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媽媽」是種病,得治!
Gettyimages供圖 |
《嘿,你懂你的孩子嗎?》 王偉 曾珈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嗨,你懂你的孩子嗎?》出版,作者曾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渴望給予孩子美好的一切,但偏偏幸福是無法給予的。因為無論你多麼愛自己的孩子,你都無法替代他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挫折、困難和挑戰。《嗨,你懂你的孩子嗎?》這本書的作者、資深幼教專家曾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如果家長能更早地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提供最適合成長的環境,就能夠培育他們創造幸福的能力,而這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文、圖/記者孫珺
「被需要感爆棚」媽媽必須克服
你是不是經常經歷或者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正努力地想要做到將盛有米飯的勺子送進嘴裡,而不讓米粒從勺子中脫落,一次又一次,桌面上的米粒卻越來越多……這時候,媽媽出現了,她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勺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孩子面前的飯裝進了孩子的胃裡,接下來,她很陶醉,被人需要的感覺真好……
在《嗨,你懂你的孩子嗎?》的作者曾珈看來,很多媽媽都有被需要感爆棚的表現,而最令人擔憂的是,她們對自己的病情毫不知情,而且愈演愈烈,這導致了孩子選擇了與她們爭吵以表達內心的不滿,甚至有孩子出現了鬱鬱寡歡的傾向。而對於孩子們的表現,媽媽們反過來認為孩子任性、古怪,甚至是無理取鬧。曾珈指出,「超人」媽媽是種病,得治!如何治?首先,家長得懂得孩子本身的需求,而不是家長自己的需求。而要懂得,則離不開有效的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的四把「金鑰匙」
「尊重孩子;理解、接納孩子;全面認識世界、走出不良情緒;重演記憶、認清自我」是本書總結的親子溝通的四個關鍵點。曾珈接受採訪時闡釋道:「之所以我們強調這四點,是因為這已成為家長和孩子日常溝通時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比如,家長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也沒有情緒感受,這其實是個誤區。」所以,本書特彆強調要讓孩子走出不良情緒這點。她認為,我們很難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分開。比如,憤怒是情緒,打人是行為,我們不允許孩子打人,但是憤怒是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經歷。大人總會認為孩子的一些情緒是壞情緒,不能被接納,其實這也是一種誤區,情緒不分好壞,只分正負,負面情緒背後有正向的需求,有時候負面情緒所傳達出的信息更能幫助我們了解孩子。
幫助孩子記憶和認清自我,則是因為孩子比較小,不懂表達,這時需要大人敏銳的覺察力,如果再小的波動都能被覺察,再大的情緒都能在父母這裡得到寬慰和接納,那麼孩子的成長就充滿了理解和愛,孩子就很自信、陽光。
「我們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父母要先學會對自己的情緒做管理,一方面是父母的自我情緒覺察,另一方面需要合適的處理方法。當家長從自己開始出現負面情緒且快要爆發時,應該平靜地想想該怎麼克制緩解,可以喝水,散步,看書等等。」她強調說。
很多家長不願意和孩子討論自己的情緒,其實並不妥,她建議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外化,也可以和孩子說:「媽媽今天有一些傷心。」或者告訴孩子說:「媽媽傷心時會喜歡吃一些甜的東西。」身教勝過言教,這是孩子能夠接納的。
對話曾珈:
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廣州日報:現在各種育兒秘籍,各種培訓班鱗次櫛比,但選擇性太多,反而很難選擇,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曾珈:這關鍵還要看爸爸媽媽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能,並在這些技能中有一個排序的過程,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一次選擇太多,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教給孩子全部的東西。
廣州日報:有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多參加興趣班,因為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所長是什麼,這就需要家長引導;而有些家長則覺得不能讓孩子這麼累,應該「放養」,兩種育兒觀您贊同哪種?
曾珈:關於興趣班,我感覺家長應該認真考慮一下它真正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給孩子建立一個終身培養的興趣,一種興趣成為孩子情緒的表達,這是很重要的,所以說這種嘗試不是壞事,對於家長來說,我們的責任是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我們可以帶他們多走走多看看,最終確立一個真正可以作為孩子興趣的班。
廣州日報:很多孩子說起媽媽,第一反應就是「嘮叨」,媽媽要怎麼說,孩子才能聽?
曾珈:關於這方面,其實也有溝通技巧:第一,媽媽們可以每次只說一件事,很多媽媽會說:「你去倒水,刷牙,水杯放好,睡覺。」其實可以把這些分化成小動作,將難度簡化,這樣孩子會更容易完成,就像我們給孩子吃東西一樣,一次不要放太多;第二點建議:盡量用簡潔的提醒,避免太長。如果你看見孩子經常忘記洗手,你可以直接簡明扼要地說「洗手」二字,這樣可能效果更好;第三點,多聽少說,以提問的方式來代替自己絮叨的方式。
推薦閱讀:
※超人氣配色寶典:經典色彩理論,讓你輕鬆搞定色彩搭配難題!
※如何評價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BVS)?
※為什麼超人不能有愛情?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一部比肩《黑暗騎士》的神作
※【BvS詳解】場景10 超人的腹肌和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