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夏有衣,其名漢服

門道提示:農曆二月二十七

漢服,一直被視為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它錦衣華裳,天機雲錦,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它飄逸靈動,衣袂翻飛, 漢服里藏著的是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從華美的漢服里,依稀可以瞥見中國輝煌燦爛的文化。今天,門道君就帶大家認識漢服,感受漢服之美。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從形制上看,漢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和「襦裙」制(襦,就是短衣)。

深衣

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漢代以來的朝服絳紗袍也是深衣制,唐代朝服、祭服的中衣為深衣,深衣是漢代以來的女性大禮服。現代人文學者建議將深衣作為中華地區漢族的服裝來推廣,作為漢族文化的代表。

曲裾

曲裾是漢服的一種款式。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事實上,除了「馬王堆曲裾」,市面所有「曲裾」都不是正統衣冠,它們或參考了嚴重抽象的俑像,或為黑心商人的發明。請新人格外注意這一點,先對此有所了解再做決定,以防上當受騙。

直裾

直裾,即襜褕,語出《說文解字》, 是華夏衣冠體系中的一種,其短者謂之裋褕, 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有同袍習慣性的把直裾與直裾深衣劃等號實際上是錯誤的。)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

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為深衣的主要模式。

襦裙

襦裙,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裝。襦,短上衣,一般長不過膝。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是古代漢民族的日常衣著之一。亦泛指衣服。宋蘇轍《蠶麥》詩:「不憂無餅餌,已幸有襦裙。」襦裙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三種。

漢服,它是璀璨華美的,但同時,它也是寂寞的。它深藏於歲月的塵埃之下,晨鐘暮鼓,靜守流年。

推薦閱讀:

巨豐投顧:川普入駐白宮 華夏文明重返世界巔峰
完整版 華夏法統的邏輯鏈條之闡述 第一部分
華夏啟明功 八字功法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壯腰八段功
華夏風雲五千年
華夏戎狄 選采蘋歌詩

TAG:漢服 | 華夏 |