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執拗期」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針對剛剛家長的反饋,做了一個梳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而針對喝奶的事情,很明顯出現了2歲多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有自己的想法,情緒容易波動,也處於秩序感的敏感期,或許孩子已經習慣用熱水沖奶瓶了,而這次你用了涼水,孩子會覺得不應該那樣做的,這不是固執,任性,而是孩子的年齡發展特點所致。大人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對孩子來說就是大事,要給予尊重。 描述中用了兩次「假裝」,說的嚴重一些,可以說是欺騙,教育中切記對孩子的嚇唬和欺騙了。就是這樣一個假裝再次激發了孩子的情緒,要扔到奶瓶。或許媽媽用熱水沖完之後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媽媽一個小小的舉動打破了孩子的秩序感,令孩子情緒再次爆發。從而導致後面扔垃圾桶的行為,可是爸爸的假裝再次挑戰孩子的秩序感,孩子有如山洪暴發,不可收拾。當遇到孩子的行為時,大人更多的是關注如何解決,而孩子更關注當下的情緒體驗。看似一個小事,一旦打亂孩子會很不舒服的,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體現。 了解一下:執拗期 通常從兩歲開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不斷加強,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逐步分化,自己的獨立活動能力增強,思維發展,知識和經驗的不斷增加,自認為自己什麼都會做,對自己的能力估計較高,有時表現出不聽從、固執己見,甚至反抗的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為個性發展的「第一反抗期」,俗稱執拗期。 「執拗」是寶寶從一個完全依賴別人,沒有自我意識到能夠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必經過程,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 執拗期的典型表現: 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儘管有時候這種意願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胡鬧,但一旦被拒絕,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難以平息。先來看看孩子執拗期的可能成因: 1、秩序感被破壞。孩子喜歡尊重既定的習慣或程序做事,並期待世界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戰,他就會為了維護這種秩序而抗爭。比如有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喜歡穿著外套睡覺,即使阿姨需要給他換內衣的時候,他也認為不能把他的外套脫下來,但是還內衣必須把外套脫下來,結果他就大哭大鬧不已……. 2、兩歲以後的孩子,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他們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越來越多的東西,由此也變得喜歡挑戰大人,並從中體會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常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第一個心理反抗期」。針對執拗期,藍迪建議:1、認識到執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甚至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階段,做好耐心陪孩子渡過這段時期的思想準備,不過多限制他們的淘氣行為,因為我們缺乏耐心的簡單處理,可能不利於孩子順利走出這個敏感期,從兒對他們今後的心理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夫妻雙方在孩子最好統一認識,否則,就會出現孩子鬧起來時兩個人反差較大的處理方式,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鑽空子」。2.接納和理解 寶寶開始喜歡說不,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不是孩子和父母對著干,父母的接納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靠譜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值得信任,願意探索。3.尊重,並給孩子探索的空間 如果孩子能夠做到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多用一些積極正面的辭彙,少用甚至是不用否定的辭彙,更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4.注意語言表達,與寶寶多交流,運用語言表達情緒 媽媽平時多和孩子聊聊,同時可以把開心的和不開心都示範給寶寶,讓寶寶學會有什麼事情也願意和媽媽說,減少發脾氣的頻率,表達出自己的想法。5.媽媽可以和寶寶說,今天媽媽很不開心,媽媽很生氣。表達自己的情緒,示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5.藉助繪本或者遊戲的形式釋放孩子的情緒 給孩子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故事,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孩子更容易理解,在閱讀故事中會把孩子帶入到故事中,思考情緒發生時可能帶來的影響,讓孩子識別和學會控制情緒。 如何理解和應對寶寶的執拗期,藍迪繪本《脾氣蟲》很值得一看。我們拋開文字,就看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畫面中,當媽媽出現時,就一直在默默的關注孩子,是嗎?這就是陪伴,即使語言很少,但是他理解孩子,給他釋放的空間。因為有時孩子發脾氣,並不能說出原因,情緒釋放後,自然會評定。
推薦閱讀:
※孩子從小就愛吃這幾道美食, 所以我學會了, 把食譜分享給你
※如何面對孩子過剩的虛榮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培養?
※孩子才是夫妻間最大的矛盾
※孩子應學會公共場合下的五種禮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