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年輕人認同容貌與競爭力有必然聯繫

專家指出,過分看重鏡中自我,總以別人的評價來看待自己,是心理不健康的體現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朱紅文教授認為:「從個人角度來講,適度的修飾應當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時也要意識到我們的身體是個自然的存在,應當學會欣賞自我、增強自信,不過度追求外貌美。文化影響上,中國人有自身的相貌特點,沒有必要一定要整成其他民族的樣子。而這也涉及到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問題。」

在娛樂圈,整容、微整形司空見慣。而如今,不少高中、大學畢業生,在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前,也忙起了「面子工程」。據報道,近來許多地方的整形外科門診數量都被學生族帶動明顯上升。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177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做過整容手術的年輕人。受訪者中,「90後」佔39.4%,「80後」佔46.2%。

58.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接受整容

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麥潔(化名)去年暑假做了一次雙眼皮手術。一開始她並不情願,是母親的鼓勵和推動才讓她走入整形科的大門。「之所以選擇暑假,是因為雙眼皮手術後還需要一段恢復的時間,通過冷敷、吃藥和塗藥等方式讓眼皮逐漸消腫。」麥潔說,雖然護理過程很麻煩,但她對手術的效果非常滿意。「我都快忘記自己之前的感覺和模樣了,周圍朋友也說挺好看的。」

周雲(化名)是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為了更好應對即將到來的求職季,她做了點陣激光手術治療面部痘坑。「我爸爸很支持我做這個手術,他覺得女孩子臉上有痘坑影響找對象。而且我去的醫院知名度很高,家裡也放心。」在她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外在的修飾來改善自己無可厚非。不過,她同時也表示,自己不會去做像削骨那種大幅度改變自己本來面目的手術。

本次調查中, 58.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接受整容,20.8%的受訪者表示不能接受,20.8%的人回答「不好說」。

雖然有近六成受訪者能接受整容,但真正做過整容的受訪者卻不多。本次調查顯示,僅12.9%的受訪者稱自己做過整容;51.1%的受訪者稱考慮過,但還沒有付諸實踐;36.0%的受訪者表示根本沒有想過去整容。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專業博士閆迎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目前在學生群體中較受青睞的整形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雙眼皮、內眼角開大和隆鼻手術;其次是隆頦、吸脂和自體脂肪填充手術等。而激光治療、肉毒素注射除皺等微整形手術,由於具有創傷小、恢復期短的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整形美容手術。」 閆迎軍介紹,比如有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病和肺病的患者,經期或妊娠期婦女,精神病患者或心理障礙者,以及對整形美容手術期望過高者,都不適合進行整形手術。

「而且,不論是傳統的大型整形手術還是微整形,風險是始終存在的。如術中出血,術後感染以及局部形態達不到預期效果等等,如若出現,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損害。」 閆迎軍強調。

59.7%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熱衷於整容是受「以貌取人」的社會價值觀影響

年輕人熱衷整容原因何在?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到「以貌取人」的社會價值觀影響;38.0%的受訪者認為整容能夠增加印象分,增強個人競爭力;22.5%的受訪者認為是希望通過改善外在形象來尋找更好的戀愛對象;21.0%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人們的觀念更加開放;11.7%的受訪者指出,一些年輕人選擇整容是因為面容曾經遭遇創傷或者有先天不足;7.6%的受訪者認為是受到隨處可見的美容廣告的影響。

「對年輕人熱衷整容現象的探討必須放置於現代社會『美的覺醒』的背景下。」東南大學醫學人文系教授何倫認為,一方面,愛美是人的天性,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追求美的權利是社會的進步;但另一方面,對外表的過度關注也會導致容貌歧視。「比如說,幼兒園老師就是喜歡漂亮的孩子,而相貌一般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師無意識地忽略。甚至在審判過程中的法官也避免不了對外表美麗者的偏向,上個世紀美國大量的容貌心理學研究就證明了這一點。這種容貌歧視自然會對相貌普通者造成心理壓力。」

他指出,當下年輕人的整容熱潮里包含了非常多的商業行為,而商業化的氛圍又進一步誘導了人們對美的盲目追求。過去我們強調內在修身養性的、道德化的美學,但現在已經變成了商業化、經濟化的美學。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朱紅文教授認為,年輕人扎堆整形,很多是從韓國等其他國家學習模仿而來。這可以說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民族的文化不自覺的表現。「從這個角度看,這種文化現象是不太積極的。」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吳國宏副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年輕人熱衷整形,與其自我認同的構建方式有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我是一個系統,它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情感和自我控制三個部分。自我意識里又包含兩方面:一是鏡中自我,即我對自己的看法是基於他人對我的看法形成的;二是能力自我,即我通過自己主動完成某件事,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來形成自我覺察。「那些選擇整形的年輕人,在自我意識的系統中可能將鏡中自我看得過重。這是因為他們涉世未深,工作經驗不足,還不能通過對自己的做事能力來形成強有力的自我意識。」

專家指出年輕人更應注重個人內在美的培養

當下社會,許多人將個人競爭力與容貌聯繫在一起。本次調查中,75.1%的受訪者也認同,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容貌與其個人競爭力有必然聯繫。

「什麼叫美?說通俗一點就是『感覺良好』。感覺是否良好不全在於長得漂不漂亮。」何倫認為,美麗是重要的,但年輕人不應該在心靈脆弱、隨大流等狀態的影響下,盲目去整容。年輕人首先應鍛造更堅強的意志,要受得住壓力也經得起誘惑;然後要注重個人內在美的培養。「心靈永遠比外表重要。」

吳國宏指出,過分地看重鏡中自我、總以別人的評價來看待自己,是心理不健康的體現。個體能否形成健康的自我認同,與其孩童時期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他強調,家庭和學校應為孩子營造積極的成長環境,避免以非常負面的辭彙評價孩子的面貌。

「從個人角度來講,適度的修飾應當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時也要意識到我們的身體是個自然的存在,應當學會欣賞自我、增強自信,不過度追求外貌美。文化影響上,中國人有自身的相貌特點,沒有必要一定要整成其他民族的樣子。而這也涉及到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問題。」朱紅文說。

曹原 周易 《 中國青年報 》( 2013年08月07日 07 版)


推薦閱讀:

2-6歲是性別認同關鍵期,這三點父母務必要做到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你認同「異性效應」嗎?
什麼是我們所認同的法教義學
世界最初一切已經註定?兩晉南北朝貴族不認同君權神授 天人感應到玄冥感應 慧遠佛學情慮感與神明感應
「天然獨」變理性統 民進黨上台兩年民眾認同返中

TAG:競爭力 | 年輕人 | 年輕 | 聯繫 | 競爭 | 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