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筋膜炎
腳底筋膜炎定義:腳底下方的筋膜於後跟處撕裂而產生疼痛。成因:長時間步行或足部過份扁平令足底筋膜受到過份拉扯而引起發炎。影響:患者常見會有後跟痛症,特別是早上下床或久行停止再走時,痛症最為明顯。處理:穿有足弓承托的專業健康鞋或配合物理治療均可治療足底筋膜炎,較嚴重者需諮詢醫生,配合消炎止痛之藥物,配合休息、溫水泡腳有助足底筋膜炎之康復。腳底筋膜炎-概念
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時間的逛商場、沒有熱身的登山健身、長期徒步旅行,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尤其是在長時間的走路過程中,還穿了雙鞋跟很硬的鞋。足底筋膜炎多是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當腳剛接觸地面、準備站起來的一瞬間,疼痛非常劇烈。
足底筋膜為腳底足弓之最主要支撐,其主要功能為吸收在正常步態周期中著地期所產生之反作用力。因此,從生物力學之觀點,任何可能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皆可能導致筋膜對附著端之骨骼及其相連之組織產生牽拉及傷害。例如:扁平足、空凹足、足跟肌腱過短等等,皆可能改變正常步態的生物力學而導致增加足底筋膜之張力,也就產生腳底刺痛。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之癥狀為足跟底部疼痛與不適。一般而言,疼痛會在未承重一段時間之後,因再度承重而出現。病患通常會在早晨起床之後,足踏地時產生劇痛,但其不適會在之後的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後漸漸緩解。原因在於,足底筋膜在經過長時間休息後,會維持在較短的長度,當腳下床踩地時,就會對足底筋膜造成一個快速而強的拉力,可能造成對足底筋膜的傷害,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走後,足底筋膜會逐漸變得較松,因此癥狀會漸漸緩解。一般而言,唯有在承重活動時所產生的疼痛,也就是足踏地時所產生的疼痛才是所謂的足底筋膜炎,其疼痛強度在病人癥狀發生時不盡相同。
腳底筋膜炎-解剖學機制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術語。其實就是足底板疼,足底筋膜是一層覆蓋腳板的膜,足底疼大多是由他引起的,這條膜從由腳跟一直延伸到前腳掌,主要用途就是緩衝跑步和走路時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跟骨結節前側有內、外兩個側突。外側突較小為小趾展肌的起點。內側突較大,上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跖腱膜附著。跖腱膜由中央帶、內側帶和外側帶三部分組成,跖腱膜中央帶(centralbandplantarfascia,CBPF)最厚、最強韌,起自跟骨結節內側突的跖面,向前分為五支與足趾的屈肌纖維鞘及跖趾關節的側面相融合。內側帶覆蓋拇展肌,但甚薄弱。外側帶也很薄弱,覆蓋小趾展肌,在它的外側另有堅強的纖維帶加強,它起於跟骨結節內側突或外側突,止於第5跖骨粗隆。跖腱膜中央帶和內、外側帶之間分別形成足底內、外側溝,足底內、外側動靜脈及神經的皮支由此穿出,內側溝較深,外側溝較淺,兩者均為脂肪組織充填。脛神經於內踝上2橫指處發出1-2支跟內側神經,後者穿過足跟底部的纖維脂肪墊,並分布於整個足跟部及跟骨內側骨膜。於分裂韌帶深面脛神經分為足底內、外側神經並和足底內、外側血管一起共同經過拇展肌的深面進入足底。足底外側神經尚發出一支支配小趾展肌。Schepsis等認為跖腱膜、脛神經跟內側支及小趾展肌支在足跟跖側痛的形成中均起作用Berkowitz等用MRI測量了8例PF/HSS患者的跖腱膜,發現最厚處平均為矢狀面7.40mm,冠狀面7.56mm。而5例按年齡、性別配對的對照組中平均為矢狀面3.22mm,冠狀面3.44mm。五組年青男性對照組中平均為矢狀面3.00mm,冠狀面3.00mm可見P
腳底筋膜炎F/HSS時跖腱膜明顯增厚。但目前尚無大量病例(包括正常值)的測量報道。
脛後神經下行至內踝後方發支於內踝後下方的內側屈肌支持帶上,而屈肌支持帶是起於內踝止於跟骨內側部的;在內踝平面上行達內踝部並形成皮下支向下支配跟跖脂肪墊和皮膚。主支繼續下行發1-2支為跟骨支神經,分於跟骨內側面,而後,相繼發支為跖內側神經、跖外側神經,分別分布於跖內、外側局部組織。
跖外側神經發第一支,根據Rondhuis和Huson(1986)研究認為該神經系混合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進入跖腱膜深部和下部。因此,跖外側神經的第1支是跟骨刺刺激跖腱膜引起跟跖痛的主要原因。同時,跖外側神經還發支支配小趾外展肌,部分神經纖維進入趾短屈肌、跖方肌、跖韌帶和跟骨骨膜。跖內側神經和跖外側神經還各自通過收肌孔並繼續前行向跖趾方向分布。因此,當跟骨刺刺激引起跟跖部疼痛往往並不局限在跟跖側局部,同時可以在跟跖內側部和足腰部也有疼痛和壓痛就不難理解了。
腳底筋膜炎-臨床表現
疼痛的常見部位。 足底筋膜炎的定義足底筋腱出現無菌性炎症,屬於足跟痛的一種。
臨床表現: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發病緩慢。好發於較肥胖中年婦女和喜愛運動者,如長時間跑跳的專業運動員、舞蹈家以及長距離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軟底鞋和大運動量的人也多見。在早晨下床或行走頭幾步時感疼痛較重,進一步活動後疼痛可部分緩解,但長時間活動後又可加重癥狀。檢查時可見足跟部前內側腫脹。跟骨內側結節及跖腱膜起點2-3厘米處有明顯壓痛。還要觀察有無足部力線異常,有無脛骨內翻,足內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無攣縮等。X線檢查:約50%病人可見跟骨結節跖側有骨刺。B超及MRI檢查可見跖腱膜增厚,水腫。有些人也表現為前足痛和中足痛。
腳底筋膜炎-病因病理腳底筋膜炎病因和病理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如下:
(1)步行時,跖趾關節背伸,牽拉足底筋膜,從而牽拉跟骨結節。隨著年齡增大,足部肌肉、韌帶力量減弱,足底筋膜牽拉跟骨結節的力量增大,長期反覆牽拉使足底筋膜起點部發生微小撕裂,繼發炎症,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跟骨止點處的骨膜炎和跟骨內側結節的疲勞骨折。
(3)屈趾短肌止點炎症和水腫及其增生的骨刺導致足底外側神經第一支神經的卡壓。
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脛骨內翻、跟腱攣縮、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韌帶發生退變後足弓的改變等,都會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應力,長期慢性的牽拉可使局部腱膜發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腫產生無菌性炎症。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稱為「網球跟」。
腳底筋膜炎-治療原則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圖一)。在足底筋膜炎的治療處理可運用以下幾項原則:(一)回復肌肉之柔軟度及強度:因足底筋膜炎的發生會促使足跟肌腱(即小腿後側肌肉)縮短,這種狀況會增強對足底筋膜的拉扯力,更惡化足底筋膜的發炎癥狀。在運動治療方面,建議患者平日在家可多練習回復足底筋膜及足跟肌腱肌肉柔軟度及強化的運動,即可改善此類癥狀。運動一:回復足底筋膜柔軟度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板平貼於地,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停留十秒後休息。接著將腳底板朝上,再用手將腳趾朝上扳動,一樣停留十秒。此兩項動作交叉重複十次即可。運動二:回復足跟肌腱柔軟度雙腳以弓箭步站立,雙腳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往前移停留十秒,即可感受到在後方的小腿肌肉被拉扯的力量。雙腳輪流前後練習數次即可(圖一)。或可面牆而立,雙手打直扶牆面,之後,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腳跟不可離地,即可感受到兩腳小腿後側肌肉同時被拉扯的力量(圖二)。
之後,雙手彎曲身體往前傾,腳跟不可離地,(圖二)。運動三:足底小肌肉強化運動呈坐姿,膝蓋彎曲,腳底踩毛巾,腳底板平貼於地,練習以腳趾頭抓毛巾即可。一般而言,在做任何肌肉伸展運動前,患者應先做暖身運動;對於要伸展的部位要有良好的支撐,以免發生拉傷或危險。
(二)下降疼痛及發炎癥狀:可運用物理治療方式,如超音波治療及冰敷、電療來減輕疼痛及發炎癥狀。患者一般可在運動後,在足跟及足底部位冰敷約十分鐘。此外,也可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或口服非類固醇藥物來減緩疼痛及發炎癥狀。
(三)利用足弓支撐鞋墊加上足跟墊來減少組織壓力。良好的足弓支撐可在下肢承重時有效減少對足底筋膜之拉力,藉此減緩重複牽張對足底筋膜產生之傷害。足底筋膜炎若要以手術方式處理,主要是在保守療法無效時才會被建議。而時間並無明確限制,但癥狀在四至六個月期限內無改善就會考慮手術處理,手術處理是以開放式或內視鏡足底筋膜部份切開術為主。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可以減少74%至87%病人主訴癥狀。而手術後,病患仍需進行復健治療才可完全解決足底疼痛之癥狀。
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經常做這樣的運動,有助於足底筋膜炎的康復。 治療傳統方法如下: (1)減少足跟的衝擊,如減肥、避免大運動量活動。(2)理療,如超聲波、肌電刺激、冷熱外敷、推拿按摩等。(3)消炎止痛藥和局部封閉。(4)石膏固定。(5)體外震波療法。(6)手術治療,跖腱膜部分切斷術等。矯形器具1、穿著治療鞋墊,使足跟的弧拱位置得到承托支撐,減輕足底筋膜的伸張,可預防再複發。2、穿著足跟墊,以升高足跟,減低足跟在受力時所承受的震蕩和壓力。3、晚間用足踝矯形器,保持足踝在正中或5°背屈位置,以保持跟腱伸展。肌內效貼布療法:把一種具有彈性的貼布,粘貼在足踝部,能夠使足肌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這種方法對於喜愛運動的人比較適合,能夠有效保護足肌。這種貼布最早由日本的KASE博士研發,目前傳播到世界各國。貝克漢姆也是使用者之一。
肌內效貼布療法運動:運動能保持、控制以及強化腳掌活動之肌肉,舒緩痛楚。1、跟腱牽拉運動面向牆站立,雙手按在牆上,以弓箭步站立,前腳屈膝,後腳伸直,切記腳尖向前,腳跟不可離地,身體向前傾;如牽拉腓腸肌時,後腳應有繃緊的感覺,維持十秒。如牽拉比目魚肌時,前腳應有繃緊的感覺,維持十秒,重複動作十次。2、足底筋膜牽拉運動早上起床後,坐在床邊,將手放在前足上,腳趾伸直,維持十秒,放鬆,重複動作十次。3、肌力鍛煉運動脛骨後肌的鍛煉:坐下將患足翹起,將足踝向下及向內活動,運動時小腿內側應有輕微繃緊的感覺,維持十秒,重複動作十次。腳底筋膜炎-中醫處方
腳底筋膜炎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現代醫學稱「跟骨骨膜炎」,又稱「跟骨骨刺」。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經絡,祛寒以除濕,和血以止痛。1:處方: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葯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後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藥1次療效:用藥5天見效,有效率達100%2:內服處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歸尾各9克,漢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外洗處方:皂角60克,人發16克用法:藥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處,日兩次,浸後用三棱針在患足後跟正中線,紅白肉際處扎2.6-3.3厘米深,捻轉留針30分鐘,日1次療效:內外兼治3-5天,有效率達100%
推薦閱讀:
※「運動筋膜」行走的科學與筋膜的關聯
※闊筋膜張肌和腰腿痛關係
※【筋膜健身】「身體造型的器官」—筋膜(內附原林教授筋膜學介紹視頻)
※如何預防及緩解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完全攻略丨如何判斷?如何治癒?如何預防?
TAG:筋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