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和良知,或是解開醫患之結的終極因子
2月28日晚上,懷化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退休醫生楊文欽和扎西志瑪登上全國醫療領域榮譽殿堂——中央電視台「2016尋找最美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獲「最美醫生」榮譽。
央視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醫生」頒獎典禮日前開播。雖曾吐槽過「最美」的普泛式冠名,但面對這些獲獎的醫者,視聽著他(她)們對患者的高恩大德,讚美之意仍難恰切表達。
頒獎典禮中,主持人問一位獲獎醫者:您願做良醫還是名醫?回答:願做良醫。竊以為設問稍有不妥,有丁點將良醫與名醫對立起來互為排他的感覺。豈有並非良醫的名醫?所謂名醫、大醫者,無不以良醫為根基。
所以此次獲獎的「最美醫生」中,既有名揚世界的院士專家,也有不見經傳的社區「小醫」。名頭、職務(稱)、聲譽雖有高下,卻掩蓋不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一律被千萬患者發自內心地伸出大拇指。同為醫者,術業專攻有別,感人故事各異,給人共同的強烈印象,是行醫人間,信念執著。所有在常人看來不可企及的事迹,在「信念」面前,均變得容易理解。
我尤記得一對獲獎夫婦,他(她)們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楊文欽和扎西志瑪。早年二人一同就讀於名校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的大醫院。任何從醫者都羨慕的似錦前程就在他們腳下,二人卻堅信更需要自己獻出醫術的當別有所在。最終,他們回到貧困的湖南侗鄉,且一待就是55年。
巧的是,二老的兩位大學同學(校友)正在頒獎現場(其中一位還為他們頒了獎),一位是副部高官,一位是工程院院士。雖說人生千般路,志業多選項,但此刻世俗眼光下的兩相對照,是人都難免心生複雜況味。試想楊文欽夫婦若無醫道的執念打底,何能攜手侗鄉大半個世紀!
有道是,國民對待弱勢人群、教師和醫生的態度,正是一個國家文明的刻度。又言「醫者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云云。總之社會給了醫者至高無上的榮譽。這當然是人們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遠距離凝望。不妙的是,落實到世間近在咫尺的醫患互動,則每每充斥著不和諧,乃至不乏刀光劍影。本應最無間的醫患共同體演變至今日之不堪亂象,固然存在龐雜的因果鏈,既然每個人(包括醫者)都可能成為患者,不妨以此角色,作一番檢視。
世上本無不願治癒病患的醫者,即如世上本無無所不能的醫者。任患者開出怎樣的價碼,即便頂級大醫,也有束手無策之時。他們能夠做的,或是對患者盡其人道的撫慰。所謂「語言處方」或「話療」等手段,此時有了用場。
惜命是人的本能。有信念的醫者自將視拯救生命為天職。有良知的患者自會明了造物的種種局限,從而對醫者生出感恩、體恤的情懷。「醫患關係」的說道已然大俗,相關的法律、道德、體制、商業、科技等「十八般武藝」亦不無缺席。我總相信,信念和良知,這些內生性的元素,或是解開醫患之結的終極因子。
推薦閱讀:
※心痛追問:當代中國人的良知到哪裡去了?
※問西東:人的良知是如何泯滅的?
※用良知為「習李大治」推波助瀾
※老闆,來三斤窮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