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也有天才班:移友兒女就讀天才班經歷分享!

作者:超級生活專欄作家星學

最早前便聽說北美的公立學校系統內設有「天才班」之事。後來才曉得,英語的原文是Gifted Program,這一稱謂系華人熱衷情願的譯法。

在西人的觀念中,孩子生來穎慧乃上帝所賜的禮物,將具有這種天賦的小童集中起來接受超前點兒的培養,便形成了教學大綱中的這一育才計劃單列。這些孩子並非眾望矚目的那種傑出天才(genius),只是天資比大部分的兒童睿智一點而已。

「天才班」中文似翻成「智優班」較為合適。然而常年約定俗成的這麼沿用下來,也就不必較真了。何況單單這貼金般的名諱稱呼,早已叫有子在讀的華裔家長們臉上放光,教翹首以待的候補一族若鶩趨之。

的確,和少數昂貴的私立學校相比,上公立學校天才班得到所謂精英教育的良機,鐵定吸聚著遺傳重教的華人們的眼球。可是入伍到這隊列的途徑卻蠻異類的,風聞別具一套獨特的標準測試,非傳統的統考篩選形式,這一檔子無法模擬操練,具體的俺未知其詳。

女兒的經歷

移民加拿大後經打聽得知:多倫多的天才班定在三年級時趕考,四年級開讀;倘若一試失利,來年可以繼續再戰上幾個回合,直至及第為止。

果然等到小囡三年級,她如期接到了報名表,純粹願者隨意填報的政策。會考分作兩天舉行,測驗數學和英文兩項,各歷時三個鐘頭。考罷歸來詢問戰況,她自我感覺還行,題量很大、幾乎做不完;聽起來是著重驗察智商狀況,並不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

不久下來了通知,女兒勝出通過,成績分別達到了99%,這個的含意就是:該考生較之此比例數的同齡人聰敏一些,據說只有約3%的孩子在此列中。

校方旋即安排了第二步:請來心理學家對所有中舉的單獨面試,看看他們的情商心態方面達標否。完成了這道程序後閨女來家彙報說,確實提了許多異乎尋常的問題,旨在看判斷能力與反應速度,著實不清楚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未幾,心理學家親自來電話報喜:小女金榜題名了。隨後又組織了由校長、班主任、心理學家和家長、學生的五方見面會,共同討論確定下來的入學事宜。於是下年伊始,她便正式轉校進入天才班學習。

天才班小學歷時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四年,直到邁升大學。班插在少數的公校之內,除了課業進度有所不同,學生們參加該校所有的活動。亦是本著就近入學的原則,但要比普通班的孩子離家遙遠得多。若是超過了一定的範圍後,六年級以下的學生就每日有校車來家接送,六年級以上的則要自己乘坐TTC往返、但由教育局派發車資,學生本人每周到校辦公室去領取車票,也算是一種待遇吧。

這些年來我還注意到,天才班也在變換著不同的「宿主」落戶,大多都是口碑不錯的書院校苑,或許是「輪流坐莊」的緣故吧。

就在小女考上的次年,教育局修訂了遴選才童步驟的章程:取消了大規模任人參加的答卷式筆試,改由老師推薦各班裡的頂尖生出列、應徵口試單挑。這樣一來就使得名額變得相對有限了,那些優秀學子較多的校班便有些為難,或者過多的家長紛紛央求舉薦自己的孩子出線,於是不得不在校內自行初篩一番,解除師長抉擇推選的棘手之煩。

新型考法的重頭戲顯然落在了心理學家身上,需要當場一對一的挨個考核,一錘定音。公校生參加這一程序全部免費,私校生就得自掏腰包,據聞得七八百元之巨,還必須聘請教育局指定的那些心理學家來行測試,結果上報局裡方才作數供參考。

兒子的經歷

一晃幾年過去,又到了兒子投考的時節,有幸被推舉赴試,自是如新法炮製的流程。可是他名落孫山,老師們很詫異,我倆也瞠目。因為打一年級起,歷屆教師就念叨他是念天才班的料,現在落榜了難免有點意外。

他的老師則建議說,若是質疑這考績結果,按規定還可以自己找教育局認可的私人開業之心理學家再行測驗,大概花費個一兩千元;倘若過關了,仍舊能夠進入天才班就讀的。

我們沒有採納這計策,而是順其自然。在考事過去了很久後,偶從兒子嘴裡無意中獲知:他酷愛著目前所在的班級與老師同學,很不情願換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中,儘管那是什麼「尖子班」,因此在應試的時候敷衍了事,自然免不了敗走麥城了。

鑒於此,翌年我們就沒讓他再嘗試,就呆在他喜歡的師生堆兒里。及至五年級,他因班級重新組合而不滿意了,我們遂順勢建議他重新考一次。但這一回先給他打了預防針、曉以個中的利害關係:咱上不起私家名校,那學費比大學還貴呢;要想多學點東西,天才班能以成就,且不加重爸媽的經濟負擔,兩全其美;一定得全力以赴。他若有所悟地點著頭。

此番這小子也確是認真了。回來敘述一個半時辰內問的繁瑣細碎,有的題目還是一環套一環、緊扣不放;全過程也不準動用紙筆,全憑口舌即時作答。包括像辨識各種奇形圖案,心算速算數學應用題等內容,尚有各種社會與自然科學範疇的問題,有些複雜的遠遠超越了我們想像的。

幾日後的一個晚上我接到心理學家的來電,開口便告捷祝賀,小兒得分為99.9%,高中上榜。接著如約去學堂跟校長、教師等開個碰頭會,便搞掂了此事,兒子從六年級起進天才班上課。我們的另一樁心事也算得以了卻。

天才班就讀

再表一表倆孩兒就讀的情形。說實在的,俺們真的沒覺察出有甚異常大的差別來,儘管介紹說學習進度比同級別班的快個年許、深廣些,不填鴨灌輸。環顧周遭,就拿我所在的不大的華人教會圈子來說,至少五七家有子女在念這班的,不足為奇。想那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在國內多是出類拔萃的高知,遺傳基因使然第二代大都錯不了,考入這種班不那麼稀罕。

當然天才班的優點不少:教學的方法更加啟發式靈活;班上學生少些,尤其是在小學,如女兒的班當時僅十四五人,比普通班少十個人,這樣老師能人均照顧多些。到了中學人數上差不離,因班的數目少了。學生們的素質與家庭教養好些,班裡所配置的電腦等教學工具亦多,師資的力量當然也強勢–必須考得專門的文憑證書者方能上崗執教天才班。

至於課後作業,天才班似乎量多一些,尤其是做project較頻繁,著重在訓練設計與動手的能力上。總體來說不似想的那般份量,那倆看電視打遊戲機該耍還耍。很多時候作業於學堂上便完成了,放學後不再有習題回家鞏固練習。一直到高二了方才變得吃緊起來。

作為家長,常在思想:自個出國的緣由之一不是為要減輕下一代的學習負擔嗎,真到了洋地兒何苦再拾起舊套來枷在頸項上?人生苦短,就讓他們有個爛漫快樂點的童年吧。

當然每個學期的末尾,校方皆要對每位學子一一進行嚴格評估,甄別其是否夠格可以留中、升級。不符合水準的會被淘汰、返回到普通班裡續讀。也有少數的學生承受不住、或不願呆,自行出戶,使得這天才班的規模呈逐年式微的走勢,愈到最後階段愈發濃縮袖珍,及至高中時整個多倫多僅有三間天才班,分位於城東、西、中區。

對於最後天才班學子們升大學的動向,大都會被加國一流的高校與專業所招攬了去,報考命中的概率是極高的。可能同樣的總分在錄取時見是出於該班系的,含金量不同,多會另眼相待的。當然考取了常春藤名校的也有,因為這些孩子考SAT等成績也會優異,只要家庭的財力能逮的話,便可以赴美大學深造。

我也順便留意了一下,那些個安省著名私校的畢業生們,絕大多數也還都是進了名校,跟公校天才班的學子們殊途同歸了,似乎窺不出啥「貴校」生的明顯優勢來。這似乎隱隱反證了俺家老大當初「避私就公」策略的對路,加增了對老二步其後塵正確性的信心,或許可以稱為窮移民「士二代」的富學徑吧。


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九十九集)
分享自我激勵八大法則
你若分享,必有成長
大道分享隊
病例分享:三例值得回味的胸痛患者

TAG:經歷 | 分享 | 天才 | 加拿大 | 兒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