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思考

關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思考

――讀《法哲學原理》

壺公評論寫於09-04

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出版於1 821 年,之前,黑格爾在柏林大學以《自然法與國家學或法哲學》為題總共講授了六次。黑格爾終於成為普魯士王國的官方哲學家了,因為他明確論證了「哲學主要是或者純粹是為國家服務的」的命題,哲學因此服務於政府,他也成為政府的寵兒。

如同古代中國的思想家荀況,把儒家理論導向於皇權的服務,於是構建了完整的、合理的封建社會。不過,黑格爾並非完全服務於普魯士王國,更主要的是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觀的啟蒙和奠基。這與他的方法論有關,立足於辯證的否定之否定,他的理論只是服務於過程,而不只是為了論證某一特定的形態。

市民社會――資產階級國家賴以存在的社會形態,在黑格爾看來也只是與貴族社會和封建國家一樣,僅僅只是一個特定的形態。對於黑格爾而言,他只能詮釋他所面臨的、已經顯現的社會現實,正如另一個思想家波普的觀點「科學的或任何別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預測人類歷史的進程。」因為「人類歷史的進程受人類知識增長的強烈影響。」黑格爾的繼承者是馬克思,而他之前的斯賓諾沙返回自然主義的倫理學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國的老子和孔子學說。看黑格爾哲學,是要把它看成一種思想的流淌的片段,於是也就克服了片面性,為的是改變人們認識社會的片面性。 

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充分體現了資產階級與貴族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治立場,普魯士王國實現的就是半封建半官僚的專制政治。黑格爾政治哲學的進步性在於,他受到英君主立憲制度的影響,他的市民社會觀是以欣賞中等階級為基本點的,是以贊助德國新興的、軟弱的資產階級而發生的。

後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有保守傾向,則大謬不然。黑格爾理論論證了中國古代思想中庸之道的合理觀,如果他能夠明白中庸之道的合度論,他至少可以躋身於齊稷下宮的學者之列。

雖然黑格爾的思想對後來的德國政治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德國在政治實踐上因為過於強調合理,創造合理,陷入了法西斯主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但是,這僅僅只是歧途,是市民社會的困境。而黑格爾只是把市民社會作為一種特例,他的思想的核心是變化與發展,類似於中國易文化的變易觀。

事實上,黑格爾在強調國家的時候也強調了市民社會的合度,只是在討論國際關係的時候卻過於奔放,也因此稱頌戰爭。嚴格地說,黑格爾並沒有錯誤,因為直至筆者討論這一個問題的時候,人類社會,無論在經濟上,或者是在政治、軍事上都沒有關於合度的、廣泛的意識,所謂自由主義即等同於放縱主義。

《法哲學原理》分為:抽象法、道德、倫理三大部門。筆者僅僅只是希望從中理解西方語境下的市民社會,以之作為基點理解現代人類社會演變的脈絡。

在馬克思看來,市民社會理論是理解近代人類主流社會社會演變的一條具有基礎作用和樞鈕性質的路徑。和黑格爾一樣,先後活躍於德國、歐洲社會的馬克思把市民社會理解為資產階級社會,並且加以剖析。市民概念主要的是社會屬性,而資產概念主要的是經濟屬性,兩者的關係使政治與經濟建立了有機的聯繫,而不至於陷入「科學「的分裂。

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現象,其中很重要的部份是對黑格爾政治哲學的繼承,例如市民社會觀。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說明了馬克思對市民社會概念的把握和使用,詮釋了市民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致性;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文中,馬克思已經把市民社會理解為「在過去一切歷史階段上受生產力所制約,同時也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說明了市民社會的特定性,也就說明了資產階級社會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否定性;

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精確化了生產關係概念,論述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聯繫,生產關係、市場經濟和市民社會因此構成有生命的機體,由市民構成的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合理與否定都有了清晣的脈絡。

市民社會是黑格爾、馬克思學說的重要範疇。人類的政治哲學基本上決定於倫理學,孔子學說是如此,斯賓諾沙的學說是如此,黑格爾的學說也是如此。黑格爾的國家觀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因為他認為「精神的本質是自由」,而他的自由觀有正面性自由與否定性自由的雙重意義。國家是雙重自由的體現,也就是保證了市民社會的自由,而又對自私的、放縱的行為有一種「不自由」的規範。

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則是從「物」――從「經濟」的的基點考慮的,因此認為市民社會是人們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一切「物質交往」,在這裡「市民社會」實際上只是社會實踐,而這種實踐的需求決定了國家形態的發生。

很有意思的是,當馬克思把社會置於自然法則之上而體現客觀精神的時候,黑格爾筆下的市民社會卻以其自私、放縱不斷地向黑格爾的國家觀挑戰;把自己標榜為自由主義,而抨擊馬克思企圖擺脫所有人為約束的唯物主義。

在這裡,以這樣的視角看待現代國際社會的經濟危機及其可能的出路。

壺公評論寫於09-04

推薦閱讀:

婚姻的潛藏危機你知道嗎?
【安全篇】幼兒園危機類型及預防策略
明清更替:十七世紀的危機抑或軸心突破
伊斯蘭認同危機
外遇給婚姻生活帶來危機和不安

TAG:金融 | 思考 | 金融危機 | 危機 | 國際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