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進化論的證據
多年來,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進化論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許多人也對此深信不疑。 但實際上,有相當多可信的考古學證據表明:在一些特別古老的年代(進化論支持者認為那時還未出現人類),就已經存在具有現代解剖結構的人類了。如果能客觀的 分析所有的考古學證據,人們將會發現:這些事實無法顯示一個循序漸進的進化過程,進化過程是不存在的。
一百多年來,進化論所塑成的生命譜系並不完整,達爾文自己也承認此點,但為何日後的生物學家一致盲目地相信進化論所言,他們該知道後天獲得的特性絕無法借遺傳傳給後代,進化學說里有許多失落的環節根本找不到理由、證據和事實來支證。
一、進化論是什麼?它有什麼根據嗎?
其實,進化論不過是一種學說,不是一種事實。它是建造在主觀的臆度與猜測,及片斷和無法得到連貫與確定的佐證上的一種理論。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在他的《物種起源》(1859年出版)一書中,用「假設」一字有三百六十餘次,用「我們可以猜想」,這一類話有九百餘次。他的理論,在走不通時,就用「假設」作為跳板,這就可見進化論根基的脆弱。《物種起源》中提出兩個觀點:第一,他認為 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長時間連續性的緩慢演變而來;其次,他認為生物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而來。經過後世人不斷修訂後的說法為:地球物種 並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遠不變的,而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少數類型到多數類型,逐漸地變化和發展的。達爾文把人類起 源的模式推測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動物——猿猴類動物——人。
然而,那個時代,並不是沒有頭腦清醒的科學家,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地質學家居維葉在達爾文之前就提出:地層中的物種都是以突發性方式出現的,沒有任何痕迹顯示進化過程。達爾文的好友、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曾指出:猿不能直接進化到人類,中間缺少一個環節。但是居維葉和赫胥黎的論斷,被達爾文主義者的歡呼聲淹沒了,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二、不支持進化論的證據
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髮育的重演律,可是近年來的研究使得它們相繼瓦解了。
進化論的「證據」與其難題
1. 比較解剖學——比較解剖學是用解剖的方法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及其類群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結構的一門學科。在研究過程中,也根據古脊椎動物的化石找到器官的同功或同源的依據,從而闡明脊椎動物各類別間的系統演化關係。
比較解剖學,暴露了進化論的邏輯錯誤--循環論證。 相似未必就是同類,而貌相似者,亦未必就是弟兄。精於比較解剖學者,仍能從一塊極小的骨頭,認出是屬於某一種動物。進化論者重視生物間相似之處,過於他們中間更多而更重要的相異之處。按照比較解剖學,哺乳類中老鼠的爪子、蝙蝠的翅膀、海豚的鰭足和人的手,均有相似的骨骼結構,因此達爾文 推斷它們從同一遠祖遺傳而來,只是進化過程中因為功用不同而分化出不同的外形。很顯然,用比較解剖學「證據」來論證進化論,存在邏輯上的漏洞,因為從同一 祖先的假設,邏輯上可以推斷出四肢骨骼結構相似的結論,但反過來卻不一定。例如:吃米飯可以讓人吃飽,但不等於讓人吃飽一定要吃米飯。
2.胚胎髮育的重演律——指生物個體發育重演種族發生的歷史。又稱生物發生律。由19世紀德國 生物學家 F.繆勒(1821~1897) 和E.H.海克爾(1834~1919)所揭示。
繆勒在《支持達爾文》一書中,以甲殼類為例,論證了C.R.達爾文關於在動物發育史中能保存祖先體制的思想。他發現許多極不相同的甲殼類均具有無節幼體型的幼蟲階段,並認為個體發育是其祖先經歷的變化的歷史記錄。
海克爾在《有機體普通形態學》一書中,把胚胎史和種系史的關係概括為「生物發生基本律」,並給予如下定義:「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的簡短而迅速的重演,這種重演為遺傳(生殖)和適應(營養)的生理機能所制約。有機體在它的個體發育的簡短而迅速的過程中重複著最重要的類型變異,這些變異是它的祖先在其古生物發育的緩慢而漫長的過程中按照遺傳和適應的規律所經歷的」。按照海克爾的重演概念,受精卵相當於原始單細胞動物,卵裂相當於從單細胞發展到多細胞的過程,囊胚期是原始多細胞動物階段,原腸期是原始二胚層動物階段。在高等脊椎動物和人類胚胎髮育的器官發生階段,可以看到許多低等動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徵,如人體胚胎的脊索、鰓和尾等。
胚胎髮育重演律,邏輯上不能立足,理論上禁不起推敲,事實上是一個觀察錯誤。
德國人類胚胎學家布萊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所著的《人的生命之始》(The Beginnings of Human Life)一書中, 以詳盡的資料證明了人的胎兒開始就都是人的結構。例如重演律認為胎兒早期出現的象魚一樣的「鰓裂」,實際是胎兒臉上的皺褶,完全是人臉的結構,被硬說成「 鰓裂」。胎兒在9毫米左右,身體下端的突起好像是尾巴,其實沒有任何尾巴的結構特徵,那是一條中空的神經管,它發育較快,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長,暫時向末端 突出,很快就平復了。而且它是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就不是殘跡器官。對罕見的畸形病:毛孩和長尾巴的小孩,進化論解釋為人類祖先的特徵;要按這種邏輯,沒有 大腦的畸形更多,那人的祖先就沒有大腦了?先天肢體殘缺的、多長手指、腳趾的也常見,那麼人的肢體就是從各種畸形進化來的?跳出進化論的思想框框一想,就 會發現所謂的「返祖現象」只是畸形或缺陷而已,是基因病變的反映,和人類祖先聯繫在一起是沒有道理的。
3.古生物學——古代生物的遺體,保留在地層中的,稱為「化石」。在愈古的地層中,所發現的化石,愈是下等生物;地層愈新,所發現的化石,愈是高等生物,因而進化論者以為這就是逐漸進化的根據,因此他們到處找「化石」,尋骨頭。而古生物學上,至今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進化中的過渡類型 。
分類學中,生物學家將生物分成:界,門,綱,目,科,屬,種各等級。(例如:中國人乃是動物界,脊索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蒙古利亞種)。
分類的目的為便利研究而已;例如圖書館把書籍分類,百貨公司把貨物分類,但不能證明各物間,有任何演進的連繫。生物由單細胞而至高等動物,為數甚鉅;動物約有二百多萬種,植物約有四十多萬種,但每種生物總是生出本種的生物,各從其類,絕不混淆。如果,生物是進化的,那麼,在各種生物間必然有許許多多的中間生物。事實上,沒有這些中間生物,如果有的話,也就沒有今天的分類學了。
現在所發現的化石均缺而不全,將化石排列起來,不過是顯明生物之「各從其類」,卻無法找出演進的跡象,從沒有人找到正在進化中的生物,進化論者稱這為「缺環」(Missing Link),他們從事搜索「缺環」,可惜終無所得。
進化論者不但找不到所希望的「缺環」,所需要的化石。他們對於許多不利於進化論的事實,徒增煩惱。
如人體中有些器官看來似乎沒有用處,如肓腸等等。進化論者認為這是人類進化的遺迹,這些器官已往是有用的,後來人類漸漸進化,那些器官就因無用而退化萎縮,成為殘餘器官,當時他們共舉出有二百七十七種之多。可是,科學進步了,從前以為無用殘餘的器官,都發現用處了。例如,甲狀腺以往多認為是殘餘無用的,到今天就知道用處甚大。
毫無幫助的化石記錄
「化石紀錄」一向是進化論的主要證人,正如辛浦森所言:「證明進化論真確性的最直接證據,必然來自化石的記錄。」然而,化石證據完全沒有顯示生物是以科學家所聲稱的過程進化而來的。事實和證據仍然付之闕如。
可靠的化石記錄首先出現在地質學家所稱的「寒武紀」的岩層中,在此以前的岩層,任何假定的化石都極為罕有,可是在寒武紀岩層中,化石卻突然大量出現,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極為複雜,誠如辛浦森所說:「化石突然大量出現,是生物史上最大的神秘。」
以昆蟲化石為例,它出現於化石記錄中時,不但已高度發展,而且種類極多,在此以前,我們找不到「原始昆蟲」的化石,昆蟲生物是以複雜形態「突然產生」的。可是,進化論學家卻說昆蟲已經歷了數千萬年的進化。此種說法有何依據?毫無依據。大美百科全書對化石記錄有這一段話:「化石記錄對昆蟲的起源沒有提供任何資料。」
進化論學者認為昆蟲已經歷一段長時間,只是要符合他們的進化假設而已。否則,進化論就不足信了。對於脊椎動物,化石記錄也提不出脊椎動物出現的鐵證。例如魚的出現,進化論學家無法一致同意它是那一類祖先所產生的,據他們推理,第一條「似魚」生物出現到實際的魚存在大約相隔一億年,為何要一億年?因為他們根據進化論認為要如此的久才夠「進化」成魚。
進化論學家又說,有些魚進化為兩棲類,有些兩棲類進化成爬蟲類,有些爬蟲類變成哺乳動物,有些變成鳥類,這些過程長達數億年。可是,化石記錄有沒有如此證明?我們找得到魚與兩棲類或哺乳類與爬蟲之間「進化中」的化石嗎?毫無疑問,各類生物進化過程充滿了難以置信的空白,化石記錄只告訴我們生物各從其類,並未說明它們之間的演變關係。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進化應該是一點一點漸變的過程。然而,大量的化石記錄卻顯示,儘管在同一地層中的化石差異很小,但不同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卻區別很大。也就是說,物種與物種間缺乏過渡階段,存在明顯的跳躍性。而且這種跳躍階段時間極短。據地質學家考察的結果,物種經常是幾百萬年沒有什麼變化,而在相隔只有幾萬年的另一地層化石中,物種則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古生物學的很多發現按進化論來解釋都是講不通的。最簡單的比如說,要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古生物學的全部發現,得到的結果足以否定進化論了。
* 動物的突然出現。所有不同動物的基本形式突然出現在岩層中,功能具全- 沒有祖先的跡象。 「進化論需要各物種的中間形式,而古生物學不能提供。」(David Kitts, 古生物學家和進化論者) 化石記錄使達爾文困窘,因為它沒有提供動物宏進化的證據。
* 植物也是突然出現。進化論者Edred JH Corner﹕「……我仍然認為,對於沒有成見的人來說,化石記錄傾向於支持特殊創造論。」(現代思想中的進化論Evolution in Contemporary Thought, 1961, p.97 )現代植物的進化歷史(從始到終),科學家們至今連一類也未能找到。
* 動物沒有變化。與公眾想法相反的是,大多數化石並非絕種動物留下的。大多數化石與今天生存著的動物非常相似(經常是完全一致)。實際上,生存著的動物種類要比僅以化石存在的動物種類多得多。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我們就會驚異現實為什麼不是反過來的﹗從阿米巴蟲到人的進化歷史應該充滿了暫時的、過渡的進化階段。
* 充足的化石。雖然有了數量龐大的化石,但仍然缺乏進化論的證據。科學家們還在繼續發現新的動植物化石,但一般都同意現已發現的數百萬件化石(及檢查過的沉澱物)已經提供了可靠證據。那就是,很難或根本找不到支持進化論的證據。
* 地層的快速形成。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沉積岩幾乎可以肯定是在數月,數日,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內沉積在一起的,而不是過去認為的需要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積累。
* 煤的快速形成。關於煤在沼澤地形成的舊的進化型理論是錯誤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規模的煤田是在洪水深處形成的。在美國發現的各種煤層主要是由大量連根拔起的樹木互相擦掉的樹皮層形成的。埋在泥土中的樹皮層炭化成為煤。在加熱的條件下,煤的形成相對較快。
* 化石的形成需要非常特殊的條件。恐龍及其它化石的形成過程不會是像許多進化論書籍推測的那樣。動物極難形成化石,除非在食腐動物、細菌和浸蝕作用將它們化為塵土之前,被迅速且深層掩埋。這樣的條件非同尋常。在幾乎所有例子中,化石得以存留這事本身,以及發現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強烈地表明它們的掩埋及保存,是大災難是作用。沒有這樣的條件,似乎難以對它們的存在做出合理的解釋。龐大的恐龍,龐大的魚群,以及各種各樣的動物被巨量的沉積泥沙掩埋。這些沉積泥沙硬化成為岩石。幾乎所有化石都是在水衝擊沉積物中發現的。
進化論最基本的證據— 過渡類型的化石,實際一直沒有找到,《審判達爾文》一書的作者約翰遜(Philip Johnson)做了這樣的總結:」化石向我們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現的某種有機體,沒有逐步進化的任何痕迹….這些有機體一旦出現,基本上就不再變了,哪怕過了幾百萬年,不管氣候和環境如何變化。如果達爾文的理論成立,這些條件本應該引起物種的巨大變化。」那麼化石在見證什麼呢?— 災變。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用歸納法加上想像寫成的,並不是依靠嚴謹的科學實驗得到的結果。達爾文本身只是喜愛生物的業餘博物搜集者,並不是科班出身的生物學家,他的進化學說只能代表個人的見解,無法給大自然提供有力的線索。可以說「進化論」只是「科學想像」不是「科學事實」。然而,一個世紀來,無數的科班生物學視達爾文為宗師,他們盲目地為進化論下註腳,不經過實驗與求證,一廂情願地宣揚進化論,碰到不接納進化論的人,就視之為「不科學」。事實上,他們相信的只是科學想像下的產物,並非科學事實的理論。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用全新的觀點來看進化論了。
三、國外學者的態度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裴待遜(William Bateson)說:「科學家不能再同意達爾文物種源始的學說。四十年來,沒有一種解釋說明這是事實,沒有發現一個證據,證實他的物種起源的理論。」
不列顛博物館館長,英國化石的權威愛斯瑞基(Dr. Etheridge)說:「這一個大博物館,沒有一件東西是物種演變的證據。進化論者所講的,十九都是子虛,並不根據觀察,也無事實支持。」
哈佛大學地質學教授沙勒(N. S. Shaler)說:「自然科學家開始證明達爾文的假設仍舊是根本未能證實的。」
Gary Parker 博士,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前進化論者:「化石是進化論理論的一大困窘,卻強烈支持創造論的概念。」
數學家威廉·堅布斯基寫道: 「從自然界觀察到的各種事物, 可以看出高智慧的設計……只有是出自智者手筆, 才足以解釋這現象。」
分子生物化學家邁克爾·貝赫把證據歸納後說: 「你可以做一個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好天主教徒, 但生物化學卻使人越來越難成為既相信進化論又思想謹慎的科學家。」
航天工程師盧瑟·薩瑟蘭在其著作《達爾文之謎》一書中寫道: 「科學證據顯示, 每逢有不同品種首次在地球上出現, 不論小至單細胞生物, 大至人類, 都是一出現就已經是完整的, 其中的器官和組織都是完整而且功能齊全。 這樣的事實使我們不得不提出以下的推論: 當生命在地球上首次出現之前, 某種智慧已經存在。」
在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物理化學家唐納德·奇蒂克評論說: 「假如你直接察看化石記錄, 就會同意創世記所說, 動物都是各從其類地繁殖的, 並沒有由一種生物變成另一種生物。 現在所掌握的證據, 跟達爾文時代所掌握的一樣, 都與創世記記載的直接創造互相吻合。 動植物不斷各從其類地繁殖。 事實上, 古生物學(化石研究)和達爾文進化論的分歧實在太大了。 因此, 有些科學家開始相信, 那些失落的環節是永遠也找不到的。」
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說: 「我致力研究的科學帶我達到這樣的結論: 大自然的複雜程度超過了科學所能解釋的地步, 只有向超自然的領域探索, 我才能明白生物存在的奧秘。」
四、關於進化論的一些疑問
1、假如給予足夠的時間,那麼現在存在的生物如草履蟲、軟體節肢動物、魚類和猴子等也能進化成人類或高級智能生物嗎?
2、如果能,那麼這些生物與人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何在?按照進化論的理論,過渡型生物必須存在,而且在任一歷史時期持續存在,因為進化過程是不間斷的,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過渡型生物不應該只存在於很短的一個歷史時期。
3、目前所發現的被人們認為是過渡型生物的種類屈指可數,古生物化石如始祖鳥化石、猿人化石,仍存活於世的生物有鴨嘴獸等。這些物種只是被進化論支持者認定為過渡型生物,但生物種類繁多,其他生物的過渡型生物又在何處?
推薦閱讀:
※畫這張圖的人得有多痛恨經典分類
※大爆炸理論,進化論之我見
※二十世紀的進化論(四)
※B、進化論三大證據的破滅
※進化論能解釋同性戀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