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氣「中醫治療經驗方大全
摘要:肥氣病名。即肝積。以其似覆杯突出,如肉肥盛之狀,故名肥氣。《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肝脈……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復杯。」《難經·五十六難》:「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疒皆)瘧,連歲不已。」《濟生方》卷四:「肥氣之狀……診其脈,弦而細,其色青,其病兩脅下痛,牽引小腹,足寒轉筋,男子為積疝,女子為瘕聚。」治療用肥氣丸。參見肝積條。>>>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肥氣 病名。即肝積。以其似覆杯突出,如肉肥盛之狀,故名肥氣。《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肝脈……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復杯。」《難經·五十六難》:「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疒皆)瘧,連歲不已。」《
豆研勻,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丸、七丸,生薑湯送下,臨卧服。有孕忌服。易老雲∶本方治肥氣,加柴胡、川芎。 鱉甲丸 治肥氣體瘦,飲食少思。鱉甲(一枚重四兩者,洗凈,以醋和黃泥固濟背上可濃三分令干)京三棱(炮,制)枳
陽夏張主簿之妻,病肥氣,初如酒杯,大發寒熱。十五餘年後,因性急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許無病,滿腹如石片,不能坐卧,針灸匝矣,徒勞力耳。乃敬邀戴人而問之。既至,斷之曰∶此肥氣也。得之季夏戊己日,在左脅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發
凡積聚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名曰肥氣。肝之積也。肝臟血。故陰多而陽少。病為氣 令 方 酸棗仁丸 (出聖濟總錄) 治肝積肥氣。久不已變瘧。令人熱多寒少。小便赤澀 。 酸
水,面目萎黃,此名肥氣,並女子血瘕。根湯方蓬根(銼二兩)牡丹皮(銼)赤芍藥(各一兩)桂(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檳榔(銼)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日晚各一服。治久積肥氣,寒熱瘧,青蒿湯方
氣逆動也,故曰上氣,名息賁,即喘息也;脅下肝經所行之部也;沉厥者,其氣沉伏而厥逆,故突然自下上沖,乃名奔豚;足不收者,足少陰經脈強急,足不能曲也;二便為腎之門戶,腎積氣閉,故不得前後便也。《難經》言五臟之積∶肝曰肥氣,心曰伏梁,脾曰痞氣
東垣,百世之師也。其制肥氣丸以治肝積,制息賁丸以治肺積,制伏梁丸以治心積,制痞氣丸以治脾積,制奔豚丸以治腎積,率以攻下溫熱之品類聚為丸,夫五臟積氣,辟在腸胃之外,而用巴霜、濃朴輩峻劑以攻腸胃之內,非其治也。人皆曰東垣方,余直以
氣下於兩股,如湯沃之狀。其著於膂筋在腸後者,飢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弗得。其著於俞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而空竅干。此邪氣之從入內,從上下者也。曰∶ 積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曰∶積之始也,得寒乃生厥,止乃成積。曰∶其成奈何?曰∶厥 氣
一錢五分)聚氣在六腑,隨其上下,發作有時,令人心腹痛,攻刺腰脅,少腹脹,大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上件皆六腑之病也。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積者五臟之邪,聚者六腑之病也。是方名曰散聚者,所以散六腑之聚氣耳。蓋中氣之道,熱則施張
肥盛之狀,故名。《難經·五十四難》:「肝之積名曰肥氣。」證見兩脅下痛,足腫寒,脅痛引少腹,男子積疝,女子瘕淋,身無膏澤,喜轉筋,爪甲枯黑,脈弦細。(《脈經·平五臟積聚脈證》)治宜大七氣湯煎熟待冷卻,以鐵器燒通紅,以葯淋之,乘熱服,兼吞肥氣
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東垣雲∶麻木,氣不行也,當補肺中之氣。一婦人,體肥氣郁,舌麻眩暈,手足麻,氣塞有痰,便結,涼膈散加南星、香附、台芎開之。 《丹溪治法心要》 元 朱震亨、 公元1279-1368年
五積 病名。五臟積證之總稱。《難經·五十六難》載五臟之積:肝之積名曰肥氣,心之積名曰伏梁,脾之積名曰痞氣,肺之積名曰息賁,腎之積名曰賁豚。後世稱為五積。詳見各條。 作者:
一緇侶,好茶成癖,積在左脅。戴人曰∶此與肥氣頗同。然瘧不作,便非肥氣。雖病十年,不勞一日。況兩手脈沉細,有積故然。吾治無針灸之苦,但小惱一餉,可享壽盡期。先以茶調散,吐出宿茶水數升;再以木如意又涌數升,皆作茶色;次以三花神丸
夫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瘧。連歲月不已。以仲肺。 治肥氣在左脅下。似覆杯。咽酸吐水。面目萎黃。胸膈不利。宜服蓬根散方。 蓬根(二兩銼)牡丹(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京三
治男子婦人五臟氣,一切冷氣血氣,肥氣息賁氣,痞氣奔豚氣,伏梁氣疾,搶可忍,似板築定,冷汗喘急,不語欲絕,痛令立止。天台烏葯(細銼,酒浸一宿,微炒)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溫酒調服,婦人用
也,肝血蓄於左脅,作塊而痛者,為肝積,名肥氣。肺位於右,以行氣 也。肺氣鬱於右脅,痞硬而痛,咳喘為肺積,名曰息賁也。而脾所繫於右,其經濕勝,故痰飲流注右脅,右脅痛者悉是痰氣。丹溪雲∶有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 《古今醫
味辛,平、微溫,有毒。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疰,療胸瘧,治溫瘧寒熱,下肥氣積聚。日華子云∶治症瘕。栝蔞為使。惡∶貫眾。畏∶橐吾。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 元 佚名 公元1279-1368年
鵝腸菜pb18.bmp
,味甘、淡,性平。補中益氣,消痰,止頭疼,頭目眩暈,利小便,治肝積肥氣,止玉莖疼痛,治勞淋,赤白便濁,婦人赤白帶下。鵝腸菜(不拘多少),豬肚(一個),煎食二次痊癒。(又方)鵝腸菜(不拘多少)煮雞
,故治上焦心肺痰熱,而不致於泄利者宜之。並治經絡之痰濕,但重著而非酸痛者用之有效。指迷茯苓丸治痰濕流於肩背之陽位,而隱隱作痛,最為合劑,然惟體肥氣實者為宜。眼瞼赤腫,和人乳點之。 《本經逢原》 清 張璐 公元1617-1700年
肥氣丸 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龜鱉狀,久久不愈。發咳,嘔逆,瘧,月不已,其脈弦而細。青皮(炒,二兩)當歸須蒼朮(各一兩半)蓬術三棱(切)鐵孕粉(各三兩。與三棱、上為末,醋煮米糊丸,綠豆大。每服
木。位列在東方。含血榮於目。牽筋運爪將。逆時生恚怒。順候脈弦長。泣下為之液。聲呼是本鄉。味酸宜所納。麻谷應隨糧。實夢山林樹。虛看細草芒。積曰肥氣得。杯覆脅隅旁。翠羽身將吉。顏同枯草殃。四斤餘四兩。七葉兩分行。 《脈訣刊誤》
致傷肝臟。肝臟既傷,積氣攻注,攻於左,則左脅痛;攻於右,則右脅痛;移逆兩脅,則兩脅俱痛。久而不愈,流注筋脈,或腰腳重墜,或兩股筋急,或四肢不舉。漸大抵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神保丸能治之。更有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大如覆杯
積,皆臟氣不平,遇時相逆而成其病。如憂傷肺,肺以所勝傳肝,遇長夏脾旺,傳克不行,故成肝積,名曰肥氣;肥氣者,以其積氣藏於肝木之下,猶肥遁于山林也。失志傷腎,腎以所勝傳心,遇秋肺旺,傳克不行,故成心積,名曰伏梁;伏梁者,以其積氣橫架於肓
肥氣,肝之積也,在左脅下如覆杯,痛引小腹。由氣血兩虛,逆氣瘀血相併而成。宜和肝散積行血,瘠肥丸主之。 瘠肥丸 川芎(一兩)當歸(一兩)肉桂(五錢)沉香(五錢)紅花(一兩)延胡索(一兩)香附(一兩)莪術(五錢)赤芍
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
五積以五臟氣不平,肝為肥氣,心為伏梁,肺為息奔,脾為痞氣,腎為奔豚。皆聚結痞塊,隨所生所成之日,分推而究之,皆喜怒憂思,乘克勝克,相因相感。如斯等類,從五積法治之可也。但內所因,不待成積,即為脹滿,亦當隨其臟 氣而賓士之。所謂虛實補瀉
氣滯成積也。凡憂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故王宇泰雲∶治積之法,理氣為先,氣 既升降,津液流暢,積聚何由而生。丹溪乃謂氣無形,不能作聚成積,只一消痰破血為主,誤矣。天地間有形之物,每自無中生,何止積聚也。戴復庵只以一味大七
五臟為積,六腑為聚。積屬陰而有定處,聚屬陽而無常形。肝之積曰肥氣②。心之積曰伏梁③。脾之積曰痞氣④。肺之積曰息賁⑤。腎之積曰奔豚⑥,世人謂之氣塊。丹溪論曰:塊乃有形之物,氣不能成形,俱是痰與食積、死血也。在中為痰積,在右為食積,在左為死
寒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里不散津液凝澀滲著而不去而成積矣難經曰肝之積名曰肥氣(見後方下云云)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於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
,宜補養以安神。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婦人,熟地丸主之。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眼目昏澀,槐子散主之。有因目疾服藥過多,致損氣血,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視物,此則失血之驗也。熟乾地黃清氣,定志丸相須而養之。
為嘔血,飧泄,煎厥,薄厥,胸滿脅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脾肥氣,目暴盲,耳暴閉,筋緩。怒傷肝,為氣逆,悲治怒。 喜 為笑,毛革焦傷,氣不收,甚則狂。喜傷心,為氣緩,恐治喜。 悲 為陰縮筋攣,肌
白朮調中湯五苓散, 後以四物湯和之, 不再月氣血合度, 數月而娠一子。 戴人嘗曰: : 用吾此法, 無不子之婦, 此言不誣。 (知脈病相應故病可除子可得) (驗案) 陽夏張主簿之妻, 病肥氣初如酒杯大, 發寒熱, 十五餘年, 後因性急
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於戴人。診兩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內有積也,此是肥 氣。病者曰∶左脅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戴人曰∶此瘧也。以三花神丸五、七十丸,以冷水送過五、六
損,至是而面有童色,經水復行。陽夏張主簿之妻病肥氣,初如酒杯大,每作發寒熱。十五餘年後,因性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許無病,滿腹如石片,不能坐卧,針灸服藥罔效。敬邀戴人,既至,斷之曰∶此肥氣也,得之季夏,在左脅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發瘧
治積之法,理氣為先,氣既升降,津液流暢,積聚何由而生。丹溪乃謂氣無形而不能作塊成聚,只一消痰破血為主誤矣。天地間有形之物,每自無中生,何止積聚也。戴復庵以一味大七氣湯,(調氣和血,使其升降自如,津液周流,灌溉臟腑,無滯窒則積聚
強者生沉細者死此言積聚脈證生死之義也(難經五十五難曰)積者陰 氣也聚者陽氣也陰沉而伏陽浮而動又曰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積凡有五肝之積名曰肥氣 心之積名曰伏梁脾之積名曰痞氣肺之積名曰息賁腎之積名曰奔豚其病各有五其痛有常處六腑為聚其病奔
陰經病證》:「肝氣虛則恐;實則怒。」「病先發於肝者,頭目眩,脅痛肢滿。」「肝病者,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此外尚有肝中風、肝脹、肝著、肝痹、肥氣等多種病證。詳參各條。 作者:
推薦閱讀:
※25年風水命理經驗,黃春霖校長提供經驗豐富的案例實證
※"玩"美手冊 超詳盡人像攝影流程全攻略08 - 攝影技巧、經驗分享區(攝影技巧|圖片處理) -...
※姐妹們做試管的寶貴經驗
※本命經驗談02
※範文甫師爺用藥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