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併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策略-365醫學網·手機報

  因心力衰竭(心衰)致死的患者中,約50%為猝死,尤其是在心功能Ⅱ~Ⅲ級的死亡人群中,猝死率高達60%以上,猝死絕大多數由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因此,要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如何預防及治療室性心律失常至關重要。其治療策略是糾正心衰病因及室性心律失常誘因,預防複發,終止急性發作,減慢心室率,改善血流動力學,降低心臟猝死及病死率。

  治療心衰原發病和糾正誘發因素

  治療心衰合併室性心律失常,首先應當重視治療心衰本身,因為這是導致心律失常的病因。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依然是治療心衰的基石。此外,醛固酮受體阻斷劑亦是治療心衰的Ⅰ類適應證,在使用了上述藥物後癥狀仍然明顯,且射血分數≤35%時應當選用。竇房結受體抑製劑伊伐布雷定首次納入心衰治療指南:在使用了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且已達到推薦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心率仍然≥70次/min,可加用伊伐布雷定。此外,應儘可能尋找和糾正室性心律失常誘因,包括糾正缺氧、電解質紊亂等,尤其是低血鉀及低血鎂。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選擇

  在心衰患者中,特別是應用了大量利尿劑、正性肌力藥物的情況下,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要更加謹慎。對於無癥狀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速),不主張積極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慢性心衰時,藥物代謝清除能力受損,半衰期延長,分布容積減少,因此慢性心衰患者的藥物用量應從小劑量開始。

  β受體阻滯劑可有效治療室性心律失常並且減少猝死發生,而且是目前唯一能改善心衰合併心律失常預後的抗心律失常葯。β受體阻滯劑可分為高心臟選擇性、非心臟選擇性及兼有β及α受體阻斷作用三類,臨床上應選用高心臟選擇性同時是脂溶性而無內在擬交感活性的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

  胺碘酮是以Ⅲ類葯作用為主的心臟離子多通道阻滯劑,兼具Ⅰ、Ⅱ、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是唯一無負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強,但是目前多數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不能降低病死率。當心衰合併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持續性室速或電復律後室速複發者,可加用胺碘酮靜脈注射負荷量150mg(10min),而後靜脈滴注1mg/min×6h,繼以0.5mg/min×18h(Ⅰ類推薦,C級證據)。如已植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經優化治療和程式控制後仍然有癥狀或反覆放電,推薦給予胺碘酮治療(Ⅰ類推薦,C級證據)。

  聯合用藥對心室顫動(室顫)患者電除顫治療後需應用胺碘酮預防複發,還可加用β受體阻滯劑,這兩種藥物聯合尤其適用於伴「交感風暴」的患者,但心衰患者應用胺碘酮需密切注意低鉀血症的發生。利多卡因在心衰中可以應用,但靜脈劑量不宜過大,75~150mg(3~5min)靜脈注射,繼以靜脈滴注1~4mg/min,維持時間不宜過長。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因存在負性肌力、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增加病死率,不推薦應用於心衰患者。

  器械治療和導管消融治療

  多項研究證實,ICD能顯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數(LVEF)≤30%~35%的嚴重心衰患者猝死風險,且ICD較抗心律失常藥物能提高室顫或持續性室速倖存者的總存活率。此外,心臟再同步治療(CRT)適應證的擴展,也通過糾正心衰,改善心室重構減少了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對於慢性心衰患者合併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起源於典型的流出道或間隔部,行導管消融成功率較高。反覆室速發作加速心功能惡化,優化藥物治療無效,通過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可改善心功能和逆轉心肌重構。如已植入ICD、仍然出現引起反覆放電的室性心律失常,經優化治療、程式控制和胺碘酮治療不能預防者,推薦導管消融治療。


推薦閱讀:

武林銀泰、百大意欲合併打造「大武林」·杭州日報
凈界法師: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引導力、安住力、調伏力(三篇文章合併)
論「後」、「才」等合併簡化字及「復繁派」的死穴
【病例】黃鋒先教授:原發腎病綜合征合併急性腎損傷1例
Excel合併單元格查詢多個結果,簡單函數解決大問題,趕緊GET

TAG:醫學 | 手機 | 策略 | 治療 | 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