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綜合

「實」的病機最根本的方面是( )

  • 邪氣亢盛
  • 正氣旺盛
  • 氣血瘀滯
  • 水液蓄積
  • 「至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之語,是對下列哪一項的說明( )

  • 虛實轉化
  • 虛實錯雜
  • 真實假虛
  • 虛實真假
  • 「至虛有盛候」是指( )

  • 虛中夾實
  • 實中央虛
  • 真虛假實
  • 真實假虛
  • 《備急千金要方》的作者是( )

  • 張仲景
  • 王叔和
  • 孫思邈
  • 巢元方
  • 《瀕湖脈學》所載脈象為( )

  • 16種
  • 24種
  • 27種
  • 28種
  • 《察病指南》的作者是( )

  • 陳言
  • 王叔和
  • 施發
  • 巢元方
  • 《靈樞.五色篇》把眉間部位稱為( )

  • 明堂
  • 《脈經》中把小腸配屬於( )

  • 左尺
  • 右尺
  • 左寸
  • 右寸
  • 《三指禪》一書,為何人所著( )

  • 張介賓
  • 賀昇平
  • 周學海
  • 周學霆
  • 《四診抉微》的作者是( )

  • 李瀕湖
  • 王叔和
  • 汪宏
  • 林之翰
  • 《素問.刺熱篇》把哪臟與額加以聯繫( )

  • 《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論述病源和證候診斷的巨著,此書的作者是( )

  • 張仲景
  • 王叔和
  • 錢乙
  • 巢元方
  • 白喉咳嗽的特點是( )

  • 乾咳
  • 頓咳
  • 咳聲清脆
  • 咳如犬吠
  • 白痦的病機是( )

  • 氣分熱盛
  • 濕郁汗出不徹
  • 風寒濕邪侵襲肌表
  • 風熱之毒阻於肌表
  • 斑禿屬於( )

  • 血虛受風
  • 精血不足
  • 腎陰不足
  • 營血有熱
  • 辨別表證和里證首先應審察( )

  • 寒熱
  • 頭痛
  • 腹痛
  • 咳嗽
  •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則氣逆者為( )

  • 肺癰
  • 肺痿
  • 肺脹
  • 肺癆
  • 病人飢不欲食,可見於( )

  • 胃火亢盛
  • 胃強脾弱
  • 脾胃氣虛
  • 胃陰不足
  • 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

  • 肝脾不調
  • 脾胃濕熱
  • 脾胃氣虛
  • 肝胃不和
  • 病人有無遺傳性疾病,屬( )

  • 既往史
  • 家族史
  • 個人史
  • .婚姻史
  • 病色交錯.腎病見白色為( )

  • 吉中之順
  • 吉中之小逆
  • 正病正色
  • 凶中之順
  • 持續低熱,暮熱早涼,形瘦,手足蠕動,舌絳無苔,脈細數。此證屬於( )

  • 血分虛熱
  • 血分實熱
  • 營分證候
  • 熱擾胸膈
  • 齒痛、頸腫、喉痹、目黃、口乾、鼽衄、肩前孺痛、大指次指痛不用,屬於何經病證( )

  • 手太陰肺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手少陽三焦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喘證的臨床表現應除外哪一項( )

  • 呼吸困難
  • 鼻翼煽動
  • 難以平卧
  • 喉中痰鳴
  • 瘡瘍初起如粟,根腳堅硬較深、麻木、頂白而痛者為( )

  • 大便夾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穢者,多因( )

  • 大腸濕熱
  • 寒濕內盛
  • 傷食積滯
  • 脾胃虛弱
  • 大便先干後溏,多屬( )

  • 脾氣虛弱
  • 肝鬱乘脾
  • 命門火衰
  • 濕盛傷脾
  • 淡白舌的主病是( )

  • 陽虛證
  • 虛熱證
  • 寒凝證
  • 瘀血症
  • 巔頂痛屬( )

  • 太陽經頭痛
  • 陽明經頭痛
  • 少陽經頭痛
  • 厥陰經頭痛
  • 短縮舌與痿軟舌的共同病機是( )

  • 寒凝筋脈
  • 痰濁內阻
  • 風痰阻絡
  • 氣血俱虛
  • 對病人面色的觀察,首先需注意鑒別( )

  • 主色與客色
  • 常色與病色
  • 主色與病色
  • 善色與惡色
  • 頓咳的表現特點是( )

  • 咳聲重濁
  • 咳聲低微
  • 咳聲如犬吠
  • 咳終止時作「鷺鷥叫聲」
  • 惡熱、汗出、口渴、疲乏、尿黃、舌紅、苔黃,脈虛數,屬於( )

  • 傷風
  • 溫燥
  • 火淫
  • 傷暑
  • 耳鳴漸發如蟬,按之嗚聲減輕或暫停者,多因( )

  • 陰虛火旺
  • 肝膽火盛
  • 氣滯血瘀
  • 腎精虧損
  • 發熱,不惡寒反惡熱,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數者,應診斷為( )

  • 少陰熱化證
  • 衛分證
  • 氣分證
  • 營分證
  • 發熱,午後熱甚,身熱不揚,屬於( )

  • 骨蒸勞熱
  • 濕溫潮熱
  • 陰虛內熱
  • 陽明潮熱
  • 發於口角唇緣,或眼瞼,或外陰的水皰,其形由針頭到綠豆大小,一群或數群,有癢或燒灼感,稱為( )

  • 火丹
  • 白痦
  • 濕疹
  • 熱氣瘡
  • 凡一經之病,治不徹底,或一經之病未罷,又見他經證候的稱為( )

  • 合病
  • 並病
  • 循經傳
  • 越經傳
  • 肺病見黑色為( )

  • 吉中之順
  • 吉中之小逆
  • 正病正色
  • 凶中之順
  • 風濕頭痛的主要特點是( )

  • 頭重如裹
  • 頭痛暈沉
  • 頭腦空痛
  • 頭痛連項
  • 浮緊脈的主病為( )

  • 風痹疼痛
  • 風邪傷衛
  • 風熱襲表
  • 風痰阻絡
  • 婦女月經先期而來,量多,色深紅,質稠者,多屬( )

  • 氣虛不能攝血
  • 肝氣鬱滯
  • 血熱內迫
  • 寒凝血滯
  • 腹部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腰痛引及脊腹,女子則赤白帶下,為何經病證( )

  • 督脈
  • 任脈
  • 沖脈
  • 帶脈
  • 腹痛腸鳴,嘔吐泄瀉可見於( )

  • 風淫證候
  • 寒淫證候
  • 暑淫證候
  • 濕淫證候
  • 腹痛作瀉,瀉後痛減;或大便時干時稀,排便不爽,此證屬於( )

  • 肝鬱脾虛
  • 腎陽虛
  • 脾陽虛
  • 濕熱
  • 肝病見赤色為( )

  • 吉中之順
  • 吉中之小逆
  • 正病正色
  • 凶中之順
  • 肝氣上逆的臨床表現有()

  • 咳嗽
  • 喘息
  • 噯氣
  • 眩暈
  • 肝氣鬱結證一般不出現( )

  • 咽部異物感
  • 情志抑鬱
  • 胸脅脹痛
  • 視物模糊
  • 肝血虛證不見( )

  • 關節拘急
  • 肢體麻木
  • 手足顫動
  • 頸項強直
  • 肝陽上亢頭痛的特點( )

  • 重痛
  • 脹痛
  • 竄痛
  • 灼痛
  • 肝陰不足的表現是( )

  • 胸悶喜太息,易怒,五心煩熱
  • 口乾口苦,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
  • 面部烘熱,口咽乾燥,脅肋隱痛
  • 手足蠕動,眩暈耳鳴,夜寐多夢
  • 肝陰不足與肝陽上亢均可見( )

  • 頭目脹痛
  • 失眠健忘
  • 腰膝酸軟
  • 眩暈耳鳴
  • 肝鬱脾虛病人的面色是( )

  • 萎黃
  • 青黃
  • 青紫
  • 面黃如橘
  • 《素問.剌熱篇》中,鼻部屬( )

  • 觀察舌形不包括( )

  • 胖大
  • 腫脹
  • 裂紋
  • 短縮
  • 寒濕咳嗽的特點是( )

  • 咳聲重濁
  • 咳聲清脆
  • 咳聲如犬吠
  • 咳聲緊悶
  • 寒邪客肺證與飲停於肺證的區別有( )

  • 有無咳嗽
  • 有無氣喘
  • 痰質稀
  • 有無既往發作史
  • 寒淫證候的臨床表現是( )

  • 肢體麻木
  • 四肢抽搐
  • 角弓反張
  • 手足拘急
  • 花剝苔主病為( )

  • 脾胃氣虛
  • 胃陰不足
  • 胃中熱盛
  • 胃氣陰兩虛
  • 頭重如裹,脘痞苔膩,肢體困重,屬( )

  • 暑證
  • 熱證
  • 燥證
  • 濕證
  • 驚悸不寐,煩躁不寧,胸脅脹痛,頭暈目眩,舌苔黃膩,脈弦滑,為( )

  • 肝膽濕熱
  • 肝火上炎
  • 肝氣鬱結
  • 膽郁痰擾
  • 咳嗽氣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遲,屬於( )

  • 風寒束肺
  • 寒邪客肺
  • 飲停於肺
  • 痰濕阻肺
  • 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懸若飢狀,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噫干及痛,煩心心痛,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熱而痛,屬於( )

  • 足陽明胃經病證
  • 足太陰脾經病證
  • 足厥陰肝經病證
  • 足少陰腎經病證
  • 肌膚甲錯,眼眶晦暗,多屬( )

  • 先天不足
  • 後天失養
  • 臟腑精氣衰敗
  • 內有干血
  • 鑒別表證和里證的要點,最主要的為( )

  • 脈浮或沉
  • 舌苔白或黃
  • 有無頭身疼痛
  • 有無惡寒發熱
  • 將目之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之說,源於( )

  • 《重訂通俗傷寒論》
  • 《靈樞.大惑論》
  • 《諸病源候論》
  • 《四診抉微》
  • 絳舌薄白苔的主病是( )

  • 陰虛火旺
  • 陰虛夾濕
  • 氣營兩燔
  • 表邪未解,熱入營血
  • 解索脈的表現是( )

  • 脈在筋肉之間,乍疏乍密
  • 脈在筋肉之間,連連數急,三五不調
  • 脈在皮膚,如蝦游水
  • 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
  • 驚悸失眠,煩躁不安,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嘔惡,胸悶脅脹,屬於( )

  • 心火亢盛
  • 膽郁痰擾
  • 心血不足
  • 心肝血虛
  • 頸腫眼突,可診斷為( )

  • 肺脹
  • 癭瘤
  • 瘰癧
  • 痄腮
  • 鏡面舌的形成機理是( )

  • 水濕上泛
  • 熱甚傷津
  • 胃無生髮之氣
  • 胃腸熱甚
  • 久病精氣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轉,食慾大增,顴赤如妝,此屬( )。

  • 無神
  • 有神
  • 神亂
  • 假神
  •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動則加劇,腰膝酸軟,心悸氣短。此證屬於( )

  • 心肺氣虛
  • 腎不納氣
  • 肺氣虛
  • 腎陽虛
  • 久病卧床不起,周身疼痛,多由於( )

  • 寒邪凝滯經絡
  • 濕熱疫毒,阻滯氣血
  • 氣血虧虛,經脈失養
  • 氣滯血瘀,經脈不和
  • 咳聲清脆者,多屬( )

  • 寒濕
  • 燥熱
  • 肺氣不宣
  • 腎水不足
  • 咳聲重濁,痰稀色白為( )

  • 風寒
  • 痰濕
  • 燥熱
  • 脾虛
  • 涼燥與溫燥的共同癥狀是( )

  • 脈浮數
  • 舌白而干
  • 有汗
  • 咳嗽
  • 絡脈的改變,可診為虛證的是( )

  • 增粗
  • 彎曲
  • 環形
  • 單枝
  • 脈象見動脈的主病是( )

  • 宿食
  • 諸虛
  • 驚證
  • 血瘀
  • 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有力,屬於( )

  • 促脈
  • 短脈
  • 疾脈
  • 動脈
  • 脈在皮膚,浮數之極,至數不清,為何脈( )

  • 雀啄脈
  • 釜沸脈
  • 解索脈
  • 彈石脈
  • 明清時期最完整的病曆書寫格式載於( )

  • 《金鏡錄》
  • 《景岳全書》
  • 《辨證錄》
  • 《寓意草》
  • 目部的心臟相關部位是( )

  • 眼胞
  • 瞳人
  • 黑睛
  • 內外眥的血絡
  • 下列哪項癥狀不符合肝經濕熱下注的臨床表現( )

  • 黃疸
  • 小便短赤
  • 睾丸腫脹熱痛
  • 舌紅苔黃膩
  • 男子疝氣,女子帶下瘕聚為何經病怔( )

  • 沖脈
  • 任脈
  • 督脈
  • 帶脈
  • 膩苔的特徵是( )

  • 苔質顆粒疏鬆,粗大而厚,揩之可去
  • 苔質顆粒細膩緻密,揩之不去
  • 舌面上出現飯粒樣糜點
  • 苔質顆粒不清,垢濁膠結
  • 尿道灼痛,尿頻尿急,尿有砂石,屬於( )

  • 小腸濕熱
  • 大腸濕熱
  • 脾胃濕熱
  • 膀胱濕熱
  • 尿液散發爛蘋果味多見於( )

  • 消渴病危重期
  • 失血
  • 臟腑敗壞
  • 瘟疫
  • 嘔吐酸腐食物,首先要考慮的是( )

  • 胃熱
  • 食滯胃脘
  • 胃氣虛
  • 胃陰虛
  • 脾病的常見癥狀,除外哪項均是( )

  • 腹脹腹痛
  • 噁心噯氣
  • 浮腫
  • 泄瀉
  • 脾氣虛、脾陽虛、脾氣下陷的共同癥狀是( )

  • 便溏肢倦
  • 肢體困重
  • 肢體浮腫
  • 脘腹墜脹
  • 脾氣虛弱與寒濕困脾的鑒別要點是( )

  • 不思飲食
  • 口淡不渴
  • 腹脹便溏
  • 苔白厚膩
  • 脾氣虛證與脾陽虛證的主要鑒別癥狀是( )

  • 食欲不振
  • 氣短懶言
  • 面色萎黃
  • 腹痛喜暖
  • 氣機郁滯引致的心脈痹阻,癥狀特點有( )

  • 痛如針刺
  • 舌紫暗
  • 脈沉滑
  • 脹痛
  • 氣逆的病理表現,不確切的是( )

  • 噯氣,呃逆
  • 頭脹痛,甚則昏厥
  • 咳逆氣喘
  • 眩暈耳鳴如蟬
  • 氣逆證病變多見的臟腑為( )

  • 心、肝、胃
  • 心、肺、肝
  • 腎、肝、脾
  • 肺、胃、肝
  • 氣虛證與氣陷證的鑒別點在於有無( )

  • 神疲乏力
  • 內臟下垂
  • 少氣懶言
  • 頭暈目眩
  • 氣營兩燔的舌象為( )

  • 絳舌黃潤苔
  • 紅絳舌類乾苔
  • 絳舌黏膩苔
  • .絳舌黃白苔
  • 氣滯血瘀的痛證可見( )

  • 革脈
  • 澀脈
  • 緊脈
  • 牢脈
  • 青色與黑色的共同主病為( )

  • 寒證、濕證、虛證
  • 寒證、痛證、瘀血
  • 濕證、瘀血、驚風
  • 水飲、瘀血、痛證
  • 青舌黃苔的主病是( )

  • 酒毒內盛
  • 寒濕化熱
  • 寒濕內盛
  • 寒凝血脈
  • 日晡潮熱,腹脹痛拒按,大便秘結,狂亂譫語,舌苔黃厚乾燥,脈沉遲,屬於( )

  • 真寒假熱證
  • 真熱假寒證
  • 陽明經證
  • 陽明腑證
  • 濡脈的主病是( )

  • 厥證
  • 陰寒證
  • 氣滯血瘀證
  • 濕氣
  • 弱脈與濡脈的區別要點是( )

  • 脈體的大與小
  • 脈位的深與淺
  • 脈力的強與弱
  • 脈率的數與遲
  • 弱脈與濡脈脈象的共同特點是( )

  • 脈細如線
  • 脈來無力
  • 細而無力
  • 浮而無力
  • 舌淡白而苔灰黑,乾燥如刺,刮之即凈,主病是( )

  • 氣陰兩虛
  • 氣虛熱結
  • 血燥津枯
  • 陽虛寒盛
  • 舌淡胖嫩而見黃滑潤苔,其主病為( )

  • 濕熱不化
  • 痰濕內停
  • 內有食積
  • 陽虛水濕不化
  • 舌尖芒刺,屬於( )

  • 肝膽火盛
  • 心火亢盛
  • 大腸熱盛
  • 胃火熾盛
  • 舌絳少苔,主病為( )

  • 內有瘀血
  • 氣血兩虧
  • 寒凝血瘀
  • 陰虛火旺
  • 舌絳少苔而潤,屬於( )

  • 陰虛火旺
  • 營血有熱
  • 表熱證
  • 血瘀證
  • 舌色淡白光瑩,屬於( )

  • 氣血兩虧
  • 陽虛證
  • 寒凝
  • 血瘀
  • 舌苔黑而潤滑多屬( )

  • 寒盛陽衰
  • 熱盛傷津
  • 陰虛火旺
  • 痰火內蘊
  • 舌體短縮,色青紫而濕潤,是由於( )

  • 氣滯血瘀
  • 痰濁內阻
  • 寒凝筋脈
  • 疫毒攻心
  • 舌體腫脹,青紫晦暗者是( )

  • 心脾有熱
  • 氣血壅滯,將要發斑
  • 邪熱夾酒毒上攻
  • 中毒
  • 身熱不揚的表現,多由於( )

  • 脾氣虛損
  • 陰經鬱熱
  • 外感風熱
  • 濕遏熱伏
  • 身熱惡熱,汗多,尿黃,口渴,疲乏,舌紅苔白,脈虛數者,應診斷為( )

  • 風淫證
  • 實火證
  • 虛火證
  • 暑淫證
  • 身熱反欲蓋衣被,口渴,喜熱飲,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大無力,屬於( )

  • 表寒里熱
  • 表熱里寒證
  • 真寒假熱證
  • 真熱假寒證
  • 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時斷時續,聲音低弱,屬於( )

  • 譫語
  • 鄭聲
  • 錯語
  • 獨語
  • 神在全身皆有表現,但卻突出地表現於( )

  • 動態
  • 語言
  • 目光
  • 表情
  • 神志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為( )

  • 譫語
  • 鄭聲
  • 獨語
  • 錯語
  • 腎精不足的臨床表現有( )

  • 畏寒肢冷
  • 健忘耳聾
  • 遺精早泄
  • 遺尿失禁
  • 腎精不足證不會出現( )

  • 齒搖發落
  • 腰膝酸軟
  • 耳鳴耳聾
  • 陽強易舉
  • 腎氣不固的主要表現是( )

  •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
  • 男子陽痿,女子經閉
  • 五更泄瀉,完谷不化
  • 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
  • 腎陽虛的表現不包括( )

  • 腰膝酸軟
  • 小便清長
  • 遺精盜汗
  • 面色黧黑
  • 失神與神氣不足的共同表現是( )

  • 言語失倫
  • 表情淡漠
  • 倦怠乏力
  • 面色晦暗
  • 濕溫潮熱的特點是( )

  • 持續高熱
  • 入夜低熱
  • 日前熱甚
  • 身熱不揚
  • 濕邪困遏作痛的特點是( )

  • 重痛
  • 脹痛
  • 冷痛
  • 隱痛
  • 實寒證的臨床表現是( )

  • 精神不振
  • 面色蒼白
  • 舌質淡嫩
  • 大便溏薄
  • 首先論述十怪脈的書籍是( )

  • 《世醫得效方》
  • 《診家樞要》
  • 《脈決匯辨》
  • 《診家直訣》
  • 睡時汗出,醒時汗止,稱為( )

  • 盜汗
  • 絕汗
  • 自汗
  • 大汗
  • 太息多因( )

  • 肺失宣降
  • 肺氣不足
  • 脾氣虛弱
  • 肝氣鬱結
  • 太陰病證的臨床表現有( )

  • 脈微細
  • 飢不欲食
  • 四肢厥冷
  • 時腹自痛
  • 痰濁蒙蔽心竅的神志改變的特點是( )

  • 狂言、譫語
  • 神昏、痴呆
  • 悲傷欲哭
  • 煩躁不安
  • 提示疾病發展轉折點的是( )

  • 自汗
  • 盜汗
  • 蒸汗
  • 戰汗
  • 瞳孔散大多屬( )

  • 肝風內動
  • 肝經風熱
  • 氣血不足
  • 腎精耗竭
  • 頭痛眩暈,昏厥,嘔血,見於( )

  • 氣虛證
  • 氣陷證
  • 氣滯證
  • 氣逆證
  • 頭暈目眩,口苦,嘔惡,煩躁不寐,驚悸不寧,胸悶喜太息,苔黃膩,脈弦滑,可診為( )

  • 膽郁痰擾
  • 脾胃濕熱
  • 肝膽濕熱
  • 肝火上炎
  • 外感穢濁之氣,熱毒內盛可見( )

  • 白膩苔
  • 黃膩苔
  • 積粉苔
  • 灰黑乾燥苔
  • 外感熱病,表示邪熱深入營血的舌象是( )

  • 舌瘦薄而色淡
  • 舌青黑而濕潤
  • 舌絳而少津
  • 舌淡白苔滑膩
  • 外傷引起的頭痛,其疼痛特點是( )

  • 絞痛
  • 脹痛
  • 隱痛
  • 刺痛
  • 未老先衰,頭髮枯萎,早脫,早白的病機是( )

  • 肝失疏泄
  • 腎精不足
  • 腎氣不固
  • 脾虛不運
  • 胃寒證一般不見( )

  • 遇寒加劇
  • 胃脘冷痛
  • 食後作吐
  • 大便黃糜
  • 胃陰不足疼痛的特點是( )

  • 絞痛
  • 竄痛
  • 脹痛
  • 隱痛
  • 胃陰虛證在飲食方面的特徵是( )

  • 厭食油膩
  • 不飢少食
  • 消谷善飢
  • 飢不欲食
  • 胃陰虛證最具診斷意義的癥狀是( )

  • 飢不欲食
  • 脘痞不舒
  • 乾嘔呃逆
  • 口燥咽干
  • 瘟黃病候初起時的臨床表現有( )

  • 頭痛如劈
  • 發熱惡寒
  • 斑疹透露
  • 四肢逆冷
  • 我國最早的脈學專書《脈經》提出多少種脈象( )

  • 二十八種
  • 二十七種
  • 二十四種
  • 十六種
  • 下列病證除哪項外均可見膩苔( )

  • 痰飲
  • 濕熱
  • 食積
  • 陰虛
  • 下列除哪項外,都是「得神」的表現( )

  • 語言清晰
  • 目暗睛迷
  • 呼吸平穩
  • 反應靈敏
  • 下列除哪項外,均可見於風淫證候( )

  • 發熱惡風
  • 皮膚瘙癢
  • 半身不遂
  • 四肢抽搐
  • 下列何項與肝鬱化火失眠無關( )

  • 面紅目赤
  • 煩躁失眠
  • 心悸健忘
  • 性急易怒
  • 下列哪項不是脾腎陽虛的臨床表現( )

  • 腰膝酸軟
  • 耳鳴耳聾
  • 五更泄瀉
  • 失眠多夢
  • 下列哪項不是脾胃虛弱泄瀉的特點( )

  • 大便時溏時秘
  • 水谷不化
  • 稍進油膩則大便次數多
  • 面黃肢倦
  • 下列哪項不是澀脈的主病( )

  • 血少
  • 氣滯
  • 血瘀
  • 濕阻
  • 下列哪項不是濕邪為病的主要表現( )

  • 困重
  • 悶脹
  • 酸楚
  • 無汗
  • 下列哪項不是血虛的主要表現( )

  • 手足發麻
  • 面色青黑
  • 頭暈眼花
  • 心悸多夢
  • 下列哪項不是陰虛證的表現( )

  • 低熱潮熱
  • 兩顴潮紅
  • 無汗或自汗
  • 口燥咽干
  • 下列哪項不是引起血瘀的常見因素( )

  • 寒凝
  • 氣滯
  • 氣虛
  • 陰虛
  • 下列哪項不屬火淫證候的特徵( )

  • 壯熱口渴
  • 面紅目赤,煩躁
  • 吐血、衄血
  • 面色黃晦
  • 下列哪項不屬於牢脈的特點( )

  • 輕取不應,重按始得
  • 超過本位
  • 曜牢不移
  • 往來艱澀
  • 下列哪項不屬於中焦病證的臨床表現( )

  • 面目俱赤
  • 舌謇肢厥
  • 口乾咽燥
  • 胸悶不飢
  • 下列哪項是氣脫的主要特徵( )

  • 氣息微弱欲絕
  • 昏迷
  • 手撒身軟
  • 面色蒼白
  • 下列哪項是心氣虛證與心陽虛證的共有癥狀( )

  • 心悸怔忡
  • 畏寒肢冷
  • 心痛入夜加劇
  • 舌淡胖苔白滑
  • 下列哪項是陽虛證的典型表現( )

  • 形體消瘦
  • 神疲乏力
  • 形寒肢冷
  • 舌暗脈細
  • 下列哪項是臟腑精氣衰竭的表現( )

  • 體胖食少,神疲乏力
  • 體瘦能食,舌紅苔黃
  • 體瘦顴紅,皮膚枯乾
  •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 下列哪項與俞穴按診無關( )

  • 局部有條索狀物
  • 出現結節
  • 有敏感反應點
  • 有波動感
  • 下列哪項不是表寒證的,陷床表現( )

  • 惡寒發熱
  • 頭身疼痛
  • 無汗
  • 舌苔薄黃
  • 下列哪種脈象不主實證( )

  • 革脈
  • 滑脈
  • 結脈
  • 緊脈
  • 下列與淡白舌最無關的是( )

  • 氣血虧虛
  • 陽虛
  • 亡陽
  • 陰虛
  • 下列證候除哪項外,均可出現脅痛( )

  • 肝氣鬱結
  • 肝火上炎
  • 肝膽濕熱
  • 肝陽化風
  • 下列除哪項外,均為里證的特點(.)

  • 但寒不熱
  • 但熱不寒
  • 寒熱往來
  • 苔黃
  • 下述哪項不是血瘀證色脈改變( )

  • 腹壁青筋暴露
  • 皮膚有紫色斑塊
  • 出血紫暗夾塊
  • 舌淡胖苔膩或滑
  • 弦細脈的主病是( )

  • 肝鬱氣滯
  • 寒滯肝脈
  • 陰虛內熱
  • 血虛肝鬱
  • 小兒出現高熱,面部青紫,尤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為甚,往往屬於( )

  • 血熱瘀滯
  • 腎陰耗竭
  • 產己滯血瘀
  • 動風先兆
  • 小兒食指絡脈,色鮮紅者主( )

  • 內熱
  • 外感
  • 寒濕
  • 虛證
  • 小兒食指絡脈浮露,色鮮紅的提示( )

  • 急驚風
  • 疳積
  • 實熱
  • 外感表證
  • 小腹刺痛,小便自利者,為( )

  • 膀胱虛寒
  • 寒凝肝脈
  • 蟲積
  • 蓄血
  • 心氣虛、心陽虛、心陽暴脫三證的相同點為( )

  • 脈微
  • 舌胖
  • 肢冷
  • 汗出
  • 心氣虛的表現除心悸氣短外,主要還有( )

  • 面色蒼白
  • 眩暈健忘
  • 胸悶汗出
  • 胸悶頭痛
  • 心氣虛的表現為( )

  • 心悸氣短,面色蒼白
  • 心悸氣短,眩暈健忘
  • 心悸氣短,胸悶汗出
  • 心悸氣短,胸悶疼痛
  • 心血虛證與肝血虛證的主要鑒別癥狀是( )

  • 面色萎黃
  • 唇瞼淡白
  • 月經量少
  • 舌質淡白
  • 心血虛證與心陰虛證的共同見症是( )

  • 心煩
  • 舌淡
  • 盜汗
  • 失眠
  • 形寒肢冷,脘腹冷痛,納呆嘔惡,大便稀溏,肢體浮腫,腰膝酸軟,舌淡苔白滑,此證屬於( )

  • 脾氣虛
  • 脾陽虛
  • 脾腎陽虛
  • 寒濕困脾
  • 胸痛憋悶,痛引肩臂者為( )

  • 胸痹
  • 真心痛
  • 肝氣鬱滯
  • 痰濕犯肺
  • 胸脅脘腹脹滿疼痛,食慾減退,便溏不爽,舌苔白膩,脈弦,診斷為( )

  • 肝胃不和
  • 肝脾不調
  • 肝氣鬱結
  • 胃氣上逆
  • 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屬於( )

  • 表熱里寒
  • 真熱假寒
  • 上熱下寒
  • 真寒假熱
  • 虛里「其動欲絕」而無死候的,多見於( )

  • 宗氣內虛
  • 宗氣外泄
  • 孕婦產後
  • 痰飲
  • 虛熱證的臨床表現有( )

  • 精神不振
  • 少氣乏力
  • 形體消瘦
  • 舌質淡嫩
  • 牙齒光燥如石,屬於( )

  • 腎陰枯涸
  • 陽明熱盛
  • 胃陰不足
  • 燥邪犯肺
  • 言語輕遲低微,欲言不能復言,為( )

  • 錯語
  • 譫語
  • 獨語
  • 奪氣
  • 陽明潮熱的時間是( )

  • 11~13時
  • 13~15時
  • 15—17時
  • 17—19時
  • 陽盛格陰是指( )

  • 真熱假寒
  • 表寒里熱
  • 熱證轉寒
  • 真寒假熱
  • 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重,屬( )

  • 瘀血
  • 腎虛
  • 寒濕
  • 陽虛
  • 腋腫,甚則胸脅支滿,是哪條經脈病證的臨床表現( )

  • 手少陰心經病證
  • 手厥陰心包經病證
  • 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 足陽明胃經病證
  • 一位患者目劇痛,連及頭痛,噁心嘔吐,最後診斷為綠風內障,此患者瞳孔應是( )

  • 瞳孔縮小
  • 單側瞳孔縮小
  • 瞳孔擴大
  • 單側瞳孔擴大
  • 何脈不主宿食( )

  • 緊脈
  • 促脈
  • 結脈
  • 滑脈
  • 何脈不主虛證( )

  • 細脈
  • 數脈
  • 濡脈
  • 伏脈
  • 何證無脅痛( )

  • 少陽證
  • 懸飲
  • 肝膽濕熱
  • 血虛
  • 以下哪個脈象的主病為驚( )

  • 結脈
  • 代脈
  • 促脈
  • 動脈
  • 哪個癥狀不屬溫病的中焦病證( )

  • 便秘
  • 腹滿
  • 苔黃膩
  • 神昏
  • 以下哪個癥狀與肺氣虛無關( )

  • 自汗聲怯
  • 氣短乏力
  • 舌淡苔白
  • 胸痛如刺,舌暗瘀斑
  • 以下哪個癥狀屬於厥陰病證( )

  • 腹滿而吐
  • 下利清谷
  • 時腹自痛
  • 飢不欲食
  • 哪項不屬病態呼吸的臨床表現( )

  • 上氣
  • 哮喘
  • 少氣
  • 打鼾
  • 以下哪項不屬促脈的主病( )

  • 癥瘕
  • 陽盛
  • 腫癰
  • 食滯
  • 以下哪項不屬實脈類( )

  • 結脈
  • 滑脈
  • 緊脈
  • 長脈
  • 以下哪項是亡陽的表現( )

  • 汗出熱而咸
  • 面赤肢溫
  • 脈浮數而空
  • 口渴飲冷
  • 血虛證與血瘀證的共同表現是( )

  • 心悸
  • 脈澀
  • 手麻
  • 閉經
  • 以下哪項屬於細脈的相似脈( )

  • 微、弱、散脈
  • 濡、微、伏脈
  • 微、濡、虛脈
  • 微、弱、濡脈
  • 陰虛動風證的臨床特點是( )

  • 手足蠕動
  • 四肢抽搐
  • 頸項強直
  • 眩暈欲仆
  • 陰證的舌象,應為( )

  • 舌質蒼老
  • 舌質胖嫩
  • 舌質紅絳
  • 舌有芒刺
  • 飲停於肺,日久不愈的臨床表現有( )

  • 脘痞腹脹
  • 腸間水鳴
  • 泛吐清水
  • 心悸
  • 營分證的病人,一般不出現( )

  • 舌質紅絳
  • 夜間低熱
  • 脈象細數
  • 時有譫語
  • 有舌本強臨床表現的屬於( )

  • 足太陰脾經病證
  • 手少陰心經病證
  • 手太陽小腸經病證
  • 足少陰腎經病證
  • 魚翔脈的脈象是( )

  • 短小而堅搏,如循薏苡子
  • 如釜中沸水,浮泛無根
  • 如屋漏殘滴,良久一滴
  • 脈在皮膚,頭定而尾搖,似有似無
  • 與未老先衰,頭髮枯萎,早脫、早白密切相關的是( )

  • 肝失疏泄
  • 腎精不足
  • 肺氣虛衰
  • 腎氣不固
  • 語無倫次,笑罵狂言,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可診斷為( )

  • 癲證
  • 狂證
  • 癇證
  • 瘀血證
  • 語言錯亂,說後自知,為( )

  • 錯語
  • 譫語
  • 奪氣
  • 獨語
  • 月經衍期,經色紫暗,夾有血塊,少腹冷痛者,其證為( )

  • 血瘀
  • 血寒
  • 氣滯
  • 氣滯血瘀
  • 在病色交錯中,肺病見赤色,屬於( )

  • 吉中之順
  • 吉中之小逆
  • 正病正色
  • 凶中之逆
  • 在六經辨證中,若太陽病不愈,傳入太陰,稱為( )

  • 合病
  • 直中
  • 循經傳
  • 越經傳
  • 在溫病辨證中,斑疹隱現屬於( )

  • 衛分證候
  • 氣分證候
  • 中焦證候
  • 營分證候
  • 在五色望診中,白色的主病是( )

  • 濕證
  • 水飲
  • 痛證
  • 奪氣
  • 在五色主病中,青色主( )

  • 寒證
  • 熱證
  • 濕證
  • 虛證
  • 在下列癥狀中,哪項不符合脾肺氣虛的臨床表現( )

  • 咳喘短氣,痰稀色白
  • 胸悶,善太息
  • 食欲不振,腹脹便溏
  • 倦怠乏力,少氣懶言
  • 臟腑病變可反映於舌面,舌兩側多反映的臟腑病變是( )

  • 上焦心肺
  • 中焦脾胃
  • 三焦
  • 肝膽
  • 真熱假寒證產生的機理是( )

  • 陰盛格陽
  • 陽盛格陰
  • 陽虛則外寒
  • 表熱里寒
  • 症見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膚乾枯,尿少便結,脈細數,此屬( )

  • 陰虛證
  • 血虛證
  • 津液不足證
  • 血熱證
  • 症見脅肋脹痛,胸悶太息,納食減少,腹脹便溏,腸鳴矢氣,可診為( )

  • 肝氣鬱結
  • 肝胃不和
  • 食滯胃脘
  • 肝脾失調
  • 下列哪個病證與籍貫所處地域有關( )

  • 麻疹
  • 瘧疾
  • 月經不調
  • 中風
  • 中風先兆的舌態是( )

  • 舌短
  • 舌痿
  • 弄舌
  • 舌強
  • 中焦火盛的表現是( )

  • 胖而能食
  • 肥而食少
  • 形瘦食多
  • 形瘦食少
  • 中醫診斷學的三大原則是( )

  • 舍症從脈、舍脈從症、脈症合參
  • 證候真假、證候錯雜、四診合參
  • 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依法處方
  • 整體審察、諸診合參、病證結合
  • 主死的惡候,哪一項是錯誤的( )

  • 青如草茲
  • 赤如壞血
  • 自如枯骨
  • 黑如烏羽
  • 住院病案應在病人入院後多少小時完成( )

  • 8小時
  • 12小時
  • 24小時
  • 36小時
  • 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驚,失眠多夢,甚則哭笑無常,語無倫次,屬於( )

  • 悲則氣消
  • 思則氣結
  • 驚則氣亂
  • 喜則氣緩
  • 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則止,首尾不續,多由( )

  • 氣鬱化痰,痰火擾心
  • 心氣大傷,精神散亂
  • 心氣不足,神失所養
  • 痰氣鬱結,阻蔽神明
  • 足太陰脾經的病證,可見( )

  • 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
  • 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
  • 嗌干,胸滿,嘔逆。飧泄,狐疝
  • 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
  • 患者,男,20歲。近1年來,經常自覺腰膝酸軟無力,工作緊張時則出現失眠,頭暈,手足心熱,時而陽強遺精,口乾尿黃,舌紅少津,脈細數。其怔候是( )

  • 心陰虛
  • 腎陰虛
  • 肝陽上亢
  • 肝陰虛
  • 患者,男,21歲。因考試過勞緊張,近一周來心情煩躁,入夜難眠,咽干欲飲,舌紅苔黃而干,脈數。其證候是( )

  • 心陰虛證
  • 氣血兩虛證
  • 心血虛證
  • 心火亢盛證
  • 患者,男,23歲。心煩失眠一周余。因面臨工作分配,近一周心情煩躁,入夜難眠,手足心自感發熱,入夜咽干欲飲,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其證候是( )

  • 心陰虛證
  • 肝陰虛證
  • 心血虛證
  • 肝火上炎證
  • 患者,男,26歲。聲音嘶啞2年余,伴乾咳,五心煩熱,口煙乾燥,顴紅失眠,盜汗遺精,舌紅苔少,脈細數。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

  • 肺腎陰虛證
  • 腎陰虛證
  • 肺燥津傷證
  • 肺陰虛證
  • 患者,男,2歲。高熱2天,今出現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兩目上視,面紅目赤,舌紅絳,脈弦數有力。臨床診斷是( )

  • 熱極生風證
  • 肝火上炎證
  • 陰虛動風證
  • 肝陽化風證
  • 患者,男,34歲。牙齦腫痛已3天,煩熱,口渴飲冷,大便干,3日未行,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脈弦。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

  • 心火亢盛證
  • 胃火亢盛證
  • 陽明腑實證
  • 大腸熱結證
  • 患者,男,3。歲。患「神經性頭痛」已3年,每月發作2—3次,每次頭痛延續1一2天,頭脹痛欲裂、耳鳴、目赤、口苦、煩躁易怒,溲赤便干,舌邊紅,苔薄黃,脈弦數。臨床診斷是( )

  • 肝經風熱證
  • 肝火上炎證
  • 肝陰虛證
  • 肝陽上亢證
  • 患者,男,39歲。高熱不退10天余,咳嗽、胸痛並痰中帶有膿血,味腥臭,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其證候是( )

  • 風熱犯肺證
  • 熱邪壅肺證
  • 燥邪犯肺證
  • 肝火犯肺證
  • 患者,男,51歲。患「慢性腎炎」已7年,今年入冬以來,浮腫明顯,下肢腫,按之凹陷不起,腰膝發冷,小便不利,面色蒼白,神疲倦卧,畏寒肢冷,大便稀,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潤,脈沉遲,尺部甚。辨證是( )

  • 脾陽虛
  • 脾氣虛
  • 腎氣不固
  • 腎陽虛
  • 患者,男,52歲。患慢性支氣管炎15年。近因受寒,使咳喘加重,並見胸悶痰多,痰稀白滑易咯出,舌苔白膩,脈滑。其證候是( )

  • 風寒犯肺證
  • 寒邪客肺證
  • 痰濕阻肺證.
  • 飲停於肺證
  • 患者,男,50歲。工年前因與人吵架後,心情抑鬱,漸漸出現表情淡漠,悶悶不樂,喃喃自語,舉止失常,舌苔白膩,脈滑,其證候屬( )

  • 痰火擾神證
  • 肝鬱氣滯證
  • 痰蒙心神證
  • 膽郁痰擾證
  • 患者,男,50歲。睾丸墜脹冷痛半年,並有右側少腹時痛,痛引會陰部,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弦有力。臨床辨證是( )

  • 腎氣不固證
  • 腎陽虛證
  • 寒滯肝脈證
  • 肝氣鬱結證
  • 患者,男,51歲。咳嗽反覆發作近10年,近日加重,現咳嗽晝輕夜重,痰少而黏,且不易咯出,有時痰中帶血絲,手足心熱,入睡時常出汗,兩顴潮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而痛,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其證候是( )

  • 燥邪犯肺證
  • 熱邪壅肺證
  • 肺陰虧虛證
  • 肺腎陰虛證
  • 患者,男,56歲.患「高血壓」已近10年,頭暈脹痛,耳鳴,夢多寐差,腰膝酸軟,頭重腳輕,舌紅苔少,脈弦細數。其證候是( )

  • 肝腎陰虛證
  • 肝火上炎證
  • 肝陽上亢證
  • 肝陰虛證
  • 患者,男,61歲。3天前受涼,突然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夜間加劇,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膩,脈浮緊。其證候是( )

  • 寒邪客肺證
  • 風寒犯肺證
  • 風邪襲衛證
  • 外感風寒證
  • 患者,男,62歲。心前區疼痛多年,每逢秋冬季加重。入冬以來時感心前區刺痛,且放射至左肩背部,經常心悸,胸悶,舌質紫暗,脈沉澀。其證候是( )

  • 痰迷心竅證
  • 瘀阻心脈證
  • 氣滯心脈證
  • 心陽虛證
  • 患者,男,67歲.肛門脫出近3年,每次排便肛門即會脫出。面白,神疲,氣短,乏力,納少,大便干,2—3日一行,舌淡苔少,脈沉細無力.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

  • 脾陰虛證
  • 脾氣虛證
  • 脾氣下陷證
  • 脾陽虛證
  • 患者,男,67歲。患「慢性支氣管炎」多年,入冬以來,經常感冒,咳嗽,痰清稀白,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脈弱。其證候是( )

  • 風寒束肺證
  • 寒邪客肺證
  • 肝火犯肺證
  • 肺氣虛證
  • 患者,男,71歲。患「冠心病」8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劇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白,苔白潤,脈微欲絕。其證候是( )

  • 心陽虛證
  • 寒凝心脈證
  • 氣滯心脈證
  • 心陽暴脫證
  • 患者,男,77歲.患「高血壓」10餘年,今春自覺經常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走路輕飄飄不平穩。今晨起床後突然眩暈撲倒,左半身無力不能行走,口眼斜,語言謇澀,舌紅苔膩,脈弦滑。辨證為( )

  • 陰虛動風證
  • 血虛生風證
  • 熱極生風證
  • 肝陽化風證
  • 患者,男,7歲。平日喜歡吃甜食,近日納食減少,口氣臭穢,脘腹脹滿,矢氣味臭,大便干,舌紅苔厚而黃,脈數。其證候是( )

  • 濕熱蘊脾證
  • 肝氣犯胃證
  • 大腸濕熱證
  • 胃熱證
  • 患者,女,10歲。發熱、咳嗽3天,體溫38.6℃,微惡風寒,咳嗽,痰黃黏稠,呼吸氣粗,鼻塞流涕,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臨床診斷是( )

  • 風寒束肺證
  • 風熱犯肺證
  • 痰熱壅肺證
  • 熱邪壅肺證
  • 患者,女,20歲。患胃病l0餘年,近日胃脘有灼熱感,時時隱痛,食後作脹,噯氣,常有飢餓感但不欲多食,口乾渴,大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其證候是( )

  • 胃熱證
  • 食滯胃脘證
  • 肝脾不調證
  • 胃陰虛證
  • 患者,女,21歲。因過食生冷食物,胃脘劇痛已1天,並口吐清水,四肢不溫,面色蒼白無華,大便稀薄,舌苔自滑,脈沉緊。其證候是( )

  • 胃寒證
  • 脾陽虛證
  • 食滯胃脘
  • 脾氣虛
  • 患者,女,2。歲。由於學習緊張,自覺心胸煩悶,喜嘆息,並感咽喉部有異物堵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服消炎藥效果不顯,舌苔白,脈弦。其證候是( )

  • 肝火上炎證
  • 食滯胃脘證
  • 心火亢盛證
  • 肝氣鬱結證
  • 患者,女,31歲。每逢社交場合,精神緊張時旋即出現腹部脹痛,痛則欲瀉,瀉後則痛止。平時食慾欠佳、兩脅脹痛,睡眠、二便尚可,舌淡,脈緩。診斷最可能是( )

  • 腎氣不固證
  • 肝氣鬱結證
  • 肝氣犯脾證
  • 寒濕困脾證
  • 患者,女,32歲.新婚第3天,出現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膩,脈數。其證候是( )

  • 小腸實熱證
  • 膀胱濕熱證
  • 肝膽濕熱證
  • 熱結膀胱證
  • 患者,女,37歲。35歲時即出現閉經,近來腰膝無力,牙齒搖動欲脫,頭髮枯萎稀疏,記憶力明顯減退,舌淡,脈沉細。其證候是( )

  • 腎精不足
  • 腎陽虛
  • 心脾兩虛
  • 肝腎陰虛
  • 患者,女,36歲。慢性腹瀉已5年余,大便每日2—3次,稀便不成形,納呆,腹脹,周身乏力,氣短懶言,消瘦,舌淡苔白、脈緩。其證候是( )

  • 脾陽虛證
  • 脾氣虛證
  • 寒濕困脾證
  • 大腸虛寒證
  • 患者,女,38歲。因生小孩時出血過多,身體欠佳,近日自覺眩暈耳鳴,視物模糊不清,夜寐多夢,月經量少,肢體常麻木,面色淡白,爪甲薄脆,舌淡白,脈弦細。辨證是( )

  • 心血虛
  • 脾不統血
  • 心肝血虛
  • 肝血虛
  • 患者,女孩,3歲半。患「乙腦」病第8天,低熱不退,顴紅盜汗,失語,手足蠕動,舌紅絳苔無,脈細數。臨床辨證是( )

  • 腎陰虛
  • 心陰虛
  • 肝陽化風
  • 陰虛動風
  • 患者,女,42歲。乾咳2年余,近因過度勞累,咳嗽加劇,現痰中帶血絲,自感手足心熱,入睡時常出汗,尿少便干,兩顴潮紅,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其證候是( )

  • 熱邪壅肺證
  • 燥邪犯肺證
  • 肝火犯肺證
  • 肺陰虛證
  • 患者,女,41歲。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無華,失眠多夢,心悸健忘,月經量少,舌淡白,苔薄白,脈細無力。其證候是( )

  • 腎陰虛證
  • 心陰虛證
  • 心血虛證
  • 肝血虛證
  • 患者,女,40歲。3年來月經量多,每次行經7—8天,經色先紅後淡,經後小腹隱痛,面色淡白無華,納少,稍多食即感臍腹脹滿,氣短,神疲乏力,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其證候是( )

  • 氣血兩虛證
  • 脾不統血證
  • 沖任虛寒證
  • 心脾兩虛證
  • 患者,女,44歲。頭暈、耳鳴2月余,並伴有兩目乾澀,脅肋灼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弦細數。辨證為( )

  • 肝陽上亢
  • 肝火上炎
  • 腎陰虛
  • 肝陰虛
  • 患者,女,47歲。頭暈無力,胃脘部墜脹不適已1年余,近1周加重。伴少氣倦怠,面色萎黃,納呆食少,食後腹脹,大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X線檢查見胃下垂。臨床辨證是( )

  • 脾陰虛證
  • 脾陽虛證
  • 脾虛氣陷證
  • 腎氣不固證
  • 患者,女,56歲。心悸、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已3年。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語聲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白,脈弱。其證候是( )

  • 心氣虛證
  • 心陽虛證
  • 肺氣虛證
  • 心血虛證
  • 患者,女,59歲。心悸胸悶已2年,近日心悸加劇,且胸部悶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弦遲。臨床診斷最可能是( )

  • 心氣虛證
  • 心陽虛證
  • 氣虛血瘀證
  • 心脈痹阻證
  • 患者,女,77歲。大便乾結難解,口燥咽干,並伴有頭暈,口臭,腹脹,舌紅少津苔黃燥,脈細澀。其辨證是( )

  • 上焦熱盛
  • 腸燥津虧
  • 下焦濕熱
  • 脾經濕熱
  • 屬於六經病證傳經的有( )

  • 按六經的順序相傳
  • 一經證候未罷;又出現另一經證候
  • 表裡之經相傳
  • 隔一經或隔兩經相傳
  • 閉經的原因是( )

  • 肝鬱
  • 血瘀
  • 虛勞
  • 妊娠
  • 辨別寒熱的真假時,應以下列哪些項目作為診斷依據( )

  • 面色
  • 里證
  • 舌象
  • 脈象
  • 辨別虛實真假的要領有( )

  • 脈之有力無力
  • 舌質的蒼老與胖嫩
  • 語聲的高低
  • 外感與內傷
  • 表證、里證均能出現的臨床表現為( )

  • 頭痛
  • 鼻塞
  • 咽痛
  • 咳嗽
  • 出現失眠的常見原因有( )

  • 心腎不交
  • 痰濕困脾
  • 心脾兩虛
  • 脾氣虛弱
  • 錯語是指( )

  • 語言錯亂
  • 說後自知
  • 笑罵無常
  • 喃喃不休
  • 大便溏泄可見於( )

  • 脾氣虛
  • 胃陰虛
  • 脾氣下陷
  • 脾胃濕熱
  • 大腸濕熱證的大便改變有( )

  • 下利膿血
  • 大便乾燥秘結
  • 暴注下迫,色黃而臭
  • 瀉下酸腐臭穢
  • 大出血時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昏厥,脈微欲絕,為( )

  • 氣虛失血
  • 氣隨血脫
  • 氣血兩虛
  • 亡陽
  • 帶脈病證的癥狀有( )

  • 腹部脹滿
  • 衝心痛
  • 氣逆而里急
  • 疝氣
  • 帶下量多、色白、清稀、無臭,其病機是( )

  • 腸胃有寒
  • 脾虛不運
  • 膀胱濕熱
  • 寒濕下注
  • 但頭汗出的原因有( )

  • 中焦濕熱
  • 上焦邪熱
  • 外感風熱
  • 虛陽上越
  • 導致小兒囪門高突的原因有( )

  • 溫病火邪上攻
  • 脾胃虛弱,骨骼失養,發育不良
  • 顱內水液停聚
  • 先天.腎精不足,骨骼發育不良
  • 短縮舌形成的病機是( )

  • 寒凝筋脈
  • 痰濁內阻
  • 氣血俱虛
  • 熱盛傷津
  • 多食易飢,可見於( )

  • 脾胃濕熱
  • 胃火亢盛
  • 胃強脾弱
  • 胃陰不足
  • 發熱微惡風寒,舌邊尖紅,脈浮數,可診斷為何證( )

  • 表熱證
  • 表實證
  • 衛分證
  • 上焦病證
  • 肺腎陰虛的臨床表現有( )

  • 失眠多夢
  • 聲音嘶啞
  • 男子遺精
  • 心悸咳喘
  • 風寒束肺證與寒邪客肺證的共同癥狀有( )

  • 惡寒發熱無汗
  • 脈浮緊
  • 咳嗽
  • 痰稀色白
  • 風邪致病的臨床表現有( )

  • 身重而痛
  • 皮膚瘙癢
  • 疲乏無力
  • 肢體麻木
  • 婦女面青,多由於( )

  • 水飲內停
  • 濕濁下注
  • 肝腎陰虛
  • 肝強脾弱
  •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可見於( )

  • 肝腎陰虛證
  • 燥邪犯肺證
  • 肺陰虛證
  • 肝火犯肺證
  • 肝火上炎證與肝陽上亢證的共同癥狀有( )

  • 頭暈脹痛
  • 急躁易怒
  • 失眠多夢
  • 脈弦細數
  • 肝血虛證的主要臨床表現有( )

  • 頭目脹痛
  • 手足震顫
  • 視力減退
  • 脅肋灼痛
  • 寒凝肝脈可見( )

  • 小腹冷痛
  • 繞臍痛
  • 睾丸墜脹冷痛
  • 少腹冷痛
  • 寒熱真假,假象常表現在( )

  • 面色
  • 舌象
  • 肢體
  • 皮膚
  • 寒熱證的互相轉化,可反映( )

  • 邪盛正衰
  • 正盛邪衰
  • 邪正俱衰
  • 邪盛正不衰
  • 寒邪客肺證的特點是( )

  • 咳喘突然發作
  • 痰稀色白
  • 痰有泡沫
  • 病程較長
  • 寒證的面色可見( )

  • 面青
  • 面黑
  • 面黃
  • 面白
  • 緩脈可見於( )

  • 濕證
  • 正常人
  • 脾胃虛弱
  • 寒證
  • 患者咳喘,喉中痰鳴可見於( )

  • 飲停胸脅
  • 風水相搏
  • 痰熱壅肺
  • 寒痰阻肺
  • 火淫證候的表現有( )

  • 譫妄
  • 斑疹
  • 癰膿
  • 煩躁
  • 津液不足證的審證依據是( )

  • 口燥咽干
  • 大量飲水
  • 皮膚乾燥
  • 溲少便結
  • 厥陰病證可見( )

  • 腹滿嘔吐
  • 消渴
  • 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 心中疼熱
  • 咳嗽少痰,痰黏不易咯出,口咽乾燥,痰申帶血.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常見於( )

  • 邪熱戀肺
  • 燥邪襲肺
  • 風熱犯肺
  • 肺陰虧虛
  • 涼燥與溫燥相同的癥狀是( )

  • 鼻塞
  • 面赤
  • 舌干
  • 脈浮
  • 裂紋舌的主病是( )

  • 熱盛傷陰
  • 陰虛液涸
  • 血虛不潤
  • 脾虛濕浸
  • 冒濕的臨床表現有( )

  • 頭脹而痛
  • 關節屈伸不利
  • 小便清長
  • 首如裹
  • 目瞤多見於( )

  • 風熱外襲
  • 氣血不足,經絡失養
  • 中氣下陷
  • 痰熱內閉
  • 脾氣虛證與脾陽虛證的共同癥狀是( )

  • 下利清谷
  • 畏寒肢冷
  • 肢體浮腫
  • 氣短乏力
  • 脾虛下陷證的成因有( )

  • 久瀉久痢
  • 勞倦太過
  • 飲食失調
  • 外邪侵襲
  • 氣血兩虛"可見到的舌象有( )

  • 吐弄舌
  • 痿軟舌
  • 淡白舌
  • 短縮舌
  • 氣滯血瘀證的脈象有( )

  • 澀脈
  • 革脈
  • 結脈
  • 促脈
  • 切小兒脈,主要診什麼內容( )

  • 浮沉
  • 遲數
  • 強弱
  • 緩急
  • 青紫舌的形成原因有( )

  • 血脈凝滯
  • 陰寒凝滯
  • 熱毒熾盛
  • 外傷
  • 疝的病因有( )

  • 肝鬱
  • 久立遠行
  • 氣虛
  • 濕熱
  • 少陰病證的臨床表現有( )

  • 口燥咽干
  • 下利清谷
  • 面赤
  • 心煩不得卧
  • 少陰寒化證的臨床表現有( )

  • 無熱惡寒
  • 下利清谷
  • 脈微細
  • 但欲寐
  • 少陰熱化證的病人可出現( )

  • 但欲寐
  • 心煩不得卧
  • 食人即吐
  • 口燥咽干
  • 舌淡、苔白滑可見於( )

  • 脾氣下陷
  • 脾陽虛
  • 脾不統血
  • 胃寒
  • 舌態強硬的主病有( )

  • 心脾有熱
  • 陰虧已極
  • 高熱傷津
  • 痰濁內阻
  • 舌下絡脈青紫且粗為( )

  • 心脾火毒
  • 痰食內阻
  • 寒凝血瘀
  • 氣滯血瘀
  • 失神病人的臨床表現有( )

  • 言語失倫
  • 顴赤如妝
  • 呼吸異常
  • 動作失靈
  • 濕熱痢疾的特點是( )

  • 里急後重
  • 肛門灼熱
  • 下利膿血
  • 滑瀉失禁
  • 時快時慢,散亂無序的脈象是( )

  • 釜沸脈
  • 屋漏脈
  • 蝦游脈
  • 解索脈
  • 食慾減退的臨床常見證候有( )

  • 胃強脾弱
  • 脾胃氣虛
  • 濕邪困脾
  • 肝膽濕熱
  • 食滯胃脘證與胃脘氣滯證的共同表現有( )

  • 脘腹脹滿疼痛
  • 噁心嘔吐
  • 厭食
  • 便溏不爽或便秘
  • 嗜睡的病機是( )

  • 痰火擾神
  • 痰濕困脾
  • 心腎陽虛
  • 心腎不交
  • 四肢厥冷可見於( )

  • 真熱假寒
  • 陽虛
  • 陰虛
  • 亡陽
  • 頭暈目眩可見於( )

  • 氣虛
  • 氣陷
  • 血虛
  • 氣逆
  • 亡陽證的汗出特點是( )

  • 汗質黏稠
  • 如珠如油
  • 汗質稀淡
  • 冷汗淋漓
  • 望舌形的內容有( )

  • 胖大
  • 點刺
  • 歪斜
  • 裂紋
  • 溫病血分證候的病變主要涉及( )

  • 溫病中焦病證的,臨床表現有( )

  • 口乾咽燥
  • 頭脹身重
  • 面目俱赤
  • 胸悶不飢
  • 五色主病中,黑色主( )

  • 痛證
  • 寒證
  • 瘀血
  • 腎虛
  • 狹義痰飲證的臨床表現有( )

  • 嘔吐清稀涎水
  • 胸膈脹悶,氣喘息涌,不能平卧
  • 胃中振水音
  • 腸鳴漉漉
  • 下焦病證的表現有( )

  • 身熱面赤
  • 脈象弦細
  • 口乾舌燥
  • 神倦耳聾
  • 下列哪經病證可見肩痛( )

  • 手陽明大腸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手少陰心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下列哪些是表證的典型癥狀( )

  • 惡寒發熱
  • 鼻塞噴嚏
  • 噁心嘔吐
  • 頭身疼痛
  • 下列選項中,屬於陰證範疇的是( )

  • 陰邪致病
  • 病勢向內
  • 病勢向下
  • 病情緩慢
  • 弦脈的主病有( )

  • 宿食
  • 痰飲
  • 熱盛
  • 痛證
  • 小便次數和尿量均明顯減少的原因有( )

  • 熱邪亢盛
  • 吐瀉過度
  • 腎氣不固,排尿失攝
  • 津液不化,水濕內停
  • 小兒食指絡脈色青,主( )

  • 外感表證
  • 血絡閉塞
  • 風證
  • 痛證
  • 小兒夜啼,應考慮的原因是( )

  • 驚恐為病
  • 心經有熱
  • 脾經有熱
  • 脾寒腹痛
  • 心脾兩虛的主要癥狀有( )

  • 心悸失眠,面色萎黃
  • 心悸怔忡,畏寒肢冷
  • 眩暈耳鳴,兩目乾澀
  • 神疲食少,腹痛便溏
  • 心氣不足時可見( )

  • 獨語
  • 譫語
  • 語言錯亂
  • 語言謇澀
  • 心氣虧虛者聞診的特點是( )

  • 鄭聲
  • 上氣
  • 獨語
  • 語言謇澀
  • 眩暈耳嗚,失眠多夢,可見於( )

  • 肝氣鬱結
  • 肝血虛
  • 肝膽濕熱
  • 肝陽上亢
  • 血分證候的臨床表現有( )

  • 暮熱朝涼
  • 神昏譫語
  • 煩渴下利
  • 舌上少津
  • 眼眶周圍發黑的原因有( )

  • 腎虛
  • 水飲
  • 痛證
  • 瘀血
  • 陽亢化風可見( )

  • 眩暈頭痛
  • 半身不遂
  • 舌強語澀
  • 角弓反張
  • 以下不屬七絕脈的是( )

  • 釜沸脈
  • 麻促脈
  • 轉豆脈
  • 偃刀脈
  • 陰斑和陽斑的主要區別點在於( )

  • 出沒無常
  • 顏色的不同
  • 有無發熱
  • 發斑部位的不同
  • 陰縮的病機是( )

  • 寒滯肝脈
  • 外感熱病,熱入厥陰
  • 膀胱濕熱
  • 肝經濕熱
  • 飲停於肺可見( )

  • 咳嗽氣喘
  • 胸悶
  • 痰清稀
  • 胸脅作痛
  • 飲證的臨床表現有( )

  • 咳嗽胸悶,痰多清稀
  • 喉中痰鳴,倚息不得平卧
  • 脘痞腹脹,水聲漉漉
  • 胸脅脹悶作痛,咳喘引痛
  • 營分證候的病機特點是( )

  • 營陰受損
  • 津液耗竭
  • 心神被擾
  • 陰傷動風
  • 在溫熱病中,熱入心包可見( )

  • 神昏
  • 譫語
  • 舌絳
  • 角弓反張
  • 診斷虛實夾雜證,應辨明( )

  • 虛中夾實,以虛為主
  • 實中夾虛,以實為主
  • 虛實並重
  • 真虛假實
  • 中氣下陷證可見( )

  • 久瀉久痢
  • 頭暈目眩
  • 便中夾血
  • 小便渾濁如米泔
  • 重按始得的脈象有( )

  • 微脈
  • 弱脈
  • 革脈
  • 牢脈
  • 周身浮腫,小便不利可見於( )

  • 腎陽虛
  • 寒濕困脾
  • 腎氣不固
  • 脾陽虛
  • 紫舌可見於( )

  • 熱極
  • 寒極
  • 痰濕
  • 腎虛
  • 推薦閱讀:

    人活一口氣:中醫「氣」概念之淺識
    太極中醫聖方,千年養生之道
    告中醫黑書
    月經量少怎麼辦 中醫按摩5穴位巧調理
    當我們以科學的名義反對中醫時,是否知道科學的盡頭是經驗?

    TAG:中醫 |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