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和貨幣增發是掠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院長張維迎(來源:鳳凰網財經)
央行和美聯儲競相超發貨幣,大災引發的糧食歉收,遊資肆虐,中國的通脹形勢,遠比我們看到的更為嚴重?
此輪通漲只是食品價格的短期上漲,甚至有工業品價格呈現下降趨勢。既保發展又控通漲,一切盡在政府掌控之中?
波詭雲譎的2011年。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本刊記者 趙代波 白 靈 潘 燈
通漲之輩,通漲之喜
又見通脹。
2008年金融風暴時,企業紛紛追求「現金為王」、「輕資產」,一轉眼到了2010年,通漲勢不可當、咆哮而來,企業又被要求「重資產」——在通脹的碾壓下,現金變得輕如鴻毛。企業的戰略、方向變得糾結。一邊是屢漲屢控、越控越漲的物價,一邊是成本傾軋下越攤越薄的企業效益。什麼都漲,就是企業利潤不漲。政策走向是保增長而放鬆管制,還是保穩定而宏觀調控?我們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迷茫期。
2010年12月10日,彷徨期待中的市場終於等來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積極穩健,審慎靈活」八個大字,依然是讓人心懷忐忑:既不會放鬆調控,也不會緊縮銀根。靈活的寓意,也就是繼續觀察。
在我們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走訪中,相對權威的說法是,局部物價上漲,對於很多商品的價格而言,還有與國際接軌的空間——因此,我們只有通脹預期,而沒有全面通脹。於是對於以上呼嘯耳邊的「漲聲響起來」,我們還不能稱為「通脹」而只能稱之為「通漲」——通通都在漲。
2010年底,發改委告誡我們:要做好過高物價日子的準備了。更多的專家學者則直截了當地說:企業用低工資低成本獲取高額利潤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企業是一個理性的組織,傍山吃山,順水而生,依勢而存,當通漲如陡峭的絕壁硬生生擋住去路時,順勢繞行的企業家們,或將發現另一番別緻的風景:
通漲之悲,悲的是成本暴漲,利潤稀薄。儘管都早有成本上漲的預留空間,但山雨來得太猛,不跟漲是等死,跟漲是找死;而在如高樓大火般撲面而來的成本暴漲面前,面對不可逆轉的高物價高成本大勢,企業不得不上下一心擠壓管理空間,提升品牌價值,拓展全新商業模式,將企業生生拉到一個更高層面的競爭層面,從此脫離低水平價格戰的泥潭,這不是通漲之喜?
通漲之悲,悲的是企業前途未卜,戰略難定。到底是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到底是重實業還是重投資?而在變幻莫測翻雲覆雨的市場面前,企業或許這才發現,此前自己所謂的戰略,其實只是一時的點子,錯把權謀當作了智慧。風越勁,樹越壯,在通漲的大潮中,企業重新找到了可以永續經營,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長遠戰略,這不是通漲之喜?
通漲之悲,悲的是人心浮動,重「利」者衝擊著重「義」者的內心,招人難招,管人更難。然而骨幹是折騰出來的,需要眾志成城抵抗風暴,骨幹才能真正鍛煉成熟百鍊成鋼,這不是通漲之喜?
真正有遠見的企業家並沒有滿口「活不下去」的怨言。當我們穿越各種突如其來的漩渦,擠出曾經成功的泡沫,找到從逆境中突圍的方法與機遇,才會驀然發現,企業之喜,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悲痛之中堆積起來的。
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說,「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貨幣現象」。而在我們的調查中,本輪物價上漲卻遠遠不是「貨幣現象」這樣簡單。
猜想一 「通漲」為什麼
2009年,政府為自己定的下一個任務就是「管理好通脹預期」,一年下來,結果卻是越管越管不住。2010年10月份之前,國家統計局還堅守著「全年3%」的底線決不鬆口,可10月一過,這條「溫和的CPI上漲」線突然告破,進入11月,CPI更上揚到5.1%,創28個月來新高。各界一片嘩然。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剛剛踏上金融危機之後的復甦之路,歐美依然還籠罩在通貨緊縮的陰霾之下大印鈔票,我們卻尷尬地發現通脹悄然來到了身邊。
最近一段時期,不少深圳市民紛紛前往香港採購日用品,因為同樣的蔬菜和糧食,香港售價比深圳便宜5%至20%不等。一瓶500毫升李錦記生抽醬油香港售價5.95元,而深圳超市價格是6.6元。蔬菜、雞蛋等副食品明明從內地運去,而深圳的超市零售價卻比香港貴,這是為何?
是因為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卻在貶值?還是我們在商品流通環節存在諸多問題?有專家認為,此輪通脹,與傳統意義上的通脹完全不同。壟斷行業生產的產品最先漲價,並且通過成本傳導等擴散到非壟斷行業,由此形成了全社會通貨膨脹的格局。實質是壟斷行業攫取社會福利的一個基本工具,是一種「壞」的通貨膨脹,因此必須從體制上加大反壟斷改革。
我們所遭遇的,是否是一次典型的「中國特色的通脹」?
中國式通脹?
短期糧價等暴漲引發「通漲」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在過去的近10年中,中國分別在2004年、2007~2008年和2010年出現了三次CPI的階段性上漲趨勢。從引發CPI沖高的事件性因素來觀察,2004年CPI走高主要由短期內的糧價上漲所導致;2007~2008年CPI走高主要由豬肉和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而2010年10月份CPI衝到高點,則主要由蔬菜價格的明顯上漲所觸發。
只是農產品價格漲不算通脹
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把本輪CPI的上漲歸結為全面的通貨膨脹肯定是不準確的,大部分工業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漲。而像IT、數碼、汽車等產品的價格,反而還是下降的。CPI高企的主要原因,依然在於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成本上升。
被隱藏的自然災害是罪魁禍首
王振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010年,全國有29個省市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農產品欠收、農民惜售,由於CPI中食品價格佔據著極大的權重,農產品價格上升才是導致CPI一路上揚的根本因素。
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
匡賢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的還有另一個獨特因素,那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個因素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其中的微觀邏輯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影響到農產品的供給與消費,進而形成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中長期趨勢。
當前通脹遇到的現實情形正基於此,在農業勞動生產率短時期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農產品生產者減少而消費者增多,必然引起農產品價格的上升。
「通漲」是因為錢多了?
難道這只是一場虛驚?我們感受到的「通脹」僅僅是由於吃的東西漲得厲害?然而,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發現,關於通脹的這一說法,實際上已然形成了某種共識。
流動性泛濫必然形成通脹
曹鳳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2010年初的時候,政府實際上已經注意到了流動性泛濫的問題,也提出了管理通脹預期的措施,這都是正確的。而現在,CPI已經連續數月超過了3%,PPI甚至超過了5%。從總的形勢來看,說中國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跡象,是站得住腳的。
政府的錢發了很多總歸要爆發出來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政府錢發了很多,2009年9.6萬億元的新增貸款,2010年政府說是7.5萬億元,也可能打不住。也就是說,市場上流動性很多。錢多了總歸是要爆發出來的,可能通過CPI爆發,也可能通過資產泡沫爆發出來。
短期物價大幅波動,貸幣供應量驟增是唯一原因
劉向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研究員):
通脹的成因,成本推動、需求推動物價上漲等從長期來看都是正常趨勢。那為什麼我們現在才感覺十分強烈呢?去掉那些趨勢性的因素,剩下的就是波動性因素,要不然不可能短期之內漲得這麼快。而短期大幅波動的直接原因,正是連續兩年大量信貸,造成了貨幣供應量急劇上升。
通脹是財富的轉移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院長):
通貨膨脹是財富的轉移。那些能先得到貨幣的人,實際上掠奪了他人的財富。
假如政府把市場流通的貨幣增加一倍,這一倍都給我。不是簡單的物價上漲一倍,而是我從你們那兒拿走50%的財富。原來總價值是一個億,現在多發了一個億的貨幣我拿到了,那這就是兩個億,就是每個商品價格平均增加一倍的話,實際上有一半的財富就從你們手裡到我手裡了。
都是老美惹的禍?
北京時間2010年11月4日凌晨,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決定到2011年6月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甦。按照當日的人民幣匯率計算(1美元約合6.66元人民幣),6000億美元約合4萬億元人民幣。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美聯儲宣布「二次寬鬆」有其緊迫性。2010年三季度,美國GDP的同比增速從年初3.7%回落至1.7%,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繼續在9.5%的高位徘徊,真實的失業狀況則更為嚴重,因此需要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政策。通過貨幣的量化寬鬆,向實體經濟繼續注入流動性,似乎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政策選擇。
不過,量化寬鬆能否帶來美國經濟的走強?由於歐美國家經濟的低迷,資金實際上更多的是湧入了新興市場。
美國放鬆貨幣,難改其國內通縮格局;新興經濟體收緊貨幣,卻依然難抵日趨上升的通脹壓力。不僅中國被動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進而加息管理通脹預期。此外,澳大利亞、印度和越南等國同樣選擇加息,巴西選擇提高本幣債券利息,泰國則索性重拾資本管制。
美元貶值撬動了價格上漲
劉向東:本輪物價上漲在CPI中的體現雖然是主要體現在食品價格上,然而除去大豆、玉米等幾個品種外,實際上中國的農產品並不依賴進口。而美元量化寬鬆形成的貶值,已經撬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了工業產品的漲價預期。
我們在談通脹,美國還在刺激經濟,等它開始「通脹」的時候,國際大宗商品還會進一步走高。這種輸入性通脹的傳導機制有一定的滯後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的預期。
綜合各方觀點,從宏觀來看,中國所面臨的通脹形勢,是由貨幣供應量、農產品漲價、輸入性通脹等多方因素綜合造成的,原因錯綜複雜。但各方普遍的共識是,當天量的人民幣遇上天量的美元,在內部成本上升和外部成本輸入合力推動下,高物價正浮出水面。
中國離過去數十年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奇蹟」也許已經漸行漸遠。而在微觀層面,還有更多的艱難在等待著我們。
通脹已經形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5.1%的CPI一經拋出,一切衣食住用行以及服務費用的上漲,都找到了最合理的說辭:「高通脹預期下沒有不漲價的道理。」
推薦閱讀:
※中國金屬貨幣圖冊-秦,宋,金代 DM
※【債市月報】20180429 2018年4月貨幣市場回顧和展望:資金面超預期緊張
※貨幣與財富
※中國古代歷來不用銀子做貨幣
※擼免費幣幣的注意事項--小白必看
TAG: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