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掘!母音老人《光明大手印要釋》之四

瑜伽

瑜伽這個詞是梵文Yoga的音譯,它的意思是相應。這個相應和現在氣功瑜伽不同,在氣功上所說的瑜伽,它是專門練氣,把這個呼吸閉住,叫閉氣,能夠停止呼吸一個禮拜甚至於ー個月,而我們現在所說的這個瑜伽呢,是佛教里所講的相應法。

什麼相應呢?這個相應啊,裡面要分作五種:第一是與境相應,就是和環境相應,和一切境界相應。第二是與行相應,就是要和我們的行為相應。我們所說的話,我們的思想,都要和所做的行為相應,不能說得到而做不到,那是不行的。第三是理相應,就是與佛法所詮釋的理,要完全一致。第四是果相應,就是與結果一致。第五是機相應,就是與一切眾生的機相通,相契合。

這裡再稍微解釋一下,所謂境相應就是不違一切法自性。什麼叫不違一切法自性呢?違,是違背一切法佛教里說的法,包括範圍很廣,所有的事事物物,乃至一切思想都包括在內,就是要合一切法的自性,一切法的自性是什麼?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空。性者,就是自體也。一切法的本體,它就是空無所有。我們知道,我們人身,這個色身啊,就是肉體呀,它是父精母血合成的,它也沒有永遠不壞的東西,所以我人身都是生、住、異、滅,到最後還是要死亡,所以就是生、老、病、死啊,這個肉身是不能常在的。任你外道來修這個肉身啊,想到伊常常,就是要長生不老啊,但是總也做不到,就是你修得好,也不過比別人多活幾年,這個肉身終至於敗壞。它本體本來就是個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假合成功的,有了合,必有分,終歸要毀滅的。人身如此,一切山河大地也莫不如此,所以,我們佛教里說叫「如如不動」。「如如」,上面這個「如」就是說一切諸法的自體,這個自體是什麼呢?自體就是空,就現在所見到的這個形相啊,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這作為一種形相啊,它都是暫時顯現而不能夠永久不壞的。因為它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么。它是一切關係條件,聚合成功的,比如房子,房子也是鋼骨水泥,磚瓦木料合成功的,所以 它將來還是要毀壞。它不過是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始終不久長的。我們修佛法了,就是要曉得這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ー個假相幻形而不可得,所以你時時刻刻就不著相了,不著境了,這就是不違一切法自性。

這是與境相應啊,因為境是空的,你不能執著它是有啊,你執著實有,那麼你就造業受報,六道輪迴,永無了期,所以說我們是貪嗔痴,因愚痴之故,不知道諸法本空,認為實有啊。那麼,貪得無厭,造業受報,就生死不了了。我們既然學佛了,修法了,就要知道一切都本來沒有,不可得,你就不執著了,我們能夠把諸相都看空了,我們就時時地不起妄念了。不然你修法,打坐啊,不問你什麼念佛啊,持咒啊,參禪啊,唉,這個粗妄。就是執相的這個粗妄不斷,你永遠修不好。

佛說很多經文,祖師做論啊,都是叫我們夢醒,哦,不要著相了,這個都是幻法,不可得,水中之月亮撈不到的,那麼我們的心就肯放下來了。所以第一呢,就是與境相應。

第二呢,與行相應。行啊,我們修行了,我們的修行當中呢,就是要得定開慧啊。定、慧、行相應,我們假使修行當中,光得定而沒有慧,那是死定、頑空,不行的。假如有慧無定呢,那是狂慧,也不行的。所以必須定慧等持。我們得定開慧了,時時與空相應,那麼你不能嘴裡說一套,而你的行為又是一套啊,所以我們要看一個人修行是不是有真成就,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看他行為和他說的話是不是一致。有很多人說得很高,做得很低,那就是與行不相應。真正證道的人啊,他的行為一定是不會超過他所說的真理之外的,決定不會 做一些違背真理的事情,假如他說得很高,但是做得很低,人說「說得一丈啊,行不得一寸」,那就他根本沒有修好。

現在末法時代呀,就這種人是更多了,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注意我們的行為。你要得定開慧吧,你就是在一切境界中,不問你是動靜閑忙,你時時刻刻地要觀空而不能著相,你的行為就必定是端正的。不然呢,你遇到了境界就忘記掉了,和不修行人一樣煩惱、光火、發脾氣,那你怎麼能得定呢?定也不得怎麼能開慧呢?所以我們時時刻刻檢討我們的行為,檢查我們的行為,和佛所說的話是不是相應?

現在寺院裡面都做早課和晚課。做早課呢,就是一天起來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今天這一天開始了,我們應該怎麼做法?我們是修行人,我們是要出生死的,不能和凡夫一樣啊,所以把經文念上一通,看看佛是怎麼教導我們的,我們要依據經文所說的,要求我們的去做。所以這個早課啊,就是要提高我們的警惕,要照佛所說的話去做、去履行。做晚課呢,做晚課就是檢查了,一天下來了,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和經文相符了啊?再拿經文來對照一下,等於是鏡子啊,照照鏡子看。唉,假如我們的行為,和經文所說得相差很很遠,那我們就要生大慚愧心,要大懺悔。所以我們修行哪,誦經啊,就起這個作用。一方面,我們一切放下來誦經,可以入定;一方面,檢查我們自己的行為。所以這個與行相應,與理相應。什麼理呢?俗諦、聖諦啊,俗諦就是一切凡夫,聖諦就是修行證道之人。俗諦著有,聖諦說空啊,空和有這二種真理是完全一致的,因為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心經》說得很明白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相啊,色相離開我們的妙有真空自性啊,就沒有。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離開我們自性,還會有嗎?也無從沒有立足之地,因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是我們佛性的地、水、火、風四大種性所產生的,所以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我們呢,因為執著色身之故,就是取了一部分的地、水、火、風認為是自己,把大部分的地、水、火、風都捨棄不要了,認為不是我,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無明之故。假如我們現在修行與我們的本理,就是本體,理是理體,就是我們的佛性啊,完全一致 相應了,你就知道,我們這個本性啊,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能量,離了它,一切都沒有,世界上所有的形形色色,都是它成就的,都是它顯現的。所以,時時刻刻與理相應,就曉得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所以說山也是佛、地也是佛、樹也是佛、草也是佛、一切都是佛,無有不是佛,所有一切東西都是我們的自性所顯現,你時時刻刻地明白這個道理嘛,你還著什麼相呢?以我取我么?所以我們時時要與理相應,理是理體,就是我們的妙有真空啊,它是不生不滅,它是不動不搖,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是個大寶貝呀,我們就不認識它,是自己反而去著一部分的幻相,在那造業受報。唉,豈不冤冤枉枉啊。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曉得這一切現相,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都是我們自性的妙用,我們就時時見性了,就不著相了,那就與理相應了。

第四是果相應啊。我們用以上的方法修行,時時觀照,與理相應,和我們自性相應之故,就證得無上菩提妙果了,所以證果、修行啊,有這麼樣個階段,很多人就誤解了,說是開悟了,馬上就發大神通,假使沒有發大神通就不算開悟。他就不知道修行啊,有先後的次序,你先要開悟,明白這什麼是自性啊,然後在理體上做功夫,除掉從前的執著的習氣,把這個習氣除盡了,自然發大神通,恢復它的本能功用。這個妙性的功能啊是非常大,無所不能,無所不包,但是上面有灰塵啊,有齷齪啊,那麼它就不能顯現功用了,所以今天你雖然發明了它,知道了是它,但是它的灰塵、齷齪還沒有消光啊。如一個馬桶、糞桶,裡面的大便倒光了,你也洗過了,但是它年深月久,臭氣深入骨里,一下子臭氣不能消啊,所以它這個神通,暫時還是不能夠發。《大日經》就這樣講啊說「菩薩住此」,住什麼地方呢?就住在這個悟境上,就開悟了,他明白什麼是自性了,就不再去著相,要勤苦用功,他說還要勤苦用功,用什麼功啊?除習氣呀,就時時地觀照啊,時時覺照啊,照到後面,功夫純熟了,不用覺了,自然照了,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是寂照了,那就證果了,就自然神通廣大了。

你現在不知道這個道理,你也不知道什麼是自性,你要發大神通,那倒是真是著相了,你要求發大神通,真著個神通相,那麼你永遠不會開悟,你永遠不知道。你既然不能開悟,還會證果嗎?你就更不能證果了。所以學佛啊,我們須要知道有先後的次序,當然也有人是頓悟、頓修、頓證的,開悟了之後馬上發大神通,當然那位子是少數人能做到的,因為這是大苦薩他是經過多劫修行,才能證到這個地位,一下子就頓悟、頓修、頓證啊,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但不能說是沒有,有!頓悟、頓修、頓證是有,但是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這個樣子。要每個人都這樣子,那每個人都大菩薩再來嗎?不可能的,這個大菩薩也是從漸而頓的,他也是先開悟,然後是勤除習氣。這個勤除習氣,就是在境界上磨練自己,把這個習氣呀,就是等於鏡子上的灰塵啊,把它磨光、消光,所以這不是一天之功啊。

《大日經》說這麼清爽了,菩薩住此,要勤苦修習,不久自然發大通。所以我們沒有一個先後的次序,不明白的話,你開悟了也不知道,你見道了你自己也不知道,認為還不是,還不是。很多人就是這樣,自己不知道,他要說別人,阻止別人不識,自己不明白,糊塗了,耽誤了自己他還要耽誤別人,說你這個不是開悟,實在他不知道什麼叫做開悟,不知道什麼是自性啊。這真是很可憐的!

所以我們要講一講啊,我們在修法當中,從知道一切幻境都沒有,都不執著而能放下,再來用功修法啊.不問是念佛,持咒或者參禪,一門深入,做到妄念消融的時侯,根塵脫落,心是根,境是塵啊,兩樣都沒有了。譬如,我們念佛吧,這能念之心是根,所念之佛是塵,能所雙亡,根塵脫落,則打開本來,見到本性。不要再說這個不是,另外還有什麼,因為沒發神通不是,那就錯誤了。我們知道這個是本性,時時刻刻地來掃,掃掉我們的積垢,我們的習氣掃除了,把它掃光,這就可以證果了。那麼證果之後做什麼呢?要與機相應了,機就眾生的根機啊,我們得果即圓,就證明了圓滿、圓滿果了,佛果證成功了,就利生濟物,應感赴機,葯病相應了。你就會觀眾生之機,這個眾生應該修什麼法,就指示他什麼法,那個眾生應該修什麼法,就是指示他什麼法,不是我只知道一個法,其他都不知道。現在人啊,就這麼個大缺點,就只知此一法,他就毀謗別的法。

譬如修凈土宗人,他就說凈土好,你們那些密宗不好,要害人的,哎呀,阿彌陀佛,假如密宗不好,是害人的,佛為什麼要說密宗呢?佛難道是要害人嗎?你不知道密宗是什麼,你不要胡說八道啊。現在這樣的人太多了,修禪宗的就說禪宗好,別的宗都不好。同樣,修密宗的,也是自己好,別人也不好。唉,這都是自己還沒得救啊,他不知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應眾生八萬四千的機,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說八萬四千的法門。法,哪裡有真法啊?不過是個應病與葯,你有這個病,給你吃這種葯,如你是寒病,給你吃熱葯;那熱病,給你吃涼葯。治你的病的葯,不能說這個葯好,那個葯差。對病症,這個葯就好,不對病症,這個葯就不好。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應機的。這個瑜伽。就有這麼五種相應。

這個瑜伽裡面呢,我們今天講是無作。因為它這是大手印,是高深的法門啊,無作,就是你修法都不要有啊。因為我們一切有為法,就是凡夫俗子,《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不可得,都是假的,所以我們要無作。就是修到無可修處,無功用行,叫無作瑜伽。無作瑜伽裡面分幾種呢,分開講來,一是「專一」,就是專門只有一種。第二,就是離戲,離開戲言。第三,是一味,就像我們吃東西呀,只有一種味,沒有其它的味。第四,就是無作了,就是無功用行了。

現在把它分開來講一講,什麼叫專一?專一啊,就像我們修行所取的法門,現在的人這個心都不定,譬如修凈土宗的,你就專門地念佛好了,唉,他又聽到別人說,哎呀,修密宗快呀,他馬上就放下來念佛,不修了,他又去修修密宗了。修了密宗啊,他又聽人說,哎呀,密宗不好啊,密宗容易著魔的啊。說密宗容易著魔的,他不知道,著魔是你著相之故才著魔啊,你不著相,哪裡是從魔來呢?外魔都是心魔引起的,心不魔,就是心不取相,都是空凈,哪裡有外魔來呢?假如你說修密宗那你著魔,你念佛也有的著魔啊,因為你著相,還是要著魔啊。是吧?那麼他又嚇得怕了,噢,還是念佛吧,又還過去了。

參禪的也如此,參「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參了一陣之後,他說:哎呀,我怎麼不得消息哩?哎,還是修凈土吧,念佛吧,他又念佛去了。所以,這就是不能專一的之故。專一,也就是專心致志於一處,就是說專修一種法門啊,不能夠朝修暮改,今天修凈土宗念念佛,明天又去持咒修密宗,再過過再去參禪,這樣子終必是一事無成。有很多人,修密法已經很相應了,他聽別人說,哎,這個法靠不住,還是修凈土穩妥,他又放下來再回頭修凈土,以至於前功盡棄,這樣的人很多。你說哪一個法不好啊?每個法都是古人修過來的,所能證道的良方,就是古人積累的經驗。假如這個法不好,它就不能傳流至今,你只要用心修,專心致志地修啊,這制心ー處,無事不辦啊,是決定成就啊。就是你不專心,腳跟立不定,聽張三話,聽李四說,就把你的信心動搖了,以至於修密不成,參禪不成,修凈土也不成。你說修禪宗不好嗎?禪宗非常好,禪宗是我們佛教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所謂是大法門,最高的這個法門,是正門,其他呢,都是方便門。修凈土的往往說修禪宗啊,你不得開悟啊,就完結了,縱然你開悟了,思惑未了,你生死也不能了,還是修凈土最穩妥,你們還是都來修凈土吧。修凈土固然是穩妥啊,但是你不好好地念佛,專心致志地念佛,由雜念而專念,而一念,而無念,你怎麼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所以有人說,哎,我們散心念念佛,就是一面嘴裡念佛,一面頭腦子裡想著別的東西,這散心念佛,也能生西方的。假如這個話是果真是的,為什麼佛關照我們要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彼佛現前呢?又說:臨命終時,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彼佛現前呢?你這個散心來念能生西方,那憨山大師為什麼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呢?所以足見得生西方,也要有相當的功夫,不是散亂心馬馬虎虎地念佛能生西方的。

禪宗呢,禪宗它有它的立場,只要發大願,一定要成道,一定要證成佛果,廣度眾生。發這樣大願,他因為願力無窮,我們說佛力是無窮,業力也無窮,願力也是無窮,所以你只要發大願,就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你這願大了之後,就一定能保持住你這個人身,這一世縱然參禪不開悟,來世就一出頭來一聞千悟,還是能成就的,所以你修凈土的人不要破壞禪宗立場啊,你膽小,那麼你就去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法是度不同根機眾生的嘛,所以用不同的法門啊。假如都是一樣的根機,只要說一種法門就是了。所以不要破壞別人,修密宗,你不懂,更為不要胡說,密宗啊,都是佛佛相傳,證成正果的大法,尤其是現在未法時代呀,密宗最為相應的。所以我們學法、修法,就要專一,絕對不能夠朝修暮改,譬如挖井,這裡挖了兩三尺,還沒挖得深啊,說這裡沒有水呀,到那裡去挖,那裡挖了兩三尺,也沒有水啊,也不挖深,再掉個地方去挖,那麼這樣子挖來挖去啊,終其生不能得水。所以我們修佛、學佛、修法,必定要專一啊。

第二,離戲。就是要離開戲論,所謂戲論者,不是我們平時說說笑話叫做戲論哪,哎,諸凡一切的言論,是非得失,成敗利鈍啊,什麼什麼什麼東西呀,都是戲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世間的一切相 都是幻有,都是空花水月,一個假影子而已,沒有實質,不可得。你在這個假相上,來是非長短,來論啊,終歸都是戲論。因為它沒有么,你說什麼空話呢?提到最高原則,就是我們說的佛法,佛說的經,祖師們造的論,也可以列諸於戲論,為什麼?凡有言說,都無實義么!這「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啊,不是說法的,所以法不可得,法就是應病與葯。一切是是非非,你都不要去理會它,我們終日靜靜的,所謂一種平懷,坦然自凈,怡然自得哦。所以我們只要修法,不要去 分張三李四了,論這個法好,論那個法壞,那都是戲論,我們不必去說,只要專心致志去修,到最後,終歸能夠成就的。假如你,一天到晚的在這裡商量這個法,商量那個法,說長道短,哎,那都是不行的,我們就選擇一個法門之後,就專心致志去修,更不能聽別人的話 啊,那都是戲論,因為他也沒有證到過,那個法他也沒有修過,縱然那個法修過了之後,他沒好好地修,沒有得,得不到什麼東西,他就說那個法不靈,這不是謗法嗎?這比戲論更嚴重了!所以我們要離戲。

第三呢,是一味啊。一味,佛所說的法,他的教理,意趣啊,不問是大、小、圓、偏,都是一個道理,沒有第二個道理,為什麼呢?都是叫我們夢醒,不要執著假相,這樣子方能離開生死苦海,方能恢複本性啊。所謂大、小、圓、偏,種種的法門,不過都是一時應機而已,不是實法。作為實法,那就錯會了!所以都是一味,就一個味道 。哎,在禪宗啊就講到一味禪啊,一味禪是什麼呢?一味禪就是沒有什麼階段,沒有什麼漸次,當下就是,頓悟頓證,這就是一味禪。

從前有一位智常法師,他在歸宗禪師那裡告別,他說:師父啊,我要到諸方去學五味禪。哎,就是禪啊不止一個味兒,有五種味兒了。這個五味禪是什麼呢?五味禪就是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上乘禪。這個一味禪,就是最上上乘的禪。所以,歸宗禪師和他講啊,你要學五味禪啊?嗨嗨,我這裡有一味禪哪!你把這個一味禪學到了,那其他種種禪,種種法門都在里許了,都包括在裡面了。這是一味,就是我們用一種法門,證到本來,那麼就是一味。這個一味親嘗了,你假如是沒有證到本來,都在外面兜圈子啊,就嘗不到這真味兒。這一味者,無味也。無味之味,有至味。這個味是真味啊,所以叫做一味。

第四叫做無作。無作,就是無功用行,這個作是工作的作,我們初初修行,都是有作,就是有功用。譬如我們要修法,有個法在,平時要觀照啊,要覺照啊,有個覺觀在,那麼這都是有功用行,有作法,但是我們一上來不能夠無作,總歸是由從有作到無作的,就從有功用行到無功用行。譬如我們覺照吧,這個照,譬如盞燈,這個燈掛在後面了,照不到前面,我們要用功夫啊,時時刻刻地覺照,就要覺察、照察我們的妄念啊,妄念一起我們就看見它,不跟妄念跑。初用功的人,念頭起了他看不見哪,就等於一盞燈掛在後面了,要這個妄念起了一段才覺得,哎喲,我這裡妄念起了,他覺得很遲。禪宗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覺,遲得很,遲鈍得很,用功夫綿密之故,慢慢地把這盞燈從後面移到和我肩平行了,和我人平行了,它就比較容易照到了。就譬如我們做功夫,念頭一起就能覺察,就能看見,這是功夫已經上路了,你不上路,念頭起了看不見,那麼再過過用功夫,用功夫用得熟了,這盞燈移到前面了,前面常常地照著了,你不用覺了,不用覺它自然照,這就是寂照。寂者不動搖也,你這裡不要用功了,它也在常照。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稱為寂照。那麼到了這個地步呢,就是無作,我們修法,修到第七地菩薩位,還有一個無作在。就是我,不要用功夫了,無作了,無為了,還有一個無為在,還是個影子,還是不清凈。到了第八地菩薩,這個無作、無為的影子才真正消掉。功夫啊要好好地做,你不做啊,是證不到的,所以說無作者,任運安住自心。我的這個自性心,本來明凈,我不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侯,一切時空,我都是不動不搖,安住在我自心的明凈體上,這才叫做無作。我們做到這一步就好了,這個大手印說是很高,就是要叫我們這樣做到,所以說無作瑜伽。它分這個四個階段:第一是專一 ;第二離戲;第三一味;第四無作。我們大家都要照著這個用用功,本來呀,學佛是不難哪!人家都說:「哎喲,學佛很難啊,不容易成」。不難,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不知訣竅,不曉得怎麼用功,等到你知道訣竅之後呢;難在沒有恆心去做,要時時刻刻地修啊,功夫要做啊,你不修不做,有天生釋迦嗎?不可能的啊,還是要做功夫哦。雖然我們具足這個佛性,無漏智性,無絲毫欠缺,心就是佛,等無差別。但是你現在有無明在呀,非不眾生啊,還是要做功夫,把這無明消掉啊。我們非要做不可,所以無作瑜伽就講四步法;

見 修 行 果

若離執計是見王

上面都講了,第一是知見正啊。見啊,知見正,要見到本性,不見到本性,你怎麼用功呢?你用功都是盲修瞎練,你不知道這個性是什麼東西啊。就譬如你有個小毛頭,有個孩子,你知道保護這個孩子,不要給他冷著,不要給他餓著,時時保護他,你沒有這個孩子,你保護什麼東西啊?所以,第一是見。

第二,就是修。這個修,是悟後真修了,不是盲修了。所以我們說,第一是要明心見性,佛說的種種法門,都是叫我們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個大宗旨,離開明心見性,就沒有佛法了。就是當我們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持到了能所雙亡、根塵脫落的時候,一切有生滅的東西都消滅光了,「生滅滅已」,不生不滅的佛性就現在面前了,「寂滅現前」,這個寂滅就是我們一切沒有了,但是不是像石頭、不是像木頭毫無知覺,而是了了分明,一片虛明,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見到這個本來面目,時時地保護它,長養聖胎,這就是修啊,這個修是真修,除習氣了。我們上面講了,糞桶裝糞的年代久了,雖然大便一旦倒光,但臭味不消啊,還要勤於洗刷,要把這個習氣掃光。你這裡說這個法不好,那個法好,也是習氣,這裡要講到習氣就多了,要吃啊、睡啊,都是習氣,我們功夫做得深遠,這些東西都能消光。見、修、行,就是我們修了之後,所有的行為救度眾生,這是行,就是和我們的本體相應了,這樣救度眾生,就有十分的把握了。不然,你還沒有見道,你沒有修得好,你去救度眾生啊?啊呀,非但眾生沒有救到,你自己也下了水了。見、修、行,那時候我們的行為,自然與本性相應,這上面講瑜伽就是相應,就是與理體相應。那麼果啊,我們救度眾生之故,功德圓滿,塵沙、無明都消光,那麼我們就能證到最高深的菩提大果,就證到佛果,成果地佛。

所以見、修、行、果四者,離執計叫做見王,這個只講見,就最高知見是什麼呢?離執計。執是執牢啊,計,就是在這裡時時刻刻地計算哪。哎,訂這個計劃,訂那個計劃,來計算啊。都是執,執牢,所以計有計無啊。唯識宗講第一個就是遍計執性,就普遍地都在那兒計執,沒有一樣東西不計執,貪得無厭,時時刻刻計執,我們真正地 明白之後,就離計執,就不再計執,不再執牢了,不再執牢色相了,不再這裡計有計無,計患計得計失了,這樣子離開呢,才稱為是見王。你要見到本性之後才能做到,沒有見到本性,你離計執,你離不開。你碰到什麼東西,你就計牢什麼東西,你就執牢什麼東西。以說離計執才是見王。頭一上來,我們這個見思二惑啊。要斷見惑,然後斷思惑,要離計執為見王。

若無散亂是修王

你修啊,修行怎麼修法子啊?修到你入定了,時時在定了,不散亂了,心不散亂了,這是修王啊。假如你靜中能定不散亂,到了下了座,到了境界當中,你就散亂了,那你還是沒有得定。還是沒有修得好啊,所以你修到不問是動、靜、閑、忙,心都不散亂,我們有兩句俗話說「寒潭月影,觸波瀾而不散」,寒潭就是深山裡的水潭,它是一天到晚是冰冷的,它不動,就是寒潭,月亮影子照在裡面清清爽爽啊;觸波瀾而不散,很凝固,儘管你起波瀾,它不散,月影不散啊。就是說 這個心是不動,在任何境界當中,動蕩的境界來好了,他心還是不亂,所以「夜半鐘聲,隨叩擊而無虧」哦。寺廟裡面,敲一個鍾啊,半夜裡面,不是要敲幽冥鍾嗎?哎,那個鐘聲傳出去啊,老遠老遠傳出去,隨叩擊而無虧哦。你敲得重,它聲音就發得大,你敲得輕,它聲音就發得小。哎,就隨你的敲得這個力量大小,而發的聲音得洪亮與否,這意思就是說我們啟用,在動用當中,要相應啊,應眾生之機,應眾生之緣了,要說法,起種種妙用啊。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應」是接應眾生,接應世緣啊,儘管接應而無所住著,這才是我們的真正靈妙之心,這才是廣大無邊的妙用之心。所以我們說要修到不問什麼境界,不問什麼時間,它的心不散亂,這是修王,就修得好了。

若無作求是行王

無作、無求,就是行王,我們能真正達到無求、無為。「作」就是我的行為啊,不要有所謂「求得之心」,不要求這個、求那個。我心總是空空的,無執,人到無求品自高嘛,這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話。一切世人能夠做到無求,他的這個品格就高了,我們學佛的呢,更應該如此啊,要無所求啊,儘管作,無所住么,不是不作,不是不應啊,儘管應世緣,儘管作,而不動搖,而心不執著啊。

禪宗說: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不曾掛著一根絲,這就是無作啊。佛也這樣說,佛說:我說法四十九年,未嘗說著一字。這就是無作之師,良好的規範,所以,我們應該都向這裡學習呀,上面講了,無求是行王。

若無所住即證果

無求,我們世俗上人也說「無求品自高」。這人真到了無所求,那麼他的品格自然是高尚了,你有所求呢,就免不得要做出些吹牛拍馬的事情了。所以脅肩諂笑做這事,這個是不高尚的行為,很卑鄙的,都是因為所求,不得已而做之,我們修行了,更應是要做到心空無所求了。就是我們修的時侯,打坐,或者念佛,持咒,參禪,也不要有所求,你求見佛見光,或者求明心見性啊,都是妄念。一切要放下,聽其自然,我們只用功。所以說「只問耕耘,不問收成」,你只要勤於耕耘,勤於施肥、澆水 拔草、除蟲,你的收成一定很好。我們勤於用功。時時在觀照啊,念佛的人,一天要念十萬八千,他也就是要時時觀照啊,用佛念來把我自己妄念斬斷,可以說,凈業成熟能生西方啊。我們修密宗人,要時時三密加持,身口意三密加持,時時在這身口意上做功夫,所以要無所求啊。你不能求明心見性,參禪的人就是要求明心見性,他也見不到,因為你妄念生了,他只要疑情一起,把妄念籠罩住,斬斷妄念,時節因緣到來,就自然打開,所以座上不能求有所見,什麼光呀,佛啊等等的,更不能求神通。

現在很多修行人,他學佛啊,目的就是想求神通,要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炫示自己。哎嗨,我有神通了,殊不知啊,你心著個相要求神通了,你就不得通了,為什麼呢?你這要求神通這一念就是妄念,就像我們上面說的,你要求明心見性這一念就是妄念,這一妄念就罩住你了,你求神通啊,將來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大有份在。因你著相,魔就趁機而入了,你要真正地把心死透,一切都無所求,無所住 啊,它自然恢複本來的光明妙用。我們本是妙用無邊,本性是具足一切的,妙用無邊的,而現在不能,就是因為有這個妄心、執著的緣故啊。所以我們要用功,就是要把這個妄心、執著去掉,你現在加上一層妄心,要求神通,豈不是「作繭自縛」嗎?豈不是「西行卻向東」嗎?所以不得成就。

不能要求神通,假如我們真正先把心裡的這些妄想、執著都消光了,一切煩惱都沒有了,先證到漏盡通,就是煩惱都漏盡了,則道通。這個證到之後啊,那個五神通,就是天眼通啊,天耳通啊 他心通啊,神足通啊,宿命通啊,不求而自得了,你那越求它,越不得了,縱然 你用種法來求得,它也是局部的,它不是完全的。哎,你一口氣不來它就完了,就沒有了,還是六道輪迴,生死不了。所以不能求,不能有所住,你住在什麼地方,那麼你就不得佛果了,要得佛果,一切要無所住,無所求。

越所緣境心體現

無所住道即佛道

越所緣境,心體就顯現了。我們這個緣啊,就是四周的環境,我們假如是心跟著四周環境走,被環境所包裹了,脫不開了,為環境所左右了,那我們的這個無住心體,我們的佛性啊,它就不能顯現了。因為都被它這些環境都包裹住了,等於太陽被烏雲遮住了,怎麼能放光呢?這個越是超越,超過它,不被這些環境所包裹,不被環境所左右,因為凡所有相,都是虛妄,所以我們假如能做到這一點,在一切境界中,心絲毫無所執、住著,那個自性啊,它就顯現了。

心體顯現了,本性顯現,無所住體道,就是佛道。無所住的體,我們的這個真心啊,它本來是無所住著的,因為它無相,它能顯現一切妙用,能生一切,所以它是無所住的。而就是我們由無明之故,就粘著了,你就不知道這些幻相,是我們心體所顯現的,而著在幻相上,

把自己寶貝心體而忘記了、捨棄了,所以在無生死當中,冤冤枉枉地受六道輪迴之苦,這個無所住體呢,就是佛道,就是佛體。這個道是什麼意思呢?道,就是通達意,所以人家問:道是什麼?什麼是道啊?有的人回答不出。什麼是道呢?

從前,有一位和尚,就參趙州和尚,趙州是禪宗的大手筆宗師,他講的話,看似普通,卻是深藏玄機,如棉里之針。棉花是軟的,你不能捏,你一捏它裡面針就戳你的手,這位和尚問趙州,哎,師父啊,如何是道啊?什麼樣子是道啊?

趙州說:牆外的。

就牆頭外面的那個道路啊。

和尚說:哎,我不問這個道啊,我不問這個道路,我是問大道啊。我修行所證的道果,大道啊。

趙州說:大道通長安。

人家說得多麼好,多麼簡單,多麼玄妙,大道通長安,道通達意啊。長安從前是我們的皇帝所住京城,就比方是我們所要證到到的佛果,這個道就是通達之意。所以道呢,有無漏道,有漏道,涅槃道,這三種不同。有漏道,就是世俗人所作所為,做善事,通往天道享享福,做壞事就下三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好壞相間,有好有惡,間雜在裡面,那就是人道。所以,六道輪迴,就是有漏道。無漏道,就是羅漢、辟支佛、菩薩,這都是無漏道。涅槃道就是佛證到無餘涅槃,小乘是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是法執也沒有了,所有的,一切的煩惱,住著,人執,我執,法執都沒有了。

涅槃有幾種啊?有四種,一就是有餘涅槃,就是小乘所證到的,法執未了,就是尾巴沒有斬斷,還有個尾巴在啊。無餘涅槃就是佛所證到的,法執都沒有了,一切都沒有,光凈了。無所住處涅槃就是佛啊,無所不在,處處都是有,都能顯現,這無所住處涅槃,這佛並不是住在涅槃里就不動了,不對,涅槃住在那裡不動了,不是啊。涅槃是寂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稱為是涅槃,就證到不生不滅的妙體,它可以起妙用,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度生,有緣就去顯現啊。所以釋迦佛 臨圓寂的時候說,我並不是涅槃不動了,我也沒有離開你們啊,你們這個道眼清凈的的人,還是能時時看見我,我是處處顯現,度一切有緣眾生。所以無所住處涅槃,不是一定住在哪裡的。

還有個自性涅槃,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不生不滅,是本覺道,但是由無明之故啊,就非不眾生了。所以我們假如真正是心離所緣境,就是在我們周圍境界,我們心都無住著,時時都空凈無染,這就是佛果了,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是究竟道了。那有人說,這個法不究竟 ,那個法究竟,都在這裡分門別類啊,實際上法沒有高下,而人的根機有鈍根,像刀一樣不快,有利根,很快。他知道這所有的境界,所有的現相都不可得而自然離開,無所住著,完全脫光了,絲毫沒有粘染,他自然就能證究竟道果了。

無所修境即菩提

無所修境,你真正都一切的心都光凈了,妄心都消光了,一點無所住了,還有什麼修呢?修什麼呢?所謂修者,就是修復,就是恢復我們的本心,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心上,有積垢,不清潔,所以要修,要用法來修,你既然能證到了這個無所住體,你在一切境界當中都無所住么?不是,善境就愛,惡境就嗔,愛惡之心都消光了,你還修什麼呢?無所修境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正覺了,就是大道啊,就是真正覺悟了。有所修,還是有法在,還是不行,不清凈,要真正證到無所修才真正是正覺了。

這個大手印啊,它是最高一乘法門,屬心中心法門,要求很高,我們要做就是時時鍛煉,不是一步登天就跨上去的,要知道怎麼做法 啊,就是在境界當中,時時鍛煉自己,曉得這一切境界都是幻顯,不可得,心裡不要執著它,把自己執著的這個習氣消光,這是修。一旦都消光了么就無所修了,無所修就證到大菩提了,假使你還有所修,就還差了。當然每個人都是從有修到無修啊,不能夠一下子就無修。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八)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四)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二十一)
母音老人開示:六字大明咒
母音老人:不要好高騖遠

TAG:母音 | 手印 |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