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義》——子罕第九(6):顏回如何評價孔子?

《論語講義》——子罕第九(6):顏回如何評價孔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fr30.html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這一句也是相當關鍵的,是對孔子的描述里最精到的一句,也是最貼近孔子本質的一句。因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裡邊,孔子最讚賞的是顏回,以為最得自己道的人也是顏回,所以顏回對孔子的描述、稱讚是最接近孔子本質的。非顏回不能說出這樣一段話,非孔子也不能承當這一句話。

顏淵深深長嘆說,我抬頭看老師,聖人啊,是越往上看就越覺得他高。「彌」就是越的意思。越鑽研他,就越覺得他艱深。往前邊看,他是在你前邊,但一會兒他又在你後邊去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在上,一會兒在下,這是說什麼呢?這是說孔子的道體,得道的狀態。怎麼顯現的呢?什麼叫得道?所謂得道者,與道合一。道是瀰漫於大千世界,瀰漫於宇宙之間的,無處不在,萬物都是道的體現,所以萬物是一體。得道就是人與道同一,人與道同一的時候,人就不顯自己的像,就是無我的境界。一般的人都是有我,竺霞法師以前就說,每個人開口說話就是「我」字當頭:我要吃飯了,我餓了,我要睡覺了,我要上課,我要讀書,我要去會朋友……我字當頭。而無我的境界,就是和萬物同一,萬物化為一體。這個萬物一體不是有心的,而在無心之間。你的日用行常,行住坐卧,砍柴燒水都是道。與道同一,達到這種狀態的人,和山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山;和水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水;和樹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樹;和鳥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鳥,這就是得道:得了道以後,與萬物渾然一體。這個時候,你怎麼知道他是在前還是在後呢?

與山在一起就高,與地在一起就深,顏回這就是在描寫孔子的道體。這是一般弟子見不到的。一般弟子看到孔子就是孔子,而顏回看見道了。所以顏回看到的孔子像山一樣高,像地一樣深,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前半句是講孔子的道體,後半句講孔子怎麼教育自己。「循循」就是有次第,為學要有次第,有前有後,物有先後,事有始終。夫子是有次第地在教導我、引導我,用禮樂文章來廣博我的心胸,增長我的學問。一般的人,學問越多,就越驕傲自滿,恃才放曠,覺得自己了不起了:我多有學問啊,你比得過我啊,你們都沒有我厲害——就容易滋長驕慢之心。所以夫子「約我以禮」,用禮儀來約束我,約束我的行為,約束我的心性。要求我既有學問,又不至於放曠。他用這種方法來教導我,師父引進門,入門以後,我就欲罷不能了。我只要記住孔子引導我的方法,我想停都停不下來。人在孔門,身不由己。一進了孔門,想停都停不下來,我只有學,學了上句,想要下句,永遠無法停止。消耗掉我所有的才華,仍然見到老師在我面前卓然挺立。就是說,我耗盡了我的才華,學習好像略有所成了,但是再來看老師的時候,他還是如同高山一樣立在我的面前,無法超越。我雖然想超過老師,想去追趕他,但是沒有辦法,不可能。「由」當門徑、路徑講,就是沒門兒。要超過老師,沒門兒。想要超過他,根本就沒有辦法。

這一段是對孔子深深地讚歎。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本體和孔子的教育方法。同樣是老師教學生,關鍵是方法。欲罷不能,也可以看出以前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人生的教育,不像我們現在,只上兩堂課,我想給大家「博以文,約以禮」,但是沒有辦法。教一門課,上完就走了,不是全方位的人生的教育。(全方位的人生的教育)這就是中國古代聖人教育的一個核心。「博我以文」是開智慧,「約我以禮」是養仁德。這段話非常重要,也是第九篇的關鍵。讀懂了這句話,就既讀懂了孔子,也讀懂了顏回。

附朱熹《論語集注》: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喟,苦位反。鑽,祖官反。喟,嘆聲。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象。此顏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嘆之也。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循循,有次序貌。誘,引進也。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禮也。」程子曰:「此顏子稱聖人最切當處,聖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卓,立貌。末,無也。此顏子自言其學之所至也。蓋悅之深而力之盡,所見益親,而又無所用其力也。吳氏曰:「所謂卓爾,亦在乎日用行事之間,非所謂窈冥昏默者。」程子曰:「到此地位,功夫尤難,直是峻絕,又大段著力不得。」楊氏曰:「自可欲之謂善,充而至於大,力行之積也。大而化之,則非力行所及矣,此顏子所以未達一閑也。」程子曰:「此顏子所以為深知孔子而善學之者也。」胡氏曰:「無上事而喟然嘆,此顏子學既有得,故述其先難之故、後得之由,而歸功於聖人也。高堅前後,語道體也。仰鑽瞻忽,未領其要也。惟夫子循循善誘,先博我以文,使我知古今,達事變;然後約我以禮,使我尊所間,行所知。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飽,是以欲罷而不能,盡心儘力,不少休廢。然後見夫子所立之卓然,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是蓋不怠所從,必欲至乎卓立之地也。抑斯嘆也,其在請事斯語之後,三月不違之時乎?」


推薦閱讀: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為政篇》(17)
《論語》沒有哲學體系(3)
安德義《論語解讀·述而第七·9-10》 - wangxiuhuan1945的日誌 - 網易...
[轉載]猶太教的割禮和佛教的戒疤——《閑讀聖經和論語》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TAG:孔子 | 論語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