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眼光看三國英雄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面對曹操這樣一個懂得賞識人才的老闆,開出高薪水高職位要挖角,關公卻從一開始的挖角面談會上,就拒絕了曹操的一切誘惑,還在堅持自己的原則下才投降曹操;換作一般人在面對這麼好的挖角條件下,也許早就不顧一切跳槽去了。
曹操攏絡人心的方法,雖然是作為一個領袖人物必修的經典。但關羽在對劉備的義氣與對曹操恩情之間的進退兩難與抉擇,卻是所有想了解華人文化、人情世故與價值觀必看的章節。
可是關公在過五關的時候並沒有展現他偉大的氣質,他是「斬」六將,而不是「感化」六將,關公過五關時的那種不屑一顧、勉強殺人,這些特質意味了一件事情:他雖然勇猛,但並不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有原則、有力量,卻沒有偉大的特質。關公在跟別人交手的時候,為了顧全自己的任務,卻忽略了考慮別人的處境。
2、張飛
管理者將個人的情緒好惡,牽連到自己的部屬,是領導上一大禁忌。張飛平日對部屬就是要求嚴格,動輒牽怒(三國志中形容張飛的領導風格是「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沒想到就因此命送部屬的手中,而不是戰死沙場,相信他死也不瞑目。
扮白臉後讓部屬喜歡你,這是正常的;扮黑臉但能讓部屬臣服,這才是管理的高手。張飛對自己的兩員將領提出了難度極高的任務要求已經是有點強人所難,部屬反應問題,他非但沒有詳加檢討,竟然還將他們當眾吊在樹上鞭打,打完後仍繼續要求完成,否則要以死罪辦之。
從這個過程來看,張飛首先違反了責備部屬的原則 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人也許什麼都不在乎,但面子、尊嚴一定要顧到。責備員工時,切忌傷其自尊、損其人格。這樣會遭來部屬的極度反彈,即使表面沒事,心中可能已在盤算報復之道,我們應了解適可而止的原則;既然已吊起來歐打一頓了,還威脅「一定得完成,否則提頭來見」,如此高壓政策等於是將部屬逼上絕路,無怪他二人說:「比如他殺我,不如我殺他。」
三國演義中對張達、范疆用「賊」稱呼,事實上,應該先檢討的是張飛,可以說咎由自取。換成你我,恐怕也和他們一樣心存不滿,管理者當引以為戒。
3、趙雲
諸葛亮所有的事情都交給趙雲去做,因為趙雲是劉備的團隊裡面唯一會接受程序、完全服從程序,而且盡心儘力地把這個程序完成,在趙雲保護阿斗的事情過後,諸葛亮即完全信任趙雲,因為趙雲是一旦決定效忠一個人,他就不會去多想什麼,叫他怎麼做他就會怎麼做的人。
趙云為了救阿斗出身入死,救了阿斗又如何呢?他還有兩、三個兄弟,這就是在強調阿斗象徵了整個漢朝,中國人那麼喜歡這件事有點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趙雲不是因為阿斗可愛才救他,而是因為他是劉備的血脈,在這裡我們看到將軍的命比不上一個小孩子的命。
為了阿斗死了那麼多人都是應該的,糜夫人、趙雲的命都不重要,難道那些被趙雲殺掉的士兵不是別人的兒子。所以我們不能看著這樣的事情也不去懷疑,只是盲目地跟著男主角殺啊、喊啊,看著那矯情的劉備摔小孩,趙雲如果沒有救阿斗的話,蜀國或許不會滅亡吧!這是幾百年來我們一直沒有去思考,趙雲到底該不該這麼做。
4、三國第一大帥哥的馬超
相對而言,帥哥馬超在整個三國中其實無法被舉出有任何代表作;勉強算是代表作的就是跟張飛挑燈夜戰,但又不是他在人生夢想或作戰能力的表現。而且馬超後來歸附劉備,等於是跟自家兄弟打架,變成一場娛樂性高於實用性的show!除此之外,馬超被描述最多的都是造型多漂亮、多迷人,這也是當張飛看到他這麼受到劉備器重、這麼受大家歡迎時,會被激發心中痛處的原因。張飛認為馬超只因為外型英俊才會受到矚目,所以非要打到底,在武功上勝過他為止。劉備似乎完全不懂這種心態,所以勸架時始終沒有往這個著力點施力,劉備可能對外型非常遲鈍,不了解人的外型會影響性格,如果劉備在那時倡導「黑就是美」,張飛可能就不用打得那麼辛苦了! 做為一個悲劇人物,馬超卻沒有展現出人生深度,這可能也印證了漂亮的人常常讓人感覺很淺薄。很多人對漂亮的人有高期望,覺得他們的憂鬱比醜人的憂鬱更憂鬱、他們的幸福比醜人的幸福更幸福,但真正接觸到他們的時候,卻幻滅得很徹底,因為發現上帝給了他們這麼漂亮的外表,裡面卻藏了個白痴!
像馬超這種家破人亡的處境,理論上他應該會有更深刻的人生感覺,可是他和同事、仇人都沒建立什麼深刻的關係,父仇沒報成就這樣算了,和龐德分開對不起韓遂也就這樣算了,絲毫沒有歉疚追悔之情。就像《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武功好、外型俊,可是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說不出任何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只是一直維持著美好而淺薄的狀態。馬超也是如此,完全沒呈現出悲劇英雄的深度,也沒做出任何悲劇英雄的完成動作,堪稱三國最引發人幻想、卻最教人說不出個所以然的人物。
5、黃忠老將軍
他是被三國志犧牲的人物,總是被拿來搞笑;因為年紀那麼大還要在江湖上混是很辛苦的,所以我們給他一個歇斯底里的樂觀心理狀態,讓他一直處於這種瘋狂的、不服老的心情中。很有趣的是羅貫中給他一個更老的搭檔──嚴顏老將軍,讓這一對老將可以並肩作戰,展現老年人的力量。而他們的力量並非展現在江湖上閱歷多年後的老謀深算,而是展現在「人脈」:活得越久,認識的徒子徒孫就越多,就越容易套關係。像嚴顏用沿街呼喚的方法叫大家投降,在重倫理的儒家社會裡真的是如此,一直到現在每次政治動蕩時,都會有個黨國大老被抬出來勸大家不要鬧了。所以黃忠、嚴顏在展現「老」這件事情上,不是展現在智能上,而是展現在他們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影響力。
6、楊修
曹操手下的謀士像郭嘉、程昱、荀彧,都是很端莊的人,只有楊修整天耍嘴皮子,難怪會被殺,誰叫他大嘴巴!
楊修最糟的部分是他的聰明太炫耀了!
一次是夢中殺人事件,曹操被楊修說破怕被人暗殺的心理;另一次是雞肋事件,曹操認為事關重大,楊修就因此送了性命。
身邊如果有人隨時在窺伺著你、說破你的心理,是一種很不愉快的感覺,尤其曹操那麼容易受威脅的個性,他當然會把楊修除掉。楊修的聰明顯然不是智能,一個人如果有智能,應該了解保身的重要。和楊修親近的曹植也沾染了這種聰明外露的個性,所以一直到後來的政治鬥爭中,他仍未學會韜光養晦、在最重要的時刻才出手的哲學。
7、馬謖
孔明用馬謖守街亭,原本是要給年輕人一個表現的機會,不料馬謖的第一次披掛上陣,就犯下了如此嚴重的錯誤,造成第一次伐魏的失敗。從這個歷史案例,我們可以思考:馬謖為什麼兵敗於街亭呢?
首先,他雖然熟讀兵書,卻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他可能將孫子兵法背得滾瓜爛熟,但偏忘了孫子曾提到兵形象水,水無定形,遇方則方、遇圓則圓,用兵時必須依據當時的人、事、時、地、物各種情境運用。他引用「憑高視下,勢如破竹」的理論、學習韓信「背水一戰」的精神,基本上沒有錯,問題是當時的情境並不適用。主管要能活用各項管理原則與技巧,才能發揮管理的效能。
其次,馬謖年輕自負,剛愎自用,不能夠記取孔明的命令在先(汝可小心謹守此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之後又不聽取王平的意見。王平雖然是個大老粗,學問絕比不上馬謖,但畢竟從行伍干起,征戰沙場多年,孔明正是看上王平的謹慎,令他協助缺乏實戰經驗的馬謖。偏偏馬謖不能聽進他人的意見,甚至自認孔明平時都要徵求他的看法,要王平少啰唆。身為一位管理者,要能重視員工的意見,切忌一味的固執己見。
最後,孔明用馬謖,也是一次失策。由於馬謖的背景和孔明相似(都是學富五車的書生型企劃高手),加上平時見解相同,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因此在當時孔明敢大膽啟用這位從未有帶兵作戰實務經驗的文官擔任大將。孔明忽略了,雖然要給部屬發揮的機會,但也得衡量當時的局勢,這麼重要的任務,可不是培養新人的時候。管理者進行任務分配時,必需充份權衡人與事的各種因素。 加註:馬謖運氣也不好,首次出馬就碰上了司馬懿這隻老狐狸。
8、呂布
以呂布出場的氣派、以《三國志》對他造型的描述,都讓我們對他抱著很大的期望,期待他能夠發光發熱。不幸地,呂布一直表現出男性豬哥的一面,他一直沒有發光發熱,只有發春!
浪漫的三國迷會喜愛呂布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很帥,這是二十一世紀大眾所認同的偶像特質。第二、他很深情,被愛情沖昏了頭雖然讓他日後失敗,卻也是他迷倒痴情男女的個性。或許呂布在三國的成功排行榜落後到一百零八名以外,但他在迷人排行榜上,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巨星。
呂布一身本事,在三國時代全部都是缺點,可是呂布如果生在現代,那他的很多缺點都會化為娛樂報紙上的優點。好比說他和貂蟬的愛情,正是絕佳的緋聞題材;他的英俊、帥氣、好身手可使他成為天王;他愛錢如命,收入排行榜絕對會居高不下……這種種都足以炒作新聞,讓他常保「緋聞王子」超級巨星的地位,可惜呂布生錯時代走錯行!
9、董卓
快崩裂前的漢朝,董卓、曹操、袁紹可以說是創造機會的前三名。他們抓住機會所用的力氣與策略,精確地反映出了未來他們所將擁有的地位以及權勢。
排名第一的董卓接到何進的邀約,立刻毫不猶豫地從西北殺往洛陽城,他接受了李儒的建議,耐心地在城外等待,等發生變亂時,宮廷內部自相殘殺,消耗殆盡之後,再以最輕鬆的方式進入了洛陽城。董卓發揮了快、准、冷靜的風格,充分地掌握住了機會,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以氣勢奪取了政權。
當然,一開始的第一名未必會持續保持第一,和後來的其它英雄人物相較之下,董卓只是個貪婪的野心家。董卓把得到皇帝、執掌政權當做他野心的終點,開始停下來為所欲為地享樂,忽略掉了長期執政所需要的紮根、擴張以及成長。這些血腥的慾望,幾乎完全消耗掉了董卓統治的正當性。相對於其它人擁有了權位以後的發展,這種以享樂動機的野心,限制了董卓的成長,使他在競爭的路上很早就停頓了下來。
10、貂蟬
貂蟬沒有夢想、性格,只有一項挑撥任務。挑撥里最主要的關節是誤會。相信很多人聽到董卓和呂布被挑撥得反目成仇,都會很直接的反應:「哦!這兩個男人真是太笨、太豬哥了!」可是把頭轉向日常生活中,看看身邊的人(包括自己)被挑撥時的反應,你就會了解到挑撥是一個威力非常強大的傳統陰暗智能。
我們期望把貂蟬的動作分解剖析之後,能讓大家增強這方面的免疫能力。在王允的連環計里我們可以發現,原來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詮釋它。 不同的詮釋造成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挑撥別人的人運用不同的觀點來詮釋同一件事,但被挑撥的人被逼到只能從一個角度去思考。這種挑撥與被挑撥的原則是歷史上不變的法則。因此,做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應該學習讓自己有更開闊的胸襟、更多重的視野與觀點去看待一件事情。一旦我們因為被挑撥而產生激烈情緒時,最好重新站在利益與我們衝突的人的立場重新再省思一次,對方會用什麼觀點看這件事?我又應該用什麼樣的觀點來看事情?也許這麼一想,對方所有挑撥的企圖昭然若揭,我們不但不生氣,還學會哈哈一笑呢!
11、袁紹
袁紹繼承了「四世三公」這個漢朝天子御賜的金字招牌。很清楚地,顯赫的家世也就是他最有力的「核心競爭力」。在整個討伐董卓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袁紹為自身利益不繼續攻打董卓。為了維護四世三公這塊金字招牌,再怎麼說,也要奮戰到底。可惜的是,袁紹竟然公開表現出意興闌珊的態度;更糟糕的是,身為討董大聯盟的領袖,袁紹卻屢屢屈就現實原則,公然搶奪韓馥的領地,還和公孫瓚打仗。照說袁紹應該照顧聯盟里的成員,表現出老大哥恢宏的氣度,沒想到袁紹因為貪婪、野心,不顧作為一個領導者應有的氣度。袁紹短視近利的目光,使他失去了繼續作為領導者的機會,也是他自己,把這塊最可貴的金字招牌給砸壞了!
12、龐統
龐統的死的確令人惋惜和遺憾。他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略家,何以剛率兵出征,便命喪途中,而且是被名不見經傳的張任所敗?
從戰術上來看,龐統這位蓋世奇才在進兵途中,早該料到落鳳坡一帶地勢險要,道路狹窄,樹木叢生,是最易遭伏擊的地帶。以他的實力,就算無法順利前行,最起碼也不應如此輕易遭人暗算。真正研究起來,龐統遭埋伏喪命,絕非能力不足,問題完全出在他的心態上。
龐統初到劉備帳下,急於建功立業,以便使龍鳳並駕齊驅,這種心理是人之常情,不難理解。不過他把名利看得太重,為了與諸葛亮較量,總是對其存在了一些偏見,認為諸葛亮為了怕他取功,一定會扯他後腿。以致當諸葛亮致信提醒他不要冒然進兵時,他卻想:「孔明怕我取了西州,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在此情況下,龐統已經因個人情緒及好惡而嚴重影響了他對軍事謀略上應有的客觀判斷,其心思不但沒有放在對敵人的警惕,反而斤斤計較於自我得失,甚至有欺上之舉,乃對劉備說:「統亦算太乙數,己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統亦占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蜀將泠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同時,在進兵時,沒有對敵情和地理條件做深入分析,以至身陷絕境。
要成為成功的領導者,光有聰明才智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良好的修養,尤其需要寬闊的胸懷、眼觀全局的概念和審時度勢的能力。度量是理智的基礎,是孕育謀略的沃土。龐統的這段故事,正足以做為我們的借鑒。
13、何進
何太后所倚勢的哥哥何進雖然貴為大將軍,他的表現更像是原來那個殺豬的屠夫。儘管他手下擁有了像曹操、袁紹那麼好的人才,他卻沒有聽進他們的意見;儘管他有那麼高的地位,卻絲毫沒有學會任何宮廷政治的精要,以致最後被宦官們用非常粗糙的手法殺掉。
抓住機會或許可以得到暫時的權力,然而想要更長期、紮實地擁有統治權,卻需要更細緻的思維與經營。
14、陳留王
做皇帝不但不爽、不快樂,還會很倒霉!很多人都會深切關心九歲陳留王的安危。像陳留王這樣鎮定、會演講、儀錶出眾、見過大場面的小朋友,如果生在今日,一定是最受家長老師喜愛、同學崇拜的小孩。可惜陳留王生長在帝王之家,他這樣優質的條件為他帶來的後果竟是受到董卓的青睞,而青睞的結果卻是他變成一個稱職的傀儡,以及痛苦的一生的開始。
這些躲在故事後面的氣氛以及反思,正是歷史最深沉,最迷人的地方……
15、李儒
有一個很聰明,但一直沒有受到重視的人就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事實上,李儒是一個非常陰沉的角色。
最早,他建議董卓的大軍駐守在京城外,等待時機;之後當董卓碰上丁原阻撓換皇帝的計畫時,李儒一眼就看出了丁原真正的實力來自呂布,進而策畫了種種謀略來除去呂布這個威脅。後來他更提出了遷都長安的建議,使得十八路諸侯各自算計,四分五裂。能看見表象的事物底下的關鍵點正是李儒最厲害的地方。有了李儒,董卓才能不斷地稱霸。可惜董卓後來為了貂蟬,不再接受李儒這個智囊的意見。董卓放棄了他自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時,也就是他一步步逼向滅亡的開始。
16、白門樓
在這個階段最大的勝利者──曹操。基本上,曹操一生的行事風格、作戰謀略是有階段性的。從他迎奉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正好是一個很明顯的分野。 迎奉漢獻帝之前的曹操,以騎兵部隊快速移動的作戰取勝。這時候的曹操,倚賴著部隊的移動進攻速度快、像是牧羊犬趕羊群的方式,以少勝多,以輕馭重,將黃巾賊的亂兵殘黨圍到山谷里,等到他們彈盡糧絕之際,再逼他們投降,接收了這支為數不少的部隊,成為他的作戰核心。
這樣的打仗方式,以一種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意志,很像是早期台灣的中小企業經營方式,苦拚實幹,就算遇到了挫折,只要打不死,根本顧不得傷口,立刻急著爬起來尋找下一個機會。我們可以早期的曹操和呂布的戰役,一場失敗才來,曹操立刻就發動了另一場戰爭。曹操憑著這種苦幹實幹的精神,擊敗了呂布這個悍將。 從「慎謀能斷」的觀點來看,這個時期的曹操,是屬於能斷而不太有謀略的。曹操是個精力充沛的人,他可以連敗連戰,調整策略,立刻再投入戰場。他不願意浪費太多的時間去評估究竟這場仗該不該打?勝算有多少?他是個learning by doing的人,「快而能斷」的處理模式容忍了失敗的可能性,曹操利用這些失敗來修正他的戰略。正因為這樣,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挾著漢獻帝西去長安,他出兵追殺,反而在滎陽遭到反撲。他出兵攻打徐州時,也落得兗州後方叛變,整個局勢被呂布搞得亂七八糟。
這時候的曹操,像是個超級業務員,雖然一直做了不少的業績,可是因為只顧往前沖,難免常常收到呆賬,公司面臨周轉危機;不但如此,做了那麼久,也一直無法創造出應有的品牌和形象來。漢獻帝的求援,使他有了一次翻身的機會,曹操是看準這是一次契機,決心把自己的集團,經營成一個有規模、有品牌的集團,所以在別人都在一旁觀望,不敢下來蹚這混水時,他勇敢地迎奉了漢獻帝這個超級大麻煩,同時也是超級大招牌。
這個決定,徹底地改變了曹操的命運。所謂的格局決定了結局。曹操擁有了漢室正統之後,開始修正自己的策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這時候的曹操慢慢找到自己的優勢及利基點,他的行事風格,漸漸地,也顯露出了謀略重於於決斷的趨勢。這個時期的曹操,處世的態度更加沉穩、風格更加詭譎,從曹操對徐州的作法,就知道他充分發揮了權力三角學中,三角形的兩邊和恆大於第三邊的精神。徐州的第一個三角關係是曹操和在徐州城中的呂布和劉備這個一強兩弱的小三角關係。第二個三角是代表兗州(曹操)、揚州(袁術)以及徐州(劉備、呂布)這兩強一弱的大三角關係。曹操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放棄了以前窮追猛打的精神,送了官位給劉備,想請劉備去殺呂布,好挑撥這兩個人的感情。在這個謀略被劉備識破之後,曹操認知到劉備是真正可怕的對手,於是繼續又利用漢獻帝的權威挑撥劉備去和另一個三角形中的強權袁術對打。這些作法,在在都讓我們感覺到,曹操已經不再是那個有理想、有抱負,很容易衝動的年輕人。他是在這場中原的十年大混戰中少數沒有犯過錯誤的謀略高手。
呂布在徐州權力學中的小三角關係里,以擁有的籌碼而言,搶了徐州城之後的呂布,兼有陳宮這個謀士,他原本會是最有機會冒出頭的英雄。可惜呂布太缺乏原則,也缺乏長遠的眼光,生命沒有任何真正的願景。他一生的都被慾望與自大的脾氣所左右,以致於他在權力的三角學上左右搖擺,一會兒投靠劉備、一會兒又是袁術、一會兒又是曹操。他一生的的腦筋與精力都花在像轅門射戟這種小聰明上。呂布的一生都在做短線操作,他只想快速地搶到地盤、得到財富,這些慾望,使他失去了判斷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的能力,錯誤連連。這使得呂布最後變成一個不可信任的對象,沒有人願意與他合作。只好在徐州權力三角習題的競爭上,在別人的合縱連橫之下落單,漸漸居了下風。
17、劉備在徐州
徐州的小三角關係中的另一個角色劉備。他在徐州的狀況簡直可以說是死里逢生。他柔弱的身段與超高的EQ,絕對可以成為弱勢小國,或是處在強權環伺中的所有弱勢族群、個體最好的學習模板。
照說,劉備出生為一介平民,沒有背景、沒有所謂的「招牌」,也沒有功績。在這場優勝劣敗的淘汰賽中,如果有人必須先出局的話,很可能劉備就是首當其衝。因此,對劉備而言,生存就是最重要的法則。可是,如何才能求得生存呢?劉備很清楚他光靠關羽與張飛的武力絕對不可能贏得一切,因此,如果他要生存下來,在這個階段,他必須在形象與品牌上創造出一種合乎歷史主流的價值。這種價值是什麼呢?
這種歷史的渴望在所有的亂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安定與秩序。因此在另一個安定的大力量還沒有出現之前,劉備選擇了漢獻帝這箇舊的正統,這箇舊的正統不斷地在提醒人民一個太平、安定的時代。在秩序上,劉備選擇了仁義道德。禮賢下士,溫良恭儉讓,這些傳統的領導者必備的條件。
劉備的這些選擇,在當時看起來雖然少了一些魅力,可是在一個動亂、沒有真理、法治、道德的時代,這樣復古的號召,對人民與歷史其實是充滿了吸引力的。為了這些形象與品牌,劉備受到的考驗其實是很艱苛的。
像是為了尊祟漢獻帝,劉備不得不受到曹操的控制,硬著頭皮去和袁術打仗;也是為了他仁義道德的選擇和形象,使得他不斷地推掉陶謙徐州州長的位置;也是因為這個仁義道德,即使被呂布再三欺負,還得和呂布稱兄道弟,和呂布繼續周旋。
劉備絕對是個政治動物,他不太有自己的人生,他的一切都以這個政治集團為優先考量。像當張飛丟掉了徐州時,劉備為了鞏固軍心士氣以及兄弟之情,立刻說出「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這種雙妻放兩邊,仁義擺中間,除了老婆以外,任誰聽了都窩心的話。不像呂布愛女人這種羅曼蒂克,敢嫁給劉備的女人,最好先要有這種心理準備。
劉備當然是個不及格的情人,可是從政治的生存能力來看,他是優秀的。他是兄弟們心中的好大哥、是人民心中的好領導者,他這些形象以及一致性堅持,使得很多人都樂於和他合作。也因為他有這種可以合作、可以利用的競爭優勢,劉備終於在這場艱困的生存戰爭中,安然度過危機,成為曹操心目中可敬的對手,存活了下來。
18、袁術
袁術出身於政治世家,所以在權力學的運作上,他一直有自己的眼光和一定的水準。他知道誰是次要敵人、誰是主要敵人,也知道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原理。這從呂布拿了錢爽約、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不起袁術,他還是耐著性子不生氣,願意低聲下氣地聯合呂布對抗曹操,就知道袁術的現實感與權力學的專業水準,其實是很強的。
可惜的是,袁術並不是一個EQ很高的人。讓袁術真正和呂布翻臉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兒子和呂布女兒的婚事呂布悔婚了。這件事,使得名門望族的袁術拉不下臉來,再對呂布露出笑容。也因為這個情緒,袁術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放棄與呂布的聯盟。 注意:最可怕的還不是錯誤,而是對錯誤作出錯誤的反應。 袁術覺得呂布之所以不願和他結為兒女親家,是因為呂布看不起他只是一個太守,為了突顯自己的存在,袁術決定要當皇帝。在權力的三角學中不能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當然是一個缺失。可是自己主動做了一件事,讓所有的次要敵人、主要敵人通通被迫聯合起來修理自己,這簡直是自找死路了。
《道德經》中曾說:「一曰慈,二曰儉,三不為天下先。」當皇帝不是什麼天誅地滅的事(因為當時聯合起來修理他的人或他們的家族,後來都當了皇帝),但是袁術低估了傳統的力量。歷史固然在轉變,可是袁術當皇帝的決定回頭看,是稍嫌早了一點(他如果願意再等個二十幾年,那時候,魏國、吳國、蜀國的皇帝都出現,以袁術的資歷,想當皇帝,恐怕沒有人會覺得奇怪了)。
先鋒者固然可以卡位,但如果真的太過早產,被傳統滅頂也就在所難免了。(《侏羅紀公園》的作者,美國暢銷作家麥克.克萊頓在被問到寫出暢銷作品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時,他說:要超越時代,但不能超越得太遠。遠近分寸的拿捏,是最困難的事。)
袁術這樣的個性與他的家族息息相關。袁紹雖然是他的哥哥,可是卻是庶出之子。袁術這個大太太生的兒子向來看不起他。可是命運安排,袁紹被過繼給袁術的伯父,反而後來成為袁氏家族對外的代表,爬到他的頭上去了。袁術一生的人格上都在這種自尊與自卑的落差上擺盪,因此他一受到刺激,很容易就失去政治專業的訓練,做出致命的決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