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
06-21
郝萬山講傷寒論一書名的問題1《金匱玉函經》《傷寒論》《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三卷》簡稱《金匱要略》2「傷寒」的含義 在古代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傷寒」的含義 是指一切外感病的總稱。這裡所說的外感病是指風、寒、暑、濕、燥、 火,乃至包括疫癘之氣等。外來的邪氣傷人以後所發生的疾病統稱叫做外感病。外感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發熱,所以我們常常要把這個概念寫成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這個「熱」字不是指邪氣的性質, 而是指這類病證是以發熱為主要特徵。一切由於外來邪氣所導致的以發 熱為主要特徵的證候在古代都叫做「傷寒」。大家說了,「寒」不就是寒 冷嗎?為什麼「寒」可以代替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之氣等所有 的邪氣呢?因為「寒」字在古代有一個廣義的含義就是泛指邪氣。 狹義的概念是人體感受風寒邪氣,人體感受寒邪就可以叫做狹義的傷寒。 為什麼加個風呢?因為風為百病之長,如果只有寒邪沒有風邪帶領的話, 寒邪不能單獨傷人。(因為風邪是善行而碩變的,只有風邪帶領寒邪才能 夠傷人。)所以我們在講傷寒的狹義概念的時候,要將風、寒邪氣並稱。 人體感受風寒邪氣,而且還要加一個「感而即發」,感邪以後馬上發病, 這是為了除外伏氣溫病。 冬傷於寒,邪氣潛伏體內,沒有發病,春必病溫,這是《黃帝內經》 的話。你說是不是感受了寒邪了,是!可是到春天才發病,它就不叫狹 義的傷寒了,它屬於廣義的傷寒範疇。所以我們在給狹義傷寒下定義的 時候,是「指人體感受風寒邪氣,感而即發的病證」。 《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除了外感病之外的其他的一切疾病。二 內容 (10 卷 22 篇)第一篇簡單地寫是辨脈篇第二篇,平脈篇在《傷寒論》裡頭,遲脈,我們今天都說是主陽虛,氣血運行遲滯 才導致了遲脈。可是在《傷寒論》中,脈遲,既可以主陽虛,而常常主 「陰血不足」,陰血不足,氣血運行遲滯,因此出現了遲脈。我們以後講 遲脈的時候,「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之然,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明明講的是遲脈是主營血虛。 再說這個浮脈,我們今天學的時候都是主邪在表,邪在表,正氣抗 邪於表,氣血浮盛於外,所以脈輕取即得。但是主表的這種浮脈是「輕 取即得,重按少力,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如水漂木」,所以我們學脈學 的時候都是這樣來講。但是在《傷寒論》中,浮脈可以主表,也可以主 熱。像白虎湯適應證,「傷寒,脈浮滑,此表無寒,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那個浮脈就主熱。像「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 陷胸湯主之」,那個浮脈也主熱。像「心下痞,按之軟,其脈關上浮者, 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那個浮脈還主熱。為什麼浮可以主熱?主熱的浮 脈是一個什麼樣的特徵?實際上主熱的浮脈是指「里熱盛,鼓動氣血, 氣盛血涌,血管擴張」,那麼既然血管擴張的話,脈輕取即得,仲景就把 這種脈象叫做「浮脈」。但是主熱的這種浮脈,輕取即得,重按滑數有力, 這是和輕取即得,重按少力,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如水漂木的這種主 表的浮脈是不同的。所以,當我們學習仲景的脈學的時候,我們明顯的 可以看到仲景的脈學和後世的脈學,和當今所學的脈學是不一樣的第三篇是《傷寒例》講了外感病的成因和分類,講了 外感病的治療原則、護理原則、預防原則,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仲 景對外感熱病的一個總的論述。第四篇是《痙濕暍》痙病是角弓反張、四肢抽搐、牙關緊急的抽風 一類病;濕病是感受外來的濕邪所導致的病;暍病就是中暑。顯然它是 屬於廣義傷寒的範疇。由於《傷寒論》中的「六經病證篇」主要描述的 是狹義傷寒和狹義傷寒發生以後,在它的演變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的 病證的辨證論治。所以《痙濕暍》放在這裡主要是和後面的狹義的傷寒、 中風相鑒別、相比較的。在《金匱要略》里有「辨痙濕暍病脈證並治」, 有證候、有方葯,在《傷寒論》里濕暍病只有證候,沒有談到治療方葯。 所以在《傷寒論》里放這樣一些內容主要是和狹義傷寒鑒別、比較的六經病證篇(10 篇)太陽病篇分了上中下三篇(「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 六」、「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七」)辨陽明病、辨少陽病、辨太陰病、辨少陰病、辨厥陰病,然後「辨霍亂 病脈證並治第十三」、「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第十四」這10 篇內容一共398 條,涉及到的方劑是112 方後 8 篇第十五篇是「辨可發汗證脈證並治篇」,哪些病可以 發汗,也就是說哪些病適合發汗,所有可以發汗的病證都在這一篇。第 十六篇是「不可汗篇」,所有禁用發汗的條文都在這裡頭。第十七是「汗 後」,所有發汗以後造成的各種壞病,造成的各種變證,怎麼樣進行救治, 都在第十七篇。這些原文絕大多數出自中間的「六經病證篇」的條文, 也有一部分條文不見於「六經病證篇」((在桂枝湯方後關於發汗的要求,要求「遍身漐漐微似 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遍身漐漐,漐漐就是小汗出 的樣子。遍身,什麼叫遍身?是不是說心口窩、後背見到汗就叫遍身,在前面都沒有交代。在「辨可發汗證脈證並治篇」里說得很清楚,說「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什麼叫遍身呢?就要手腳都見到汗。「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是對「周遍」的注釋。漐漐然就是小汗出的樣子,就像 細雨蒙蒙一樣。出多長時間呢?「令一時間許」,要出一個時辰的汗,出 兩個小時。 ))四 治則和治法傷寒是一個外感病,外感病就涉及到正氣和邪氣之間的關係,《傷寒論》從頭至尾貫穿了扶正祛 邪的原則。扶正是為了祛邪,祛邪是為了扶正。後世醫家把它總結為「扶 陽氣、保衛氣、存津液」汗法治療邪在體表,具有發汗的代表方劑,麻黃湯、桂枝湯、小青 龍湯、大青龍湯、葛根湯都出自於《傷寒論》。而這些方子,對真正寒邪 在表的這種證候確實有很好的發汗效果。 吐法,我們今天不怎麼常用,但是在中醫的歷史上,吐法可以治療 許多複雜的疑難病證。吐法的代表方瓜蒂散就是出自《傷寒論》。 下法是《傷寒論》中最常用的,也是涉及到方劑最多的一個方法。 下法的代表方像三承氣湯,是泄下燥熱;桃核承氣湯是瀉熱逐瘀;抵擋 湯是破血逐瘀,也算下法的範疇;茵陳蒿湯,是利濕、瀉熱、退黃,它 也用到了大黃,也可以算下法的範疇,像麻子仁丸的潤下,像蜜煎方、 土瓜根方的導下,像大陷胸湯的瀉熱逐水,都屬於下法。 和法,對於和法,我們通常用「和解」這個詞,對於「和解」的理 解,有的人說是調和,實際上我的理解它不是調和,因為和解的方法主 要治療樞機不利的證候。人體的樞機有兩個,一個是少陽半表半里這個 樞機,一個是中焦半上半下這個樞機。少陽半表半里的樞機是調氣的升 降出入的,而中焦半上半下這個樞機,主要是調氣的升和降。人活著全 憑一口氣,人體的氣一定是流暢的,一定是暢通無阻,一定是條達的。 許多疾病都是氣不和所造成的。我們遇到氣不和的這種證候,抓哪個環 節,抓哪個關鍵來調節,就可以抓少陽半表半里這個樞機,也可以抓中 焦半上半下的樞機。因此,對於「和解」的理解,我們把他解釋為「和 樞機,解鬱結」。因為樞機如果不利,氣機必然鬱結,氣機鬱結以後,就造成了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和解」應當理解為「和樞機,解鬱結」。 把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起來就是「和解」。和法代表方是柴胡劑、小柴 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這是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樞機的。 還有一組代表方,就是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這是和 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樞機的。 溫法的代表方就是大家特別熟悉的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這 一類具有助陽、祛寒作用的方劑。 清法的代表方,像梔子豉湯,清宣膈中的鬱熱;像白虎湯,辛寒折 熱,清中焦之熱;像黃芩湯可清少陽膽熱,治療膽熱內迫腸道的熱利, 這都可以算作清法的範疇。 補法的代表方,像炙甘草湯,治療氣血兩虛,心臟失養,脈搏不續 的脈結代、心動悸,它是氣血雙補的。像小建中湯,具有溫中補虛、和 里緩急的作用,可以治療心中悸而煩,又可以治療氣血兩虛,腹部筋脈 失養的腹中拘急疼痛,這可以算補法。 消法,像抵當丸,具有化瘀緩消的作用,用於治療太陽蓄血證瘀、 熱都比較和緩。 所以後世所謂的八法實際上是從《傷寒論》具體的治法中歸納總結 出來的。 還有澀法,像赤石禹餘糧湯和桃花湯的澀腸 固脫法,它們治療下利滑脫,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治療方法五 關於六經辨證的若干問題 六經辯證是後世醫家對《傷寒論》中三陰三陽辯證的一個簡稱。三陰三陽指的是陰陽氣量的多少,自然界既然有陰陽二氣的變化,也有陰陽氣多少這種量的變化,所 以它就拿陰陽氣三陰三陽來命名人體的臟府經絡,所以三陰三陽在《黃 帝內經》里它是什麼意思呢,來命名人體的臟府經絡。如果說在《黃帝內經》里,我們把它叫做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府, 那是一個生理概念的話。在《傷寒論》中,我們說陽明就是陽明病,說 太陽就是太陽病,它是個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 到病變部位,它就涉及到病變性質,它就涉及到病變發展的趨勢。 那麼從太陽病來說,它的病變的部位,是不是就像《黃帝內經》那 樣,涉及到了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府、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 腸府呢?不是這樣的。因為張仲景是收集了大量的病例,他把這些病例 都寫在竹板上、寫在木板上,那個時候並沒有辯證的思路,他說我怎麼 能夠用一種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把這些病證分清楚呢?他在分。這一大堆 病,它發生在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府,發生在體表,是體表的陽 ·45 · ----------------------- Page 56----------------------- 郝萬山講傷寒論 氣被寒邪所傷,好,就把它叫做太陽病吧。所以太陽病病位涉及到足太 陽經,足太陽府,涉及到膀胱,涉及到體表,體表的陽氣被外來的風寒 邪氣所傷。為什麼體表的陽氣被外來的風寒邪氣所傷,它歸屬於太陽 呢?因為體表的陽氣的量最大,他認為體表的陽氣根源於下焦膀胱,根 源於下焦腎,所以就把體表被風寒邪氣所傷這種證候歸屬於太陽病。那 么它的病性是什麼?是陽證;病勢是什麼?是陽證的初起。你不是說太 陽的陽氣量最大嗎,可是從正氣的角度來說,它的陽氣的量是最大的; 從邪氣的角度來說,它卻是陰寒邪氣,它是寒邪,是風寒邪氣,那麼邪 氣的性質呢是屬於陰性的。而一個病證的陰陽屬性,決定一個病證的陰 陽屬性,既考慮它正氣的因素,也要考慮到邪氣的因素。正氣是陽氣, 邪氣是陰寒邪氣,那麼陰陽相疊加,你說充其量不是陽證的初起階段 嗎?所以從病證的角度來說,它並不是陽證最厲害的,它是陽證的初起。 陽明病涉及到手足陽明經府。那就是說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還 有大腸經,胃經。由於足經循行長,影響範圍廣,所以被外來的風寒邪 氣或者什麼邪氣所傷呢,它的癥狀表現明顯表現突出;手經循行路線短, 影響面積小,被外邪所傷,它的癥狀不突出。所以從《傷寒論》的癥狀 來看,那麼主要是足經的癥狀。它的病性屬於陽證,它的病勢呢,屬於 陽證的極期。陽明的陽氣比較大,陽氣雖然不是太大的,它只是二陽, 但是邪入陽明就化熱了,所以陽邪就成了熱邪,兩陽相加,正邪鬥爭激 烈,所以表現了大熱大實的證候。所以從病理的角度來說,陽明病是陽 證的極期階段,生理上它的陽氣的量並不是最大的,但是從病理的角度 來說,陽明病是盛陽趕熱邪,正邪鬥爭激烈,表現了一派大熱大濕的證 候,所以說是陽證的極期。 那麼少陽涉及到了膽經,膽府和三焦,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它 是陽證的後期。為什麼它是陽證的後期?進入少陽的邪氣,可以是寒邪, 也可以是熱邪。如果邪氣在少陽經的話,那是寒邪,因為它有往來寒熱 這個癥狀,為什麼可以有惡寒呢?那一定有寒邪傷人陽氣的證候,他才 惡寒的。所以寒邪在經的時候,邪在經的時候,是寒邪,邪入府的時候 它化熱。而正氣呢,少陽是個小陽,是個弱陽,後世醫家把它叫做是稚 陽、嫩陽、幼陽,如日初出,就好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它的陽氣不亢不 ·46 · ----------------------- Page 57----------------------- 第 04 講 關於六經辨證的若干問題 烈,所以它抗邪的能力並不強,所以它是陽證的後期。一旦少陽陽氣抗 邪不利的話,邪氣就有可能內傳三陰而出現太陰病。 太陰病涉及到脾經,涉及到脾臟,沒有涉及到手太陰肺,為什麼? 太陽主表,肺主皮毛,當太陽體表的陽氣被風寒邪氣所傷的時候,常常 會影響肺氣的宣發失調而出現咳嗽、喘,所以手太陰肺的病變在太陽病 的階段就常常表現出來了。因此,《傷寒論》中的太陰病,只講到太陰 脾的病,而手太陰肺的咳喘的證候,在太陽篇中就包括了,像太陽病篇 涉及到麻黃湯所治療的無汗而喘,麻杏石甘湯所治療的邪熱壅肺的汗出 而喘,小青龍湯所治療的寒邪閉表、內有水飲、水寒攝肺的喘,桂枝加 厚朴杏子湯所治療的風邪在表、風邪壅肺、中風兼喘,都在太陽病篇都 談到了,所以太陰病只是脾經和脾臟的病。那麼可見張仲景的這種六經 辯證,他是按照臨床的實際情況來的,而不是機械地按照《黃帝內經》 的三陰三陽來的。它是陰證,僅僅涉及的脾陽虛,屬於是陰證的初期。 少陰病涉及到心腎,涉及到腎經。心主火,心是五臟六腑之大主, 腎主水,腎又是人體元陰元陽之根本。當寒邪進入少陰,導致心腎陰陽 兩衰,而又以腎陽虛衰為主的證候的時候,那麼這就是陰證的進一步加 重,它屬於陰證,可以說是陰證的危重期,特別是心腎真陽虛衰為主的 這種少陰病,不去積極的救治,常常會出現不良的後果,它是陰證的危 重期。當然少陰病另外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說,不是以心腎真陽衰危為 主,而是以外來的寒邪為主。一個很棒的小夥子,去喜馬拉雅山爬山, 結果雪崩了,把他填在了雪裡頭,那你身體再好,心腎陽氣再棒,那個 陰寒太盛,你這個生命也恐怕會受到威脅。所以我們說,對於心腎真正 真陽虛衰為主的,這種少陰病,它的預後是很差的,你必須積極救治; 而對於寒勝傷陽的證候,我們另外說,只要他心腎真陽沒有完全衰竭, 我們經過積極救治,把陰寒驅出體外,還有很好的預後。甚至少陰病還 有自愈的。什麼情況下會自愈?心腎真陽不衰,而且寒勝傷陽為主的這 種證候,甚至陽氣恢復之後,它會自愈。 至於厥陰病,它主要涉及到肝和心包。我們具體講厥陰病的時候, 就可以知道,厥陰病的情況非常複雜。如果這個病是由少陰傳來的,那 就是陰證的末期,有死無生呀。你說少陰心腎真陽虛衰,又導致了厥陰 ·47 · ----------------------- Page 58----------------------- 郝萬山講傷寒論 相火,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確實是陰證的末期,最後陽亡而死,所 以厥陰病就有死證。但是「厥」者盡也,「厥」者極也,如果這個病不 是由心腎真陽衰微而傳入厥陰的,而是外來的陰寒邪氣鬱扼了厥陰的相 火,這可能就要發生變化。當陰寒邪氣特別盛,盛到了極點的時候,而 相火被郁到了極點的時候,相火爆發,陽氣來複,所以厥陰病就可以有 陽氣恢復的這種機轉。如果陽氣恢復之後,陽復陰退,病就可以自愈; 如果陽氣恢復太過呢,又可以轉成熱證,轉成陽證,所以厥陰病篇又存 在著陰盡陽生的這種變化,所以你說它既是陰證的末期,又是陰盡陽生 的階段,這就是厥陰病的特徵。 這樣的話,我們講到了三陰三陽在《傷寒論》中的含義,它是一種 病理的(含義)。三陰三陽的這種命名,它包含有病位的意義、包含有 病性的意義、也包含病勢的意義,它實際上是一種病證的概括 .傳經問題《傷寒論》原文所描述的傳經規律來看,太陽病作為一 個表證,太陽的邪氣可以傳其它任何一經,太陽可以傳陽明,太陽可以 傳少陽,太陽可以傳太陰,可以傳少陰,也可以傳厥陰。因為體表的陽 氣屬太陽所管,體表的陽氣被外來的風寒邪氣所傷以後,就等於人體的 防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出現了缺口,所以邪氣就可以傳其它五經。從《傷 寒論》原文來看,少陽可以傳陽明,而邪入陽明一般就不再傳其它經了,一臟一腑,它們經常是臟腑相連,經脈相互絡屬。比如說, 太陽和少陰,臟腑相連,膀胱和腎臟腑相連,經脈相互絡屬,它們相表 里,所以太陽之邪有飛度少陰的時候,這種情況很多。少陽和厥陰相表裡,少陽之邪不解,可以內傳厥陰。厥陰陽氣恢復 以後,邪氣可以外出少陽。六經的變證(「觀 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只是給一個這樣的概念,六經病,失治或誤治以後, 什麼叫失治呢?就是沒有及時的治療六經病發病的特殊形式一個是 合病,一個是並病,一個是直中所謂合病和並病,這兩個詞,在 《傷寒論》中只用於陽經,三陽經。是兩個以上陽經同時發病就叫 合病。為什麼兩個以上陽經能夠同時會發病呢?這一般是邪氣太盛,一 旦傷人,就使多個經感受了邪氣而發病,這是合病的概念。什麼叫並病 呢,並病是一經證候未罷,又出現了另一經的證候,發病有先後次第之 分的,我們把就它叫做並病。可是並病這個詞,在《傷寒論》中,也是 僅限於三陽經在用,直中是外邪不經過三陽,直接侵犯三陰而發病辯證問題中醫學發展到今天,它的辯證方法很多,八綱辯證、臟腑經絡辯 證、氣血津液辯證、病因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焦辯證等等,那麼六 經辯證和這些辯證方法是什麼關係呢?應當說八綱辯證是辯證的一個 大的綱領,它是從六經辯證中歸納提取出來的一種辯證的方法和思路。 那麼從六經辯證中來說,太陽病多表證,陽明病和三陰病多里證,所以 這就有了表裡的分證問題。從六經辯證來說,三陽病多陽證,三陰病多 陰證,這就有了陰陽的分類。從六經辯證的角度,三陽病多實證,比方 說太陽膀胱,蓄血蓄水是實證,陽明腑實是實證;那麼三陰病,太陰病、 少陰病多虛寒證,這就有了實和虛的問題,也有了寒與熱的問題,所以 八綱辯證是後世醫家從六經辯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分證的大的綱領。衛氣營血辯證主要是辨溫熱病的,而三焦 辯證主要是辨濕熱病的,那麼六經辯證主要是辨風寒邪氣傷人陽氣病變 的。(喘的證候大體有五個方證1麻黃湯證,寒邪閉表,肺失宣降的無汗而喘;2是小青龍湯證,外有表寒,內有水飲,外寒和內飲相合,水寒涉肺出現的 咳喘。而麻黃湯證的咳喘也罷,小青龍湯證的咳喘也罷,它們都是無汗 的,因為外有表寒嘛。而63 條和162 條,它說汗出而喘,汗出而喘即是 這兩條的主證,同時也是鑒別診斷。它就排除了麻黃湯證的無汗而喘, 排除了小青龍湯證的無汗,外有表寒的無汗,里有水飲涉肺的咳喘。哎, 無汗出而喘,即是主證,也是鑒別診斷。 3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那是外感風邪或者引發了宿喘,或者是外感風邪,風邪壅 肺,引發了新喘。這兩種情況都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來治療。 但是,原文中說:「不可更行桂枝湯」,就告訴了這個證候,雖然有 汗出,雖然有喘,但是它不能夠再用桂枝湯,也暗示,不能夠再用桂枝 加厚朴杏子湯,它不是中風見喘,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湯,也是個鑒別 診斷。 4是陽明腑實證,由於肺和大腸 相表裡,當陽明裡實的時候,陽明之熱迫肺,可以出現喘。所以在大承 氣湯適應證中有「喘冒不得卧」,有「微喘直視」等等。而陽明病本身是多汗的,陽明病是里熱里實的證候,里熱里實逼迫津液外越,總是會多 汗的,所以《傷寒論》原文中有一條說:「陽明病,法多汗」。陽明病理 應當多汗,所以你見到一個汗出而喘的病人,那麼,會不會是陽明裡熱, 陽明裡實,然後迫肺所造成的證候呢?63 條和162 條,原文說「無大熱」, 這個「無大熱」是個鑒別診斷,告訴你,沒有陽明裡大熱,沒有陽明裡 大實。 所以你看,我們在學63 條和162 條的時候,就這個短短兩條原文, 把《傷寒論》中可能見到喘的其它四個方證全排除在外。最後,汗出是 邪熱壅肺,然後肺熱逼迫津液外越,所以有汗出。那麼,邪熱在肺,肺 氣宣發肅降失司,肺氣上逆,所以有喘,所以出現了喘。所以這樣的話, 只限定在通過鑒別這個喘證。那麼就是個邪熱壅肺的喘,你看這種鑒別 診斷的思路,鑒別診斷的方法,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傷寒論》中,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旋復黛 赭湯,這四個方子是調和中焦半上半下之樞機的,它在煮葯的過程中, 要求煮後把藥渣子去掉,再加熱濃縮。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它是和解半表半里之樞機 的,它的葯的煮服方法也要求煮後去滓再煎,再把葯汁加熱濃縮。這樣 做的目的,因為這些方劑都屬於和解劑,它們在用藥的特徵上,都是寒 熱並用,攻補兼施的。煮後去掉藥渣子把葯汁再加熱濃縮,它就有利於 藥物的寒熱協調,攻補並行,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而且現代藥理研 究也證實了這樣做,可以提高整個方子的療效。(大青龍湯的適應證,它是治療外有寒邪閉表,內有陽郁化熱, 鬱熱擾心而出現不汗出而煩躁的證候的,大青龍湯是《傷寒論》中發汗 力量最強的一張方子,用了這張方子以後,有時候汗出太多,不容易控 制,在《傷寒論》中,提供了用溫粉爽身止汗的方法小青龍湯治療外有表寒,內有水飲,水寒射肺的咳喘,因為小青龍 湯中的麻黃、桂枝、細辛、乾薑這些藥物都在用,辛溫燥烈有餘,儘管 它也有芍藥、五味子,這些養陰、斂營、護正的藥物,但畢竟辛溫燥烈 偏盛,所以不能長期地用,長期地用之後就會有傷陰、耗血的弊病,但 是這一點在《傷寒論》里並沒有提到,而在《金匱要略》里就說得比較 詳細,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要經常相互參 照。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里保留了芍藥,芍藥在這裡幹什麼用,《神農 本草經》說芍藥有「利小便」的功效,因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它 是治療脾虛水停,水邪阻遏太陽經氣,水邪阻遏太陽府氣,這時候把桂 枝去掉,而保留芍藥幹什麼,就是用芍藥來利小便,祛水邪,在這種情 況下我們就需要藉助《神農本草經》來解釋《傷寒論》中用藥的道理吳茱萸湯證,在陽明病篇有「食谷 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在少陰病篇有「少陰病,吐利,手足 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在厥陰病篇還有「乾嘔,吐涎沫, 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豬苓湯的適應證,在陽明病篇有,在少陰病篇有真武湯的適應證,在太陽病篇有,在少陰病篇也有,這樣的話,你 把兩條概括起來,你才能夠知道在《傷寒論》中用真武湯的全貌。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葯鑒》---藥性(熱門)(轉) - 教學園地 - 傷寒論壇 - 振興國醫,從我做起!中醫...
※《傷寒論》關於少陰寒化證的施治
※傷寒論條辨
※從《河圖》談《傷寒論》第七條
※劉渡舟傷寒論 前言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