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怎解「送禮」焦慮症?

教師節,怎解「送禮」焦慮症?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本報記者 曹溢 實習記者 易舜

教師節快到了,該不該送禮?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一邊是家長苦惱送不送禮、送多少,一邊是老師糾結收不收禮、怎麼辦,各自有各自的為難。家長苦惱、老師糾結,國人尊師重教的傳統,正演變成一道令人焦慮的考題。

1 家長:送了怕不收,不送不踏實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在大部分家長看來,中國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無論什麼方式或方法,都應當有所體現。

「教師節送禮似乎是一種習慣,我們小時候給老師送卡片,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一般都買些體積小、價值高的小禮物。」浙江省嘉興市一位學生家長王悅說,送禮的目的一是表示感謝,二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關照。

「之前不是一直宣傳禁止教師收禮嘛,我也沒準備送禮。」吉林省長春市李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初中,可是「跟別的家長聊天,人家都準備送,如果我不送,就擔心孩子被老師忽略。第一年送了,以後三年都得送,真是糾結。」

記者在某大型購物網站輸入關鍵詞「教師節」,就出現了19.25萬件禮品。禮品的價格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有擺件、鮮花,還有定製U盤、按摩墊,等等。

「本以為鮮花能便宜一些,沒想到要預定,一下花了我兩千多。」上海市郭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她表示,考慮了很久,覺得送鮮花拿得出手,每個老師一份,一碗水端平。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家長送禮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送了怕不收,不送心裡不踏實。」北京一位初中生的家長王芃說,「送禮就是希望老師能多關心關心自己的孩子,禮送出去了,心裡就踏實了。」

2 老師:努力學習是最好的禮物

「不能收禮,這是學校三令五申的。況且就算真的收了,能安心嗎?收了別人的禮,就得幫別人辦事,我不給自己找這種麻煩。」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學英語老師黃霞表示,她拒絕過一些家長送的禮,有的家長很不高興,「拒禮,給我帶來了另一種精神壓力。」

除了現實的禮物,一種「溜須拍馬」「套近乎」的虛擬送禮方式也蔓延開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班級會建立QQ或微信群。通過QQ或微信群,老師可以和學生、家長互相了解,聯絡感情,並及時發布信息。為了討好老師,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老師隨手發張學生站隊、看書的照片,就會引得家長們的點贊、鮮花、蛋糕,再用無比膜拜的語氣發上一句:「老師辛苦啦!老師太有愛啦!」要不了幾分鐘,手機屏幕就會被家長們的熱情讚美刷屏,搞得老師哭笑不得。

「手機不停地響,一不留神,留言就幾百條。」上海學生家長劉女士說,「有的家長『會來事兒』,有時候真受不了這種溜須拍馬的行為,想退群又怕漏了老師的重要通知。」

一些老師表示,教師節表達感恩之情是人之常情。但想要通過送禮等方式讓老師關照學生,就沒有必要。「學生遵守校規校紀,好好學習,老師自然喜歡,不送禮也會關照每一個學生。」浙江省嘉興市某中學萬老師認為。

「二十年前,我收到過學生自己做的卡片、塑料花,到現在還留著,後來送的禮物越來越貴,而且你感覺得到那是為了送禮而送禮,尊師重教的意思其實越來越淡了。」江西省南昌市退休教師周芬芳說。

3 個別教師職權尋租 誘發「送禮」焦慮症

對於收禮這種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為,相關部門態度明確,禁令不斷。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也發出了「過節不收禮」的倡議,家長感到釋然,校方也覺得輕鬆,送禮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家長苦惱、老師糾結、法規嚴禁,教師節收送禮現象並沒有絕跡。

就在近日,江蘇省南京市某小學校長,就因公然向學生家長索要禮金被就地免職。此前,黑龍江省依蘭高中教師馮群超因本班學生未向任課老師送禮,當堂訓斥全班學生;江蘇省無錫市中學教師周穎在微信群對比學生送的禮……這些個別老師的行為引發了家長們的送禮焦慮。

「送和不送還是不一樣的!」浙江余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學,「送禮之前,老師對孩子比較凶,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送禮之後,老師不僅不直接批評孩子了,還經常鼓勵,孩子現在也願意上幼兒園了,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送禮也值了。」

個別教師利用手中的職權尋租,小到排座位、任班幹部,大到保送生、高考加分……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義。「雖然只是部分地區、部分學校、部分老師的行為,但這些個體行為已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教育聲譽,還容易引發學生的攀比心理、投機心理,污染孩子純潔的心靈,應該堅決禁止。」遼寧省瀋陽市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佟雨臣說。

專家認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也是誘發「送禮」焦慮症的重要原因。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說,當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所好學校,進個好班級,有位好老師。於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家長期望以財物來鋪路,給孩子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4 治好「送禮」焦慮症 需自律更需監管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發布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明確禁止教師「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觸動這條紅線者,最重可予以開除或者解聘。

「因為有部分老師『送與不送不一樣』,所以才會有家長認為『送總比不送要好』,教師節變味,老師要負主要責任。」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任遠教授認為,治好「送禮」焦慮症,不僅要靠制度,也要靠教師的自律。

「對孩子來說,我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風氣,他們有樣學樣,因此我們有責任帶頭凈化社會風氣,不要讓孩子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浙江省嘉興市某中學語文教師許維強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學識,更要有正直的人格。廉潔從教不僅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不可逾越的師德底線。

相關教育專家指出,禁止教師收紅包等禁令早已付諸文字,但是落實起來依然任重而道遠。這需要地方教育部門把禁令轉化成為具體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指標和指引,如果不作為,這些禁令很容易淪為一紙空文。

同時,教育部門也應聯合家長、媒體等社會各界構築師德監管網,加強監督執法。「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做到有訴必查,決不姑息。特別是教師節及學校開學、學生畢業等節點,對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問題,開展高頻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督檢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類問題不解決,就無法真正履行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就無法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成為一句空話。(本報記者 曹溢 實習記者 易舜)


推薦閱讀:

商務交往送禮的講究(四)
歷史上的官場吃喝風:與送禮一樣成為通用規則
送禮十大技巧:禮輕情義重,禮多人不怪
7歲女兒威脅我:教師節不給老師送禮就退學
送禮都不會,怎麼混社會?

TAG:教師 | 送禮 | 焦慮 | 焦慮症 | 教師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