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名醫胃病方
06-21
【轉載】名醫胃病方名醫脾胃病方振華〔香砂溫中湯〕〔組成〕:(1)党參12克 (2)白朮10克 (3)茯苓15克 (4)陳皮10克 (5)半夏10克(6)木香6克 (7)砂仁8克 (8)厚朴10克 (9)乾薑10克 (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 (12)炙甘草3克〔主治〕:適用於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等病。症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脹納差、曖氣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畏寒肢冷、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等,中醫辨證屬於脾胃氣虛、陽虛者。〔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加減〕:(1)兼肝鬱甚者,加香附10克、烏葯10克。(2)兼血瘀,加丹參15克、元胡10克。(3)濕盛泄瀉者,加薏仁30克、澤瀉10克、桂枝5克。(4)濕阻嘔惡者,加蒼朮10克、藿香15克。(5)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6)阻虛甚者,加制附子10克。(7)氣虛甚者,加黃耆15~30克。患者胃脘疼痛,經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胃粘膜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生化。病人恐懼癌變,前來請李氏診治。診視中見:胃脘隱痛,喜噯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時連及兩脅,腹脹納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弦細。證屬脾胃陽虛,兼肝鬱氣滯。治宜溫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溫中湯〕加香附10克、烏葯10克,水煎服。二診:上方服用18劑,脅痛消失、胃痛大減、納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烏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濕之力。三診:上方又服18劑,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後腹脹。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繼服。上方前後共服3月余,精神飲食好,大便正常、諸症消失、面色紅潤、體重增加。後覆查胃鏡及胃粘膜活檢,胃粘膜輕度淺表性炎症。一年後追訪,知其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工作。仲瑛【滋胃飲】〔組成〕 烏梅肉6克 炒白芍10克 北沙參10克 大麥冬10克 金釵石斛10克丹參10克 生麥芽10克 炙雞內金5克 炙甘草3克 玫瑰花3克〔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或潰瘍病並發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臨床以胃脘隱隱作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為主症。其病機為:胃痛日久不愈,或氣鬱化火,迫灼胃陰,下汲腎水,而致胃液枯槁。〔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加減〕1.口渴甚,陰虛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鬱火,脘中燒灼熱辣疼痛,痛勢急迫,心中懊惱,口苦而燥,加黑山梔6克、黃連5克;3.舌苔厚膩而黃,嘔惡頻作,濕熱留滯者,加黃連、厚朴、佛手各3克;4.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津氣兩虛,兼見神疲氣短、頭昏、肢軟、大便不暢或便溏者,加太子參、山藥各10克。〔典型病例〕卜某,男,38歲。胃痛5-6年,時時發作,此次發作持續兩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勢燒灼如辣,有壓痛,自覺痞悶脹重,納食不多,食後撐阻不適,口乾欲飲,頭昏,舌質光紅中裂,無苔、脈細。是屬胃陰耗傷,胃失濡潤,而致納運不健,胃氣失和。治予酸甘化陰,調和胃氣。【滋胃飲】加減,藥用生地、麥冬各12克,白芍10克,烏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劑,分早晚煎服。葯入三劑,脘痛灼熱痞脹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悶感,原方再服三劑,癥狀消失。張鏡人【安中湯】﹝組成﹞:(1)柴胡6克 (2)炒黃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蘇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主治﹞:脘部漲滿、疼痛、口苦、食慾減退、或伴噯氣泛酸、脈弦、細弦或濡細、舌苔薄黃膩或白膩、舌質編紅。﹝用法﹞:水煎,分二次,飲後一小時溫服。﹝加減﹞:(1)疼痛較甚,加九香蟲6克。(2)脹滿不已,加炒枳殼9克。(3)胃脘灼熱,加連翹9克(包),或炒知母9克(4)噯氣,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6)嘈雜,加炒山藥9克。(7)苔膩較厚,加陳佩梗9克。(8)苔紅苔剝,去蘇梗,加川石斛9克。(9)便溏,加焦楂炭9克。(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11)便結,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12)腹脹,加大腹皮9克(13)X線示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加鳳凰衣6克、芙蓉葉9克(14)胃粘膜活檢病理示腸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15)腺體萎縮,加丹參趙 棻〔健運麥谷芽湯〕〔組成〕(1)麥芽30克(2)谷芽30克(3)雞內金15克(4)山藥15克(5)党參10克(6)甘草5克〔主治〕慢性胃炎。臨床凡見內傷或外感而致脾胃健運不及,腑臟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對症葯應用,單用能增進食慾。此外,大病久病之後胃氣受傷,食納不香者也可靈活隨症應用。〔用法〕加清水超過葯面一寸(指一般藥罐)浸泡1小時,然後置火上煎熬,沸後繼沸5分鐘即可,不宜久煎。〔加減〕(1)如傷風感冒者,加〔香蘇飲〕合用。(2)傷風咳嗽者,加〔三拗湯〕合用。(3)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類推,但無論成人、兒童,麥谷芽用量不宜減少。脾胃氣 陰 兩 虛癌前病變及調理腸道的治療方讓王老癌前病變得到好轉的治療方【健脾和胃清熱祛濕方】生黃芪 党參 白朮 :益氣健脾陳皮 半夏 竹茹:降逆和胃白蔻 生薏仁 茯苓 黃連:清熱祛濕莪術 藤梨根:防癌抗癌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痛、抑殺幽門螺桿菌名醫餐桌上的食物◆ 健脾通便:紅薯王老指出脾虛濕熱除了會造成胃癌的癌前病變,還會導致腸息肉,【注意】飲食過細,油過多,濕熱過盛,大便不通容易得腸息肉。在晚餐的時候,選擇了有健脾通便功效的食物——紅薯。腸息肉沒有再次複發。王老平時在家都是吃蒸紅薯,由於有糖尿病的原因,每次只吃半個【溫馨提示】紅薯多食易生胃酸,建議平時有反酸癥狀的人少食。健脾除濕:抗疲勞的飲料——薏米赤小豆粥。王老告訴我們,薏米有健脾、祛濕、抗癌功效,【脾氣陰兩虛癥狀】食欲不振 面色?白疲乏無力 口乾舌燥大便秘結 舌紅苔少久而久之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失眠等疾病的出現。【甘淡養脾】甘味入脾,補脾氣健脾胃性平為淡,入脾補氣養陰中醫認為甘味入脾。甘味具有能補、能和、能緩的作用,可以補脾氣、健脾胃;淡代表性質平和,也可以入脾,能補氣養陰。因此柴老主張用「甘淡養脾」的方法來調理脾胃氣陰兩虛。柴老推薦治療脾氣陰兩虛的食材——山藥。養 脾 助 消 湯針對脾氣陰兩虛,柴老給了一個柴氏調脾經驗方—養脾助消湯。【配方】炒山藥18克 太子參9克炒谷芽9克 荷葉6克【服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功效】山藥甘平,益氣補中,補脾胃,助消化;太子參甘平,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可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炒谷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荷葉苦平,升發脾氣,清脾熱。【適宜人群】適合脾氣陰兩虛的人服用【禁忌】脾陽虛者不宜食用柴 氏 山 葯 粥如果脾氣陰兩虛癥狀不是很嚴重,柴老也給出了一個柴氏食療方用於日常調養:柴氏山藥粥。【配方】鐵棍山藥100克 蓮子10克枸杞子3克 薏米5克 粳米50克 【做法】首先將10克蓮子和5克薏米洗凈,加清水浸泡一夜。準備鐵棍山藥100克去皮切成約1厘米厚的片。鍋中倒入泡蓮子和薏米的水,加入淘洗過的粳米和泡好的蓮子、薏米,大火燒開,轉小火熬煮15分鐘。15分鐘後,再加入備好的山藥片和枸杞,依據個人口味下入3、4顆冰糖,繼續熬煮10分鐘即可出鍋食用。脾 虛 濕 盛脾虛不僅僅是氣陰兩虛,相當一部分是脾氣虛、脾陽虛然後產生濕。濕是以脾胃為中心的,脾主運化、主運濕,脾虛脾功能弱就不能運化、運濕了,就會產生水濕,造成脾虛濕盛。【脾虛濕盛癥狀】脘腹痞滿 口淡納呆 大便溏薄 全身困重面色萎黃 舌淡苔膩脾虛濕盛使得水濕代謝失去平衡,從而導致整個內分泌紊亂,包括水濕痰飲瘀血這些病理性的物質沉積在體內,造成糖尿病、慢性腹瀉、慢性胃炎、月經失調等疾病。中醫認為:苦溫能運脾祛濕。苦味具有能降、能燥的作用,對於脾虛濕盛症,氣機不暢者,可調暢氣機;溫葯可以運脾除濕,因此二者結合能運化脾胃和苦溫燥濕。專家給大家推薦了調理脾虛濕盛的食材——橘皮陳皮 還有哪些東西的皮也可以起到健脾化濕的功效?專家告訴我們,小金橘、柚子、橙子這三種的皮都有健脾化濕的功效。無論是金橘、柚子、橙子還是橘子,都是芸香科的植物,它們的皮都稱為橘皮,用作中藥入葯都是一樣的。【提醒】皮晒乾以後要在乾燥的環境中保存,而冰箱里比較寒濕,不宜存放。運 脾 除 濕 湯專針對脾虛濕盛,專家推薦了運脾除濕湯。【配方】炒白朮9克 党參9克陳皮6克 砂仁3克(後下)【服 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功效】陳皮歸脾、肺經,長於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燥濕化痰;白朮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砂仁行氣和中,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党參是補氣健脾之要葯。【禁忌】濕熱證者不宜服用脾 胃 濕 熱現代的人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多食大魚大肉,長久助濕化熱,濕熱困脾,影響脾胃運化。【脾胃濕熱癥狀】舌紅苔黃 小便深黃大便粘滯 口臭口粘噯氣嘔惡 胃脘痞滿脾胃濕熱者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有效地運輸水谷精微,代謝廢物。痰飲水濕血瘀等堆積於體內,會導致血液粘稠,動脈硬化,甚至影響內分泌,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問題。中醫認為辛味能散能行,苦味能降能燥,二者加起來辛開苦降,脾氣升清,胃氣降逆,脾胃一升一降,恢復脾胃功能,適用於脾胃濕熱證。專家給大家推薦了一個調理脾胃濕熱的好食材——辣椒。辣椒能調味,能增加食慾,很多人都愛吃。專家告訴我們,辣椒性溫、味辛,能散能行,脾濕、胃消化不好吃一點辣椒能有助於脾運化、胃消化。瀉 熱 和 胃 湯針對脾胃濕熱,專家瀉熱和胃湯。【配方】馬尾連6克 生薑6克炒杏仁6克 陳皮6克【服法】水煎取汁,早晚服用【禁忌】脾胃虛寒者不宜健脾補氣茶這道茶飲主要來源於葯食同源的幾種食材:生黃芪30克、黃精30克、山藥30克,一起煎水代茶飲即可,適合大多數人飲用。如果您有上火的癥狀,可以把生黃芪的量減半,改為15克。調理腸道的療方專家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臨床經驗方來幫助大家調理逆轉。針對腹痛、腹脹、腹瀉、便秘四種情況,每個方子3味葯,簡便易行。緩解腹痛吃餃子——茴香餡的餃子用花椒炸出的油拌茴香用作餃子餡,包餃子吃能夠緩解腹痛。因為茴香和花椒都是溫性的,有散寒止痛的作用。緩解腹瀉蓮子肉 30克肉豆蔻 30克乾薑 30克【做法】加入水煮,煮開以後再小火熬20分鐘或者加羊肉熬成湯,喝兩周左右。專家指出,這裡的腹瀉一般是指慢性腹瀉,就是持續3個月以上的腹瀉。緩解腹脹陳皮 30克炒麥芽 30克大腹皮 30克專家建議:喝兩個星期左右,如果兩個星期以後癥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緩解便秘肉蓯蓉 30克牛蒡子 30克焦檳榔 30克專家提示:便秘持續三個月以上可用此方。但是此方使用兩周無效,應停止服用,應及時去醫院檢治療脾胃病的經驗山藥500克,薏米500克,芡實200克。 薏米芡實可以提前泡開,一齊放在鍋里(高壓鍋速度更快)做成飯,用小的保鮮盒分好,每天早上取一盒,加15克的長白山綜合野生堅果(松子仁,山核桃仁,榛子仁,亞麻籽,黑芝麻)用素善養生破壁調理機加等量的開水薄壁料理2分鐘。空腹吃慢慢吃一碗(用15-20分鐘,配一點小菜)一點要充分咀嚼,讓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的和食物混合。補陽貼肚臍方: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麼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 1開胃進食湯(《醫宗金鑒·內科心法要訣》)方劑組成:党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藿香、丁香、砂仁、厚朴、麥芽、神曲。主治:脾胃虛弱諸般病證。脾胃虛弱,或因勞倦過度,或因久病脾胃受損,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飲食不馨,腹脹便溏,噯氣嘔吐,或大便不實,或浮腫,或便血,或崩漏,舌質淡苔薄滑,脈虛緩。本方由多方合成,內含四君子湯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內含五味異功散健脾益氣;內含六君子湯理脾和胃;內含香砂六君子湯理脾醒胃;內含二陳湯和胃化痰,另有厚朴降肺胃之氣,與甘溫補氣之品為伍,有升有降,亦利亦通;有藿香芳香化濁;有丁香暖胃止嘔;有麥芽、神曲開胃消導。由此不難看出,本方實為治療脾胃虛弱的良方。主治病:胃潰瘍辨證屬於脾胃虛弱、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納呆、嘔吐、腹瀉者,尤其適用於久病之後,脾胃氣虛、飲食不馨和小兒消瘦體弱,西醫檢查各種功能正常,只因納呆影響體格發育,用此方20餘劑,飲食增加,隨之身長提高、體重增加,一兩年後即可與同齡人媲美。2參芪建中湯(自擬方)方劑組成:黃芪、党參、桂枝、芍藥、甘草。主治:脾胃虛寒,臨床表現為脘腹疼痛,痛勢綿綿,四肢清冷,喜溫喜按,或泛吐痰涎,或泄瀉清冷,或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薄滑,脈沉遲。本方由黃芪建中湯變化而成,雖曰建中不以飴糖為君,而以黃芪為君,並且重用30~60g,重在溫陽祛寒,益氣補虛,治虛勞里急諸不足。加減:脘腹痛重而腹脹不顯者,重用炙甘草30g,另加金櫻子、醋延胡索各10g;嘔吐明顯者,加姜半夏15~20g;腹瀉甚者,加炒白朮30~60g;四肢厥逆,加熟附片10~20g;消瘦明顯者,加黃精30g;有潰瘍者,加乳香、沒藥各10g。主治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炎、久病脾胃氣虛者。以上辨證屬脾胃虛寒者。3爽胃飲(宋向元經驗方)方劑組成:瓜蔞皮、玫瑰花、川楝子、佛手、半夏、茯苓、當歸。主治:脅脘脹痛,有痰,證屬肝脾不和者。本方選葯新穎,配伍精當,治肝脾不和兼有痰或痰多者,頗有療效。張老臨證許多病人,在使用諸多疏肝健脾之方無效者,用此方每每取得滿意效果。有痰者,正治,無痰者亦效,可謂妙不可言。4濟生橘皮竹茹湯方劑組成:橘皮、竹茹、人蔘、麥冬、半夏、炙枇杷葉、甘草、大棗、生薑。主治:陰虛胃熱多渴,嘔穢不食。濟生橘皮竹茹湯是橘皮竹茹湯的復方,也是橘皮竹茹湯與麥門冬湯的合方。治脾胃病多用補中益氣,溫中祛寒,緩急止痛的方劑。治脾胃陰虛病證的方劑,可謂寥寥無幾,臨床常用者只有益胃湯和麥門冬湯。醫者遇脾胃陰虛病證時,有恨病無方之感。濟生橘皮竹茹湯,為橘皮竹茹湯復方,罕為人重視。本方內含麥門冬湯,重用麥冬生津潤燥,人蔘、甘草、大棗補養脾胃,使中氣充盛,則津液自能上輸於肺,肺得其養,得以肅降;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與諸葯合用,非不嫌其燥,且可相互成功。橘皮理氣和胃,竹茹清熱和胃,枇杷葉降逆化痰,共奏生津益胃,降逆下氣,實為脾胃陰液不足、呃逆所設。本方補虛理氣,清而不寒,氣順熱清,陰充火降,胃得和而呃逆可止。張老用此方診療脾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口燥而渴,尤其對陰虛嘔惡者頗有良效。臨床運用請見相關章節。5健脾四神丸(自擬方)方劑組成:党參、白朮、補骨脂、吳茱萸、肉桂、五味子。主治:泄瀉日久,腎陽虛弱,不能溫養脾胃,運化失常,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腹部作痛,腸鳴腹瀉,又稱為五更泄,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方中以補骨脂溫補命門之火;黃芪補氣健脾昇陽;白朮健脾利濕止瀉;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行氣消食,暖胃澀腸;五味子斂陰益氣,固腸止瀉;生薑暖胃;大棗補土,合用共奏溫腎暖脾、固腸止瀉之功。治療五更泄效果甚佳。臨床反覆觀察,五更泄單用四神丸效果不甚理想,於是精研五更泄的病因病機和四神丸組方配伍,覺得四神丸補命門相火,溫中祛寒有餘,而健脾止瀉之功不足。而五更泄的致病機理是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胃,必然導致脾胃虛寒,所以必須加入重量黃芪、白朮溫暖脾陽,方能達到止瀉效果。本方可謂源果兼治。臨床反覆驗證,效果倍增。6金鈴子散加味治療胃痛方劑組成:金鈴子(川楝子)、延胡索。主治:肝氣鬱滯,或肝鬱化火所致的胸腹脅肋疼痛,或疝氣痛,婦人痛經,時發時止,食熱物則痛增,舌紅苔黃,脈洪而數。本方所治諸痛,以肝鬱氣滯偏於熱者尤宜。肝主疏泄,肝氣鬱滯,疏泄失常,氣機壅塞,血行不暢,則造成胸脘脅肋疼痛,肝鬱化火,故見舌紅苔黃,脈數。得熱而痛益增。治以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方中金鈴子苦寒清熱行氣,泄氣分之熱,通以止痛;延胡索辛平,行血分之滯而止痛,二葯相須為用,氣分、血分兼入,通則不痛,故本方為氣滯血郁諸痛的常用方、最佳方。金鈴子散中用金鈴子理氣清熱,利濕止痛,延胡索理氣活血,二葯合用,理氣活血,清熱利濕。因此,在臨床廣泛應用本方治療疼痛,就臟腑而言,肝、膽、脾、胃、大小腸,各臟腑之疼痛,就人體部位而言,胸、脅肋、胃脘、上腹、臍腹、少腹、小腹及睾丸之疼痛。因為本方利氣活血,清熱止痛,上述諸般疼痛,最終均可致氣滯血瘀,就氣血而言,氣滯會引起血瘀,血瘀也能導致氣滯。川楝子疏肝理氣,而肝主一身之疏泄,所以每個臟腑疏泄不利,可與其有一定關係。睾丸是足厥陰肝經循行部位,足厥陰肝經繞陰器夾少腹,布兩脅。即便是寒證,在大隊溫熱葯中加入川楝子10g,亦不過杯水車薪,無礙大局,且用川楝子之苦寒,以杜寒邪化熱。下面介紹張丙厚用金鈴子散加味治療胃痛的經驗:1熱性者,重用川楝子20~30g,另加黃芩、白芍。2寒性者,合黃芪建中湯。3氣虛者,合六君子湯。4氣滯者,合保和丸。5濕脹者,合平胃散。6實滿者,合小承氣湯。7嘔吐者,合左金丸。8呃逆者,加丁香、柿蒂,或合旋覆花、代赭石。9吞酸者,加瓦楞子、烏賊骨、牡蠣。10氣鬱者,加玳玳花、玫瑰花。11噯氣者,加豆蔻仁、佛手。12胸悶者,加瓜蔞、薤白。13劇痛者,加制乳香、制沒藥。14出血者,加仙鶴草、側柏葉。胃下垂本病乃長期飲食失節、七情內傷或勞倦過度,致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升降失宜而發病;主要治則為益氣升陷,健脾和胃。顏正華教授認為,胃下垂從病位上看首屬脾胃,涉及肝、腎和腸等臟腑。病機雖以脾虛氣陷為主,但常兼有肝胃不和、氣陰兩虛、氣虛兼瘀、胃腸停飲等。臨床多見氣虛、氣滯、血瘀、食積、痰飲相互夾雜,所以在考慮脾虛氣陷的同時,也需關注臟腑、氣血、痰、食等複雜因素,詳審病因、病機進行綜合論治。顏正華教授強調,辨治胃下垂需詳辨脾虛、肝鬱、氣陰不足、胃腸停飲等,主次兼顧、綜合論治,方能有效地緩解癥狀。臨床中主要從4個方面對該病進行分型論治。1中氣下陷型此乃臨床最常見的類型。通常患者形體消瘦,精神倦怠,食後脘痞、腹滿或腹脹而墜,噯氣不舒,或有嘔吐清水痰涎。舌淡苔白,脈虛弱。治以健脾強胃,補中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2氣虛飲停型中氣下陷,運化無力則胃腸停飲。主要癥狀為胃脘脹滿,有振水音或水在腸間轆轆有聲,噁心、嘔吐清水痰涎,或頭昏目眩,心悸氣短。苔白滑,脈弦滑或弦細。治以健脾和胃,逐飲祛痰。方用四君子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3氣陰不足型此型患者脾胃虛弱不能上承津液,虛中有熱。症見唇紅口燥,口苦口臭,煩渴喜飲,噯氣頻繁,或噁心嘔吐,食後脘腹脹滿,大便乾結。舌紅津少,脈象細數。治以益氣養陰。方用益胃湯、生脈飲合四君子湯加減。4肝鬱脾虛型此型患者中土素虛且有情緒不遂等誘因,肝木乘土,則木土失和。症見胃脘、胸脅脹滿疼痛,食納獃滯,噯噫頻作或嘈雜吞酸,鬱悶煩躁,善太息。苔薄或薄黃,脈弦。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遙散合四君子湯加減。脾胃病方胃靈湯組成:橘紅12g,姜半夏10g,砂仁10g,木香10g,党參15g,蒼朮12g,茯苓15g,焦梔子10g,薑黃連10g,吳茱萸10g,川厚朴10g,炙甘草5g。功效:健脾和胃,行氣化痰。主治:胃脘脹滿,噯氣吞酸,隱隱作痛,納呆食減,夜卧不安,面黃肌瘦,倦怠無力等。臨床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出現上述證候者。用法:水煎服,日1劑。加減:脘腹脹滿明顯者,加柴胡24g,炒枳實12g,炒白朮12g;噯氣吞酸明顯者,加白及15g,烏賊骨30g,仙鶴草30g;胃脘疼痛明顯者,加炒延胡索15g,香附12g,炒白芍12g;大便潛血者,加仙鶴草45g,三七粉(沖)3g。2安胃湯組成:党參18g,炒白朮15g,茯苓20g,炙甘草8g,生黃芪40g,烏賊骨30g。功效:益氣健脾。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用法:水煎服,日1劑。加減:遷延日久,隱隱作痛者,加三棱12g,桃仁12g;喜食涼物,舌質紅苔黃者,加公英30g,金銀花24g。其他加減同上方。3膽胃寧方組成:柴胡24g,夏枯草12g,佛手12g,鬱金15g,烏賊骨30g,焦梔子12g,熟大黃10g,炒枳實12g,大腹皮12g,代赭石20g,法半夏10g,姜竹茹10g。功效:疏肝清膽,降逆通腑。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用法:水煎服,日1劑。4通便排毒方(1)排毒瀉濁方組成:陳皮12g,法半夏10g,當歸身15g,炒白朮12g,熟附子12g,生大黃12g,芒硝(化入)10g,炒枳實10g,木香10g,沉香6g,生甘草3g。功效:通腑瀉濁,排毒減肥。主治:大便乾結,內火上攻諸證。用法:水煎服,日1劑,大便瀉3次減半服。(2)溫陽排毒方組成:炮附子10g,生大黃12g,芒硝10g,上肉桂8g,炙麻黃12g,茵陳20g,澤蘭15g,豬苓15g,金銀花30g,人蔘(或生黃芪)10g,當歸15g,山藥15g,茯苓15g,甘草10g,柴胡15g,沉香10g,炒枳實12g,陳皮12g。功效:通腑排毒,調理氣血,斡旋陰陽。主治:便秘見上熱下寒諸證。用法:水煎服,日1劑。(3)老年便秘丸組成:淫羊藿160g,肉蓯蓉160g,當歸身90g,生大黃120g,決明子90g,番瀉葉100g,萊菔子120g,熟附子100g,桃仁120g,何首烏90g,炒枳實60g,陳皮60g。主治:老年便秘。用法:共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12g,日3次。胃潰瘍虛寒症的調理方法黃芪建中湯胃痛兩個月,診脈脈弦,肝木橫逆克脾土,有正逢天冷,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沒有暖氣的陰冷,所以胃會出現虛寒之症。當時我在到底是先給她疏肝,還是先溫胃這猶豫了一下,因為這裡面有個輕重緩急的問題,多少比例要拿捏。最後,選擇建議她服用中醫的經典方子黃芪建中湯,兩者兼顧。我遇到虛寒性胃病的時候,黃芪建中湯是我的首選,這是我當年在東北和老中醫學習抄方的時候,就有的經驗,尤其對胃潰瘍,效果非常好,張仲景用桂枝湯,調理表虛寒證,也就是當患者正氣不足,外寒來侵襲,桂枝湯具有辛溫解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效。此時患者的癥狀是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我們一直把這個桂枝湯當做是辛溫解表、調和營衛的方劑,其實,我一直認為它是補脾胃、疏通營衛之氣的通道的,《黃帝內經》認為:「營出中焦,衛出下焦」,這是指的營衛之氣的來源和出行口徑,當患者脾胃之氣不足的時候,營衛之氣就會出問題,所以用桂枝湯啟動脾胃功能,使得營衛之氣的通道暢通,可以抵禦外邪。桂枝湯是補脾胃,疏通營衛之氣運行通道的,我在實踐中,只要見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動就出虛汗,而且怕風怕冷,手腳發涼,就要考慮是否用桂枝湯了,效果非常好張仲景把桂枝湯的芍藥量翻倍,加上飴糖,則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補脾胃的方子,叫小建中湯。小建中湯我們現在的用量,一般是: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薑九克、大棗十二個(掰開)、飴糖三十克。小建中湯具有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的作用。治療虛勞里急,腹中時痛,喜得溫按,按之則痛減,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的癥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小建中湯在補脾的同時,還能平肝膽之氣,因為桂枝可以疏肝之郁,白芍可以柔肝,這就等於安撫了肝膽之氣,使得脾胃不受肝膽橫逆之氣的煩擾,所以起名叫「建中」。在《輔行訣》一書裡面,有大建中補脾湯,就是小建中湯加上牛肉,《黃帝內經》裡面曾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我們一直以為是泛指,其實,這是指導組方用藥的法則,比如這個補脾湯,桂枝、白芍、炙甘草是葯,其餘的,飴糖為谷,大棗為果,牛肉為畜,生薑為菜。這是中醫方劑最早的時候的某種規範,是葯食同源的一種應用。而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則變成了我們講的黃芪建中湯。此時的方子變成了:黃芪六克、飴糖三十克、桂枝九克、白芍十八克、炙甘草六克、生薑九克、大棗十二個(掰開)。方子裡面的黃芪,一般用炙黃芪,但是我習慣用生黃芪,不會上火。此方治療中焦虛寒之虛勞里急證。證見腹中時時拘急疼痛,喜溫喜按,少氣懶言;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勞則愈甚,面色無華;或伴神疲乏力,肢體酸軟,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熬藥的方法是把這六味葯,以水五杯,熬剩兩杯,去藥渣,加入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早晚各服用一杯。這個黃芪建中湯立方的宗旨,就是「急者緩之必以甘,不足者補之必以溫」,而《金匱要略方義》說:「此方乃小建中湯加黃耆而成。黃耆為補氣扶弱之品,得飴糖則甘溫以益氣,得桂枝則溫陽以化氣,得白芍又有益氣和營之效。綜合全方,其補虛益氣之功優於小建中湯。」這個方子,對男子虛損,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效果甚佳。我曾經見過老中醫用來調理男子正氣不足,動輒自汗者,服用了很長時間,結果體質徹底改善,後來,我的心得是,此方對於脾胃虛寒之證,效果很好,尤其是西醫診斷的胃潰瘍,效果甚佳。胃潰瘍此時如果出現虛寒之證,舌質淡白,身體怕涼,則可以考慮使用此方,因為這個方子有柔肝緩肝的作用,對於肝氣不舒橫逆克脾有阻止作用,同時建中補脾,將脾胃強壯以後,也會免受肝木之克。如果肝氣不舒過於嚴重,當然還要先服用一些疏肝理氣之葯,但是對於脾胃虛弱嚴重,再有肝木來克的,適合此方,立意是強壯本身,則可抗外敵。這種情況一般三五副葯就可以見到明顯的效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上網的女人是你傷不起的女人╭*★*╯
※【轉載】老夫老妻歌
※男孩女孩好聽名字大全(轉載)
※[轉載]辨祿
※[轉載]硅化木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