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顧炎武:博學於文,行己有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愛國名言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梁啟超說的。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這句話其實是從顧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有責,與有責焉耳矣」精練而來的呢?這種關懷民生,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不僅影響了顧氏後裔,更砥礪了無數國人。

顧炎武(1613-1682),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字忠清,後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字寧人。

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其為亭林先生。顧炎武是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小學、金石考古、方誌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其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辟路徑的探索精神宣告了晚明空疏學風的終結,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極為有益的影響,被稱作「清學開山」始祖。

顧炎武的家訓思想主要體現在《日知錄》等著作以及給外甥們的家信中。他的三個外甥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皆榮列鼎甲、同朝為官。作為徐氏三兄弟的舅舅,顧炎武雖遊歷在外,很少有機會與他們見面,但多年來書信不斷,一再勉勵他們要做清官、做好官。他把「博學於文」和「行己有恥」結合起來,強調「學」與「行」的統一,將為學和做人共同作為立身之道。

愛國篇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摘自《日知錄 · 正始》

【譯文】保護天下這件事,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今日者,拯斯人於塗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摘自《亭林文集 · 病起於薊門當事書》

【譯文】今天,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子孫萬代開創太平基業,是我們的責任。

不忘百姓,敢自托於魯儒;維此哲人,庶興哀於周雅。——《亭林詩文集 · 答徐甥公肅書》

【譯文】心中不忘天下百姓,才稱得上是儒家學者;唯有這樣的賢人,才能把傳統文化從頹廢中振興起來。

孝悌篇

能以慕少艾之心而慕父母,則其誠無以加矣。——摘自《日知錄 · 如欲色然》

【譯文】能以仰慕年輕美麗女子的心去仰慕自己的父母,那麼他的誠心就沒有人能比得上了。

  

孝弟,人倫之本也;慎終追遠,孝弟之實也。——摘自《亭林文集 · 華陰王氏宗祠記》

【譯文】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是人與人關係的根本;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是孝悌的實質。

操守篇

不登權門,不涉利路。——摘自《亭林文集 · 與次耕書》

【譯文】不攀附權貴之門,不涉足貪利之路。

某雖學問淺陋,而胸中磊磊,絕無閹然媚世之習。——摘自《亭林文集 · 與人書十一》

【譯文】我雖然學問淺陋,但襟懷坦白,絕無曲意逢迎、迎合別人的習氣。

治學篇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摘自《日知錄 · 自視欿然》

【譯文】為學既不可胸無志向,妄自菲薄,缺乏自信;也不能好高騖遠,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文之不可絕於天地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也。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於己,無益於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摘自《日知錄 · 文須有益於天下》

【譯文】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間斷絕,是因為它可以闡明道理,記述政事、體察百姓困苦、樂於稱道別人的善行啊,像這樣的文章,有益於天下,有益於將來,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處。至於那些滿篇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荒誕無稽的言談,抄襲剽竊的言論,對人阿諛奉承的文章,像這樣的文章,對自己有害,對別人無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損害。

廉恥篇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摘自《日知錄 · 廉恥》

【譯文】一個人不廉潔,乃至於違犯禮義,推究其原因都產生在無恥上。因此,士大夫的無恥,可以稱作國恥。

博學於文,行己有恥。——摘自《亭林文集 · 與友人論學書》

【譯文】廣博地學習文化知識,自己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義,而其本在於養廉。——摘自《亭林詩文集 · 與公肅甥書》

【譯文】如果要端正朝廷並端正百官,應以揚善抑惡、樹立正氣為第一要旨,而其根本在於培養並保持廉潔的美德。

顧炎武不是一個純粹的學者,他綜合自己的學術研究、自己的家國情懷、自己的經世致用和他在前人基礎上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後人指出為人為學、成事成業的門徑。這樣一個顧炎武,更加值得我們今人緬懷、學習。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顧炎武的春秋學
別笑,這是真實的顧炎武
顧炎武在清代初年
顧炎武傑卓的啟蒙者,精衛銜木到終古

TAG:顧炎武 | 博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