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6、拉弓與老子的悟道
06-21
伴隨著對《道德經》解讀的深入,對老子越來敬佩。老子的《道德經》微言大義,他用5000字說明了「道」。在他的說明中,為了方便理解,他舉了很多例子,例如用水來比喻聖人的追求和常人不同;用江海來比喻聖人的胸懷;用風箱比喻道的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用車轂、陶土、房間等來比喻有無的作用;用草木比喻人的柔弱與堅強的狀態;用嬰兒比喻自然而然的力量等等。每個比喻用到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隨處可見的事物,老子就是在這些平凡的事物之中發現了道的規律。下面我們具體來舉一章的案例,在《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老子透過拉弓射箭悟道了什麼?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看到了有人射箭,我們進入這個場景,看看不同人對張弓射箭這件事反應?你的姿勢好帥呀!射箭技術好高超呀!你好厲害呀!有時間我也學學射箭……這是某些人的反應,當然不是老子的,至少不是全部的反應。老子想到的是什麼呢?他觀察射箭的規律,他在思考為什麼人們射箭的姿勢是這樣的,背後的規律是什麼?這個規律我可以普及到其他事物上去嗎?誰做得符合這個規律?誰又是不符合的?所以,他說:天之道,不是很像拉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你看,這就是得道之人和沒有悟道之人的差別。一個留戀於五音五色的世相,馬不停蹄,各個都看,各個都不深入。一個是在每個平常中,深入思考,探尋背後的規律。他透過什麼方式呢?他看到一個事物,就會固定在這件事上,讓自己先不跑掉。他會問自己一些問題;天之道,其猶張弓與?然後觀察規律,推導這個規律的普遍性、必然性,然後將之應用到做人做事上。由一個事物知道天下規律,何必到處追逐,只要掌握規律,順道而行,自然可以達成整體的更好和更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帖]老子的道與西方神哲學比較
※「紫氣東來」的由來與「老子化胡」之說
※老子道德經解
※論〈老子銘〉中的老子與太一
※老子《道德經》知天下:是以聖人 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