅器,玉器等,如鬲,鼎,觚,琮之類的器型開始出現,品種樣式應有盡有。器物以造型與釉色取勝,修胎講究,紋飾較少,多刻劃於器物外壁,簡潔明了。底足多以刮釉,用瓷質墊餅墊於足底燒制,故燒成後出現硃紅色一圈細線,俗稱「硃砂足」,黑胎類則呈現「鐵足」;也有用類似於汝窯,官窯的支釘支燒的,瓷器的質量大大提高。至元代時,龍泉窯已經是南方青瓷的最重要窯口,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海外市場的開拓,龍泉窯的產區不斷擴大,由中心地龍泉向雲和,麗水,武義,青田,永嘉等地發展,產量擴大。同時亦在繼續為皇家燒制御瓷:《元史祭器篇》中有記載「中統以來,雜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造新器於江浙行省,其舊器悉置幾閣」。這個江浙行省應該指龍泉或者至少包括了龍泉,因為「昊天上帝色皆用青,皇地之色皆用黃」,還提到「青瓷牲盤」,「毛血盛以豆,或青瓷盤」等在當時青瓷生產以龍泉窯最負盛名。元代早中期的產品仍保持南宋晚期的風格,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釉色純凈,肥厚,滋潤,胎質緊密。晚期出現了新的變化,如胎體比以前厚重,器型顯得高大,渾厚,釉色青綠。同時在器型上元代龍泉窯較之宋代創燒出了更多適應當時社會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的器物種類,有大盤,大碗,大瓶,菊口大碗,回紋刻花帶蓋碗,格盤,蔗段洗,菱口盤,凹折沿洗,花尊,小口罐,菊紋蓋罐,高足杯,帶座琮式瓶,吉字瓶,鼎式爐,繩耳爐,八卦爐等。碗,盤底足較以前為高,腹壁圓弧,挖足較深,有的外底中心呈雞心點凸起。為加強觀賞性,匠師們還採用刻,劃,貼,鏤,印,雕塑,露胎貼花等工藝,甚至把中斷八百餘年的點褐彩,紅斑技巧也恢復使用,蒙古八思巴文出現在碗,盤等器皿上。紋飾題材廣泛,山間花卉,水中游魚,天上仙鶴,地下昆蟲,人世尊寶,神界八仙等應有盡有。貼花裝飾主要有龍紋,魚紋,雲紋,牡丹等;刻劃題材則以團花,蓮葉,荷花,浪濤,魚,蓮瓣紋,牡丹,菊花等;印花題材主要有龍,鳳,魚,家禽,金剛杵,八思巴文,中國結,牡丹,菊,荷花等。總體上,龍泉窯風格從南宋的雅向元代的世俗,從南宋的釉裝飾向元代的胎裝飾,釉從南宋的厚釉乳濁釉向元代的薄釉透明釉發展。明代早期的龍泉窯,與同時期的景德鎮青花瓷器的器物種類,造型和裝飾等方面,均類相同。胎釉基本與元代相同,青瓷胎體厚重,胎成灰白或灰色,大部分器物只施一次釉,釉層較薄,少數厚釉者,釉色深,有玉質感,釉色多數呈青綠或豆青色,黃釉比較少見。器物多數有裝飾,裝飾手法多為戳印或刻花,剔地刻花,另外雕塑,鏤空等手法也經常使用。除生產民用陶瓷外,在明代早期,龍泉窯仍然為宮廷燒制器物。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載,洪武二十六年,「行移饒處等府燒造」,在楓洞岩窯址出土了明代洪武和永樂兩朝的官器。與民用器或外銷瓷明顯區別在於,明代龍泉窯官器刻花花紋遍布器身,刻工深邃,精細,布局嚴謹。明洪武官器釉大型刻花大墩碗,菱口盤,折沿盤,五爪龍紋盤,高圈足碗和刻花執壺,梅瓶,玉壺春等,厚胎厚釉,胎質細膩,釉色以竹青為正色調,外底澀圈規整,刻花工整。花紋題材同類器基本一致,僅碗盤內底刻劃題材略有不同。明代永樂龍泉官器有墩碗,斗笠碗,洗,五爪龍紋盤,高足杯,卧足杯,梅瓶,玉壺春,執壺等,基本都有刻花裝飾。相對於洪武官窯器型偏小,但是仍為厚胎,釉更厚,足端里釉圓潤,外底澀圈規整,製作工藝精巧,刻劃花精細。題材也多用寫實的花果枝葉。

  • Lot 5064 元 龍泉窯露胎文殊騎獅像

  • 估價:150,000-2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2cm

  • 成交價:25萬

  • 文殊菩薩盤腿坐於威猛獅子之上,左手持如意,右手閑搭右腿,袒胸露袖,肩披飄帶,神情悠然自得。造像巧妙的以露胎形式表現肌膚,妙趣橫生。獅子周身雕飾錦緞,鈴鐺,十分精美。文殊、普賢,同屬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列,常常相伴出現在各類藝術形式表現之中,以表智慧和踐行。文殊菩薩表智,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元代時期,龍泉窯制佛教題材製品眾多,然而圓雕文殊菩薩題材的雕塑,並不多見。大英博物館藏有一件普賢菩薩騎象雕塑,編號Franks.1513,極為相似可茲參考。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 Lot 5065 元 龍泉窯雙魚洗

  • 估價:500,000-8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21.7cm

  • 成交價:70萬

  • 唇口折沿,淺腹,圈足。內底心,堆塑露胎褐色雙魚紋。常見元代雙魚洗,多以罩釉一體燒制,鮮有貼塑褐彩雙魚。此種技法見有貼塑雲龍紋。創新,一直是龍泉窯得以延續千年燒造的秘訣。將尋常器物,採用多種裝飾技法,結合傳統擅長優點:器型與釉色,獨步元代海內外市場。此器即為典型代表,靜謐優雅、蔥翠迷人的溫潤釉色,加之俊雅秀逸的器型,凹凸起伏的線條,平添一份韻律之美,饒見匠心獨運。不禁令人心生傾慕,不忍釋手。參閱朱伯謙,《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232,圖214,八角堆龍盤;頁231,圖213,雲鶴紋菊瓣盤。備註日本藏家舊藏。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如向中宵盛沈靡,共稽中散斗遺杯。—— 唐?陸龜蒙《秘色越器》

  • Lot 5066 南宋 龍泉窯青釉琮形瓶

  • 估價: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6cm

  • 成交價:66萬

  • 直口,方形腹,圈足。胎質灰白緻密,通體施粉青釉,釉層滋潤,製作精美。青瓷琮式瓶出現於南宋時期,系仿古代玉琮而燒制的瓶式。參閱台北故宮博物院,《故宮宋瓷圖錄——龍泉窯、哥窯及其它各窯》,台灣:1974,圖版八、九。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50,圖117。備註日本藏家舊藏。琮式瓶從起源到發展的延綿歷史是任何瓶類所無法相比的。自良渚文化以玉琮為代表開創玉器文明,經宋代官窯的禮品琮式瓶,到雍正、乾隆清朝歷代皇帝都以琮式瓶作禮品,這在中國的五千年文化中,一種瓶式幾千年以來始終作為國之禮品而使用,實屬罕見。琮瓶的形製作為天圓地方的濃縮,其寓意涵蓋,既至尊無比,又是先民濃縮大千世界精華的集中表現。再者,琮瓶的起初造型,根據高低不同分成若干級,這也許是對幾重天或使用等級的一種反映,但到後期,琮瓶都以八卦的形式出現,充分反映了中國的道教文化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表現和傳承。從玉琮到瓷器的琮式瓶的使用者都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現其規格之高,真高代表著帝王思想的延續。質樸的線條,潤澤的色彩,反映出東方民族諄厚樸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龍泉窯琮式瓶所彰顯的純樸靜雅,又是歷朝不可企及的,實為經典。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2件琮式瓶,尺寸相仿,可資參考。

  • Lot 5067 南宋-元 龍泉窯七弦紋盤口瓶

  • 估價: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8.5cm

  • 成交價:45萬

  • 盤口,長頸,鼓腹,雙圈足。尤為特色的是,頸、肩、上腹部共飾七道凸起弦紋,如若竹節。褐色胎質,堅實緻密。通體施粉青釉,釉面略有開片,有如冰裂,釉色滋潤,製作精良、造型優美。陳設佳器,可盛甘露。1991年遂寧南強鎮金魚村窖藏出土一件弦紋瓶,現藏於遂寧博物館。兩件弦紋瓶,僅口部盤口略有不同,可資參考。另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高32cm粉青盤口弦紋瓶,盤口器型十分相似,僅弦紋多出一道。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參閱社,台北市:1998年,頁147,圖114。

  • Lot 5068 南宋 龍泉窯雙摩羯耳瓶

  • 估價: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16.7cm

  • 成交價:75萬

  • 淺盤口,長頸,折肩,直筒腹,淺圈足。內外施粉青釉,胎骨稍厚,頸部兩側置摩羯耳。此器形制因似造紙打漿所用槌具,亦稱紙槌瓶,為宋代極為高級之瓶形,而於瓶頸兩側附貼雙耳,則為南宋龍泉窯所特有,普見鳳耳及魚耳兩種,摩羯耳較少。除了清宮舊藏數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睞。東京根津美術館2010年舉辦《南宋の青磁》展覽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龍泉鳳耳或魚耳瓶,見展覽圖錄17-25號。其中一件藏於京都陽明文庫,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例子與此器甚為相似,惟尺寸高度及釉表片紋略有差異。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一件雙鳳耳盤口瓶,著錄於《倫敦藝展圖說中華文物集成及故宮藏瓷——龍泉窯》及《故宮宋瓷圖錄——龍泉窯、哥窯及其它各窯》,圖版七。松陽縣博物館藏有一件雙魚耳瓶,極為相似可作參考。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47,圖116。台北故宮博物院,《故宮宋瓷圖錄——龍泉窯、哥窯及其它各窯》,台灣:1974,圖版七。宋代制瓷雖研煉極精瑩潤無比,而體制端重雅潔猶有三代鼎彝之還意焉。—— 許之衡 《飲流齋說瓷》

  • Lot 5069 南宋-元 龍泉窯蟠龍紋蓋瓶

  • 估價: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0.2cm

  • 成交價:35萬

  • 宋代,在龍泉、慶元一帶道教流行。光緒《龍泉縣誌》:「琉華山,在南一都,距縣七十里,亦名仙山。山頂有仙人遺迹鐵香爐。在焉下即琉田(今龍泉大窯),居民業陶」。道教文化的盛行,對龍泉制器有著重要影響,龍虎瓶即是實例。直口,頸部堆塑螭龍,螭龍攀附頸肩部,威猛而靈動。下腹部暗刻蓮瓣紋,圈足。蓋面置鈕,犬形蹲伏狀,生動活潑,極具藝術性。整器施粉青釉,釉層肥腴,色澤溫潤。龍泉市曾出土有一件龍泉窯龍瓶,現藏溫州博物館,制式相似,尺寸相仿,可做參考,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龍泉窯青釉龍瓶,器型及尺寸相仿,蓋麵塑犬鈕,頸部雕塑螭龍,下腹部暗刻蓮瓣紋。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35,圖102,105。

  • Lot 5070 南宋-元 龍泉窯刻海水模印四魚紋大洗

  • 估價:400,000-6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33cm

  • 成交價:55萬

  • 洗唇口外撇,深弧腹,圈足,平底露墊燒火石紅痕迹。洗內壁刻劃層層迭迭的水波紋飾,內底心貼塑四尾魚紋。魚紋在漢代器物上較為常見,龍泉窯結合自身特色加以應用,燒制了大量模印魚紋的器皿,其中以雙魚洗居多,然而如此盤四尾者少見。此洗尺寸甚大,亦屬少見。龍泉匠師,十分靈巧,為獲得社會上層人士的喜好,極盡巧思,運用刻、劃、印、貼、塑、雕等多種裝飾技法,博採眾長,以美化瓷器。魚,又代表「年年有餘」吉祥寓意,是豐收富足的象徵。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 Lot 5071 元 龍泉窯剔刻花卉紋罐

  • 估價:120,000-18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寬32cm

  • 成交價:20萬

  • 罐為敞口,廣肩,鼓腹,下承圓壁形足,露胎處可見窯紅。罐子通體施青釉,腹部作六幅開光,分別繪折枝菊花、葵花等各式花果,腹下至底刻蓮瓣紋。本罐器型莊重,胎質堅密,氣勢不凡,具有鮮明的元代時在政治上「統一四方」的大氣風格。罐身減地刻畫折枝花卉紋,枝繁葉茂,繁而不亂,頗具裝飾效果。此罐為盛酒器,製作於龍泉窯鼎盛時期,釉色及裝飾效果俱佳,是一件整體富於氣勢,細節刻畫精微的龍泉窯佳作。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 Lot 5073 元 龍泉點褐彩盤

  • 估價:450,000-65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16cm

  • 成交價:62萬

  • 盤唇口,折沿,淺腹,圈足,底心削刮微凸,具有典型的元代制瓷特徵。口沿及內底,特意對稱有序地點染褐色斑點,意趣橫生。褐色點彩,是元代龍泉窯的創新裝飾手法,這種點畫,不拘形式,燒成後,青褐相配,協調和諧,展現非凡的風采。香港佳士得2016年秋拍,曾高價售出養德堂珍藏的一對元代龍泉窯褐斑蒜頭瓶,點染裝飾風格一致,彌足珍貴。龍泉點褐彩器物在日本,被稱為「飛青磁」,素受推崇,有數件作品被定為日本「國寶」。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朱伯謙,《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94,圖167。

  • Lot 5074 元 龍泉窯刻纏枝靈芝「龍腦鳳漿」梅瓶

  • 估價:600,000-8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30cm

  • 成交價:95萬

  • 梅瓶直口、溜肩、腹部以下漸收,近足處外撇,圈足。整體以刻劃花裝飾,頸部刻錢文、肩部刻纏枝靈芝花卉,腹部刻花回紋地四菱形開光,開光內分別刻行書「龍腦鳳漿」四字。脛部刻蓮瓣紋一周。從器物的銘文分析,此梅瓶應是盛酒良具。從陶瓷的發展史上看,在器物上書寫或模印有關酒文化銘文的,自唐代長沙窯開始,如「陳家美春酒」、「酒盞」等,宋元磁州窯器物亦有「清沽美酒」、「羊羔酒」等。明代龍泉窯繼承這一傳統,在器物上刻劃「龍腦鳳漿」四字。梅瓶在宋代稱「經瓶」,南宋趙德麟在《侯鯖錄》卷三中提到: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在宋遼金的墓室壁畫中,梅瓶式樣的器物也常放在桌的上下或旁邊,或由侍者捧在手中,以便隨時倒酒,由此證明梅瓶便是盛酒用的酒器。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高33厘米的明龍泉窯青釉大蓋罐,腹部開光,分別印「清香美酒」四字楷書。英國國立維多利亞工藝博物館收藏有一件龍泉窯青釉刻花「清香美酒」梅瓶,高47厘米,四字刻在肩部。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王莉英,《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陶瓷全集·13·明(下)》,上海:1992,圖187。汪慶正,《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陶瓷全集·10·元(上)》,上海:1992,圖25。

  • Lot 5075 明洪武 龍泉窯刻劃折枝花卉回紋花口大盤

  • 估價:550,000-85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49cm

  • 成交價:75萬

  • 盤菱口、折沿,內壁隨花盤形雕刻四季花卉,盤心劃回紋。外壁同刻劃折枝花卉紋,圈足。此類龍泉大盤,與景德鎮窯出品青花瓷器同屬中國陶瓷史上盤類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明代早期,朝代雖然業已更迭,然而元代遺留下來的民俗民風卻一時難改。明洪武、永樂時期,出於市場的需求,龍泉窯為滿足需求,大量製造青瓷,而此盤即為當時佳作。此類盤器大為盛行,以其厚實胎身及大器尺寸著稱。本品之尺寸及圖紋,與明初景德鎮制青花瓷相近。此件器形釉光皆臻完美,顯示洪武年間龍泉窯出品之極高水準。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 Lot 5076 明永樂 龍泉窯刻纏枝花卉碗

  • 估價: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20.2cm

  • 成交價:45萬

  • 大碗唇口微敞,深弧腹,圈足。全器內外,滿刻花卉。內外壁均刻劃纏枝番蓮紋,花型飽滿,枝蔓及大小葉片布滿空間,繁密錦簇。圈足飾回紋,器底有墊燒痕迹,環痕無釉,呈火石紅色。此紋樣與景德鎮出品青花紋樣十分相似,實證了處州官窯的存在和高超的製作水平。龍泉製品以其獨特的裝飾手法,豐富了明初瓷器裝飾藝術的多樣性。諸多紋飾,在景德鎮以釉下繪畫輕易表現的圖樣,卻要在龍泉窯以雕刻來呈現,以符合宮廷發下紙本官的要求。一方面,製作難度上大大增加,陰乾的泥坯,刻劃不易,刀工不如毛筆書寫繪畫流暢;另一方面,雕刻的線條常被溫潤似玉的釉水遮蓋,不易辨識。如此品,紋飾清晰、刀工流暢者實屬難得精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龍泉窯劃花花卉碗,造型尺寸相仿,紋飾刻劃極為相似,可作比較。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蔡玫芬主編,《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2009年,頁62,圖24。

  • Lot 5077 明永樂 龍泉官窯刻牡丹紋大盤

  • 估價:1,500,000-2,0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直徑54cm

  • 成交價:195萬

  • 盤唇口微斂,淺弧腹,圈足,外底心一圈墊燒痕。內底緣凹下一周為界,底面寬平,劃花裝飾一朵折枝牡丹紋,枝葉寬厚大氣,翻轉流暢。內外壁均劃花裝飾各樣花卉,十分精美。花葉紛繁,布局緊密,線無隙地。可謂明代龍泉雕刻技藝的極致表現,讓使用與把玩者能欣賞到內外輝映之趣,也顯現了此種裝飾性遠超過產業機能中實用量產的需求。簡而言之,這種紋樣錦密工整,富麗華貴,應是官方樣式要求下的製作。底部刻波斯文內容分別代表真主的名字(安胡拉),聖名(穆罕默德),聖婿(阿里),水器,初始。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在日本,龍泉青瓷收到廣泛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亦影響了日本瓷器的發展與審美。其中,最為著名的的無疑要屬「砧青瓷」了。「砧青瓷」指高質量的南宋粉青「薄胎厚釉」青瓷。因喜其色澤青綠悅目,釉光溫潤如玉,日本藏家愛之若拱璧。「砧青瓷」之外,「飛青瓷」也頗受日本藏家歡迎。「飛青瓷」指元代使用褐斑點彩之手法進行裝飾的龍泉窯瓷器。日本藏家喜其設計巧妙,點彩與青釉相得益彰,因而倍加珍視。明代的龍泉窯瓷器在日本同樣備受關注。其中尤其以明代早期的「處州龍泉官窯」最得重視。東京國立博物館,根津美術館及靜嘉堂文庫等重要收藏機構均有同永樂時期官窯青花瓷器造型紋飾完全相同的龍泉大盤,顯然出自同一「官樣」。宋代以來兩國間日益頻繁的貿易往來更促使日本訂燒龍泉青瓷,興盛於明代中晚期的「七官青瓷」即是此類。至今仍大量傳世,香爐皆有爐蓋,如壽老騎牛,獅子瑞獸,鴛鴦水禽等等,器蓋和爐身兩部分開合自如,別具匠心,適於焚香使用,當為訂燒的大宗作品。另有仿「砧青瓷」造型的竹節瓶,琮式瓶,鳳耳花瓶,魚耳花瓶,「各式香爐」等器物,顯而易見也是針對日本市場所需而制。「七官青瓷」釉色草綠,多有開片,器型遠無宋代之挺拔端正,但顯得草率天成且不拘細節,別有味道。時光推移,清朝滅亡後宮廷珍寶散落民間,清末民國的琉璃廠生意興隆,山中商會買下恭王府的所有庫存,中國藝術走向世界視野。此時期日本古美術商接踵而來,搜求龍泉美器,繭山松太郎因求得鬲式爐名品而將字型大小改為「繭山龍泉堂」的故事廣為人知。時至今日,在陶瓷鑒賞及研究領域,有幾個國際通用的辭彙其實均來自日語發音。如「砧」KINUTA,「飛青瓷」TOBI-SEIJI等,各類圖錄中經常出現。簡短的辭彙蘊含了厚重的文化,皆可管窺日本對龍泉青瓷的鑒賞歷史。

  • Lot 5078 明永樂 龍泉窯剔刻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 估價: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33.5cm

  • 成交價:140萬

  • 龍泉窯制瓷,宋元時期盛極一時。明代在元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龍泉窯相比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龍泉窯的遺迹,《大明會典》記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行移饒、處等府燒造」。饒州府即景德鎮,處州府即龍泉窯,由於參與皇家定製瓷器的製作,故龍泉窯在明初時期也被稱為「處州龍泉官窯」。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窯》頁110《故宮文物月刊》第311期,2009年2月,封面和頁12,圖9。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88,圖161。本品器形端莊挺拔,秀美雋雅,通體覆施青釉,厚潤沈靜,碧翠怡人。頸部剔刻蕉葉紋、回紋、忍冬紋;肩部飾如意垂雲紋,內填花卉;腹部主紋飾為四朵纏枝牡丹,其下刻變形蓮瓣;足牆飾回紋。布局繁密緊湊,層次過渡清晰,刻劃豪放流暢,工藝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輕盈舒展,氣脈連貫毫不遜色於筆繪之神韻,為明永樂龍泉官窯玉壺春瓶之佳妙雋品。此式造型與紋飾為永樂時期官窯之典型風格,2005年4月在龍泉大窯村的楓洞岩明初官窯窯址亦發現同類玉壺春瓶殘件,可證此處即為其生產窯場。傳世與之相同者可見三例,一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另一例為香港蘇富比1996年秋拍第635 號拍品,再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刻花玉壺春瓶,而景德鎮窯明初玉壺春瓶當中與之相同紋飾者,各見青花、釉里紅一例,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洪武 青花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 Lot 5079 明中期 龍泉窯模印孔雀牡丹獸耳銜環瓶

  • 估價:80,000-120,000 RMB

  • 拍品說明

  • 尺寸:高26cm

  • 成交價:12萬

  • 南宋時期,皇室、官僚、豪紳生活奢華。京城臨安處處是園林庭院,廣植花木,擺放盆景,一年四季綠樹成蔭,繁花錦簇,以供賞玩。同時,在室內陳設也多用花瓶插花。龍泉窯生產的瓶類,多數用於插花擺設,式樣很多,器型優美,是書房、廳堂內極佳的裝飾品。本品塑成四方扁瓶,直口,長頸,鼓腹,束脛,高圈足。頸部置雙獸環耳,並刻劃蕉葉紋、折枝花卉紋。腹部淺浮雕裝飾錦雞牡丹紋,錦雞雄雌和鳴,牡丹嬌艷盛開,整體裝飾華麗而富貴,實為花器經典。北京首都博物館舊藏一件元代模印雙鳳戲球、雙龍戲珠紋雙獸耳瓶,可做比較。備註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朱伯謙主編,《龍泉窯青瓷》,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頁184,圖157。

  • 圖文整理自雅昌,轉載請署名!


    推薦閱讀:

    中國建築史歌——紫禁城
    思考「舊零售」的本質,中國「新零售」需要嘗試新點子
    大銀幕上映中國精彩——寫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之際
    學佛路上的善知識(轉自中國佛教網)
    中國功夫之少林派:少林白鶴拳(下)[34P]

    TAG:中國 | 北京 | 春季 | 拍賣 | 拍賣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