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普洱茶的「倉」?

  平時與茶友們談論探討得比較多的問題還是一個「倉」字。常見的現像是,很多茶友拿起一片普洱茶,一見到乾茶表面發白或者外包裝紙破損就驚呼濕倉,好像見到了瘟疫一樣。對於初入門者尚可理解,而不少資深茶友也是「談倉色變」就顯得不可思議了。

  什麽是普洱茶的「倉」?什麽是好的「倉」?

  對於普洱茶愛好者來說,解開這個問題可以使人們在了解普洱茶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也可以說:理解普洱茶的倉儲是認識普洱茶繞不開的一環,普洱茶的倉儲是人們認識普洱茶的密匙。在我看來,對於「倉」的理解是區分普洱茶愛好者鑒賞水平的重要標誌。有句古話「馭氣乘風,無遠弗屆」,用在這裡就是:理解了普洱茶的倉儲,在普洱茶的道路上你想走多遠就能走多遠。

  一、怎麽理解普洱茶的「倉」?

  普洱茶是後發酵茶,無論生茶熟茶在壓製成型(即便是散茶)後都有一個倉儲存放及陳化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後期倉儲存放及陳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普洱茶的「倉」。

  「倉」是什麽?「倉」就是放茶的倉庫,後來被引申為茶的存放環境與方法。茶在香港存放並運用傳統的方法就可以稱之為「香港倉」。

  南方年平均溫度和濕度都比北方高一些,所以茶在存放過程中的轉化速度要快一些,大家基本上都認同這麽一個觀點:在南方存放一年抵得上在北方存放好幾年。事實確實如此,02年的易武純料餅茶在廣州放了5年以後已經非常好喝了,而在北京存放了7、8年的好些茶都還不行。

  這裡不論是與非,就茶論茶,我們只是想說明一點: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倉儲環境也就不一樣,同一批茶在各種不同環境下存放出來的效果就會不一樣。各地茶友對於茶的倉儲情況的理解,也會因為個人接觸不同倉儲環境茶的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喝得多了便會有更多的比較和理解。

  幾年前,所謂濕倉(或稱傳統倉儲)是指人為提高或者保持倉儲溫度、濕度的做法,而在正常人類日常生活條件下存放則似可稱之為乾倉(或稱正常倉儲、自然倉儲)。現在看來,南方(包括香港)實在是太潮濕了,即便是正常倉儲的茶如果不注意在潮濕的季節防潮、存放時間長了,也難免會受潮,不過這種現像比人為故意做濕倉要輕得多,開湯後有的也有輕微的倉味,也有的基本聞不到倉味,湯色比所謂的乾倉茶要濃一些,滋味也要柔和一些。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從乾倉到濕倉不是跳躍性的變化,這中間的區別與變化也是漸進的、連續的。

  對乾倉的看法,不同地區的喝茶者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同樣的一片88青餅,多年前在香港喝茶人眼中基本還屬於入倉後尚未轉化到位,青澀氣還有,還不能馬上就喝;但是在北京茶友心目中已是十分難得的乾倉好茶了,果香梅子味,實在是很棒;而這片茶到了習慣乾燥的西北茶友眼中,徹頭徹尾一個濕倉茶,在他們眼中,二十年陳期的乾倉茶,湯色還是棕黃色的。

  坊間常能聽到「純乾倉」的提法,應該說「純乾倉」的概念也有點絕對化、也不科學。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即便一款茶經過十分潮濕的環境存放,聞起來不好聞、喝起來十分地不適口,你可以認為這不是一款好茶,但它不是毒藥,它仍然是一款普通的普洱茶。作為一個普洱茶愛好者應該對此有一個科學、客觀、公正的理解。

推薦閱讀:

你怨天怨地怨別人,怎麼不怨你自己?
20130722湖北衛視養生匯:張明昌講近視眼怎麼恢復
興道說風水——北方缺角怎麼辦
你們是怎麼上去的?
寶寶突然很喜歡鬧是怎麼回事啊

TAG:普洱茶 | 理解 | 怎麼 | 普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