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梁啟超故居
新會梁啟超故居
我們在「小鳥天堂」巴金廣場稍稍瀏覽了一下,便驅車到茶坑尋訪「梁啟超故居」。其實兩地相距很近,十來分鐘就到了梁啟超故居門前。雲彬兄擔心景點到時要閉館,車子剛停穩就直奔紀念館與工作人員商量,我們遠道而來,讓我們進去參觀一下。工作人員看還有半個小時閉館,便說:「你們抓緊時間參觀吧!」
我站在門前看到,梁啟超故居紀念館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建築,門前有一條寬闊
的河道,河邊種有一排枝葉繁茂的細葉榕,陰雨天氣,加上榕樹枝葉的遮閉,紀念館門前的光線已顯得暗淡。走近細看,門楣上掛有一塊匾額,上書「梁啟超故居紀
念館」。
進入大門,走過序廳,眼前轄然開朗。紀念館三幢建築呈「匚」字形布局,中間的院子全部做成淺水池塘,迎面一座白色的二層樓為西洋風格,其餘則是帶有嶺
南風格的現代建築,寓意 梁啟超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風格。紀念館牆上鑲有一塊香
港實業家譚永廉捐資修建梁啟超故居紀念館的石碑。
因參觀時間較緊,我們沒有在紀念館中耽擱,而是直奔梁啟超故居。故居在紀念館西側,中間隔了一個園林式廣場。廣場中央立有一尊梁啟超先生的全身銅像,
只見梁先生身披風衣,上著馬夾,下穿西褲,頸戴領帶,手握書卷,表情凝重地正視前方。銅像旁邊立有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啟超故居」石碑
銅像右側掩映在綠樹叢中的三進民宅是梁啟超故居。我們從掛有「梁啟超故
居」匾額的側門進入,每房屋門前都分別標有「居室」、「飯廳」和「客廳」等小
木牌。其實,這與其他名人故居的布局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後院正門屋檐下掛有一塊豎匾,上面寫有「中華民國四年,一等嘉禾章中卿銜少卿司法總長參政院參政,
梁啟超立」字樣。
走到前院,一幢二層小樓的側門上標著「怡堂書屋」,另一塊牌子上標著「梁
啟超讀書處」,是梁啟超幼年跟父親讀書的私塾。書院走廊牆壁上陳列有梁啟超9個子女及其孫輩成就的資料。介紹說,梁家是一個和睦、幸福兼具傳統底薀和現代風氣的文化大家庭,梁啟超的9個子女在文學、經濟、圖書館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各領風騷。尤其以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專家梁思永、火箭控制專家梁思禮三個中科院院士最為傑出,被人們稱為「梁氏一門三院士六專家」,這在中國堪稱絕無僅有。
參觀過梁啟超故居,看看時間還早,便返回梁啟超紀念館參觀。紀念館設在朝
西一幢建築的底層。進門屏風上寫有梁啟超的兩首詩,其中一首是「院靜廚寒睡起遲,秣陵人老看花時。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礎。」,屏風兩側掛有一副楹聯「此地為合群修睦之區,維桑與梓必恭敬之;今日為一髮千鈞之會,愛國如家其庶幾乎」。寬敞的展覽大廳陳列有大量的實物、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梁啟超
不平凡的一生。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教育家,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人物。
梁啟超出生於寒士人家,祖父梁延後,號鏡泉,秀才出身,終生塾師。父親梁寶瑛,字蓮澗,秀才出身,成年後隨父親執教於鄉間。良好的家庭教育與自己的天資聰明,加上勤奮好學,梁啟超8歲成文,12歲中秀才,後進廣州「學海堂」深造,17歲中舉人。18歲赴京參加會試,落第。當年9月,經陳千秋推薦,已是舉人的梁啟超師從當時還是秀才的康有為,受業於「萬木草堂」,攻讀《公羊》,涉獵經史,接觸西學。之後,協助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在康有為維新思想影響下逐步走上救亡圖存,變法維新的道路。
甲午戰爭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大批愛國志士看到了亡國的危險。青年梁啟超發動廣東、湖南兩省舉人上書都察院,要求拒籤條約,同時協助康有為向皇帝「公車上書」,組織「強學會」「時務學堂」「保國會」等進步社團,燃起變法之火,還以《時務報》為陣地,把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傳播到全國各地。時人並稱為「康梁」。
1898年,梁啟超赴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皇帝召見,奉命進呈《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同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遂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在日本一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有過接觸。當時在中國逗留過一段時間的伊藤博文對日本駐華公使說:「姓梁的青年是個非凡的傢伙啊!……救他吧,讓他逃到日本!到了日本我來幫助他。」此後,梁啟超在日本和歐美流亡期間,往往被當作中國新的政治和知識分子領袖來接待。當時梁啟超才26歲。在日期間,梁啟超先後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知識分子中頗有影響。
武昌起義爆發後,梁啟超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後來轉而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一黨合併,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爭奪影響力。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討袁,一場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袁世凱籌備稱帝時,梁啟超寫過一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袁世凱得到消息,派人給梁啟超送來一張20萬元銀票,為梁啟超父親祝壽,交換條件是這篇文章不再發表。梁啟超果斷地退回銀票。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參加討袁鬥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1917年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11月,段祺瑞內閣倒台,梁啟超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華大學兼課,1925年應聘擔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1928年由於經歷妻子的去世,以及恩師康有為的去世,愛徒范靜生的去世,國學大師王國維投湖等大悲之事。1929年1月19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黨的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古文和白話文之間,使得學子和普通百姓都樂於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詞,像現在我們常說的「政治,經濟,科技,組織,幹部」等辭彙,皆始於梁啟超先生。
推薦閱讀:
※隨緣就法有奇創——聶榮臻元帥故居
※劉伯溫故居風水考察
※吳晗故居訪記
※揭秘鄧小平故居風水(曲煒)
※左宗棠故居風水:牛彎上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