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賞析及答案
渡荊門送別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品讀全詩,展開聯想和想像,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第四聯抒寫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以上是2005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題)
(以下是2005年四川中考題)
3.這首詩中間兩聯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其中第二聯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隨」字好在何處。
答:
4.這首詩融情於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5.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這好比電影攝像鏡頭攝下的一組畫面,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隨」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入」字力透紙背,寫出了大江的氣勢。
B.頸聯以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彩雲構成海市蜃樓襯托出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C.「憐」故鄉水的原是詩人,卻說故鄉之水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巧妙的構思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真所謂言有盡而情無窮。
D.這首詩意境清雅,風格纖細,形象奇偉,想像瑰麗,且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描繪出長江中下游一帶數千里的山勢和水勢,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6.(08年烏魯木齊)下面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荊州時所作,隨著眼前景物的變換,詩人自然地描繪出畫卷般的景色,鄉思旅情,盡在詩中。
B.頷聯鍊字精妙。「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了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匯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
C.頸聯描寫了一幅空闊遼遠的月夜飛天圖,想像大膽奇特,有靈動之感,情韻悠長,表達出詩人豪邁的心情和新鮮的感受。
D.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用擬人手法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之情,收束全詩,餘音裊裊。
(以下是06年鹽城中考題)
7.這首詩非常講究鍊字。請自選一個字加以賞析。
8.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以下為07年潛江、仙桃中考題)
9.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達他對故鄉依依不捨之情的一個字是「____」。
10.下面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敘事。直扣詩題,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頷聯寫景,其中一「隨」一「入」以遊動的視角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
C.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雲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
D.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11.詩中點明「送別」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之情。
12.「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兩句詩想像大膽、奇特,被人譽為「神來之筆」,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描繪這美妙的畫面。
答案:
1. 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騰直瀉,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
2. 對故鄉無限依戀(對故鄉思念)
3.一個「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化、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4.抒發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深情。
5.D(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
6.C
7.「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下」是動詞,月亮下來了,月影像一面鏡子從天上飛下來了,想像奇特。
8.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惜別之情。
9.憐
10.A
11.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2.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裡,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視天空,雲氣簇擁而來,就像海面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推薦閱讀:
※全國安全生產應急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知乎最近答案質量嚴重下滑,很多新用戶完全把知乎當論壇了,有什麼好的解決方式嗎?
※語文古詩文閱讀單元驗收試題及答案
※答案02
※《孟母戒子》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