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一個輸掉了精神家園的民族
06-21
開篇語:本文可能會讓漢人感覺不快,但希望能給讀者有所啟迪! 「我們在精神上早失去家園久矣!我們民族的延續主要靠繁殖後代。」——劉亞洲《甲申再祭》。 少時讀史,為漢人落淚。長大讀史,另有滋味。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漢人的文章,但總不敢寫,因為下筆之處總讓我陣陣心痛。今天,又聞廣州發生砍人事件,有新聞說兇手為倆西域人士,十餘漢人受創,其中還有兩名衙役。嗟乎!如此戰鬥力,漢人到底怎麼了?我確實應該寫點什麼了。萬里長城:扼殺漢人的進取心的鐵鏈! 漢人的民族性格,從始皇帝大修長城之時就註定了:這是一個圈地守成的民族!長城隔開南北,南邊是漢人的王土,北邊是胡夷之地;守住長城,休讓胡馬渡陰山。長城的存在,也註定了中原王朝的管理體制:屬地管理,即中原王朝只管理王化之地的民眾;至於屬地之外的其它情況,那就隨它去吧!這個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正是因為這個體制的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去干涉東南亞的歷次排華事件,更不會去支持果敢對抗緬甸軍政府。 漢武帝雄才大略,曾一度將屬地管理體制調整為屬民管理體制,漢王朝也擲地有聲的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但隨著霍光的去世,漢宣帝便將管理體制調整為了屬地管理:對於呼韓邪的投降,他沒有趁勢拓邊,而是讓呼韓邪統轄的匈奴部落內附。到東漢,又將投降的南匈奴遷徙至長城一線。及至曹魏,則乾脆將長城一線的匈奴人弄到了長城以南。正是這種政策,給漢人帶來了第一次近乎滅頂的災難:匈奴人劉淵滅掉了漢人的中央王朝「晉」,匈奴人赫連勃勃將劉「宋」趕出了長安(註:我歷來對漢宣帝推崇有加,但他確實是漢人精神力衰退的源頭)。另話:自兩漢開始,由漢人政權主導的異族內附和內遷成了一種常態,而這種內遷導致的悲劇也成了常態:蕭「梁」內遷羯人,東南之地盡成焦土,漢人的南朝再無力與胡人的北朝對抗;唐王朝內遷沙陀人,造就了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有了兒皇帝石敬瑭,更有了終北宋一代的燕雲十六州之痛;明王朝允許建州女真內附,天下亡……但,漢人卻從不吸取歷史的教訓,時至今日,讓某某族內遷內附的動議仍然不絕於耳!實在不想說其心當誅之類的話,但…… 長城之內的天下,屬地管理的體製造就了漢人進取心的缺乏。長城邊,即是天下的盡頭!不管漢人願意不願意承認,漢宣帝之後的漢人王朝,少有越過長城向北拓邊的紀錄。屈指可數的幾次,諸如:有著鮮卑血統的兩代天可汗(唐太宗和唐高宗)時代和明太祖時代的榮光和成果,也很快就埋沒在了武曌時代後突厥崛起的歷史塵埃和明成祖放棄大寧城的歷史錯誤之中。縱觀兩漢之後的漢人王朝,「圈地守成」一直是主旋律,在這個主旋律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人的進取精神慢慢的被磨滅,最終只剩下了安於現狀,被動應付!沒有了進取精神又安於現狀的漢人,失去長城的時,會心安理得的退到黃河;失去黃河的時候,會大踏步的退向淮河;失去淮河的時候,乾脆偏安江南;當江南也沒有的時候,就乾脆奔往大海或者轉進西南;當大海和西南都沒有了,就乾脆剃掉頭髮、更易衣服,被動的接受做三等人、四等人的命運!漢獨:漢人的歷史傳統! 提出「漢獨」這個概念,也許很多人會嗤之以鼻,認為我胡說八道!但,當回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入主過中原的各民族中,大一統意識最弱的就是漢人!從秦末開始,多是漢人割據稱王的,少有異族不追求天下一統的!從趙佗在嶺南封關為王開始,到偽滿洲國第一任內閣中占絕對多數的漢人(其中,內閣總理和各部總長中,只有財政部總長熙洽是滿人,其餘皆為漢人),各個時代的漢人所表現出的對於割據的熱衷,讓我不得不唏噓!從氐人苻堅大帝為了一統天下而讓前秦帝國崩塌於淝水之畔,到十全老人乾隆平定藏域和西北,無數異族帝王的名字在中國歷史的大一統長廊中迴響:苻堅、拓跋宏、宇文邕、耶律德光、完顏亮、忽必烈、順治(多爾袞)……他們有的努力過但未成功,有的努力了還賠上了生命以至自己的帝國,有的成功了! 想想這些,漢人應該也有必要感到慚愧!因為時至今日,「漢獨」的雜音依然響徹在華夏大地:看看香港和台灣這兩個以漢人為主體的地區,有些漢人都在做什麼? 缺乏進取心的漢人,不可能更不會有統一的民族目標,而沒有統一目標的漢人慢慢的只能成為一堆散沙,若遇到雨天,散沙難免不會結塊而脫離沙堆!2000年的中國歷史告訴我們:長城以外是外化之地,漢人沒興趣集全國之力量拓邊;長城以內是守成之地,守成難有表現力,所以必須相互傾軋以尋找存在感。於是乎,武將有兵總割據稱王;文臣有權總結黨攻訐!幾何級數式的下降:漢人領導下的漢人戰鬥力到底怎麼了? 先看幾個歷史節點: 漢武帝到漢宣帝時,漢兵對胡兵戰鬥力為一對五(陳湯:「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 三國時,曹魏兵遠征高句麗的兵力比是一比二,全勝(毌丘儉征高句麗); 五胡十六國時,冉魏一萬多步兵對鮮卑戰神慕容恪的數萬騎兵十戰十勝(雖然冉閔最後敗於慕容恪的連環馬下,但歷史不會否認其統領的萬餘步兵的戰鬥力);謝艾率三萬張涼兵一戰破羯趙十萬大軍,率兩萬張涼兵二戰擊潰羯趙十二萬大軍(可惜大好形勢下,張涼小朝廷開始相互傾軋,最終衰敗); 南北朝時,東晉、劉宋、蕭齊和蕭梁雖缺乏騎兵無法驅五胡於長城之外,但好歹和五胡政權互有攻守(淝水守的住、桓溫和劉裕能北伐、陳慶之能在黃淮之間縱橫……); 唐玄宗時,唐王朝的主要高級將領已經由異族所把持; 晚唐時,中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已經是沙陀軍(李克用「破黃巢,復長安,功第一,兵勢最強,諸將皆畏之」); 北宋和南宋時,漢軍已經不再具備野戰和攻擊能力,但好歹還能善守(特別是南宋,防禦型名將輩出:劉錡、虞允文、孟珙、余玠、王堅……); 明英宗時,土木堡,數萬瓦剌騎兵全殲20萬明軍,順道把皇帝也俘虜了; 南明時:5萬清軍總攻南明老巢雲貴兩省,20萬南明軍竟在數月間徹底崩潰(要知道,這時的南明主帥是那個曾經兩蹶清朝名王的李定國)。 民國時:2萬八路啃不下日軍一支500人大隊(關家腦);國軍和日軍打一場會戰居然能打出「己方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的戰果(中條山)。 我還能說什麼呢?因為除了想不通,我還是想不通:在2000年的時間中,敵我交換比從5:1的陡轉為1:100。漢人這2000年里,都在做什麼?為什麼成了這個樣子?我真的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每當思考這個問題,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幅畫面「孫傳庭挾潼關大勝李自成的餘威,率部進京勤王以退滿洲兵。一天,他的部隊與一小隊滿洲騎兵相遇了。明軍有幾千人,用孫傳庭的話講:『俱為身經百戰之士。』滿洲兵只有幾十人,雙方隔著一條河。明軍叫罵道:「我操你的老婆女兒!」滿洲兵大笑,從軍營中拉出近百名婦女,穿紅戴綠,指著說:「這些都是你們的姐妹母親,都被我們操了!」說著就真在光天化日下幹起來。同時有十幾個騎兵下河向這邊渡來,幾千明軍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跑,被踏死的不計其數。」(劉亞洲《甲申再祭》)。是的,2000年里,漢人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是一盤散沙了:一群人站在一起黑壓壓一片,走起路來整齊劃一,喊起口號來震天價響。思想看起來比疆域還統一,但一旦敵人來了,大家立即作鳥獸散。去年發生在成都的一幕正:春熙路上的一聲「砍人了」,各色人士***無頭蒼蠅一般四散逃命! 但,最大的諷刺還在於:異族統領下的漢人在與自己同胞作戰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氣、謀略和聰明才智,卻令人嘆為觀止。每每想到崖山之上的「張弘范滅宋於此」,吳三桂勒在永曆帝脖子上的那根弓弦,孔有德為滿洲帶去的火炮技術……我的心***刀割一般!我真的想不通這是為什麼?漢人,難道只有單兵戰鬥力和精神戰鬥力下幾何級數般下降嗎?我不原意去想了! 廉恥和反抗精神,還記得是何物么? 崖山之後無中國,20萬南宋軍民在崖山的以身殉國宣告漢人知廉恥時代的結束,朱明的三代皇帝朱老三再將漢人文士的最後骨氣用「滅十族」的方式扔進歷史的回收站中,漢人依然在廉恥問題上崩潰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當李自成把崇禎皇帝的屍首放在大路口時,沒有一個明朝大臣跑去哭泣,只有一個和尚用麥飯做祭品,弔喪。而次日,李自成下令百官報名出來相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跑去了。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臣集體投降紀錄至今未被超越。 於是,《甲申傳信錄》說李自成入北京一役,明朝「臨敵力戰,死於疆事者僅二人而已」。北京陷落時,官員自殺殉國者的具體數目如下:浙江:六人。江西:二人。河南:二人。北直隸只有一人。悲呼,大明!哀呼,漢人! 於是,滿洲入關後,曾經的東林黨領袖,明朝禮部侍郎錢謙益主動投降滿洲,更厚顏無恥的新主子講「江南文弱,傳檄可定」;前明臣子孫之獬可以「棄華夏之衣冠以搏滿洲之歡心」! 於是,《揚州十日》記載:「婦,本郡人,濃抹麗妝,鮮衣華飾;指揮言笑,欣然有得色。每遇好物,即向卒乞取;曲盡媚態,不以為恥。卒嘗謂人曰:我輩征高麗,擄婦女數萬人,無一失節者;何堂堂中國,無恥至此?嗚呼!此中國之所以亂也」! 於是,在日本侵華的13年間,漢奸遍地…… 於是,當下,帶路黨們可以毫不諱言的宣傳自己的帶路思想,並不以為恥…… 有經驗的人知道,殺豬和殺羊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是殺不了豬的,豬堅決反抗,豬的吼聲是絕望而雄壯的,它一輩子只有在被殺時才發出這最後的吼聲;殺羊簡潔明快,羊知道死期已到,但不反抗,屠戶根本不用捆綁,只用手輕輕摩挲羊的頭和身子,羊便馴服地躺下。屠戶用刀在羊喉嚨處輕柔地一抹,血噴出來,羊的眼睛裡只會淌下一行淚水。 舉豬和羊被殺的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再這麼下去,漢人很快就會普遍性的變成羊了,變成羊的人,連豬都不如!我不想去過多爭辯這個觀點是否正確,還是舉例子,原反思者反思,願罵我者也請隨意! 《揚州十日》記載:只要遇見一個滿洲兵,「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刀,無一敢逃者。」一個滿洲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人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滿洲兵押著這些人( 無捆綁) 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不說,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滿洲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 劉亞洲《甲申再祭》說:一個師的國民黨部隊,遇見十六個日本人的小隊,就乖乖投降了;幾百個日本兵押著幾萬名國民黨軍俘虜去燕子磯屠殺,這些俘虜連逃跑的勇氣都無;山東某縣,七、八個日本鬼子來掃蕩,三、四萬軍民在「跑反」。 這樣的資料,我不想多舉,舉多了屬於過度打擊。我現在擔心的是,370年前,當滿洲頒布「剃髮易復令」後,江南漢人所保留的那最後一絲反抗精神還能維持多久?漢人殺漢人,漢人斗漢人,漢人賣漢人,何曾手軟過? 殺人的極致表現就是屠城,絕對不是異族才有的傳統,漢人屠同胞的城,比異族做的更多,也更決絕。從個人率軍屠城的角度出發,縱觀世界歷史,恐怕也必須首推漢人耿弇:屠城三百!有著光榮屠城史的漢人,自然對待自己的同胞不會比異族更溫柔:異族殺得,我為什麼殺不得!不扯遠,單看看明末以來漢人對漢人造下孽吧:張獻忠屠四川,高傑屠徐、泗,李本身、高進庫屠睢州,李成棟三屠嘉定,尚可喜屠廣州,曾國藩屠南京…… 漢人打內戰的最大特點是:征伐自己的同胞時無比的英勇,可以什麼都不作考慮。 比如:明末甲申年,清軍兵鋒已逼近湖北,李自成被追得如喪家之犬很快就要死在九宮山。可就是在這個關頭,鎮守武漢的明朝總兵官左良玉還順江東下,準備攻打南京,美其名曰「清君側」。 再比如:俘獲永曆帝後,吳三桂非要把永曆帝腰斬。這一做法,連和他一起作戰的滿人愛星阿和宗室貝子卓越羅都看不下去了,勸說道:「永曆(帝)亦曾為君,給他留個全屍總該不過分。」正是這兩個滿人的話,才給永曆帝留了全屍。但,即便如此,吳三桂仍下令把永曆帝焚屍揚灰,棄骨灰於荒野。 又比如:日本侵華的13年里,漢人的各派勢力總是在不斷的相互傾軋。 最後比如:1949年後的數十年里,各類運動中,群眾斗群眾是何等的殘酷和無情,以至於親情、友情都可以全然不顧。 西方文化重視與自然斗,所以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思想家和發明家。漢人文化重視與人斗,所以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整人高手,長城以內的天下從來都是告密者的樂園。明末甲申年,江蘇有個曾當過官的人,躲到鄉下去教書,在胸前刺了「不愧本朝」四個字,又在左臂上刺「生為明人」,右臂上刺「死為明鬼」,一天,他脫衣洗澡,被人看見,立即向官府告發,被處死刑;南京大屠殺時,日本人抓住國民黨軍人後進行甄別,在押的上萬人中潛藏著換了服裝的師長、團長,日本人喝道:「誰是當官的?站出來!」頓時森林一般的手指向那些真正的師長、團長們,但結局是一樣的:指認人的人和被指認的人都難逃一死。(劉亞洲《甲申再祭》) 缺乏互信是漢人一個源遠流長的特點。這樣的民族總是怯於公戰,勇於私鬥。中國的內戰是世界史上的奇觀,越是內戰厲害的民族,外戰越不行;反過來說,越是外戰不行的民族,內戰越凶。孟德斯鳩講過一句深刻的話:「統治中國的就是棍子。」末了 洋洋洒洒已有千字,想表達的都已表達!我的出發點不是貶低漢人,而是希望通過反思這個民族的歷史,發現這個這個民族的問題!370年前,漢人被迫剃了發易了服飾,不希望看到未來的某一天漢人還要被迫更名改姓,因為歷史無法向漢人保證會出現第二個普六茹堅!
顧炎武曾說:「有亡國,有亡天下」。我說:前兩次亡天下,漢人靠著先祖們超強的繁殖能力挺了過來;若是再亡天下,(經歷了數十年計劃生育教育洗禮的)漢人的繁殖能力還值得信賴否?此帖被舊日的戰友於2015-03-08 10:38:29置頂此帖被伊拉克外公於2015-03-07 12:39:45編輯過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民族能稱得上偉大?中國總是自稱偉大的中華民族,相比其他文明和民族,這個說法合理嗎?
※王立群智解成語:最具民族特色 言有盡而意無窮
※外蒙古排華現象頻生,請問排外情緒產生的緣由是什麼?是否嚴重?
※【56個民族,56支花】高山族(上)
※猶太民族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