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骨術基本功之人體關節分解圖文教學

卸骨術基本功:人體全身共有130多個各種關節。關節是骨與骨的間接連接.二骨相接,必分陰陽,陰為骨臼,凹陷於內;陽為骨柞,凸出於外。實為骨骼活動之關鍵,其關節的活動都是繞關節軸進行旋轉運動的,它包括屈、伸、水平屈、水平伸、內收、外展、迴旋和環轉。從運動軸角度來看,人體關節可分為單軸關節,雙軸關節和多軸關節籠類。各主要關節的結構、運動特點和活動範圍如下。

顳頜關節

顳頜關節由顳骨下頜關節窩和下頜骨的髁狀突構成。關節周圍有關節囊包繞。囊的側壁有韌帶加固,但前壁無韌帶加強。下頜可作前、後、左、右、上下運動.其活動範圍為前伸5一7度;後屈3一5度;上伸6一8度;下屈10一15度;左、右屈8一10度,下頜骨髁狀突向前滑動至關節結處時,若受到外力作用,髁狀突再向前滑過結節處,即造成顳須關節前脫位。常用搬、推、砸、摘、頂、撞、等法卸之(圖3-3, 4. 5, 6. 7)

勁部關節

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仁面連著頭部,由7塊頸椎骨組成。頸椎骨之間通過椎間小關節面、頂推間盤和一系列的韌帶相互連接。44個頸椎骨都有惟孔,它們相互串連形成椎管。椎管內有脊髓,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直接與腦連接,如果受到損傷,輕者軀幹、膠體癱瘓,重者死亡.頸椎橫突上有小孔,內有椎動脈,推。靜脈通過,如果此動、靜脈扭曲或斷裂則能引起腦缺血或腦水腫.也可導致死亡。頸推有較大的活動角度,但不能超過活動範圍。其活動形式及範圍是:頸可前伸、後屈、左右則屈和左、右旋。其活動範圍為:前伸35一45度;後屈35一45度;左、右則屈45度;左、右施60一80度。頸部關節受外力超出範圍可引起脫位。其卸脫常用.搬、擰、挾、砍等方法。(圖3-8, 9, 10, 11,12)

肩關節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上的關節盂和肱骨上的肱骨頭組成。它是二個典型的球窩關節。肱骨頭大於盂三至四倍。肩關節外有比較鬆弛的關節囊。關節盂周圍有關節盂緣來加深關節盂,這樣對肩關節有加固作用。加固肩關節的結構還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和肱二頭肌長腱肩關節連接骨的關節面大小相差很大,關節囊又比較鬆弛,韌帶少而弱,.因此堅固性較差。肩關節可以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高舉運動。其活動範圍為前屈90度;後伸40-45度;內收30一40度;外展80-90度;內旋60-70度;外旋35一40度;高舉90度。其關節外旋後伸.向前猛推時易脫臼。肩關節的常用卸脫法為.砸、摘、扭、折、掀、抬等。(圖3-13, 14,15、16、17、17、18、19、20、21)

肘關節

肘關節是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關節這三個關節組成的。它們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加固肘關節的韌帶有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橈骨環狀韌帶,這三條韌帶只對肘關節的內側、外側和尺骨、橈骨之間有加固作用。由於肘關節的前面和後面的關節盤壁薄弱而鬆弛,又沒有韌帶加固,尺骨半月切跡前端冠狀突又較短小,所以最容易產生肘關節後脫位。肘關節可做內、外旋、屈曲、超伸、前臂前、後旋運動。其活動範圍是內、外旋70-80度;屈曲135-150度:超伸10度;前臂前、後旋80-叩度。肘關節若受外力,使其超過活動範圍,則可脫位。卸肘關節常用擰、拐、托、抬、拍、按、扛、磕、勾等法。(圖3一22, 23, 24,25)

腕關節

腕關節是由橈腕關節面、近側列腕骨、遠側列腕骨構成。腕關節外面有關節囊包裹。加固腕關節的韌帶有腕尺側韌帶、腕橈側副韌帶,橈腕掌側韌帶。腕關節處腕骨中的月骨正面呈四方形,側面呈半月形,掌側較寬,背側較窄,不太穩定,故易脫位。腕關節活動範圍較大,可做背伸、掌屈、橈側屈、尺側屈運動;其活動範圍為背伸40- 50度;掌伸50一 60度;橈側屈25一30度;尺側屈30-45度。腕關節若極度背伸時,廠骨被橈骨下端和頭狀骨擠壓容易脫位。卸腕關節.常用卷、折、擰、纏、切、提、扣、勾、抉等法卸之.(圖3- 26, 27,28、29)

指關節

指關節是由掌骨小頭和第一指骨底構成。關節周圍有關節囊包裹,兩側有韌帶,在形態上近似球窩關節,但在機能上因受兩側韌帶的限制.所以只能作屈、伸、收、展及沿中間軸環轉,而不能旋轉運動。其關節的活動範圍是:拇指關節掌屈30-40度;背伸20- 30度。其餘四指關節掌屈80-90度;背伸10-15度。卸指關節,常用折、握、抉、卷、捏等法卸之。(圖3一30、31、32, 33, 34)

髖關節

髖關節是由髖骨的髖臼和肌骨頭組成的。髖臼邊緣附有關節盂緣軟骨,這就加深了髖臼窩.股骨頭的三分之二可以容納在髓臼窩內。兩者互相密合,形成真空,能互相吸引。關節囊及周圍韌帶較堅強。主要韌帶前壁有骼股韌帶:內上壁有恥骨囊韌帶;後上壁有坐骨囊韌帶,但內下壁和後下壁沒有韌帶,是較為薄弱之處,易於從此脫位。髖關節是一個典型的球窩關節,能做屈、伸、收、展、旋轉和環轉運動.其活動範圍為屈曲130-145度;超伸35-40度;內收20-25度;外展25-30度;內、外旋4。一45度。髖關節的解剖特點決定了髖關節的穩定性和牢固性,所以髓關節是不易脫位的,但右髖關節屈曲、內收時,加力撞膝前方可造髖關節後脫位,當骼關節強度外展、外旋時,大轉子上端與髖臼邊緣形成支點,股骨頭因受槓桿力的作用。而從髖臼前下方脫出,造成鏡關節脫位。卸髖關節,常用推、擰、蹬、撞等重型手法卸之(圖3一35、36、37、38、39、10、11、12)

膝關節

膝關節由股骨的內、外側髁、脛骨的內、外側髁的關節而和臏骨後面所構成。股骨髁的關節面是橢圓形的,而脛骨兩髁關節面則是微四形的。它們中間有半月板填充。半月板加深了關節窩,形成了橢圓狀關節。關節周圍有關節囊。囊的前壁有股四頭肌腱、臏骨及臏韌帶。囊的兩側有脛側副韌帶和腓側副韌帶。關節腔內有兩條交叉韌帶。這些主要韌帶加固了膝關節。膝關節能做屈曲、超伸、內外旋運動。其活動範圍為屈曲120一150度;超伸5一10度;內、外旋30一40。膝關節是人體中比較堅固的關節,非強大的外力不易脫,因此當膝關節伸直時受到前方和側方的強力才可造成脫卸膝關節必須用蹬、踹、擰、扛、挫等重型手法才可有效。(圖3一43、44、45、46、47)

踝關節

踝關節是由脛骨下關節面、內踝關節面、外踝關節面與距骨上方的滑車關節面組成,踝關節外面有關節囊。囊外主要韌帶有距膝前韌帶、距胖後韌帶、跟排韌帶及三角韌帶。踝關節是一個滑車關節。能做背屈、腸屈運動。其活動範圍為:背屈30-35度;跖屈40-45度。當踝關節拓屈至極限時,再施加外力,可使踝關節脫位。卸踝關節,常用擰、壓等法卸之。(圖3一48, 49, 50, 51, 52)

跖關節及跖趾關節

跖跌關節是由骰骨和三塊楔骨與五塊跖骨基底部的關節面組成的,外有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跖趾關節由跖骨遠側與第一節趾骨近端組成.外有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跖跌關節與趾關節可以做屈、伸運動。其活動範圍為屈40一45度:伸20-30度。當外力使它們過伸時或受到外力的砸壓時就會發生脫位。因此卸環跌關節及跖關節,常用踩、跺、折、等法卸之。(圖3-53, 54)


推薦閱讀:

文案基本功系列 | 如何將70分的文案提升到90分?
攝影師38個基本功訓練手法
祁家通背拳基本功手法和步法和腿法
揭秘人體髖關節(一)——髖關節的解剖結構和基本功能
京劇有哪些有名的類似「鐵門檻」的絕活?

TAG:人體 | 教學 | 關節 | 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