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經濟泡沫化和實業空心化
06-21
張茉楠 2010-12-07 11:49【經濟觀察網】本文網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Opinions/zcxj/2010/12/07/188293.shtml經濟觀察網 張茉楠/文 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貨幣政策主基調由「適度寬鬆」轉向「穩健」,這反映了國家將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作為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通貨膨脹、資產泡沫、流動性泛濫、不為調控所動的高房價……這一系列問題到底有怎樣的內在關聯?這些問題是貨幣性的還是結構性的?它們折射出中國宏觀經濟怎樣的深層次問題?對於這些,如果我們沒有梳理清楚,就很可能是「盲人摸象」,恐怕難以找到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當前,貨幣投放過多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過剩的貨幣為何沒有進入到實業循環,而是流入資產領域,這恐怕就不僅僅與貨幣有關,而與實業產業衰退導致的空心化相關。 泡沫經濟往往與實業空心化如影隨形。日本「二十年增長型衰退」、亞洲金融危機、乃至美國金融危機以及歐洲債務危機的「笨豬五國」等等一系列危機其背後都有經濟泡沫化和經濟空心化的蹤影。「廣場協定」之後,日本在西方貿易壁壘和匯率升值的嚴厲壓制下,日本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內銷還是出口,製造業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嚴重侵蝕了企業利潤,落入了所謂的「三明治陷阱(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兩頭受擠壓)」。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在經濟轉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長的思維慣性,在改革過程中忽略過度投資和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的風險,宏觀政策屢屢失誤。為緩解日元升值壓力,日本實行低利率,把經濟資源引導到資產投機和信用擴張,刺激了房地產泡沫的行程。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破裂,日本當局直到1995年才承認經濟衰退,採取措施已晚,經濟泡沫最終破滅。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當前也面臨著經濟泡沫化和實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和巨大挑戰。30多年來中國長期持續的高增長主要得益於 「要素紅利、市場化改革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的巨大貢獻。然而隨著這三大紅利的逐步衰減,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超高速增長逐漸回歸常態。 從目前看來,這三大紅利的衰減並未馬上反映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上,卻反映在近年來中國產業資本逐步流向資產領域和虛擬經濟的現實上。儘管中國的製造業佔GDP的48%,幾乎佔到中國總體經濟規模的半壁江山,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瓶頸,一方面出現了大量過剩產能,而另一方面又出現產業空心化跡象。 近年來,溫州熱錢、溫州炒房團響徹全國走向世界的背後,折射的正是溫州正在遭遇產業空心化的巨大挑戰。溫州是私營經濟做實業起家的前哨,擁有全國數一數二的市場意識。然而近年來,溫州技術創新的瓶頸和產業升級壓力使得大量實業企業紛紛外遷,經濟空心化的趨勢日益嚴重。溫州乃至浙江的投資不足問題非常突出。近十年來,溫州實體經濟的投資率增速一直低於8.6%的全國平均水平,也居於長三角較低水平。 溫州僅僅是一個縮影,近年來,由於紅利的減少、勞動力、土地以及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正在供求不平衡推動下逐步回補,使得製造業行業利潤率越來越薄,不僅靠實業起家的眾多民營企業紛紛「逃離」實體經濟,一些大型國企也「不甘寂寞」,當這些資產領域產生預期利潤率大大超過,或者成倍超過製造業的利潤率時,它就會導致製造業的空心化,就會導致沉澱於工業和農業的大量資金遊離出,流向房地產行業。 2009年,全球房地產投資額為3650億美元,中國的數額為1562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幅超過一倍,約佔全球的四成。今年1-10月份以來全國房地產投資累計達到45621.96億元,佔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4%。在增量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量佔比31.85%,貢獻近三成。 中國經濟的確到了經濟轉型的「危機時刻」,中國不缺的是資本,但中國缺少一種企業家精神、缺少實業報國精神、更缺少創新精神。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無論如何都要以「實業立國」為根本,金融、投資應該建立在強大實業基礎之上,未來中國突破技術創新瓶頸、延伸產業鏈、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實體經濟的再造,因為只有強大的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經濟觀察網】本文網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Opinions/zcxj/2010/12/07/188293.s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