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地服從,被動地服從
孔子曰「君子不器」,其基準是「成器」,較早涉及到人的工具性問題,基於中國禮樂文化對秩序和工具性的積極態度,使「主動地服從」得到傳統的支持,而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提出以來,革命的快感與審美情趣使人們更願意否定,更願意批判,更願意獲得英國思想家柏林所說的「積極自由」。國內一位經濟學家在演講中曾經調侃過這種不願服從的精神,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他在國外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不理解為何那裡的清潔工如此兢兢業業,就問為什麼不去好好上個學去做個白領,誰知對方的回答是我並不覺得這個工作有什麼不好,我喜歡這份工作。於是,他感嘆中西文化在此的差異,中國人的革命精神太強,連小保姆都想努力成為女主人。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是財富增長的最重要源泉,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根本上有賴於此,今年撒手人寰的楊小凱先生更是用超邊際分析將分工理論向形式化推進。分工需要人們「主動地服從」,「工具理性」這一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釋主動服從的意義。「工具理性」最早是由馬克斯.韋伯引出並由霍克海默和阿爾多諾總結出來的。韋伯認為,資本主義基本特徵是所謂「理性化的勞動和生產組織」,後來雷蒙.阿隆將這一思想概括為「對利潤的追求和合理的紀律這兩者的結合」。國內經濟學家韋森更是提出,整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精神底蘊就是工具理性主義,經典博弈論的理論分析精神亦是如此。
但是「主動地服從」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如殺妖除魔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對於忠實的驢子而言恐怕是"Impossible mission"。那麼,孫悟空呢?他又是如何被選中,如何在唐僧西天取經團隊中獲得「二當家的」的地位的呢?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又有大鬧天宮的造反經歷,他這樣一個充滿叛逆精神的猴子和一個逆來順受的驢子當然截然不同。同樣是被聘用,但孫悟空的來路顯然和驢子有本質區別,驢子是主動地服從,孫悟空是被動地服從,雖然殊途同歸,但過程恰恰是重要的。劉軍寧曾說過文化即馴化,他說的就是這個過程。
工具理性表現為追求效率,價值理性則代表人對價值的肯定,對理想的追求。在追求價值理性的過程中,孫悟空是個失敗者。雖然《西遊記》和孫悟空的形象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孫悟空這種變化的過程背後的象徵意義卻往往為人忽視。孫悟空的被動在於他從天馬行空、佔山為王到被玉帝收編奉旨養馬,然後再到大鬧天宮,最後「再神通廣大也逃不出手掌心」,被如來佛壓到五指山下失去自由,孫悟空的被動在於他頭上被安上了一個隨時可讓其痛苦不堪、生不如死的箍,孫悟空的被動在於有一個教不了他任何東西但可以用緊箍咒控制他的唐僧師父,有了這些過程之後,他只能選擇服從,於是他最終修成正果成了凈雲使者。這是孫悟空的幸福還是悲劇?天知道!法國思想家福柯對現代社會的觀察提供了一個視角,他認為從瘟疫 、監獄控制以及工廠紀律中逐漸發展起的紀律和規範化管理成為了社會管理的一種重要技術。如此說來,孫悟空頭上的箍便可以理解為這種技術。福柯強調了資本主義理性化進程中紀律和規範化,訓規與權力結合起來,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向個體滲透著馴服的精神。孫悟空的歷史就是被動地服從的歷史。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就象被強姦,如果你無力反抗,那就享受吧,說的就是這樣被動地服從。
驢子和孫悟空象徵著「主動地服從」和「被動地服從」,而「主動地服從」和「被動地服從」背後是工具理性和訓規,它們都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但也帶來了危機,如韋伯的「理性化的弔詭」說的就是工具理性驅除價值理性的現象,而福柯更注重了權力的壓迫性。
看來還是唐僧舒服,只要坐在那裡念緊箍咒就萬事大吉。可是大多數的人畢竟不是唐僧,沒有他的道行,所以我們還得努力。
推薦閱讀:
※4.6 服從
※在職場上,老闆說的都對嗎?
※服從與執行力
※尚方寶劍與免死金牌誰服從誰
TAG:服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